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书,中为何只有司马迁的《史记》里记录了烽火戏诸侯?

史书,中为何只有司马迁的《史记》里记录了烽火戏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41 更新时间:2024/1/8 9:33:52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女主角。

本名:褒姒[bāo sì]

生卒:不详

出生地: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

职业:妃子→

大事:烽火戏诸侯(仿佛专门为烽火戏诸侯而生)

结局:被犬戎所掳,下落不明

关于褒姒,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夏朝末年,一天夜里,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面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

夏帝占卜:杀掉龙,赶走龙,留下龙,都不吉利。

又占卜得解决的办法:需要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

于是神龙离去后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

夏朝灭亡,这匣子传到商朝,商朝灭亡,这匣子又传到周朝。

经过三个朝代,没有人敢打开它。

到周厉王(周幽王的爷爷)末年,任性的国王非要打开观看,结果唾沫流到宫中,怎么也擦不掉。于是周厉王命令宫里的女人赤身裸体大声叫嚷,唾沫突然变成一只异兽(黑蜥蜴),窜到了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到她身上就不见了。

周宣王(周幽王的父亲)时,还没有丈夫的那个侍女生下一个女孩,她很害怕,就将这个孩子丢弃了。

说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觉,这个故事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潘多拉魔盒”有点相像?东西方古人的智慧,都是很令人敬佩啊!

继续说周宣王时期,突然有个歌谣开始传唱: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制成的箭袋,是要灭亡周国的。

当周宣王听到这首歌后,既怒又怕,派兵到处搜查卖桑木弓和箕木箭袋的人,见到就杀。当时,有一对卖桑弓与箕箭袋的夫妇意外获得这个消息,赶忙逃亡。在逃跑的路上,他们遇到那个侍女丢弃在路旁的怪女孩,便收养了她,一路逃到了褒国。

这个女孩就是褒姒。

由此可以判断,连女主角的身世都是神话演绎,烽火戏诸侯更是一个演绎中的演绎。如同封神榜、三国演绎等,既有真实的存在,又有添枝加叶。

不过,通过叙述褒姒神话般的出身,司马迁形象地世人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大周朝的王位传到幽王的爷爷、父亲手里时,就已经衰败不成样子了。帝王们淫乱无度、暴虐暴政、盲目自大,大势已去。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褒姒只是一个表现符号。

司马迁继续他神话般的叙述:褒姒长大后,褒国君王为了自救,献美女给周王。周幽王很喜欢这个美女,但是这个美女美则美矣,只是从来不笑。

褒姒越是不笑,周幽王心里就越痒。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俗语:“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况暴虐自大的周幽王呢,更是受不了。

可以说,仅仅是为了看褒姒一笑,这位荒淫的国王那是极尽荒唐之事,他先是废掉原先的太子,立褒姒生的孩子为太子。

即便这样,褒姒还是不笑。不过,这里却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司马迁的所作所为了——他为何需要通过这样一个神话般的故事来展现西周王朝的末世乱象,而不直说?那是因为,司马迁写《史记》时,也正是汉武帝废掉卫太子的时候。直接写周幽王废太子,敏感的汉武帝会怎么想?所以只好曲笔。

总之,太子都换了,褒姒还是不笑。这个时候,周幽王这位权力的任性者发出了“赏笑令”:能博褒姒一笑者,重赏千金!

标签: 周朝史记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他一生都是大魏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孚,三国,历史解密

    提到司马氏,我们虽然不反对司马三父子的才干,但评价里总少不了“心机”“阴沉”甚至“谋逆”这样的字眼。魏晋同样是短命王朝,一度统一中国的晋朝却遭受了更多骂名。曹操虽然也是架空皇帝的大权臣,但他却是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工业的烈烈枭雄,和司马懿这样夺取别人成果的不可同日而语。司马家是一个悠久的名门,最早甚至

  • 大唐帝国的西方前线:揭秘安西四镇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西四镇,唐朝,历史解密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更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然而,大唐缘何一再为之投入重兵?唐朝首都长安是座很大的城,外城四面各开三座城门,通达各方。面向西北的城门叫开远门,去往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商旅、官军、游人、学士,都要由此踏上旅程。据说,开远门旁曾竖有一块里程

  • 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的霍去病,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霍去病,西汉,历史解密

    那么霍去病究竟是有多厉害呢?17岁的霍去病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少年时期的霍去病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战成名,卫青出塞没有成功被霍去病得知便只率领800轻骑冲入了敌军腹地,斩获敌人2028人,俘获了一大批身份重要的匈奴人。勇冠全军,以1600户受封冠军侯。虽然漠南之战中霍去病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完

  • 赵边骑:继魏武卒、齐技击之后 唯一能让“秦锐士”胆寒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赵国,历史解密

    赵国,就是《赵氏孤儿》中幸存的那个孤儿的后代建立起来的国家。韩、赵、魏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韩、魏分得了中原的富庶之地,而赵却分得了大片的苦寒之地。赵的北方是强悍的匈奴人,东北有东胡人,西北有林胡、楼烦人。图片来自百度赵国本来是三晋中最弱的国家,连旁边的中山国都可以时常来骚扰赵国。照这样下去,眼看赵国就

  • 安史之乱: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险 影响了封建王朝的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历史解密

    没错,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险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大唐如日中天,盛世高歌,长安城下,明皇抚琴,贵妃起舞,转身奏歌卧君怀,怎料已然危机四伏。公元751年8月,怛罗斯之战大败,大唐联军在和阿拉伯联军的战争中败下阵来,虽然战败,但对大唐并不是致命的,战后,唐军卷土重来,仍然在中亚进行扩张。 但是接下

  • 大明开国第一猛将,为何要投张世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作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即便是个酒囊饭袋,这一辈子应该也是衣食无忧了。万万没想到,朱文正是一个用兵奇才,帮助朱元璋守住洪都,重创陈友谅,立下大功。这样子的侄子可是非常给朱元璋长脸,而且更会给朱元璋一种他们老朱家就是要一统天下的自信。作为侄子,朱文正是合格的,帮助叔叔打天下。作为下属,朱文正是失职的,

  • 揭秘: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什么文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陈涉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笔者很佩服他的气概,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答案却是肯定的。直到科举制度的出现,“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才被打破。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自古选官制度对出生的限制,寒门子弟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也可以一跃龙门。因此,出现了很多穷苦百姓寒窗苦读几十年,一生都在备战科举,却无疾

  • 寒人掌机要为什么救不了该政权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朝,刘裕,历史解密

    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东晋被刘裕建立的宋朝取代。刘宋初期,特别是文帝元嘉年间,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抑制豪强,奖励农耕,促使经济繁荣,史称“元嘉之治”。元嘉年间的社会风气比较好,重要的原因是皇帝的生活节俭。武帝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宋书·武帝纪下》);文帝刘义隆曾特下

  • 揭秘: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长子朱标立为太子,第九子和第二十六子早殇之外,其他二十三个儿子均封为藩王。朱元璋的理想是让他们能“上卫王室,下安生民”,以保朱家大明,国泰安康,千秋万代!他们的表现如何呢!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实行移民

  • 曹操取得汉中之地后,为什么不趁势进取蜀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作为三国时代最为杰出的枭雄,曹操有时的做法很让人奇怪、疑惑,甚至令人琢磨不透。有一个问题就很奇怪——曹操取得了汉中之地,为何不趁势进取蜀地?要知道,刘备其实也才刚打下了益州。没过多久,张鲁便直接利落投降了曹操,还愤愤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来。曹操自己就有很强大的精锐部队,而且看张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