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周天子的诸侯们有多看重血缘?

揭秘:周天子的诸侯们有多看重血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00 更新时间:2024/1/22 19:58:53

周天子建国时有个非常关键的制度,就是分封制。周天子把那些周人的亲眷子弟封到征服的地方,以这种血缘关系维护着整个王朝的统治基础。这些封国们,大多数都是周天子沾亲带故的亲戚。周天子和列国诸侯们都极度看重这种关系,认为基于血脉相连的关系是最为稳固的。但事实上,这种关系真的牢固吗?当然不是,史书中有:“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而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在孔子看来周王朝似乎正是从亲戚关系的破裂走向崩溃的。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所谓“世道衰微”之事比比皆是,齐桓公称霸一时,最后也被儿子们关了禁闭囚禁而死;楚成王振兴楚国,临死之前只是想吃一口熊掌也被无情的儿子拒绝;王子带与后宫眉来眼去,还从外面引来了戎狄,将高高在上的周襄王逐出都城,就更别说卫国内政混乱,郑国诸子争位,就是向来以礼仪之邦自诩的鲁国,终春秋战国也出现了多次弑君篡位事件,鲁伯御篡位国君、鲁公子允弑杀息姑而为鲁桓公,鲁庆父成为鲁国新君,可见亲戚关系并不利于稳定,至少在王室之家如此。

但那些纵横在春秋战国史书中人物,依然有很多人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把周天子们所推崇的那种亲戚政治当成某种战略工具。周天子和诸侯们或者以为两国联姻而后,双方就成为了盟约实质上的友好盟国,但有的人却能通过联姻把属于自己的力量部署到敌人阵营之中。这里也就要说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祭仲。祭仲是郑庄公身边的重要谋臣,跟随郑庄公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只是郑庄公时代祭仲的光环还没有完全呈现,更多彰显出的是辅臣的角色。属于他的时代在庄公后。

当时的郑庄公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最厉害的有四个,分别是子忽、子突、子亹、子仪,按照郑庄公的说法,就是这几个儿子都有“王侯之相”,这就出问题了,即是作为一国之君没有把控好亲疏关系,一味的纵容诸子发展自己的力量,这就直接导致了后来郑国的衰败。而郑庄公在开荒拓土之时,更是不注重周人的亲戚关系,很多时候无视天子,周天子直接跟郑国开战。算起来郑庄公还应该是周桓王的叔叔,因此郑国人与周天子的这场繻葛之战就是周人血缘政治开始破产的标志性事件。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不说祭仲呢?不要急,马上他就会上场了。由于郑庄公的表率作用,祭仲这个人对亲族关系也是极度不重视的。当年郑庄公在询问祭仲“储君人选”时,就是已经在感叹“郑国自此多事矣”,祭仲也对即将发生的诸子争位无动于衷,还是以“知子莫如父,惟君命之”搪塞推辞,又把皮球踢回给了郑庄公。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雍氏之女,后来公子忽即位而后,祭仲出使宋国,本来是受公子忽的嘱托 “察子突之变”的,哪里知道宋人先下手为强,直接拘禁了祭仲,威逼利诱,成功说服其扶持公子突归国即位。

当时的宋国人,包括公子突对祭仲都是不放心的,在他们的内心,依然推崇亲族血缘政治,就是要把祭仲拴到一根绳子上才会放心。“闻祭足有女,使许配雍氏之子雍纠,就教带雍纠归围成亲,仕以大夫之职。祭足亦不敢不从”,祭仲签订的这份合同权且可称作为“宋国盟约”,公子突母家为雍氏,祭仲的女儿又嫁给了雍氏,也就是说公子突已经与祭仲成为一个战壕里的伙伴了,至少公子突是这么想的。可是祭祀不这么想,什么亲戚关系,不过是周天子和列国诸侯们欺骗人的把戏,后来祭仲闻知公子突要派自己的女媳雍纠暗杀自己时,就毅然决然的杀掉了雍纠。

这里还得说到祭仲的家教之事,祭仲的女儿在得知丈夫雍纠要暗杀父亲之时,向母亲询问解决办法,结果祭仲的老婆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什么意思呢?那就是父亲只有一个,而只要是男人都可能成为丈夫,这是对周人姻亲政治的极大讽刺,更是极其大胆的想法。所以祭仲一定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但也不缺乏阴险狡诈之意,即便身遭囚禁于宋国,也能拿女儿的终身大事来换取郑国君位、换取自己的人身安全。从此而后,祭仲独揽郑国大权,扶持郑庄公的几个儿子,轮转着当了几年郑国国君,郑国国政也在此后而变得乱七八糟。这一事件,即是周人亲族血缘政治的破产。

标签: 郐国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秀是怎么崛起的?赤眉军又为何迅速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赤眉军,汉朝,刘秀,历史解密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进入长安。更始皇帝刘玄单人独骑逃出长安,他的那些将相大都向赤眉军投降。十月,刘玄向赤眉军投降,把皇帝的玺绶交给了赤眉军立的十五岁的小皇帝刘盆子。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达到了起义的全盛时期。同时,赤眉军内部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出来。年终祭祀的那天,“赤眉设乐大会,酒未

  • 项羽打算出兵攻打刘邦 为何最后会临时变卦取消计划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羽,刘邦,历史解密

    项羽打算出兵消灭刘邦为何有取消行动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张良等谋士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了关中,成了关中王,并且他还和百姓约法三章,废除了秦代苛刻、不近人情的法律,赢得了民心。这是刘邦事业发展道路上取得的第一个大成功,所以

  • 揭秘:古人过中秋节一般有哪些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一般在中秋节这天吃几块月饼,有时遇上电商活动,会在这天买一些东西,中秋节好像是变成了吃月饼的节日。但中秋节作为中国人秋季的传统大节,一向注重节日仪式感的古代先民肯定不会只是吃月饼,买东西,一定会有与之相应的一系列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那在古代,先民们有哪些活动呢?01中秋的起源从祭祀传统来说,学者

  • 靖康之耻和五胡乱华相比,哪个更让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之耻,明朝,历史解密

    华夏文明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这个世界上比华夏文明要早的文明有不少,却没有哪个文明能和中华文明一般,一直传承至今,尽管这期间有诸多磨难,许多文化也都遗失于历史之中,但中华民族一路磕磕绊绊,步履维艰,终究还是将老祖宗的智慧传承下来了,这才有了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

  • 什么是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亭长,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郡县社会转变的时期。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地方官的,地方全部都是分封的家天下,而商鞅变法之后,我们才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地方官,但是地方行政在那个时代相对简单,并不像现在这样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官只有一级,就是县。县相当于周王朝分封的初级诸侯国,人都说百里之国,就是这么来

  • 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他和吴王夫差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定公,春秋,历史解密

    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卿大夫家族处于混战之际,韩赵魏和荀氏家族之间打来打去,数年之间都没个消停。居间的晋国国君晋定公,存在感非常之弱,仰仗着晋国余威,尚且还为卿大夫们所尊重,在诸侯会盟中,卿大夫们站在晋国角度上,拥立晋定公为霸主。只是,晋定公的这个霸主位,得的可不轻松。其时,中原诸侯大多处于过渡期,小

  • 朱棣如何能在发生政变之初?就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天下全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洪武末年,明朝的开国功臣经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基本所剩无几。当时,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同时为取代清洗功臣后留下的权利空白,将诸皇子分封在全国各地重镇,特别是秦、晋、燕、宁等九个塞王,都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由于朱允炆即位后,一

  • 一代名相寇准,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人陷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寇准,北宋,历史解密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葛优主演的电视剧《寇老西》,讲述的是宋朝太宗年间名相寇准为官清廉,急民所急、不畏强权、大智若愚,不按常理出牌,“审过葫芦、问过黄瓜、打过城隍、拷问地瓜”,深得百姓爱戴的故事。“老西儿”是对山西人的称呼,如阎锡山被叫做“阎老西儿”,武侠小说里白眉大侠称为“白眉老西儿”等等。山西人爱吃醋

  • 吴破楚入郢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破楚入郢之战,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决战中,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申包胥哭秦庭,感动秦哀公。秦国发兵救援楚国,帮助楚国收回都城复国。秦军撤后,楚军又被吴军连连击败,楚国不得不迁都以避吴军锋芒。历史背景春秋历经晋楚争霸(主要三

  • 咸丰宠爱的“四春娘娘”,在他驾崩后遭到慈禧的迫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四春娘娘,清朝,历史解密

    在咸丰登基之初,怀着一腔宏图大志,要重新振兴大清王朝,可是他接手的是一个陈旧腐朽的王朝,朝廷内部贪污腐败,糜烂不堪,外部,西方列强乘着工业革命的快车,已经开始领跑于世界的前列。而大清王朝依然还沉浸在康乾盛世,唯我独尊的美梦之中。咸丰先是被天平天国折腾够呛,然后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从云端打落,终于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