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爽打司马懿有把握,为什么还拱手投降?

曹爽打司马懿有把握,为什么还拱手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8 更新时间:2024/1/27 7:48:48

司马懿曹爽兄弟陪皇帝曹芳出外祭拜曹叡陵墓的机会,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了京城。然后派人前去要求曹爽投降,把皇帝曹芳送回来。

当时大司农桓范从京城逃脱出去,前往曹爽处,为曹爽出谋划策。桓范认为,不应该投降,而是应该奋起反抗,而且奋起反抗也是能够成功的。

桓范当时讲了四点成功的理由:一是手中有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所有的命令都可以说是天子的命令,天下人谁敢不听。二是虽然城中军队已经被司马懿控制,但是中领军别营还在城南,洛阳典农也在城外。中领军别营是曹爽的直属部队,典农是屯田的军队,这两部分军队都可以由曹爽控制。三是许昌有充足的武器库,两天就可以到许昌,用这武器库的武器,足以装备军队。四是桓范作为大司农,手中有大司农印,可以调集天下的粮草。有这四个条件,和立足未稳的司马懿打一仗,完全可以打败司马懿,重新夺取权力。

可是曹爽从半夜想到天亮,得出的结论是:拱手投降!气得桓范哭骂道,曹真英雄一生,怎么生了你们这么一窝猪,连累得我家也将遭受灭族!

桓范确实应该生气。本来,他和曹爽的关系也不是很密切,也没想过一定要帮助曹爽。当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派人去让他归顺。当时他就准备归顺的,谁知道他儿子却说,天子在曹爽手里,咱们还是去投奔曹爽吧。桓范这才决定去投奔曹爽的。

由此可见,桓范之所以决定去投奔曹爽,是因为他认为曹爽有必胜的把握。目的也并非是帮曹爽,而是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谁知道曹爽却决定拱手投降,自己一家老小也就这么白白地死掉了,你说他心中的后悔与愤怒有多大!

那么,明明曹爽有必胜把握的,为什么偏偏会选择投降而送死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曹爽顾念家眷。

这个道理,是太尉蒋济讲的。当时桓范前往投奔曹爽的时候,司马懿叹息说,糟了,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意思是,桓范确实有智慧,但是,曹爽顾念自己的家眷,肯定不会用桓范的计策。

蒋济说得确实很有道理,曹爽三兄弟虽然随曹芳去祭陵了,但是,他们的家眷都在城中。如果曹爽反抗,司马懿必然把他们的家眷杀得干干净净。所以,为了保住家眷的命,曹爽不想对抗。

二、曹爽错判司马懿。

曹爽在决定投降前,说:“亦不失作富家翁。”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投降后,无非就是把权力还给司马懿,司马懿不会下手杀自己。自己最多就是没权了,但是好吃好喝,还是可以的。

曹爽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理由有这么几点:其一,曹爽之前只是夺了司马懿的权,没有杀过司马懿的人。他和司马懿不存在“血债”,司马懿最多也就是把权重新夺回去,不会对他“血还”。其二,司马懿之前从未残杀过人,而且一直表现出很低调很逆来顺受的样子,因此,他不可能动刀杀人。其三,自己毕竟是皇家贵胄,司马懿不敢轻易对皇族开刀。

三、曹爽没有取胜信心。

虽然桓范给曹爽讲了四点理由,但是曹爽依然对战胜司马懿没有信心。

曹爽之所以没信心,也有三点理由:一是司马懿能征善战,在打仗上自己绝对不是他的对手。曹丕曹叡的时候,魏国的军队就基本上是司马懿在带领。司马懿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自己刚带兵和蜀国打了一仗,却打得大败。因此,无论是能力,还是在军队中的威信,自己都不如司马懿。二是曹爽不相信桓范让他带的兵能打仗。司马懿带的毕竟是主力部队,而无论是中领军别营,还是洛阳典农,都是一些杂牌军。靠这样的杂牌军,不会是司马懿的对手。三是曹芳虽然是皇帝,但年龄尚幼,威望不高。“挟天子”命令不了“诸侯”,而司马懿那边,有太后支持。相对来说,更具有号召力。

正是因为曹爽没信心,所以他不想冒险,因此才决定投降。显然他完全判断错了,司马懿绝对不会留下后患,曹爽及身边的人,最终都遭遇了司马懿灭族的严厉处罚。

标签: 曹爽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生育能力最强的帝王,有八百多个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穆莱国王,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帝王的后宫都是妻妾成群,但大部分帝王的子女数量都不会很多,这很大程度上跟帝王的生育能力有关。在生育能力上,最强的几个中国帝王有:陈宣帝陈顼生了58个子女,唐玄宗李隆基生了59个子女,宋徽宗赵佶生了65个子女,清圣祖玄烨生了55个子女,还有最著名的中山靖王刘胜生了120个子女。不过

  • 吴越民族:中国古代吴国、越国两国的共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越民族,百越,历史解密

    吴越民族,我国古族名,是百越的一支。吴越民族是中国古代吴国、越国两国的共称,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

  • 为什么后汉第二任皇帝也成了短命皇帝?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汉,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刘和,字玄泰,后汉开国皇帝刘渊的嫡长子,生母为刘渊的第一任皇后呼延氏。同刘渊一样,刘和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其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汉高祖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见《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及刘渊本人等留居汉地的匈奴贵族,为了政治需要而

  • 大盐平八郎领导太平天国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盐平八郎,历史解密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期间,人民起义不断。据不完全统计,1603年至1853年,全国共发生1100次暴动和起义。特别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由于商品货币关系侵入农村,阶级矛盾激化,加上天灾人祸,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从文化到天保年间(1804-1843)约40年内,共发生320余起农民和城市

  • 古代兵部侍郎的由来是什么样的 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兵部侍郎,古代,历史解密

    兵部的由来兵部,在古代,属于六部之一,而六部制度始于西周,终于晚清,横跨两千多年历史。6部,指的是朝廷里六个政府部门,而六部里面,礼部负责制定礼仪;工部又称水部,负责帝国的大大小小工程;户部负责人口统计以及财政、税收;而刑部负责办案;吏部负责官吏升迁;最后是兵部:兵部负责军队管理。六部相对来说,对帝

  • 安茹的玛格丽特嫁疯子国王,最后却无夫无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茹的玛格丽特,英国,历史解密

    亨利六世是英国的国王,而他的母亲是法国的公主,所以在亨利六世在外祖父那里就遗传上了精神病,但是因为他是独生子的原因,所以即使有精神病,照样可以成为国王,当时他有一个王后是安茹的玛格丽特,她是那不勒斯王和安茹公爵雷内一世和洛林女公爵伊莎贝拉的女儿,玛格丽特在小的时候长相就非常的漂亮,可以说是一位高傲的

  • 后母戊鼎怎么读?司母戊鼎为什么变成了后母戊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后母戊鼎,历史解密

    说到后母戊鼎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鼎非常的著名,如果大家仔细的看后母戊鼎的话,会发现这个鼎其实应该是比较的有意思的,因为和我们说的司母戊鼎好像并不是一个名字啊,那么这到底是为何呢?其实大家还是没有搞清楚里面具体的原因了,这个后母戊鼎其实就是司母戊鼎了,那么这个后母戊鼎中的后字怎么读呢?下面一起

  • 强悍的秦军为什么敢不戴头盔呢 看看当时的制度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秦始皇,历史解密

    秦军为何敢不戴头盔,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伟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思想以及生产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在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的统治日渐衰微,因此那一时期,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自然也开始争夺天下。而这场争夺最

  • 千古名将苏定方:打了胜仗后,被雪藏20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定方,唐朝,历史解密

    不论在什么年代,战争都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相较于现在先进的军事装备,主要依靠落后的冷兵器的古代,很多时候战争的胜利都是完全依靠士兵的数量和将领的质量。虽然在当时不乏一些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大多数的战役的胜利还是那些士兵用性命厮杀回来的,但是历史只会铭记那些优秀的将领,这些士兵的姓名几乎无人记

  • 齐国曾称霸天下,打得秦国割地求和,为何后来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无论是在春秋时期,还是进入战国阶段,齐国都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大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天下的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直到战国中期,齐国依然国力强盛,甚至还要超过秦国,“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然而,齐国却在战国后期一蹶不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战国中期的齐国,国力绝对在秦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