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的微妙关系,看“毗昙之乱”就知道了

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的微妙关系,看“毗昙之乱”就知道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1/21 22:55:37

一、毗昙之乱

642年(仁平九年)八月百济攻陷大耶城,当时的新罗金春秋亲自前往高句丽请求援助。但在这个时候高句丽提出,需先归还麻木岘、竹岭等曾经被新罗侵占的领土,在遭到拒绝之后高句丽国王将其囚禁。翌年九月善德女王派使者到唐朝请求援军,以对抗高句丽与百济所组成的国家同盟。然而唐朝提出派兵援助的条件是,新罗必须废女王而另立唐宗室为新王。这个条件从唐朝角度来讲,既可以扩大疆土又可以控制新罗。

但就这个关键时刻新罗朝廷内部出现分裂,以毗昙为守的新贵族成为“亲唐派”,以善德女王为首的旧贵族却变成了“反唐派”。647年(仁平十四年)正月,毗昙联合廉宗等贵族以“女主不能善理”为借口发动叛乱,这次叛乱的主要目的就是废除女王。这场从起兵到结束不足一个月的叛乱,于正月十七日被平定。作为毗昙之乱的首脑毗昙被诛九族,同时在这次事件中还连坐30人。这就是被新罗历史所记载的毗昙之乱,也是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关系的转折点。

二、毗昙之乱前的唐、新关系

据《三国本纪》卷4《新罗本纪第四》真平王三十年(608):“王患高句丽屡侵封场,欲请隋兵以征高句丽。命圆光修乞书表。光曰:求自存而灭他,非沙门之行也,贫道在大王之土地,食大王之水草,敢不惟命是从!乃述以。”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新罗所面对的邪恶处境。实际上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新罗国王,想通过中原王朝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困境。

但当时的隋朝屡征高句丽都以失败告终。同时,唐朝建立之后世民的本意其实也是要攻打高句丽,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能暂时采取怀柔政策。这其实也是当时新罗与初唐时期的关系表现,因为两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高句丽,所以在唐朝初年新罗与唐朝有建立初步关系的意愿。但由于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上特别谨慎,所以新罗与唐朝并没有实质性的交往。唐朝前期的本意是要把新罗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所以才会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

但到了公元642年的时候百济入侵新罗,金春秋“奉使于高丽请兵”,他希望高句丽能派兵帮助以“报怨于百济”。但高句丽提出要以地交换才能出兵,这不仅让新罗求助的希望破灭了,同时也是转唐朝求兵出援的契机。公元643年新罗派遣使者向太宗李世民求助,在这个关键时刻李世民提出了可以出兵的策略。但都与新罗想要唐军直接出兵的意愿相距甚远,依据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毗昙之乱前,唐朝与新罗的基本关系,在这个时期新罗基本上都处于被动地位。

三、初唐时期新罗与唐朝的关系

唐朝是一个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中元大国,而彼时的新罗无论从哪一个方面都无法与唐朝抗衡。所以在唐朝初年的时候新罗没关系基本上都处于劣势。新罗这个国家要想寻求发展,就必须要依附唐朝才能实现这个目的。所以这个阶段新罗与唐朝属于纳贡国和接受纳贡的关系。但由于新罗内部发生了毗昙之乱,以这个叛乱为中心点开始,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和交往策略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唐朝初年统治者的意图是将新罗收归己有,但是在毗昙之乱后新罗对唐朝的态度变得特别积极,所以在这个时期唐朝基本上放弃了之前的策略,同时还与新罗结合新的同盟。在新罗与唐朝结合同盟之后,唐朝统治者也实现了灭亡高功率的目的。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依附于唐朝的新罗,也借着这个契机一举统一了朝鲜半岛。其实,新罗经过毗昙之乱后,不仅改善了与唐朝的关系同时还强大了自己。

四、结语

毗昙之乱是新罗和唐朝关系的转折点,在毗昙之乱之前唐朝在处理与新罗的关系时,不仅占据主动地位而且有吞并新罗的意图。而新罗对唐关系完全取决于李世民的态度。新罗在初唐时期与唐朝的关系基本上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毗昙之乱后新罗又因为需要唐军平叛,所以在对唐关系上更显卑微。而唐朝在帮助新罗打败百济的同时,在对高句丽的作战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是对于唐朝来说新罗这种以唐朝为主导的政策,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虽然新罗和唐朝一起评定了毗昙之乱,也一起打败了百济和高句丽同盟。但实质上新罗对唐朝的策略一直都是“阳奉阴违,表里不一”。这也是后来唐朝之所以派大军攻打新罗的主要原因。新罗虽然在表面上一直都是以唐政权为核心,并且积极配合唐朝在朝鲜半岛上的各种事务,但是这种以新罗国家利益为前提。新罗后来统一了朝鲜半岛,其实就是因为这种对唐表里不一的策略,在私下里偷偷发展本国的实力。

唐朝虽然也了解新罗的这种表面功夫,但是为了能够在新罗设立要塞,而且从李世民本身来说,也从未放弃过灭亡新罗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对新罗的做法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新罗的做法肯定会和唐朝的利益发生矛盾。尤其是在唐朝没有打算彻底灭亡百济,并且在百济谷底设立熊津都督府后,新罗和唐朝的关系就早已经貌合神离了。

参考文献

1.李兴昌《初唐时代唐与新罗关系的变化--以毗昙之乱为中心》

2.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室[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83.

3.李德山.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形成、嬗变及其原因[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4):23-29.

4.王宇浩.小议新罗女王[J].社会学战线,2000(1):271-274.

更多文章

  • 此人以皇太叔身份继位,文治武功堪称唐太宗再世,却死于服食丹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服食丹药,唐太宗是否服用了大量的丹药,唐太宗吃过道教的丹药吗

    唐宣宗李忱画像李忱(810年-859年),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生母孝明皇后郑氏,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唐武宗李炎之叔,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庙号“宣宗”,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影视剧《宫心计》中的唐宣宗李忱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李忱生于大唐都城长安,他的生母郑氏原本是郭贵妃(

  • 敢与天子较量,还获李世民宠爱,细数魏徵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或许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可以给您答案,让你感受到唐朝的浪漫。当然李世民和武则天也是比较特殊的一对,向我们展示了朝廷之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人说提起唐朝,他最佩服的是“贞观之治”创下的盛世。又有人说提起唐朝,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方面,都彰显

  • “以狐喻胡”:谈谈文化偏见下的胡人形象-以唐代狐精为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代胡人女性形象,唐朝胡人文化讲解,胡人文化对唐代的影响

    “狐狸”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是一种十分有代表性的动物,“狐精”也是在古代神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鬼怪。唐朝时期,胡汉文化交融,因为文化偏见,汉人常“以狐喻胡”来表带对胡人文化的讽刺,但这些神话故事中的狐精确在很多方面真是的反应的当时胡人的真实情况,这对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唐代志怪中各种各

  • 被秦汉隋唐帝国所击败匈奴、突厥去哪里了?上帝之鞭横扫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突厥争霸史,隋唐时期与突厥的战争,秦汉匈奴隋唐突厥

    秦汉时期,对中原政权威胁最大是含有夏桀血脉北方匈奴人(古北亚人与原始印欧人种结合)。匈奴人生活在北方戈壁大漠,纵横高原,崛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曾南下入侵赵国,鬼谷子弟子战神李牧,诱敌深入,一举歼灭匈奴10万兵马,给匈奴当头一击。战国七雄,中原各国忙于征战,匈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后,又开始骚扰中原边境各国

  • 一颦一笑 - 命运转折:武则天逆袭之路,乖巧柔媚背后是权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所用的智谋权术,武则天权术,武则天的权术二三事

    并州文水武家出生了一个姑娘,据说这个姑娘很小的时候就天赋异禀、特别的聪慧;也因此常常让其父亲感慨她要是个男孩就好了,武姑娘老爹是曾经开国功臣,虽然建立的功绩没有凌烟阁那些大佬那么强悍,但至少也为大唐出了一份力,总体来说武家还算是当地的豪门望族。武家有女初长成武姑娘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书和学习文化,

  • 大唐有多强盛?安史之乱后仍可以收复河西,他的功绩值得我们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史之乱大唐实力排名,三点趣史安史之乱后期的大唐,大唐衰落与安史之乱

    人们总说唐朝繁荣昌盛,但是却没有非常具体的例证。今天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诠释。很多人都说,安史之乱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标志,这之后的唐朝不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唐。从社会发展来说,也的确是这样的。安史之乱不仅破坏了北方的经济,还影响了整个唐朝的中央格局。在这场动乱之前唐朝的统治,可以说是非常稳定的,连女

  • 杨贵妃体重:唐朝第一大美人究竟有多胖?身高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贵妃身高体重是多少,唐朝杨贵妃有多高多胖,唐朝的杨贵妃多少斤

    杨贵妃大家都知道的,本名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第18个子寿王的王妃,奈何唐玄宗也看上了杨贵妃,并且一定要娶杨贵妃,做儿子做臣子

  • 秦王扫六合,百代皆秦政,昙花一现千年论兴亡,柳宗元却切中要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柳宗元和秦国的关系,柳宗元为什么要杀秦王,柳宗元说秦朝之势

    秦王朝又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王朝,它是由东周的开国诸侯秦国,演变而来的一个历史王朝。从秦国到秦朝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从秦穆公所实施的王道政策,到秦献公时期的以战养战,再到秦孝公时候的商鞅变法,秦国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探索是非常之深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探索,让中国的历史社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让古代历

  •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通过唐代律例看当时的婚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代的婚姻法,唐朝对婚姻制度的规定,唐代婚姻政策规定

    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夫”,都向往甜甜的爱情,幻想幸福而又稳定的婚姻。不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人们都有对这一方面的向往,像汪洙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事,就包括婚姻在内。那么古代封建社会,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婚姻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 唐太宗弑兄杀弟的报应:十四个儿子,十三个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14个儿子12个死于非命,唐太宗弑兄,唐太宗弑兄篡位了吗

    影视剧《隋唐英雄》中的唐太宗李世民长子:太子李承乾李承乾(619年-645年),唐太宗长子,生母长孙皇后,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继位后,年仅7岁被立为太子,但天性顽劣,唐太宗对其多次教导和规劝无果,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因忌惮深得唐太宗宠爱,且怀有夺嫡之心的同胞弟弟李泰,派人刺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