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建立的是汉朝,为什么三国却是称为魏蜀吴?而不是魏汉吴

刘备建立的是汉朝,为什么三国却是称为魏蜀吴?而不是魏汉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48 更新时间:2023/12/21 22:28:48

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备自称西汉皇族后裔,以恢复大汉为己任。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魏王曹丕废黜汉献帝刘协,称帝改元,代汉建魏。

后世为了将曹丕建立的王朝与其他国号为“魏”的王朝区分,称这个王朝为曹魏,也就是加了皇族的姓。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当时已经自封为汉中王的刘备,听说汉献帝已经遇害,就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改元,国号仍然是“汉”。

以“汉”为号的王朝很多,后世为了区分,将刘备建立的王朝称为“蜀”或“蜀汉”,还有“刘蜀”、“季汉”等称呼。

刘备控制的区域主要有汉中、巴、蜀、南中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蜀,这也是曹魏贬称为“蜀”的原因,“季汉”则是根据之前的西汉、东汉顺序排下来的。

曹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吴王孙权称帝改元,国号为“吴”。

后世为了将孙权建立的王朝与其他国号为“吴”的王朝区分,称这个王朝为孙吴,也就是加了皇族的姓,还有一个东吴,是根据三国中孙吴的位置。

至此,三国已经形成,从古到今,我们的统称都是魏蜀吴,大家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呢?

可能有聪明的朋友已经反应过来了,就是曹魏和孙吴的国号都有体现,刘备的“汉朝”却用了“蜀”,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让刘备父子恢复大汉的努力成为笑柄呢?

悦史君认为,这笔帐要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开始算起。

刘备建立的“汉朝”是三国中存在时间最短的,而且没有史官专门修史,兵荒马乱更是导致资料缺失。

曹魏和孙吴则都有官修的“魏书”、“吴书”,还有私人写的史书,客观上史料要丰富一些。

陈寿本是蜀汉的官员,经历了蜀汉被曹魏攻灭、曹魏又被西晋取代,成为了西晋的官员,在孙吴被西晋攻灭后,开始收集三国资料,撰写《三国志》。

《三国志》是后世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也是官方认可的史书,但也是在这里,陈寿分别列为“魏书”、“蜀书”和“吴书”,也就是说刘备建立的“汉朝”被称为“蜀”。

陈寿本身是蜀汉人,写作《三国志》的时间距离蜀汉灭亡才20多年,他当然知道刘备建立的是“汉朝”,而不是所谓的“蜀”。

悦史君认为,陈寿之所以要把刘备建立的“汉朝”称为“蜀”,就是因为他在西晋为官,西晋是以曹魏为正统的,曹魏、西晋都贬称刘备建立的“汉朝”为“蜀”,陈寿出于现实考虑,也就在《三国志》中写成“蜀书”了。

可怜刘备父子、诸葛亮姜维等人一直以大汉为号召,国号也始终是“汉”,但后世却因《三国志》的缘故,称呼他们为“蜀”,也是一种悲哀。

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翻遍二十四史,除了刘备一朝,其他王朝都没有这种情况,典型如五代时期的南唐没有被称为“吴”,北汉也没有被称为“晋”。

这么看下来,更是为刘备君臣抱屈啊,毕竟“魏汉吴”才符合实际情况嘛!

标签: 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完素有着哪些著作理论?对哪些病症有独到的见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完素,医学家,历史解密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

  • 张从正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有着怎样的学术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从正,金代医学家,历史解密

    在学术上继承了《内经》、《难经》、《伤寒论》诸典籍的理论与临床观点,并很推崇刘河间的学术思想。刘氏于临床上强调六气化火与五志化火的理论,治疗火热病应从表里分治以却散火热之邪。张氏私淑其谈,但并不侧重于火热病机,而对于刘氏祛邪的观点很有体会,并结合前人的治疗经验,以及个人临床的体会,对汗、吐、下三法的

  • 诸葛亮与司马懿第一次碰撞,哪个的智商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说过的一句名言,罗贯中用这6个字,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既自叹弗如又嫉恨交加的复杂心态。其实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与周瑜之间是合作关系,两人联手策划组织赤壁之战,一举奠定吴蜀联盟和三国鼎立局面,两人并无什么过节与争端。如果这句话改一个字,改成“既生亮,何生懿

  • 真正的年妃是给雍正生育四个孩子,一生宠幸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甄嬛传》中,“华妃”年氏是真正深爱雍正的女人,但雍正却只是把她当作一枚棋子,在背后算计她,致使她常年不能怀孕。事实真是这样吗?年氏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康熙指婚给当时的雍亲王为侧福晋,并于四年后为他生下一个女儿。在之后的三四年,年氏又生下了三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雍正的其他福晋

  • 李定国诱敌深入,还斩杀了努尔哈赤之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历史解密

    1644年,清军入关,很快就席卷天下,在八旗骑兵的冲击下,南明军队被打的丢盔卸甲,纷纷缴械投降,光在江北投降清军的南明军队人数为“总兵二十三员、副将四十七员,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名”。但是南明毕竟坚持了数十年,其实他们还是打了不少胜仗的,其中一战堪称精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1651年

  • 如果梁山好汉们最后没有接受招安的话 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梁山好汉,历史解密

    很多人看完水浒传最为惋惜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最后接受朝廷招安,与方腊造反势力两败俱伤,那么今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梁山好汉们最后没有接受招安,又会是怎么的结局呢?就算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没有在宋江的带领下招安,前景也不容乐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书中看到朝廷的兵马讨伐梁山总是大败而归,似乎大宋王朝的

  • 为什么这个朝代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中国封建时代,外戚干政最严重,最频繁的是两汉。两宋有七位太后临朝听政,没有外戚集团。而宋朝士大夫始终控制的朝局,仅太后一人听政,对朝局影响不大。而有明一代更本不存在后宫干政和外戚干政的局面。更缺乏外戚干政的土壤。明朝没有外戚干政的现象首先就是明朝没有太后临朝一说,而两汉外戚干政(尤其的东汉)之所以

  • 秦朝的灭亡和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先是不怕死,后来不想死,最后不敢死。不敢死的秦始皇公元前219年以前,秦始皇并没把生死看得多么功利,因为他既然把自己称作“始皇帝”,必是打算给子孙留点生存的空间,不想耍赖不死。可是从公元前211年开始,48岁的秦始皇就陷入了纠结,他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有点不敢死了!这一年,

  • 须菩提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须菩提,印度,历史解密

    一个能够教出孙悟空这样厉害徒弟的神仙,为何会在三界籍籍无名?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须菩提是假名。那须菩提真正的身份又会是谁呢?根据小编的推测,须菩提极有可能就是如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小编我是有理由的。请诸位接着往下看。首先,猴子拜师的地方是西牛贺州,而西牛贺州确是佛门的地盘(如来曾说过:“我现四大部洲

  • 函谷关之战五国联合攻打秦国 为什么齐国没有选择参加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函谷关之战,历史解密

    战国函谷关之战战国函谷关之战是公元前三百一十八年的时候,赵、楚、魏、韩、燕等五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的一场战斗。函谷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所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场所。若当时战国函谷关之战联合的诸国万众一心攻破函谷关,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函谷关因为当时秦国在日益的强大之后便开始向东扩张,并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