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男子簪花在宋朝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为何宋代会盛行男子簪花?

男子簪花在宋朝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为何宋代会盛行男子簪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08 更新时间:2024/1/16 13:11:36

那为什么在宋代如此盛行男子簪花呢?下面总结分析了宋代男子簪花盛行的几点社会心理因素,希望可以使大家了解宋代的男子簪花。

一、领袖主导:受统治者影响而盛行的男子簪花

宋代男子簪花风靡一时,成为一种独特的、全民的文化活动,这并不是偶然,它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在宋代之前的唐朝就有过关于男子簪花的记载了,唐朝每逢喜庆之时,朝廷内文武百官都要在帽子上插上簪花,在《女驸马》里唱的有:帽插珠花好新鲜。簪花在唐朝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成为了功名和荣耀的一种象征。

宋朝继承了唐朝的这种奖励制度。在君主专制的社会里,各个官员要想实现政治抱负,必须服从于统治者。并且由于宋代的君权高度集中,并对簪花赏赐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宋高宗就明确规定了“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规定百官罗花,禁卫、诸色袛应人只能用绢花,规矩繁多,使男子不得不戴簪花。

在《海棠记》序言中就记载了宋真宗爱海棠花,宋微宗运用千万子民和军队修筑寿山艮岳,只为收集各种奇花异石。也正是统治者的这种带头作用和奖励制度,才使得宋代男子簪花盛行。

二、文化习俗:传统民风民俗导致的对簪花的向往

宋朝统治者重视享乐,并且存在严重的重文轻武现象,提供着大量的财富供给皇室和官僚享用,由于奢靡之风盛行,一时间大造园林,种花种树以供人游玩。由于大量的市场需求,使花卉培育技术日益娴熟,品种渐丰富,花卉产业迅速侵入到各个领域里。

花文化的日渐成熟,为男子簪花提供了物质载体。簪花作为一种文学意向,受到广大文人的青睐。文人将簪花运用到了文学作品中,运用簪花来描绘自己的心情、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感叹、来回忆友人等多个方面。《全宋诗》中与簪花有关的诗歌有一百多首。名画《四相簪花图》描绘的也是著名的男子簪花事件,这个事件在沈括《梦溪笔谈·补给谈》中也有记载。

从远古开始,人们就认为花草具有驱邪的作用,在汉代就有重阳节折茱萸来避邪气的习俗。《水浒传》中也有关于新郎簪花的记载,新郎簪花有着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景。宋代的文人士子也相信簪花能给入士带来好运,宋太宗时期,就为新进进士设宴簪花,称为喜宴。辛弃疾在《范先之席上赋牡丹》中写:“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表达了人们对簪花所寄予的美好愿望。宋人相信戴簪花可以祛病辟邪、求吉纳福、入仕为官等美好愿景,所以男子簪花才会盛行于世。

三、礼仪制度:簪花被社会各个阶层所接受

男子簪花在宋代成为了一种礼仪制度,通过对簪花的规定,使传统儒学等级尊卑的观念得到大大加强,在宋微宗时进一步进行了完善。而男子簪花发展但后来,成为一种朝廷礼仪,当皇帝召近臣赏花时,会将喜爱的花赏赐给一些大臣,让他们戴在头上,以此来象征皇权的恩宠。《宋史·礼志》中写到:“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到了南宋时期,簪花礼仪进一步明细,这也使男子戴簪花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文人志士而言,簪花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百姓而言,簪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更甚者,一些盗贼也热爱簪花,如短命二郎阮小五戴过石榴花,浪子燕青戴过四季花,梁山座次第九十五把交椅的侩子手蔡庆花不离头。

我认为宋代男子簪花盛行也与市民的从众心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由于涉及主体广泛,使得男子簪花文化传播速度迅速,从而更加容易被各个阶层所接受。

四、审美意识:对美的追求——从骨子里散发的挚爱深情

在宋代这个以文艺诸称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分阶级、贫富、男女,只是出自一种对美本能的向往,可以说,从男子簪花展现出北宋开明、包容的社会环境,也折射出了人们审美的归属和精神的认同。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在《德寿宫庆寿口号》中写到:“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还有苏轼的《吉祥寺赏牡丹》中写的:“人老花簪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都生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也表现了男子簪花受众之广。

在统治者的高度专治统治下,文人志士是规矩而压抑的,并没有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因此,“以俗为美”的审美观得到了较快发展,男子簪花成为了文人志士发泄的工具,而欧阳修的《谢冠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和陆游的《识喜》都借簪花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审美观。

宋代男子簪花的盛行,既是对唐朝重代阳男子簪花和宫廷娱乐的继承,在推广和发展下,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以上描述的多个方面的影响下,相信大家对宋代男子簪花的盛行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男子簪花是宋代的花文化成熟的体现,是宋人驱邪求吉的心理因素,是宋人精神面貌的充分表达,也寄托了统治者的政治意图,特别的,表现了宋朝开明、包容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史·礼志》

2.《全宋词》

3.《牡丹记述》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啥连自己亲妈都不认?朱棣生母之谜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和朱棣的后代,朱棣皇后徐妙云死在朱棣前还是后,朱棣的皇后在朱棣多少岁时死的

    朱棣影视形象朱棣发动完“靖难之役”后登基称帝,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只字不提,反而声称自己是朱元璋原配马皇后的亲生儿子,虽然明朝官方史料上记载朱棣生母是马皇后,可是历史都是当时史官在皇帝的要求下写的,是给后人看的,到了现在,朱棣生母是马皇后的说法遭到了质疑,经过现代对朱棣生母的考证,最终普遍认为朱棣的生母

  • 宋徽宗,在金国哪些地方生活过?依兰和伯都讷都曾称为五国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徽宗在五国城的生活,金国五国城简介,依兰为什么叫五国城

    徽宗二帝在汴京(河南开封)被押后,先是被囚禁在燕京(北京),途径中京(现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住在契丹的原相国府中,这个住宿的待遇,在东北地区也算是上乘了。之后到金国首都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在完颜阿骨打庙宇,完成了屈辱的“牵羊之礼”受降仪式,徽宗二帝分别被封为“昏德公”正二品官员,“昏德侯”正三品

  • 她是明朝最悲剧的皇后,死后被废了皇后之位不说,连陵寝都被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十大最惨皇后,明朝哪位皇后死得最惨,明朝死得最惨的皇后和妃子

    影视剧中的明代宗朱祁钰大明王朝在北京保卫战大获全胜后,统治转危为安,政局回归稳定,当时,在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帝时,立了异母兄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公元1452年(景泰三年),明代宗想废朱见深,改立自己和杭贵妃的长子朱见济为太子,当时明代宗的汪皇后性格刚烈,坚决反对明代宗此举,并劝

  • 明朝死谏名臣:昏君当道从容赴死,但求问心无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死谏的大臣,昏君当道,明朝名臣及名言

    从屈原开始,死谏成为了文人走投无路之时的最后一道绝路。因为屈原的万古流芳,死谏似乎也和"名留青史"画上了等号,也成为一代代文人心中永远解不开的死结。自古强谏多为寻死路,而文人们相信如果一个人的性命能够扶大厦于将倾,那么牺牲自我又有何妨。这种思想一直发展到了明朝,因为时代背景,明朝的"死谏"名臣数目庞

  • 朱元璋登基后,为何杀功臣?当年随他打天下的34人,仅两人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朱元璋登基后杀了哪些大将,朱元璋上位后把开国大将全杀了吗

    朱元璋剧照朱元璋称帝以来,一直将嫡长子朱标当接班人培养。 27年的接班人生涯,老朱从没想过换人。洪武后期,蓝玉和朱标关系甚好。蓝玉本是朱元璋留下辅佐朱标的。可惜朱标英年早逝,蓝玉有居功自傲的性格,显然不是年轻的皇孙朱允文能镇住了的。朱标逝世不久,朱元璋就把蓝玉也屠了,朱标不死,蓝玉也不用死。蓝玉不死

  • 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是啥样?鞋拔子脸?还是天庭饱满大圆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的真实长相,朱元璋脸型有什么特点

    因为他现存于世的肖像实在不堪入目,猪拱嘴蒜头鼻,满脸麻子地包天,整个就一鞋拔子脸。但是,朱元璋还有几张画像却是天庭饱满,雄伟俊朗,和丑怪的样子有着天壤之别。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的真实长相到底是啥样?为什么历史上关于他的长相,竟有如此大相径庭的两种记录?他的丑怪画像是清朝人的刻意抹黑,还是他的真实长相

  • 唐朝,宋朝有那么多相似之处,有哪些皇位禅让?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与宋朝有哪些惊人的相似,唐朝和宋朝皇帝对比,唐朝与宋朝之间的历史

    唐朝地图隋唐上承我国历史上大分裂时代,南北朝。宋朝也是上承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开国皇帝,都是通过禅让得来的。我们今天就讲讲唐朝,宋朝有哪些禅让?有何不同?唐宋两朝都出现了很多禅让,有被迫禅让的,也有自愿禅让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本是隋朝的唐国公,起兵反抗隋炀帝,隋炀帝被叛军杀

  • 湖北有座朱元璋儿子墓地,被炸的面目全非,挖开后一文物价值两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湖北发现朱元璋的墓,湖北蕲春朱元璋后代,湖北钟祥挖出朱元璋儿子郢靖王墓

    文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为了大明江山永固,当这些皇子成年后,朱元璋将其分封到全国各地做了藩王。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坚信儿子戍守各地,就能一劳永逸,殊不知最终还是自己儿子推翻了自己设立的继承人。由于朱元璋的儿子太多,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其中一位皇子墓地的故事。之所以要说这位皇子墓地,是因

  • 中国古代的积极灭蝗政策,宋代颁布世界上第一道治蝗法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代捕蝗法令,中国古代灭蝗的方法,10万鸭子出征灭蝗是真实情况吗

    而今天,25年来最大的蝗灾已经出现,并且接近中国边境。网友们都在乐观得调侃着赶着鸡驱蝗虫,因为对于蝗灾的恐怖,年轻的朋友们知之甚少。唐朝贞元元年,夏季爆发蝗灾。"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宋朝淳化三年,六月蝗灾泛滥。"飞蝗自东北来,蔽天……许、汝、衮、单、沧、蔡、齐

  • 明朝百姓骂人,严重的会被处死,但有一种人,骂起人来连皇帝都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放牛娃到乞丐,再到和尚,他的人生阅历之丰富,际遇之奇特,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平民出身的皇帝不多,但朱元璋绝对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不仅身份特殊,而且当上皇帝以后,颁布的某些法令更为特殊。比如他的《大明律》,连百姓骂人这一点都管,还做出了具体规定。他之所以颁布这样的法令,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百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