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下令杀项羽者封万户侯,还出了一个千年家族

刘邦下令杀项羽者封万户侯,还出了一个千年家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48 更新时间:2024/2/14 2:10:09

历史总是给人那么多的惊喜与意外。

总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人以惊奇。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一个影响延续数个世纪的古老家族。

这个家族的起源要从项羽之死说起。

刘邦为了激励全军,发布命令道:“杀项羽者封万户侯”。如不是刘邦不能封王,否则我估计会改成:杀项羽者封王。毕竟项羽是刘邦最大的威胁。

项羽这个终极大礼包被灌婴带着五个人得到了。其中一个年轻人因此被封为赤泉侯,这个人名叫杨喜

这个人估计大多人都没听过,但若说道他的后代就如雷贯耳了,比如杨敞(大汉丞相、司马迁女婿)、杨震、杨彪、杨修、杨骏以及杨坚等等。

说道这里,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我说的是哪个家族了。没错就是弘农杨氏,而杨喜就是弘农杨氏发达的起源。

弘农杨氏之所以这么出名,还有个原因便是隋文帝杨坚自称出身弘农杨氏,不管真假,既然人家说了,那么弘农杨氏也算是出了个皇帝啊。

弘农杨氏历史悠久,自然也有过起落。下面我就来分段说说杨氏的兴与衰。

弘农杨氏的一世祖是杨喜的曾孙杨敞,除了杨敞当了丞相外,西汉一朝杨氏还是比较“平庸”的。到了东汉杨震时期,算是真正的发达起来。而后世中发达的弘农杨氏,多指的是杨震一系。

我们分别从杨震的三个儿子杨牧、杨秉、杨奉介绍弘农杨氏在隋朝以前的发展状态。

一、杨秉

东汉杨氏的四世三公,指的是杨秉一系。杨秉是太尉,他的儿子杨彪也是太尉。杨修被曹操所杀,这一系算是没落了。

杨修的儿子、孙子杨嚣、杨准,都在西晋为官,但已经没有了祖上的荣耀。杨嚣做到领典军将军,杨准做到冀州刺史,也算是辉煌一时了。

永嘉之乱后,杨准一系南渡建康。杨准有六个儿子,其中杨郎,做到了三公之位。另一个儿子杨林,“少有才望”。

其后辈中最有名的要数杨佺期,史书称其“沈勇果劲”。 杨佺期在于前秦的战争中,因功升为龙骧将军,后又出镇地方,都督梁、雍、秦三州诸军事。不过后来与桓玄的争斗中,失败被杀。

杨佺期的弟弟杨思平,在刘宋一朝因事被杀。杨秉、杨彪这一系算是断绝了。

二、杨奉

杨奉一系在东汉、三国时期没什么名声,但在西晋初年显赫一时。那便是司马炎有名的外戚三杨——杨骏、杨珧、杨济。

至于三杨的结局,贾南风为了专权,联络楚王司马玮灭杀了三杨,诛灭杨氏三族,只剩下了杨珧的儿子杨超。

弘农杨氏再次兴盛就到了北朝时期。

杨超之子杨结,曾在后燕为中山相,也算是个人物。他有两个儿子杨珍、杨继。

杨珍的儿子子杨真曾为河内太守、清河太守,杨真的儿子子杨懿为洛州刺史。杨懿的儿子就是鼎鼎大名的杨播、杨椿兄弟,为北魏立下大功。

杨播的儿子杨侃,曾参与谋划诛杀尔朱荣。就凭这一点,也足以留名了。

杨继的儿子子杨晖为洛州刺史,杨晖的儿子杨恩为河间太守,杨恩的儿子杨钧为侍中、司空,官职为近几代最高的。

杨钧的儿子杨瑄为谏议大夫,杨瑄的儿子子杨敷为汾州刺史,最后被北齐擒下,不投降被杀死。

杨敷的儿子就是隋朝大名鼎鼎的杨素。

三、杨牧

至于最后的杨牧,一直默默无名,直到燕国出了杨铉,为北平太守。杨铉之所以能历史留名,完全就在于他的后代,且看:

杨铉的儿子杨元寿为武川镇司马;

杨元寿的儿子子杨惠嘏,为太原郡守;

杨惠嘏的儿子杨烈,为平原太守;

杨烈的儿子杨祯,杨祯的儿子便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而杨忠的儿子便是杨坚。

至于杨坚的谱系是真是假,这已经很难判断了。哪怕没有杨坚这一支,弘农杨氏也是遍地人才啊。

从杨喜封侯开始,到隋唐时期,弘农杨氏历经千年时光。其中有衰落有兴起,更多的仍是延续。直到现在,仍有弘农杨氏的后人。

标签: 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斯摩棱斯克战争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关于它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斯摩棱斯克战争,俄国,历史解密

    双方都从西方引入新战术,军队和装备,但是联邦军队被证实比俄罗斯人更适应这些。但是,让俄罗斯与胜利失之交臂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未能将攻城炮兵准时运抵斯摩棱斯克,且波兰骑兵切断了俄军的补给线。尽管如此,俄罗斯仍然需要一个替罪羊为这次战败负责:米哈伊尔·沙因和他的第二指挥官阿尔泰梅·伊兹麦洛夫,与后者的儿子

  • 刘备建立的是汉朝,为什么三国却是称为魏蜀吴?而不是魏汉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备自称西汉皇族后裔,以恢复大汉为己任。东汉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废黜汉献帝刘协,称帝改元,代汉建魏。后世为了将曹丕建立的王朝与其他国号为“魏”的王朝区分,称这个王朝为曹魏,也就是加了皇族的姓。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当时已经自封为汉中王的刘备,听

  • 刘完素有着哪些著作理论?对哪些病症有独到的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完素,医学家,历史解密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

  • 张从正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有着怎样的学术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从正,金代医学家,历史解密

    在学术上继承了《内经》、《难经》、《伤寒论》诸典籍的理论与临床观点,并很推崇刘河间的学术思想。刘氏于临床上强调六气化火与五志化火的理论,治疗火热病应从表里分治以却散火热之邪。张氏私淑其谈,但并不侧重于火热病机,而对于刘氏祛邪的观点很有体会,并结合前人的治疗经验,以及个人临床的体会,对汗、吐、下三法的

  • 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碰撞,哪个的智商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说过的一句名言,罗贯中用这6个字,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既自叹弗如又嫉恨交加的复杂心态。其实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与周瑜之间是合作关系,两人联手策划组织赤壁之战,一举奠定吴蜀联盟和三国鼎立局面,两人并无什么过节与争端。如果这句话改一个字,改成“既生亮,何生懿

  • 真正的年妃是给雍正生育四个孩子,一生宠幸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甄嬛传》中,“华妃”年氏是真正深爱雍正的女人,但雍正却只是把她当作一枚棋子,在背后算计她,致使她常年不能怀孕。事实真是这样吗?年氏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康熙指婚给当时的雍亲王为侧福晋,并于四年后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在之后的三四年,年氏又生下了三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雍正的其他福晋

  • 李定国诱敌深入,还斩杀了努尔哈赤之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历史解密

    1644年,清军入关,很快就席卷天下,在八旗骑兵的冲击下,南明军队被打的丢盔卸甲,纷纷缴械投降,光在江北投降清军的南明军队人数为“总兵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但是南明毕竟坚持了数十年,其实他们还是打了不少胜仗的,其中一战堪称精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1651年

  • 如果梁山好汉们最后没有接受招安的话 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梁山好汉,历史解密

    很多人看完水浒传最为惋惜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最后接受朝廷招安,与方腊造反势力两败俱伤,那么今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梁山好汉们最后没有接受招安,又会是怎么的结局呢?就算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没有在宋江的带领下招安,前景也不容乐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书中看到朝廷的兵马讨伐梁山总是大败而归,似乎大宋王朝的

  • 为什么这个朝代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中国封建时代,外戚干政最严重,最频繁的是两汉。两宋有七位太后临朝听政,没有外戚集团。而宋朝士大夫始终控制的朝局,仅太后一人听政,对朝局影响不大。而有明一代更本不存在后宫干政和外戚干政的局面。更缺乏外戚干政的土壤。明朝没有外戚干政的现象首先就是明朝没有太后临朝一说,而两汉外戚干政(尤其的东汉)之所以

  • 秦朝的灭亡和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先是不怕死,后来不想死,最后不敢死。不敢死的秦始皇公元前219年以前,秦始皇并没把生死看得多么功利,因为他既然把自己称作“始皇帝”,必是打算给子孙留点生存的空间,不想耍赖不死。可是从公元前211年开始,48岁的秦始皇就陷入了纠结,他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有点不敢死了!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