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功高却能够得善终的人有哪些?

揭秘:历史上功高却能够得善终的人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98 更新时间:2024/1/17 9:48:08

在王朝社会里,功高震主因而不得善终的,比比皆是。如果功高,又想得善终,最好的办法,一般都是“知进退”,也就是“功成身退”。在建立了大功劳后,立刻就丢掉一切现世至高无上的权力,退归田园。这样的大臣非常多,比如张良王翦范蠡等等。他们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姓名,而且还在后世留下了令名。

不过,要做到“功成身退”,其实很不容易,毕竟现世的权力诱惑太大了,自己拼下来的江山,轻易就送出去,实在舍不得,而且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心里想退,但被朝廷事务边关事务羁绊着,退出来并不容易。比如张良,本身已经退了,但是吕后偏偏找到他,让他帮忙。有时候又害怕退下来后,手中没了权力,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比如.刘伯温,本来也已经退了,可是依然被胡惟庸毒害。曹操就曾说过,他也想退,但是害怕被杀,所以只能紧紧攥住权力。

那么,古代有没有功高震主,却依然能够得到善终的呢?有当然是,不过并不多。我们这里列出三个人,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一、周公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去世的时候,他受周武王的委托,辅佐年幼的侄儿周成王。由于周成王年幼,无法处理政务,因此,朝中大小事情,都由周公来处理。

周公辅政的时候,环境并不好,一切都百废待兴。而百废待兴的时候,是需要确立制度的时候。一旦把制度确立下来,必然要伤害到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必然要把矛头对准周公。同时,周公作为一个大臣辅政,必然又有人说他越权。当时,同为周文王儿子、周公兄弟的管叔蔡叔、康叔,就对周公独掌朝政很不满,发动叛乱,想要夺权。周公最终领兵打败他们。

周公做了很多容易引起争议的事情,但最终他获得周成王的高度信任,而得到善终。他为何能获得善终呢?我们一会儿再谈这件事。

二、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一个大权在握的人。当时,他军政大权全部掌控在自己手里。整个北伐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说了算。朝廷中的事情,大事也都是他说了算,小事情则是他安排在朝廷中的蒋琬、费祎、董允这样的人在负责。也就是说,刘禅几乎没什么事做。只需要定期看看奏折,点个头就可以了。

周公所辅佐的君王是小孩,因此必须要亲历亲为。诸葛亮辅佐的皇帝刘禅并不是小孩,很多事情刘禅都可以做,不需要诸葛亮大包大揽。但是诸葛亮依然大包大揽。

对于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刘禅竟然没有任何意见。没有对诸葛亮有不满的言语,也没有做过刁难他的事情。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也是隆重安葬诸葛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对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等人,也是信任有加。

三、曾国藩。

曾国藩所面对的领导和周公、诸葛亮又有不同。曾国藩所面对的,是有“老妖婆”之称的慈禧太后。

曾国藩所建立的功劳也不小,消灭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出了很大的力气。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曾国藩的湘军,要打败太平天国是很困难的。

往往在平定叛乱以后,君王就会猜疑那些拥兵自重的人,担心他们会造反。比如唐朝的仆固怀恩、宋朝的岳飞等等,就受到很大的猜忌。但是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却并没有受到猜忌,最后得善终,并且被谥为“文正”。

那么,以上的三个人,功高震主,为什么还能够得善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有德。三个人身居高位,但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始终把个人品德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三个人在道德上树立了标杆,被后世广泛颂扬,

二是勤政。这三个在位上的时候,都非常勤政。周公“一饭三吐哺”的故事,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故事,都是他们勤政的表现。

三是廉洁。三个人都非常廉洁,没有私心杂念。周公掌控大权,但是他并没有扩大他的封地,也没有给封地的子孙带去额外的好处。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看到他可怜的财产清单时,都忍不住大哭起来。曾国藩也没有为他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同时还用严格的家教约束家人。

四是友善。这三个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会做人。虽然有人反对周公,但周公却能够得到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这就是他会做人的表现。诸葛亮更是出了名的会做人。就算是敌对势力的李严,最终还希望诸葛亮能够再用他。魏延最不满意诸葛亮,但是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从来不表示反对。曾国藩也是以会做人见长,大家都佩服他,争相传颂他是“圣人”。

标签: 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霍去病带兵打仗对手下怎么样?为什么史记说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去病,汉朝,史记,历史解密

    在古代善战的名将中,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绝对是一个战场天才。这个少年,打仗不拘于章法,善于出奇制胜,很是得人喜欢。然而,有人捧就有人黑,在对他各种夸赞声中,也有许多他对手下士兵极差的传闻。差到什么程度?不与士兵同甘共苦;自己有专门的厨子,和士兵们分开吃饭,精美的食物经常倒掉,却不给饿着的士兵;有的时

  • 苏轼落魄时是谁陪在他身边?揭秘王朝云和苏轼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朝云,宋朝,历史解密

    说起苏轼,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念奴娇》、《水调歌头》、《临江仙》、《定风波》等等名作我们都烂熟于心,再加上这些年新兴起的《经典永流传》这一节目,给这些词句都谱上了曲,使我们能够随时传唱,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些诗词的记忆。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起伏,晚年生活颠沛流离,这些事众人皆知,我就不再赘述。今天我们

  • 朱元璋姓“朱”,百姓“杀猪”时该怎么办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作为数百位皇帝中的一个传奇,能够从放牛娃转变成为一国之君主,他的才能的确非常出众。在他小的时候,由于家境不好只能给地主家放牛,过得十分艰苦,后来又辗转在各处,乞丐、和尚都当过,勉强能够身存下去。虽然他当时在那样的处境之中,但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抱负,不停地寻找机会。直到遇到郭子兴之后,他正

  • 乱世奸雄曹操曾经的梦想是征西将军曹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征西将军,汉朝,曹操,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曹操开始的登上了政治舞台,未来有多少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在接下来40余年的时间里,曹操怎样演绎他的故事,曹操的一生,看《三国演义》的人,视他为敌人,看《三国志》的人,视他为己出。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

  • 历史上交子的诞生地到底在哪里 是什么促使它的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交子,历史解密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诞生地考证过去的研究者曾认为,成都东门的“椒子街”应该是当时官方印制“交子”的地方。因为《成都城坊古迹考》对成都东门“椒子街”有这样的解释,“一说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尝设交子务于此。”但是当地的货币收藏家对此说法提出了质疑,因为根据《成都金融志》中的文字解

  • 皇帝叫人跳舞助兴,他拒绝了为何没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捺钵(nabo)是契丹人传承已久的生活仪轨之一。捺钵既是一种奢靡豪华的消遣方式,也是趁机拉近皇族、贵族、戍边将领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辽帝有时还在捺钵时召见行营附近住牧的部族首领,以示恩宠和关怀。捺钵同样是辽帝宣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那个交通、通讯、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极不发达的时代,中国特别是广袤的北

  • 明朝太监王振指挥作战,导致20万大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振,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宦官干政问题十分严重,宦官还有个通俗的名称“太监”。实际上明初太监的日子并不好过,朱元璋为防止太监专权,不仅禁止太监读书认字,还命人打造铁牌一块,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8个字,挂在了宫门口,用来提醒后辈子孙不可重用太监。朱允炆称帝后情况依旧如此,等到通过靖难之役当上皇帝的朱棣,事情发生了变化。

  • 孔融是什么死的 为什么曹操会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在小学课文中,曾经学过一篇文章,那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在四岁的时候,一大家族的人子一起聚餐。饭后有亲戚提过来一篮梨子,因为孔融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所以让他先挑选梨子。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最先挑选的一定是最大最好的例子,但是孔融却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子。亲戚们大惊,问其原因,孔融便是自己年龄小,

  • 贾兰坡主要在研究什么?有着怎样的研究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贾兰坡,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贾兰坡对第四纪地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在旧石器的考古方面,成绩最为显著。作为一位世界公认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贾兰坡1935年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除发现大量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外,1936年11月又连续发现了三

  •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讨厌儒生?又是谁让汉高祖喜欢上儒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刘邦少年起就不爱学习,且“好酒及色”。是故对身边的学霸,他是相当地讨厌。发展到后来,凡书生学人,在他眼里都迂腐无能、不屑一顾。刘邦首先看不惯儒生的打扮,尤其他们头上那顶帽子,还酸溜溜称作“儒冠”。据他手下的一个骑兵透露,刘邦但凡见到戴着儒冠的书生,上去就一把揪下人家的帽子,丢在地上往里边撒尿。做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