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如果渡过了乌江,能东山再起吗?

项羽如果渡过了乌江,能东山再起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48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5:39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迎来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决战时刻,刘邦灌婴英布彭越各率大军从各个方向迫近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项羽的十余万楚军。

不久,各路大军会合于垓下,将十万楚军层层包围。韩信用计令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得楚军思乡心切,无心再战,一夜之间逃散无数。项羽自知大势已去,便率领800亲信突围。第二天刘邦发现项羽逃走之后,迅速派夏侯婴率军追击。

项羽一路逃奔,突破层层包围之后来到了乌江边“欲东渡乌江”,然而却因一念之差,谢绝了乌江亭长愿渡他过江的好意,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横剑自刎,一代盖世英雄就此殒落。

项羽不肯渡江的举动,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是,假如项羽渡了江,真的可以卷土重来吗?

假如项羽真的渡过了乌江,来到江东的第一件事首先肯定是招兵买马。

但是这招兵买马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刘邦是肯定不会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的,必然会迅速率百万大军渡江追击。

项羽之前那么强悍的精锐部队都被刘邦给消灭了,这些匆匆忙忙拉拢起来的新兵队伍在刘邦的大军面前,无异于螳臂挡车,根本无力扭转战局。

再说了,项羽渡江之后,江东父老就算表面欢迎他,但内心深处,恐怕也不会发自肺腑地支持他而为他卖命了。

毕竟这些多灾多难的老百姓,经过多年战火的摧残,早已经疲惫不堪。此时人心思定,人们渴望尽快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而此时刘邦那爱民如子的高大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俨然成了人们心中正义的化身。

项羽此时如果再挑起战争,无异于倒行逆施。他不可能再回到灭秦之战时登高振臂一呼便天下响应的辉煌时代了。由此来说,他可能连召集一支新兵队伍的威信都没有了。

再说了,那位亭长所说的“今独臣有船”这句话,也是颇有深意的。你船是有,但只有一条啊。当时项羽的身边还有26个生死弟兄呢,项羽这样的铁血汉子,怎么可能抛弃这26个兄弟而独自逃命?

假如,当时多几条船,项羽是有可能渡江的,因为在他当初领着800人突围时就是计划渡江返回江东的。但是当他看到只有一条船时,就彻底地放弃了东渡的念想。

还有,这个神秘的乌江亭长的身份也是颇令人生疑。居然“先知先觉”一般,早就在那里等着项羽。这件事,在史书上写得很隐晦,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虽然这亭长同意载他渡江,但谁又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呢?毕竟汉王有令,谁逮到项羽,就可以封为万户侯。面对如此大的诱惑,确定这亭长不是无利不起早?万一将船划到江心,要想谋害项羽那还不是很容易的事?与其这样狼狈而亡,还不如慷慨赴死,青史留名。

这种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早在项羽逃到乌江之前的途中,因迷路去问一位农民,那农民知道他是项羽之后,故意说错,将他骗进了兵马难以前行的沼泽地。由此可见,在这个乌江地区,项羽已经完全失掉了人心,那么也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乌江亭长也可能是这样的人。

话说回来,就算这个神秘的乌江亭亭长真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大好人,但是他的职位放在今天来说,大概相当于一个村主任吧,在那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小小的亭长能顶什么事呢?

对于这些不利因素的考量,项羽又怎么不清楚呢?所以他选择了放弃,毅然熄灭了战火,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天下苍生的安宁。

历史的向前发展,自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决不是某人的一念之差就会改变其走向。就算项羽渡过了乌江,恐怕也已无力回天了。

标签: 项羽楚汉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统领千军万马的一代枭雄,曹操小时候有多调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若是想要成为一位能够带领庞大的部众,发展出一定的势力来的话,为首之人必然就要有足够的才能。而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保持住成熟稳重的心态是尤为的重要的。曹操便可以称之为一代枭雄,能够最终发展到成为一个庞大的势力的领袖,他的稳重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你可曾想过他小时候的性格,可跟长大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军为什么不放火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话说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找诸葛亮商讨御敌之策。周瑜问孔明:“水上交战应该以哪种武器最好。”孔明答到:“水上交战,应以弓箭为好。”周瑜想刁难孔明,便说到:“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说:“既然是都督委托,那孔明当然照办。但就不知道这

  • 清朝军队不用金属铠甲,为什么用看似简陋的棉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朝之所以使用棉甲,主要是因为当时火器已经大量装备,逐渐成为战场的主角。而传统金属铠甲对火器的防护性能很差,铁片连接处的防御性为几乎零。在同明朝军队的交锋中,满族人逐渐发现看似柔软的棉花对以鸟枪为主的火器有很好的防御性。因为当时火器射程还不是很远,弹丸在远距离无法穿透层叠起来的棉花纤维。当然棉甲并不

  • 秦始皇陵是如何封顶的?那么大的面积为为什么不会坍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秦始皇,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是如何封顶的?那么大的面积为为什么不会坍塌?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现在对于秦始皇陵感到好奇的人是非常多了,毕竟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而且占地面积巨大,留下的传说也非常的多。不过作为一个陵墓,总是要封顶的,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积,上面要如何封?地底下空间巨大,那上面要怎么

  • 既然曹操这么的爱惜人才 当初有没有去找过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乱世时期,人才都是非常主要的。毫无夸张的说,谁获得了人才,也就根基上获得了世界,由此可见人才的主要性。而在三国谁人人才辈出的时期,说合人才更是刻不容缓,多多益善。在三国中,北方的曹操爱才可是出了名的,而且他用人不看配景,只重能力,为了人才,能够低下身段去求都没什么问题,是以,曹营

  • “朝秦暮楚”成语典故到底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朝秦暮楚,历史解密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众所周知,但是知其典故源自千年古镇漫川关的人或许不多。今天,我来给诸位说道说道。所谓关者,关口要塞也。漫川关,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即源于此地。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互有胜负。而漫川关为秦楚咽喉,“北通秦晋,南联吴楚”,自古

  • 刘邦下令杀项羽者封万户侯,还出了一个千年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历史总是给人那么多的惊喜与意外。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人以惊奇。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一个影响延续数个世纪的古老家族。这个家族的起源要从项羽之死说起。刘邦为了激励全军,发布命令道:“杀项羽者封万户侯”。如不是刘邦不能封王,否则我估计会改成:杀项羽者封王。毕竟项羽是刘邦最大的威胁。项羽这个终极大礼包

  • 斯摩棱斯克战争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关于它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斯摩棱斯克战争,俄国,历史解密

    双方都从西方引入新战术,军队和装备,但是联邦军队被证实比俄罗斯人更适应这些。但是,让俄罗斯与胜利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未能将攻城炮兵准时运抵斯摩棱斯克,且波兰骑兵切断了俄军的补给线。尽管如此,俄罗斯仍然需要一个替罪羊为这次战败负责:米哈伊尔·沙因和他的第二指挥官阿尔泰梅·伊兹麦洛夫,与后者的儿子

  • 刘备建立的是汉朝,为什么三国却是称为魏蜀吴?而不是魏汉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备自称西汉皇族后裔,以恢复大汉为己任。东汉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废黜汉献帝刘协,称帝改元,代汉建魏。后世为了将曹丕建立的王朝与其他国号为“魏”的王朝区分,称这个王朝为曹魏,也就是加了皇族的姓。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当时已经自封为汉中王的刘备,听

  • 刘完素有着哪些著作理论?对哪些病症有独到的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完素,医学家,历史解密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