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对曹植可谓仁至义尽,为啥却被抹黑成刻薄寡恩?

曹丕对曹植可谓仁至义尽,为啥却被抹黑成刻薄寡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8 更新时间:2024/1/25 6:29:37

东汉政权是不是该覆亡,历史早已经有自己的选择,自然无须赘言。其实,吃瓜群众对曹丕的不感冒,可能是因为他迫害弟弟曹植太狠,加上曹植屡次遭贬,一生郁郁不得志有关。

有这样认识,不过是人们更愿意同情弱者的心理。仔细掰扯掰扯,就会恍然,其实曹丕对曹植不错,有大哥风范。为什么会这样说,自然是历史问题得历史的看。七步诗的事情,小编在之前已经撰文专门剖析,完全是出于《世说新语》的杜撰。

现在从大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曹丕对待曹植的问题。话说曹丕代汉之后百废待兴,如何巩固新政权就成了当务之急。一个新生如何做皇帝?只有学习揣摩一途。曹魏政权的稳定压倒一切,任何胆敢挑战皇权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无论他是臣民还是骨肉,绝不能手软。两汉政权覆亡殷鉴不远,如何避免出现宗室外戚宦官干政擅权祸乱朝纲倾危社稷的情形,继位之初的曹丕如履薄冰。

曹丕决定先从削夺宦官权力,削除外戚政治势力,削弱宗室权力入手,然后通过严格监察制度,亲礼大臣,借重士大夫集团力量,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历史证明,越是接近皇权的人,越容易产生觊觎皇权的心理。所谓明枪易躲、家贼难防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对待这些不安分的弟弟,曹丕先“诸侯就国”。此举并非眼不见心不烦,而是先打发他们离开政治权力中心分而治之。紧接着设立了监国谒者,替他盯着这些弟弟。监国谒者只对曹丕负责,职责就是天子的千里眼、顺风耳。据史书记载,曹丕给几个弟弟安排的僚属尽是些歪瓜裂枣,兵丁不过二百,都是些老弱病残,曹植属于特殊照顾的,配置减半。

曹丕这样对待弟弟们,并不是他的首创,完全是效仿汉文帝的作法。令诸侯有王的名位,却没有威胁到中央统治的力量。这样做,表面看起来薄情寡义,更无手足之情,长远看却是仁至义尽。既防患于未然,又维护了中央集权统治,还保全了亲情,一举三得。至于说“十一年中而三徙都”,搞的曹植郁郁寡欢,那也是无奈之举。

汉文帝因为开创了“文景之治”,一俊遮百丑,就没有人攻击他。而曹丕这个乱臣贼子依样葫芦,也会被后人诟病。

这种事情,还真的没地说理。

曹丕的做法虽是出自私心,但却是国策,绝非针对曹植一人。曹植数次被监国谒者检举告发,也被认为是曹丕对他的打击迫害。曹魏立国之初,法制峻切、禁防严密,谒者虽然级别低,代表的却是皇权。任性惯了的曹植“醉酒悖慢,胁持使者”,如果上纲上线的话,就是藐视皇权,属于重罪。曹丕始终没有严肃处理,也算是对曹植网开一面,极为宽容了。曹操曾告诫过儿子:“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一旦君臣名分定了,就得按规章制度来办。

曹丕曹植情为兄弟、义为君臣,许多时候是曹植摆不正位置,曹丕偶尔敲打敲打他也是全兄弟之情。曹植深受父亲曹操宠爱,又是母亲卞氏的最爱,是一众兄弟中第一个封万户侯的。

曹操一共25个儿子,卞后一共生四子,曹丕做了皇帝,其余三人都在史书中单独立传,而其他儿子则“以母贵贱为次,不计兄弟之年,另外并合列传”。从子以母贵的角度来说,曹植在宗室的地位远比其他二十多个弟弟为高,曹丕对他特殊照顾也是应有之义。摆平曹植一个,就等于在宗室诸侯王面前树立了一个服从的典型。从史实看,效果很明显。

那些嘴里吟诵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人,却将顺天应人革故鼎新的曹丕归为乱臣贼子;那些通过父子相残、兄弟阋墙上位的被称为明君,对二十多个兄弟有情有义有始有终的曹丕反而被无视,历史证明吃瓜群众眼睛未必雪亮,也有犯糊涂的时候。

积三代之功一举篡夺了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居然认为曹魏政权的覆亡与其宗室政策有关,志得意满之余免不得评头论足一番:“忘经国之宏规,行忌刻之小数……徒分茅社,实传虚爵,本根无所庇阴,遂乃三叶而亡。”于是革除曹魏弊政,大分宗室子弟以藩卫司马氏基业,结果话音刚落就被“啪啪啪”打脸,晋朝宗室操戈,“八王之乱”使之走上了败亡道路。

这正是: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夏侯渊受握重兵,为何不反抗?反而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把帮助他的两位将军杀死了,司马懿政变真实过程,司马懿为何杀夏侯徽

    他和曹爽是表亲,而且他在曹叡当初做皇帝的时候,因为得罪了曹,所以便把他从黄门侍郎贬成就羽林监。后来,曹叡离世,她做辅政大臣的时候,才将他提拔起来,后来他的职位甚至还到了征西将军。其实是司马和他的关系不好。他曾向作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提过很多非常好的建议,虽然司马也觉得这些建议挺好,是却觉得时机不到,所以

  • 古代4大令人震撼“逆天”工程,秦始皇才是牛人,看看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十大奇迹工程,秦始皇十大顶级技术,秦始皇最厉害的三个神器

    苏秦张仪的时代,秦国已经完全崛起了,以至于需要六国联合起来,当时是秦惠帝时期液就是商鞅变法之后,这么一看鬼谷子就200多岁了。但是这个不算晚,据说鬼谷子教育完这两拨学生之后就四处修行,不知所踪了。具体活了多大岁数可就不一定了。所以说,鬼谷子是东周时期,最具神秘色彩的思想家之一。在南京当地最著名的,是

  • 大汉朝和罗马帝国那场几乎灭国的瘟疫,凶手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瘟疫延续了多少年,汉朝鼎盛时期的瘟疫,汉朝有多少瘟疫

    西汉年间,匈奴人将战马捆缚前腿送放到长城脚下,对汉军说:“你们不是要马吗?我们送战马来了。”汉军将这些沾染了疫病的马匹“引入关内,遂致人染病”。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战马其实是被匈奴投过毒的,这种毒是草原上特有的疫病。后来正是这些带病的马屁导致整个汉朝历史命运的改变。甚至导致了后来欧洲世界的人口危机。

  • “才高八斗”比不过“机巧之术”,曹丕上位理所应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丕真的才高八斗吗,曹丕在位七年历史评价,历史名人对曹丕的评价

    可是曹植的“才高八斗”真的适合当帝王吗?曹丕的无所为是不是不配为帝王呢?其实历史已经给出一个看似违背常理的答案——曹丕宜做帝王。和文学青年曹植相对比,曹丕的才华差之千里。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气共有十丰,子建独得八斗”,这句话足够说明曹植的才气之大。在当时,曹操在众多儿子中最欣赏的是七岁就称象的曹冲,可

  • 东汉风云:更始失政刘秀自立,推心置腹收服铜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刘秀相关历史资料,东汉末年刘秀简介,东汉王朝汉高祖刘秀

    话说刘秀收复邯郸,诛死王郎,所有郡县吏民,与王郎往来文书悉令毁去,顾语诸将道:“好使反侧子自安。”一面部署吏卒,支配各营,众言愿属大树将军。大树将军为谁?原来是偏将军冯异。冯异为人谦退不矜,与诸将相遇常引车避道,进退皆有表识秩序井井;每当休息时候,诸将并坐论功,独冯异屏居大树下,毫不置议,因此军中呼

  • 曹操的三位布衣之交:魏武帝为何罔顾友情,将他们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许攸许攸字子远,是南阳人,少年的时候就与曹操、袁绍结为好友。189年,袁绍逃出洛阳,从这个时候开始,许攸就投靠了袁绍,他跟随袁绍来到了河北,组织讨伐董卓的事宜。许攸善于谋划,是袁绍的主要谋士之一。在官渡之战期间,许攸提议偷袭许昌,但遭到了袁绍的拒绝。与此同时,许攸的家人因为犯罪被捕,“攸不得志,

  • 遗憾与怅惘,关羽的谥号“壮缪侯”到底是美谥还是恶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似乎对关羽这个人物不感兴趣。论武艺,他与张飞、马超、赵云等人在同一个层次,算不上卓越超群;论谋略,与吕蒙的交手显然是被对方玩弄于股掌;论文采,即便秉烛夜读《春秋》也没有任何诗句言论流传于世;论政治,在蜀汉定鼎江山方面贡献也不突出;论功名,汉寿亭侯是汉代爵位等级最低的,还是

  • 秦桧是用什么方法害死岳飞的?手段堪比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桧怎么把岳飞害死的,是秦桧想要害死岳飞吗,秦桧在哪害死了岳飞

    岳飞 不少人认为,秦桧之所以要害死岳飞是因为自己对金主和,而岳飞的意见则和自己相反,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主战的并非岳飞一人,为什么秦桧不对他人下手呢?其实真正想要岳飞性命的是金兀术和宋高宗。 秦桧 金兀术是个好战派,他一直主张对宋作战直到将之灭掉,在金国之内谁反对他也是没有好下场。面对岳飞这

  • 秦桧年轻时作的两句诗,不料成“千年金句”,说出班主任的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桧最好的10首诗,秦桧年轻时候的诗,秦桧老婆下场

    起初,刚进入朝堂的秦桧还有些志气,他的妻子王氏一派都主张降金,唯他一人不同意,可是到了北宋末年,他的操守却一点点动摇了。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屡次进犯宋朝边境,朝中诸臣人心惶惶,都想尽快求和。然而,秦桧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既然是打仗,就一定要有气势,如果在一开始就露怯,岂不是让金军更加

  • 秦桧如何从力主抗金的主战派,变成割地议和的主和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早年的秦桧是主战派吗,为什么秦桧死后高宗启用主战派,秦桧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

    秦桧的前半生,简直称得上一名力主抗金的主战派。 秦桧生于1090年,生于湖北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后来迁徙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我查了一下,不管是黄州区还是南京市,都没有将秦桧列为本地区的历史名人,倒是南京市将秦桧的后人、清朝状元秦大士列为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秦桧的父亲秦敏学做过县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