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说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有很大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55 更新时间:2023/12/22 8:10:48

.刘伯温的死因,已经成为了历史谜案。很多人都认为,刘伯温朱元璋杀害的。为什么说他是朱元璋杀害的呢?

当时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御医去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副药,刘伯温吃了这副药以后,感觉就像一块石头塞进了肚子里,很不舒服,又疼痛无比。于是刘伯温就把这件事说给了朱元璋听。当然了,他也不能明说,但话里含有这个意思。

不过,朱元璋听完后却很冷淡,没什么反应,只是说了一些宽慰刘伯温的话,让他要保重身体。刘伯温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刘伯温的死,朱元璋是脱不了干系的。而刘伯温被毒死,也成为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又一典型案例。

不过,这件事其实是很蹊跷的。如果刘伯温真是朱元璋杀的,那么,朱元璋是怎么杀刘伯温的呢?朱元璋给胡惟庸吩咐,让胡惟庸下毒吗?朱元璋给御医吩咐,让御医下毒吗?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朱元璋是皇帝,是孤家寡人。朱元璋的一生,是没有一个死党的。他不可能相信任何人。如果他吩咐别人去做这件事,便意味着他有把柄捏在别人手里。这样的话,肯定会让他寝食难安。除非这个人已经死掉。但是我们看当时的史书,并没有朱元璋的御医莫名其妙就死掉的记载。胡惟庸倒是被朱元璋给拿下来了,但是,朱元璋本身就很忌惮胡惟庸,不相信胡惟庸,他怎么可能让胡惟庸去做这件事呢?

而且我们来看看朱元璋杀功臣的情况,他每次都杀得理直气壮,有理有据。比如,他杀蓝玉的时候,收集了厚厚一叠资料,还专门为此搞出了一本叫《逆臣录》的书。他杀其他人,也都是证据确凿。虽然这些证据,在我们看来,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但毕竟有证据。

民间传说,朱元璋曾经“火烧庆云楼”。他把功臣们都集中在庆云楼里,给他们庆功。结果他提前离开,用火药把他们全部炸死。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民间的戏说,是很不靠谱的,也太小看朱元璋的智商了。

后来,涂节与胡惟庸一起谋反,发现朱元璋追查的时候,就反过来告胡惟庸。他告胡惟庸的,其中一个罪状,就是说胡惟庸下毒害死了刘伯温。当时朱元璋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专门问了宰相汪广洋,这件事是否属实?汪广洋回答说,他不知道。朱元璋大怒,把汪广洋贬到海南,后来又把他赐死。如果朱元璋吩咐胡惟庸杀刘伯温,他怎么还好意思大张旗鼓呢?难道他不怕胡惟庸或者御医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吗?

由此可见,朱元璋绝对没有吩咐过胡惟庸,或者吩咐御医杀刘伯温。

朱元璋没有杀刘伯温,那么朱元璋在刘伯温死的问题上,有没有责任呢?

我认为朱元璋是有责任的。而且有很大的责任。有什么责任呢?

朱元璋明知道胡惟庸和刘伯温有矛盾,当刘伯温生病的时候,他偏偏让胡惟庸安排御医去给刘伯温看病。他为什么不安排别人来去这件事情呢?安排别人去做这件事情,就不会出现刘伯温被毒死这种情况。刘伯温告诉朱元璋,胡惟庸给的药里有问题的时候,朱元璋说得轻描淡写。他为什么会轻描淡写呢?因为那时候刘伯温还没有死。而且他还没有做好准备诛杀胡惟庸的准备。只有等到刘伯温去世了,胡惟庸及其党羽造反的证据被全部收集起来以后,他才会追查这件事情。

可以说,虽然刘伯温不是朱元璋直接杀死的。但朱元璋这是一种“借刀杀人”之计。而且是一种“一石二鸟”之计。

为什么说是一种“一石二鸟”之计呢?因为他不但杀掉了刘伯温,而且还把这个作为胡惟庸的一种罪证,杀了胡惟庸,连带着还杀掉了涂节和汪广洋。

由此看来,朱元璋的计谋,实在是“精妙无比”,其心机,也确实是深沉而可怕的。

标签: 刘伯温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园三诗人有什么代表作?创作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园三诗人,民国,历史解密

    汉园三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主要代表作品为《汉园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

  • 高丽王朝为什么要满足元明两代皇帝的特殊癖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丽王朝,朝鲜,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邻国朝鲜和韩国在以前都一个国家,统称朝鲜。在历史上这个国家原本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藩属国,他们国家历史上的创史人就是在我们国家商朝时期纣王的叔父箕子,他为了逃难跑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建立了“箕子朝鲜”,但是到了西汉时期有被我们国家灭了,之后有经历过了新罗、高丽、朝鲜等三个时代,最后就

  • 吴起让楚国迅速崛起却为何惨死?一代名将注定保护不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吴起是战国前期一个很著名的军事家,他帮助魏国攻占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镇守此地,创造了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其余皆平的出色战绩,还曾经一度以五万兵力击败十倍于己的军队,吴起在军事上的造诣可谓出神入化,在历史上他所著的《吴子》与《孙子兵法》并列,世称《孙吴兵法》。吴起不仅能征战沙场,他还能出将入相

  • 古代太监不能生育孩子 为什么还要找人组建家庭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监,宫女,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除了在磁场当中有所体现之外,在人与人之间也是相当贴切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其实除了男人和女人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可能是人妖,也可能是我们古代的太监,因为身体有所残缺的原因,所以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男人,同样也不属于女人的群体!那太监会不会喜欢女

  • 胡则为官40年历经三朝皇帝,死后被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胡则,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现如今的中国发展依靠农业,而对于古时的中国而言,农业则是社会之基,农业活动可以说是国家最为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古时的农民地位是远远高于工人和商人的,而哪怕是皇帝也要在每年的特定时候有农业活动,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足以说明问题。中国是由农业供养的。正因农业

  • 隋唐背后的文武斗争:“三征高句丽”和“科举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征高句丽,隋,历史解密

    科举起源于隋朝,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就是:科举为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上升通道,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人才。那么,科举的初衷到底是什么?真的只是单纯为选拔人才?“三征高句丽”贯穿了隋唐两朝,是什么原因使得两朝帝王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高句丽,真的只是因为高句丽反复无常?亦或是帝王禁不住开疆拓土的诱惑?现在

  • “止嗽散”这个药方是程钟龄所创吗?背后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程钟龄,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止嗽散”一方,为临床中医大夫所习用,只要是由感冒所引起的咳嗽都得用它。可它背后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说程钟龄有祖坟葬于某山之上,其坟低处(亦曰坟下),有当地一土豪之祖坟,该坟墓四周栽有多棵古柏,因程钟龄之祖坟居其上,为古柏的横枝所穿进,坟内的棺椁将露,程钟龄前往该土豪家中与他相商,要求剪除其穿

  • 皇后贾南风借刀杀人,囚禁太后把持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南风,西晋,历史解密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的一天,日暮时分。晚春的夕阳在飞沙朦朦的深处摇摇欲坠,把最后一抹光彩撒向重重檐瓦的洛阳城。从皇城中向东北遥望,远方高处红墙青瓦的含章殿仿佛一位悄然独坐的巨人,披着满身的流光溢彩,在最后的辉煌中,无语沉思。帝国的重要官员们都在皇城中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三天前皇上因耽于声色,就

  • 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到底是英雄还是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范文程,清朝,历史解密

    一、名门之后范文程在明末清初,这一段风云际会时期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满清开国功臣之一,相对清王朝的建立,他的作用不亚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也许满清王朝能够取代大明王朝的原因有很多,投靠满清的汉族文武大臣也很多,范文程与吴三桂就是文武两方面的代表人物。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明万历二十四年(1

  • 赵恭王刘恢:刘邦第五子,受老婆迫害最终殉情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恢,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赵恭王刘恢是汉高帝刘邦第五子,惠帝刘盈、文帝刘恒的异母弟,生母情况不详,按照现有的史料来推测,应该是宫中地位比较低微的妃嫔或宫女。虽然刘恢的出身比较尴尬,但刘邦对他却很是厚待,在梁王彭越因“谋反”被杀后,便让刘恢承袭该爵位,时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梁国辖有魏国故地,不仅疆域辽阔(40多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