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500年前股商时期的大国:孤竹国

3500年前股商时期的大国:孤竹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1/24 23:28:02

早在3500年前的股商时期,幽燕大地就曾诞生过一个北方大国—孤竹国,他从建立到灭亡,在历史上整整存在了1000余年。孤竹国是商汤分封的北方诸侯国,存在于殷商、西周、春秋时代,在西周以前一直是幽燕地区维护商王朝统治的北方大国,其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京、津和辽宁西部及内蒙古南部的广阔地区,孤竹国比后来北方出现的燕国早了500余年,但由于有关古孤竹国的文献记载不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

孤竹国的建立与灭亡

据《史记·索隐》记载;“孤竹君,商汤所封。应邵曰:‘姓墨胎氏'”。《世本》说:“成汤封之离支,是为弧竹国”。《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古书竹书纪年》称;“汤灭夏以至于受(纣),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依据《中国通史》,认为商的年代相562年至公元前1045年,参照2000年公布的新夏商周年表,商从建立到灭亡时间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H046年之间。史书记载汤又名成汤或成唐,汤灭夏后建立商朝,定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孤竹國就是这一时期成汤分封的与其同姓诸侯国。孤竹人为商族先祖旁支,早期生活在中原地区,后辗转于古幽燕地区,发展至农牧并举阶段,开始定居在今辽宁朝阳地区后被商汤封为诸侯国。商代中叶,孤竹国进入中期,立足于燕山南蔍广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并在滦河流域建立都城。今在滦河中下游发现多处孤竹生活遗址,都为典型的商代半地下居室。孤竹作为商代北方的大国地位一直维持到西周之前,在幽燕地区存在了至少有500年。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分封同姓贵族召公于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与周同姓,姓姬氏,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至此燕国取代孤竹国在北方的统治地位,逐步成为幽燕地区的大国。周初,燕国采用“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方针,对商代遗留下来的部族,仍保留其城郭与组织,利用原商的部族来统治当地人民。因此西周时孤竹国仍由原姓部族统治,但已经沦为幽燕地区的小国,其疆域缩限到大约今天的河北唐山、秦皇岛地区。

春秋时期,孤竹国进入晚期,燕国北部的山戎部落势力日益强大起来,吞并了燕国周围许多领土,此时的孤竹国也被山戎占领,已完全依附于山戎。燕庄公27年,齐公为救燕国,出兵攻打山戎。《国语·齐语》说:“齐桓公遂伐山戎,击令支、斩孤竹而南归”。公元前664年,齐祖公兵伐山戎后,此时的孤竹国并未彻底灭亡。据有关史书记载:周景帝五十五年(公元前530年),晋灭肥国,肥子奔燕,燕把肥人安置于孤竹地,建肥子国。《卢龙县志》也作同样记载。由此可知孤竹国确切灭亡年代应在公元前530年。以后,孤竹国故地属于燕国管辖,孤竹故城并入令支县地。此后史书再不见孤竹国的记载。近年来,在令支旧地,河北迁安市境内发现了几处殷商遗址,出土大量青铜器和陶器,其中有两件青铜器为鼎和簋”,依据上面的铭文,考古专家认定为商王室大臣箕子之物,箕子为纣王叔父,其器物出现在孤竹国境内,可见孤竹与商王朝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今在河北迁安卢龙等地还流传着箕子嫁女到孤竹的故事。这两件青锕器“鼎和簋”,被释为嫁女的陪嫁之物。

从历史上看,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其建立到灭亡至少有1000余年。孤竹国作为商朝维护北方领土的大国,不仅是商在北方的强大藩屏,保证了商朝北方的安宁,也为弘扬殷商文化,加强北方与中原地区文化融合和北方各民族交流,促进古幽燕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孤竹国故城的考证

对于孤竹故城的所在位置,目前在史学界存在着各种不同说法,以在今河北卢龙县南为多,《中国历史地图集》也将孤竹国故城暂确定在今河北卢龙县城南,这主要是原引《地括志》记:“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南二里,殷商诸侯孤竹国也。”和《营平地名记》载:“孤竹故城在肥如南十二里。”之说。史书记载,“肥如,故治在今卢龙县北十里,春秋时为肥子国。汉置肥如县,隋开皇六年废。”;“平州,北魏置,治所在肥如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复置平州,移治今卢龙县。”今卢龙县城始建于隋代,非肥如旧治。因此把孤竹故城确定在卢龙县城南的说法并非确切。

《汉书·地理志》说:“辽西令支有孤竹城,注引应劭云:‘故弧竹国’。”令支今为河北迁安,春秋为令支县,秦设离支县,两汉设令支县。史书记载两汉时令支县下均附有孤竹城,晋后不见记载。这是因为晋代令支县被鲜卑族占据,南北朝时北齐将令支并肥如县,隋唐后又入卢龙县,无论是今天的河北迁安还是卢龙县,两地相临,历史上同属一地,这证明孤竹故城就在今冀东地区。对于孤竹城的具体位置,《水经注·濡水》说:“濡水南流迳孤竹故城西,右会玄水(青龙河)。又说:有孤竹祠,祠在孤竹山上,而城在山侧。”《方舆纪要》说:“孤竹故城在永平府西十五里。”据此推断其地在今迁安、卢龙、滦县三县交界地区,解放以前这里属于卢龙县管辖。今在滦县境内有一首阳山,山上有夷齐庙遗址。查《滦县志》:“首阳山,旧称洞山,山上有夷齐庙,1958年被毁。”再查《水平府志》和《卢龙县志》记载:“洞山,即古孤竹山,在永平府西十八里(县志为城西十五里),孤竹故城在其阴,孤竹祠在山上,其下滦水会之清风台在其上。”据《滦州志》中《重修偏凉汀记》说:“清风台北孤竹之旧墟也。”另据《永平府志》记载:“明景泰五年,知府在府西十八里洞山复建孤竹故城。”从首阳山地形看,其山北面和东面为滦河环绕,南面是平原,西距迁安龙山之间有约三公里宽的平原地带,其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横河,怀疑是唐代以前滦河改道留下的故道,孤竹城很可能在靠近首阳山西北侧的地方,这与《永平府志》和《水经注》记载孤竹城在孤竹山之阴”十分相符。

此外,在与滦县首阳山一河相隔的迁安市境内还有一处怀疑是孤竹故城的位置,据《永平府志》和《畿辅通志》的疆域图标注,在滦县首阳山东北,今迁安市坨上村和祁庄附近。《卢龙县志》说:“清风台址在县西北十五里清节祠(夷齐庙)。孤竹都邑址居其右3里许,今属迁安地,东南为滦河、青龙河汇合平原。”又据《县道记》载,“孤竹在肥如县南20里。”查《方舆纪要》:“肥如县在今卢龙县西北三十里。”也就是今迁安万军附近。其地向南20里大约就在坨上村和祁庄附近。此地西临滦河,距首阳山近1公里。这里向北约4公里处有一棒槌山,《迁安县志》记载,棒槌山原名团山,因有孤竹次君墓在此,又名次君山。又据《永平府志》载,双子山,府西北20里,有孤竹长君墓,又名长君山;马鞍山,在双子山西,有孤竹少君蔫,又名少君山。今两山均在迁安境内,且距坨上村和祁庄不远。近年来,在此不远的夏官营和马哨村附近发掘出土了大量商代青铜器,据专家对青锏器上的铭文考证,都与古孤竹国有直接关系。为假定孤竹故城所在地提供了有利依据。

依据目前有关史料初步判定,孤竹故城应该在滦县首阳山周边地区,但至今还未发现孤竹故城遗址。当地有人怀疑孤竹城可能在唐代以后已湮于河床之下。但无论何种推测,以首阳山中心周边地区作为孤竹故城所在地,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标签: 孤竹国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藏不平,康熙帝的晚年为什么这么多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01异常不顺的晚年生活清王朝的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历代帝王中可算是长寿者。从少年时期铲除权臣鳌拜,到讨平漠北、收复台湾等“不世之功业”。康熙的人生,真可以说是几近完美无缺。但是,这样一种认识,毕竟来自于他人,如果看看康熙朝末年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发现,康熙本人实际上过得异常不顺,那么是什么原

  • 崔杼弑君,元老级别的晏婴为什么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崔杼弑君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产生过一块儿骇人听闻的弑君恶性事件,弑君的人叫崔杼。崔杼的先祖是齐国创建者姜尚(姜子牙,吕尚)的儿子齐丁公姜汲,崔姓是齐丁公后人的一支。所以崔杼是齐国世族后代,在齐国也算是上卿。崔杼少年的时候深受齐惠公信任。齐惠公死后,齐顷公即位。齐国大夫高固(齐文公之子公子高后人)、国

  • 孙殿英进入陵墓后,为什么把乾隆的牙齿全敲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孙殿英这个军阀头子,之所以在我们国家现在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不是因为他当年打了多少胜仗,也不是因为他干了多少卖国的勾当,而完全是因为他与东陵盗宝这件事纠葛在了一起。人们每次提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想起曾经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事情;而提起那个事件的时候,也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他当年盗墓时做出的最大

  • 他姨妈是皇帝宠妃,而他自己是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彬,北宋,历史解密

    曹彬是北宋开国功臣中,最为特殊的一个人物,曹彬特殊在哪呢?张氏是曹彬的亲姨妈,是后周君主最宠爱的嫔妃子之一。所以,曹彬算是后周的皇亲国戚了,而此时的赵匡胤是后周的官员,俩人相交不多,只是普通的同事关系而已。然而,赵匡胤登基为皇帝之后,俩人之间君臣相处和睦,对于曹彬,赵匡胤总是委以重任。这是到底怎么回

  • 唐朝时期的酒有哪些来源?唐代酒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酒文化,历史解密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时期,酒文化也得到空前繁盛的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是酒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几乎每个朝代的古人都喜欢饮酒,同样的,在不同的朝代中也有着独特的酒文化。酒文化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风气以及群众价值观的改变,在各大朝代,酒

  • 折家将和种家将:在宋朝根本不起眼,但却是最厉害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赵匡胤以武闻名,作为武将的他,利用自己的铁券、刀枪为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赵匡胤因为自己是武将出身,深知武装权利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不管理好很容易成为别人犯上作乱颠覆江山的利器,同时,他吸取了过往朝代藩镇作乱的历史经验教训,使得其对于武人势力进行极力的打压。这是在宋朝,武将地位一直低于文人的

  • 秦观所作的《满庭芳·山抹微云》,蕴含流连难舍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观,北宋,历史解密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以婉约词著称,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秦观所作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吧。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最高峰,诗词,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文学形式,它就像文学史天空中最灿烂的星,千百年来,深受世人喜爱。在当时,

  • 独孤伽罗身为皇后,为何能与皇帝平起平坐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朝,独孤伽罗,历史解密

    谈到历史上的传奇女性,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则天、慈禧太后,再之后就是秦宣太后、吕雉、太平公主、妲己等等了,我们今天讲的这位可以说堪比武则天,被称为二圣之一的独孤伽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

  •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沿海地区的倭寇为何会日益猖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土木堡之变,明朝,历史解密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此之后沿海倭寇日益猖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京师了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我想说的是,沿海倭寇日益猖獗,并不是因为备倭兵被调到了京师。明朝的倭乱,从建国就出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原元末大乱中被他击败的张士诚、方国珍残余

  • 他在唐朝声名不显,作了一首诗成为知名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继,唐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古诗是很主流的一种文学类型,也是才子佳人用来消遣的常用手段。唐朝的诗人,数不胜数,流传下来的古诗更是多如牛毛。我们经常听到的大李杜,小李杜,初唐四杰等等,都是各中高手。但今天咱们说的这个人,大家对他的了解估计很少。因为就连历史对他的记载也是寥寥几笔,飘然而去的他,显得十分神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