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隆基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皇帝,被戏曲界和梨园弟子视为鼻祖,李隆基自己富有音乐才华,能够演奏多种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无一不通、没有不晓。而且在皇宫里设教坊,“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梨园弟子们合奏的时候,稍微有人出一点点错,他都可以立即觉察。这就是后来称戏班为“梨园”的由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唐朝 的“文艺”空前繁荣,戏曲界也十分发达。唐朝的“娱乐明星”在唐朝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事情是从给李隆基祝寿开始的。
开元二十一年九月初五(李隆基是九月初八生),整个唐朝娱乐界都在为庆祝唐玄宗四十八岁寿辰而举办的千秋节“文艺汇报演出”正在如火如荼的举行着。唐朝所有娱乐界的一线大咖都亲临现场。长安兴庆宫是皇宫三大宫殿群(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之一。而位于兴庆宫的花萼楼则是主会场,只有在花萼楼演出的娱乐明星才能被认定为一线演员,而一个不出名的明星如果能在花萼楼演一场,立马就是头牌C位大明星。比如目前大唐梨园界头号大明星赵无忧就是一个例子。前年由于当班的大明星有事情。赵无忧临时替场。没有想到一炮而红。一下子从十八线小明星成为头牌,而今年的千秋节主演就换成了赵无忧。这不赵无忧刚刚一露头,整个台前那真是万人空巷,万头攒动,各家粉丝挤得水泄不通,无不翘首以往,这些人也同样高举应援手牌、横幅,整齐划一的振臂高呼:"赵无忧!赵无忧!全力以赴推选赵无忧为本届头牌"。
在所有粉丝震耳欲聋的声浪声中。在所有拥趸的簇拥下,台下的观众就见一名体格敦实、肌肉发达,身材肥胖的的男艺人出现了,就见此人两肩各顶一根细长的竹竿,健步如飞直接跳跃到看台山,虽然体态肥胖但丝毫没有到他的舞步。这是前引,我们的大明星在后面,在粉丝们的一再欢呼下,只见一位俊俏的少年翻着十八个筋斗登场,只见这个少年足尖轻轻一点地面,矫捷的身影腾空而起,而且是在两根竹竿之间来回腾挪,交错向上攀爬,眨眼功夫就登临竿顶。而支撑两根竹竿的就是那个身材肥胖的男艺人。对,这个少年才是粉丝望眼欲穿的赵无忧(如果你以为是美女,你就失望了)。这赵无忧虽然出道不久。却是大唐第一长竿戏艺人。唐人称长竿戏艺人为"竿木家",因此赵无忧的全称应为"大唐第一竿木家赵无忧"。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摄像头无法拍摄出赵无忧的精彩表演,我们只能从描述中感受赵无忧的精彩表演,只见赵无忧一脚踩稳一个竿顶,向观众叉手致敬,随后以竹竿为据点,旋转飞舞,连续翻转筋斗,都稳稳落在竹竿之山,一系列惊险动作一气呵成,出神入化。他的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年纪也不过十六七岁,长得更是一表人才,身材修长,丰神俊朗,应该是大唐头号大帅哥。通过本次大唐皇帝李隆基千秋节的公演,赵无忧不仅彻底奠定了他的大咖地位无法撼动的地位。而且就此一跃飞升顶流偶像行列。赵无忧有他的“粉丝团”,有他的“后援队”,拥有一大群对他迷得要死要活的迷弟迷妹。
赵无忧现在的是唐朝男明星里的头牌,而大唐娱乐界头号女明星是裴大娘。虽然是大娘,但人家并不老,这不过是大家的俗称而已。这位大唐歌坛头号女巨星自打看了一眼赵无忧就芳心暗许。这位比赵无忧大个五,六岁的女艺人真的是对赵无忧一见倾心。裴大娘出身自然不高,属于教坊艺人世家。整个长安城有两家皇家演艺公司(教坊),一家叫左教坊位于光宅坊,是以舞蹈类艺人为主打演出,另一家叫右教坊位于延政坊,旗下是以唱歌为主,旗下培养出了大量的大唐一流明星,裴大娘就是右教坊旗下的歌手,这些伶人人基本上都是从小在右教坊培养,淘汰率很高。
裴大娘能从一文不名,仅仅几年时间就能做到大唐歌唱界的头号大明星,并能长期保持C位。足见其功劳深厚。裴大娘的哥哥裴承恩也是著名的百戏艺人,拿手好戏是翻筋斗。但也不不得不说的,最近裴大娘本人的地位有所松动,左教坊推出一位集舞蹈和唱歌的双栖大明星许和子(李隆基御赐艺名"永新"),压住了裴大娘的风头,虽然现在稍逊一筹,但裴大娘也不失为实力超群的一线大咖。
中国封建时代伶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伶人本人和其子女三代之内不得为官,但对于裴大娘而言,这些都不重要,她本身就是女性,不大看重社会地位。她又是皇家演艺公司的头号歌唱巨星,物质待遇,金银财宝,认识的达官显贵更是不计其数,想办个什么事情就是一句话的事。这些不知比普通的老百姓强了多少倍。然而,再有钱的女人也需要一个男人,一个丈夫,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退出一线乃是必然,娱乐界素来是只闻新人笑,哪听旧人哭。未雨绸缪是裴大娘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应该说,裴大娘的个人生活与"幸福"二字并不沾边,原因和古往今来的许多人差不多——婚姻不幸。裴大娘才艺出众,事业有成,但作为古代女性,她对自己的婚姻仍然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裴大娘已结婚了,这一点如果被曝光,绝对是大唐娱乐界的头号保住新闻,原来早些年,裴大娘哥哥裴承恩做主,把她嫁给了同样也伶人出身的竿木家侯某。在外人看来,这门亲事门当户对,天经地义。裴大娘想找书香门第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在圈子里找,但问题是,裴大娘对侯某不太满意,无论是从外貌,技能,还是共同语言。裴大娘认为自己的丈夫简直就是一无是处,而自从认识赵无忧之后,裴大娘很快地就爱上了这个比他小的男人,而赵无忧对裴大娘也是一见钟情,就此二人是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个中细节,史料并无详细记载,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就好比现在的演艺圈也是一样,俊男靓女云集,诱惑随处可遇。出轨比比皆是,一但出事把对方送进法院和监狱的都有,李X宏夫妇二人,明明都是美国人却在中国的娱乐平台上撕X大战。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唐朝也是一样,社会开放程度本身就很高,女性社交相对比较开放。武则天扶持父子两代,李世民娶弟媳,李隆基纳儿媳妇。这都习以为常,不足为怪。裴大娘作为头号娱乐大咖、公演、圈中聚会,与其他明星见面也是平常事,与圈内意中人建立亲密关系、加深感情的机会也得正常的,这种关系俯拾皆是。这个道理只怕与现代娱乐圈别无二致,看惯当代狗仔爆料的读者应该不难想象。
裴大娘与赵无忧的感情不断升温,幽会频率日渐提高,二人自然也就那啥了。但这种事情必然会有爆发的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私情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旦被长安狗仔队抓到就是证据。裴大娘和赵无忧将要承受的压力将是巨大的,不会像现代明星绯闻曝光那样轻松,反而能增加曝光率,得以登上头条新闻。仅凭"道歉"、"暂停工作”,“反省"、"抨击前任",这些现代操作方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根据大唐律法:凡通奸者,通常判处一年半有期徒刑,有夫之妇判处两年徒刑,没有原因,没有理由。(《唐律疏议》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之妇,徒二年。)裴大娘似乎意识到了这段婚外恋情的前景:自己和情郎双双丧失顶级巨星的体面生活,锒铛入狱、出狱后身败名裂、复出之路举步维艰,但与此同时,裴大娘对丈夫侯某的厌恶之情与日俱增,已经到了一天都过不下去的地步。她希望尽快摆脱这种毫无生趣的包办婚姻,光明正大地和自己的真爱比翼齐飞,永远地生活在一起。
恐惧、厌烦,爱恋,憧憬,以及渴望,迅速在裴大娘和赵无忧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最后终于疯长出一株危险的果实。裴大娘和赵无忧决定铤而走险,让侯某永远消失,这样一来,二人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在二人寻找机会的时候,机会自己几乎是立刻就送上门来。裴大娘的丈夫侯某生病了,病得不算重,但病情不详。按当时的医疗条件,侯某的病是可以医治的,而裴大娘和赵无忧就此密谋,二人计划要在侯某的粥饭里下毒。然后对外谎称侯某中邪,或者是医治无效而亡。借此掩人耳目。但这毕竟是杀人,不是宰鸡杀牛,二人开始一系列的谋划。杀人这事吧,首先就是必须秘密,除了当事人之外,应该是绝对保密,但不知道裴大娘和赵无忧怎么想的,是没有经验啊,还是过于紧张。两人杀人这事居然找人商量。
二人找的是圈(娱乐界)中好友王辅国、郑衔山商议。能找他们商议,证明了裴大娘和赵无忧对他们的信任,但却忽略了王辅国、郑衔山不仅是他们的密友,也是侯某的同乡。王辅国、郑衔山很少既不想帮赵解愁、裴大娘杀人,也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侯某惨死,于是这二人又含蓄并掐头去尾婉转地告诉圈内另两位朋友薛忠和王琰(由此也可见唐朝娱乐圈也很乱),让他二人向侯某发出死亡警告:"大概意思就是,假如某晚有人送粥来,你千万别吃,后果严重"。但事情的发展的过程让人出乎意料,更是有些扑朔迷离。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听见朋友对自己警告的那些话,一定会进而追问对方:"为什么,谁要害我?",但正史没有任何记载侯某得知情况的反应,是被点醒有所警惕,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晚果然有人送粥到家,侯某没有进食,表明他已产生一定的警觉。
裴大娘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计划在夜半时分,裴大娘引奸夫赵无忧入室,要把沉重的沙土袋压在侯某身上,把侯某活活闷死。实在是不知道裴,赵二人为何如此信任郑衔山,居然请求郑衔山予以协助杀人。这郑衔山也是热心肠,主动提出帮扛沙土袋的力气活。但就在要动手的前一天郑衔山又改主意了,他想帮的是侯某,而不是赵解愁、裴大娘这对"奸夫淫妇"。就在当夜,三人趁室内灯灭光线昏暗的时候,郑衔山在往侯某身上压沙土袋时有意识地避免压迫其口鼻部位。由于是半夜,慌乱之中裴大娘和赵无忧二人对郑衔山的小动作毫无察觉。事情完毕,裴大娘携赵解愁、郑衔山逃离杀人现场,以排练演出需要为由,在外住宿。
侯某自然没有死,直到天亮时侯某才向官府报案。据分析,在往侯某身上压沙土袋的时候,侯某肯定不知道,他睡得很沉,天亮时被沙土袋压得难受至极点因而苏醒,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压着重物,这才竭力掀开沙土之后出门报官。我们现在可以分析到的是,从有人警告可能有人在粥饭里做手脚,到沙土袋压身,在这段空白时间里,侯某没有任何作为,安心地在家中就寝,表明他对有人谋害他的事情并不上心,或者说对自己的妻子裴大娘很信任,至少尚未形成怀疑态度。从中也可以看出。侯某很爱自己的妻子,而对于裴大娘和赵无忧的恋情,侯某应该是还蒙在鼓里。
侯某将官司打到了长安京兆尹府衙门,京兆府衙门那可是京师的衙门,见官大三级,况且娱乐圈的几个戏子,京兆府衙门立即提审裴大娘和赵无忧。三下五除二侦破全案,赵无忧、裴大娘落入法网。京兆府衙门经审理,对案犯处以杖刑一百(《唐律疏议》:诸妻殴夫,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斗伤三等;须夫告,乃坐。死者,斩。)。应该说已经是法外施恩了,依据唐律,即使不按杀夫论处,只以殴打丈夫致死定罪,衙门也会判处她斩刑。事情外传以后,娱乐圈的人不了解此案详情,传言侯某之所以未死,是因为沙土袋破裂,沙土漏出,减轻了重量。女艺人们相互开玩笑,都说:"今后缝制压丈夫用的沙土袋,务必着意缝结实,不让它裂开。"而裴大娘之所以要杀侯某,是因为侯某那啥不行,要不然二人结婚数载,不见裴大娘有孕。而裴大娘之所以找赵无忧这个小鲜肉,就是听说赵无忧那啥硕伟。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裴大娘或许应该感谢郑衔山,正是由于郑衔山救了侯某一命,才间接救了她一命。但恰恰相反,裴大娘应该感谢的应该感谢的当朝宰相裴光庭,此人是裴大娘的头号粉丝,现在看见偶像有牢狱之灾,立即干预司法,将杖刑一百以罚款代替(应该是宰相掏腰包)。算是解除了裴大娘的危机。后来裴大娘的情况不得而知。倒是赵无忧历史上有着明确记载,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公元756年,奚、契丹等部族趁火打劫,进犯幽州。唐军兵力吃紧,赵无忧主主动参军报名,战殁于幽州城北清水河畔。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