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到底怎么死的?他死于崇祯帝的猜忌吗?

袁崇焕到底怎么死的?他死于崇祯帝的猜忌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83 更新时间:2024/1/11 10:07:00

人们大多将袁崇焕的死因归责于,崇祯帝的猜忌之心。

不过熟读这段明史的小编我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在崇祯和袁崇焕之间,其实是袁崇焕先辜负了崇祯帝。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袁崇焕更是犯了和于谦同样的错误。

七年,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继位。

随后的崇祯帝铲除魏忠贤等阉党,重新启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

同年七月,袁崇焕返京向崇祯帝上疏陈述辽东兵事。

在君臣二人间讨论辽东事宜的时候,袁崇焕知道崇祯对自己寄予厚望。

于是他便对崇祯帝说道:如果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内辽东之患可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袁崇焕希望能够独断辽东的所有事务。

换言之我袁崇焕可以做到你崇祯提出的要求,但你要先满足我,独断辽东诸事的条件。

这句话也为后来袁崇焕被崇祯赐死埋下了伏笔。

崇祯帝继位之时,明朝党争愈演愈烈{东林党,浙党},贪官横行。

身为臣子的袁崇焕此言,并不符合臣子对君主的身份。

而且还有一个前提,公元1626年在宁远城。

袁崇焕炮击努尔哈赤所率清军,直接导致努尔哈赤深受重伤,不久后便病逝。

如果袁崇焕做不到五年内平定辽东,他就犯下了欺君之罪。

如果他做到了,又有炮击努尔哈赤的天大功劳。

崇祯帝又怎会留下一位,能够左右天下大局,还曾对自己无臣子之礼的,袁崇焕呢?

所以无论平辽成功与否,袁崇焕的结局都已经注定。

为了平定辽东边患,崇祯帝同意了袁崇焕的请求,并赐给对方尚方宝剑。

这个时候的崇祯将粮草,武器,处理朝政等事宜,揽在了自己的身上。

辽东战事他便全权托付给了袁崇焕。

但随后袁崇焕又犯下了两个错误,可以说是自掘坟墓。

在对后金的战事上,辽东守将毛文龙主张防守,而袁崇焕却主张进攻。

在双方意见不和的情况下,袁崇焕上奏请求崇祯诛杀毛文龙。

当时的袁崇焕更是说道:如果我不能恢复辽东,臣愿拿陛下所赐的尚方宝剑自尽。

明朝对于军队的管控,一直采取制衡制度。

此举无异于是袁崇焕进一步以辽东战事去逼迫崇祯。

随后在袁崇焕苦苦寻找与后金主力,决战机会的时候,皇太极却选择了主动出击。

公元1629年,正当袁崇焕囤重兵在宁远,锦州一带时。

皇太极率领着十万满蒙骑兵,绕道辽西攻破喜烽口,大军直入内地,兵锋直指崇祯帝的北京城。

这个时候的袁崇焕脑海里想着的是,北京城易守难攻,用各地勤王军来阻挡满蒙骑兵。

自己再截断清军的后路,两厢夹击之下皇太极必败。

但明朝的大臣却因惧怕清军,几度催促崇祯下旨,让袁崇焕急速领军回援。

被朝廷多番催促的袁崇焕无奈之下,只能急忙派军回援。

谁知皇太极施行围点打援的策略,歼灭了袁崇焕所派的明朝援军。

最终袁崇焕亲率明军和满蒙骑兵对峙于北京城外。

眼看占不到便宜的皇太极,只能无奈选择撤军。

但袁崇焕以崇祯为诱饵,意图歼灭清军的想法。

最终招致了明朝臣子们的不满与攻击。

此举也让崇祯帝更加猜忌并不满袁崇焕,随后他并以通敌谋逆之罪诛杀了袁崇焕满门。

袁崇焕此举可以说是和,土木堡之变的于谦犯下了同样的错误:社稷为重,君为轻。

他们都把个人的想法放在了第一位,而未曾考虑君主的感受。

标签: 袁崇焕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元朝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的,难道当时的汉人集体做了亡国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灭南宋统一中国。至此,几千年来以汉族统治华夏大地的历史正式宣告终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那么,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国历史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

  • 古代长子、嫡子和嫡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中的区别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长子,历史解密

    长子、嫡子和嫡长子有什么区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看过以前的古装剧,里面有嫡长子即位,当皇帝驾崩的时候,为什么其他的孩子不能接这个位置呢,原因就是妻子的地位等级不同,有正妻,便是后,然后才是众多的妃子。古人把儿子的地位排位年长的说话分量重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功臣,为何却唯独不杀汤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如果想杀人,随便找个理由就行,有时根本就不需要理由。朱无璋登上龙位后,开始暴露出了他残暴多疑的本性。正所谓免死狗烹,鸟尽弓藏,昔日打天下他需要用人时,就和他那些安微老乡称兄道弟,后来天下已定,他就觉得那些兄弟是肉中刺眼中钉,于是他就开始寻

  • 河南大饥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发生的 河南大饥荒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饥荒,抗日战争,历史解密

    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

  • 揭秘:清朝“正一品”的官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大家可能知道,中国古代官员都是分品级的,品级就是就是官的等级,那么等级最高的官是什么呢?自然是一品大员了,不过嘛,清朝的一品大员对应的官职,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你常听的什么总督之类的大官,并不是正一品;而正一品的官职,你可能还真没听过,如果往细了说,清朝官员的品级是有9个大档,18个小档次(当然未

  • 慈禧之所以能走向权力巅峰,和他有直接联系,为了他慈禧不择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最终把清朝推向灭亡。在历史中,慈禧太后是位遗臭万年的人物,但她的出身却并非高贵,之所以能够登临最高权力者的位置,离不开她的先天性格。早在幼年时期,慈禧太后即培养出强势凌厉、贪恋权欲的性格

  • 闹洞房趣闻 清朝有人因闹洞房被告上衙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俨然,闹洞房是古时候传下来的风俗。不管是新旧时代,大家都搞出不同的花样戏法来闹洞房。在清代的康熙年间,还有人因为闹洞房闹得过火了被告上法庭的呢!现在跟着kk历史网的小编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新郎官因什么事告同村人小泼皮清康熙年间,上海宝山县令接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原告是前日刚刚结婚的新郎官,被告是

  • 她两年生下皇长子,陪伴嘉庆四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穿过历史的长廊,来到清朝的嘉庆年间,探索嘉庆帝的后宫。通过研究史料,我们发现陪伴嘉庆帝时间最长的女人,和裕皇贵妃。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她的生平。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满洲正红旗。于乾隆二十年出生,拜唐阿刘福明之女。刘佳氏的出身并不算十分显贵,只是中等官僚人家。幸而,刘佳氏从小便是个聪慧的孩子,品貌出众,性

  • 盘点历史上四个为国家而死的忠臣,值得后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屈原,战国,历史解密

    第一位、文天祥文化传承是需要人去实现的,一代又一代像文天祥式的人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五胡乱华的民族噩梦里、五代十国的乱世里、匈奴人的崛起、蒙古人的屠刀下、满清借势而行的强改衣冠。靠什么让华夏五千年不灭?文天祥在元朝统帅伯颜面前毫无惧色,他义正言辞的说:“若北朝想让宋为附属国,那就请你退兵,然后再商

  • 赵匡胤兵变当皇帝以后,他是怎么处理柴荣老婆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北宋,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由于姑姑的关系,柴荣出乎意料地当上了后周的皇帝。他的两位皇后是出身名门的姐妹花,由于父亲符彦卿的关系,姐妹两人在历史上也分别被称为大符氏、小符氏。姐姐当皇后的时候,希望柴荣能够改掉暴躁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