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皇帝面前作死要有度,年羹尧就是最好例子,不管是谁都会杀了他

在皇帝面前作死要有度,年羹尧就是最好例子,不管是谁都会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7 更新时间:2024/2/4 10:43:16

因为,屡立军功,年羹后来被清廷封为了一等公,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那么,为什么受到清廷如此重用的年羹尧,后来会被雍正帝毫不犹豫的收拾掉呢?

事情还要从雍正二年的一次进京觐见说起。1724年,清廷与吐蕃的战事进入最后阶段,年羹尧命诸将“分道深入”捣毁敌军巢穴。经过昼夜不停地追击,吐蕃残余部队被清除,清军大获全胜,“年大将军”的威名自此传遍四方。更是因为他平定青海有功,雍正帝命年羹尧入京面圣。

无以复加的重用自然会招致灾祸,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大有凌驾于帝之上的意味,这一点,从其赴京途中的做派便可见一斑。一行人从青海程时,年羹尧命直隶总督李维钧等人跪拜迎送。等他抵京时,一众王公贵族向他问候,他只是傲慢的点点头,丝毫不讲君臣礼数。

即使是面见雍正皇帝,年羹尧也丝毫不改往日的蛮横行径,拒行跪拜之礼。

从那时开始,雍正帝便对年羹尧生了疑心,君臣关系逐渐不睦。

即使内心不满,雍正依旧重赏了年羹尧。消息传开后,京中一些人便说:这是皇帝答应了年羹尧“无人臣礼”的请求,更有人说:皇帝惩罚阿灵阿等人也是看在年羹尧的面子上。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雍正听到这些话后倍感屈辱,但考虑到年羹尧对清廷的助力,他只是下了一道谕旨警告他。

在谕旨中,有一段内容讲到了功臣该如何保全名节的话:“凡人臣图功易……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在这道圣旨中,雍正一改往日对其赞赏的语调,反复警告他为人臣要懂得慎重自持。此后,年羹尧在朝中的处境急转直下,再不复从前的荣光。

其实,雍正帝之所以要自食其言杀掉年羹尧,并非出于对朝中非议的忌惮,而是因为年羹尧的做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这一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居功自傲,擅权僭越;因为,屡立奇功,年羹尧自视甚高,即使是在人人自危的官场,他也依旧保留着高人一等的做派。他给手下官员送东西,必须让对方“叩头谢恩”,即便是给将军、总督发平行公文,他也要擅自自称“令谕”,将同僚贬低为属下。

年羹尧对自己的僭越行为显然是自知的,他明知该优待皇帝遣来的御前侍卫,可是,他还是狂妄的将其当作私人奴仆使用。根据清朝制度:“凡圣旨送达之地,迎旨官员应当行三跪九叩之礼。”但是,年羹尧迎接雍正帝的两次恩诏时,却拒绝“宣读晓谕”。

无独有偶,年羹尧在邀请雍正帝赏读其出资印刻的《陆宣公奏议》后,雍正帝本打算亲自为其撰写序言,奈何,年羹尧却擅自作序一篇,强迫雍正帝认可。“无人臣礼”、“御前箕坐”,这一系列行径早已超过了“御前失仪”的范畴。除此之外,年羹尧还擅作威福,他在军中的威望甚至大过雍正帝。

相传,一年冬天,年羹尧随军出行,当时他和同车将士们的手都放在车把上。风雪交加,年羹尧担心士兵们手指冻僵,便下了一道“去手”的命令。当时,他的本意是让将士们把手拿下来,但没想到随行的人都将“去手”误解为“砍手”。于是乎,众将士纷纷拿起刀砍掉了自己的手。

由此可见,年羹尧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军务大臣,怎么会让雍正帝心安呢?

第二,结党营私,贬斥异己;身为御前红人,年羹尧可谓是深得帝王宠信,凡有关国家吏治民生之事,雍正帝必会询问年羹尧的意见。正是这样的信任,给了年羹尧结党营私的机会。譬如:在选任文武官员时,年羹尧会知会吏部和兵部优先录用自己保举之人,这也是当时所谓的“年选”。

因为,常年任用私人,贬斥异己,使得年羹尧渐渐培养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地方势力集团。也因为,年羹尧日益膨胀的权力,官场上的一些溜须拍马之辈,甚至,亲自上门请求庇护,让其为自己安排一个好官职。而喜于培植自身势力的年羹尧,自然也是照单全收,每逢肥差必会安排给自己的亲信。

若是遇到敌对官僚,年羹尧便会毫不留情的加以贬斥,除非对方肯重金送礼。譬如:曾被他弹劾的直隶巡抚赵之垣,他送给年羹尧价值二十万两的珠宝后,才被对方放过。再比如:被其弹劾降职的按察使葛继孔,先后多次送上珍贵古玩后,年羹尧才答应对其“留心照看”。

除此之外,年羹尧还多次为家奴虚报军功,使其未出籍便获得了官职。而这一切弄权舞弊的做法,正是雍正帝最难以容忍的。

第三,贪赃受贿,敛财无度;深得雍正帝重用的年羹尧,在拥有滔天的权力后,便开始肆无忌惮的收敛钱财。他不仅收受了大量贿赂,还狂妄的侵蚀朝廷的钱粮,总数累计达到了百万两之巨。而在雍正初年,皇帝刚好在整顿吏治,在这种局势下,年羹尧明目张胆的敛财行径自然不会被放过。

但是,即使年羹尧狂妄至此,雍正帝对他的惩罚也是分步进行的:

第一步,年羹尧在雍正二年进京面圣时,雍正帝已经决定要惩罚年羹尧,那次面见后颁发的朱谕,便是对他最后的暗示;

第二步,雍正帝提前和文武百官打了招呼,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要求年羹尧身边的亲信要与其划清界限,戴罪立功揭发年羹尧的罪行;

其二,暗中知会年羹尧的敌对势力,让他们知道皇帝要处理年羹尧了,必须坚定立场;

其三,警醒那些与年羹尧关系一般的官员,让他们疏远年羹尧,不要站错队伍;

这一步,算是间接瓦解了年羹尧培植的势力集团。

最后一步,雍正帝将矛头直接对准年羹尧,让其离开西安老巢;等到雍正三年,皇帝才开始将自己对年羹尧的不满搬到朝堂上。当年羹尧唆使胡斯恒参奏金南瑛一事时,雍正帝直接批评他结党营私,任用私人,不予准奏。经此一事,年羹尧乱结朋党一事证据确凿,雍正帝便有了除掉他的理由。

公元1726年,年羹尧被削官夺爵,雍正帝赐其自缢。他的父亲年遐龄及年羹尧的兄弟年希尧被夺官,免其罪,斩其子年富,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年羹尧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至此,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直到雍正五年,雍正皇帝才赦免了年羹尧诸子,并将其交给爷爷年遐龄管束。

参考资料:

【《清世宗实录》、《清代名人轶事》、《清史稿·列传八十二》】

更多文章

  • 唯一卸任后再上台的美国总统,两个任期争议不断,曾接见过李鸿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自华盛顿在1791年就任首任总统开始,在美国2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已有45人担任过总统,虽然美国宪法并未规定总统卸任后不得再度参选,但到目前为止,仅有1人在卸任后再次通过竞选上台。此人,便是美国第22任、24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克利夫兰,1837年生于新泽西州卡德维尔一个公理会牧师家庭,在兄弟

  • 促使嘉庆杀掉和珅最大的原因是什么?不是贪污,另有一关键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杀和珅的真实原因,嘉庆杀掉和珅后的一段话,嘉庆是怎么杀掉和珅的

    和珅倒台之后,从中搜出来的财物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从入朝为官开始,和珅掌权20年,在20年的时间里,和珅竟然搜罗到了如此多的财物,令人大吃一惊,与大笔财物相比,更加令人惊叹的他曾经担任过的数个官职。1775年,和珅上任御前侍卫,从此之后,和珅左右逢源,官越做越大,巅峰时期身兼数个官职,内务

  • 辛丑条约后,卖国贼李鸿章被人人唾骂,为何还能安然活到79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鸿章签了辛丑条约后说了什么话,辛丑条约 李鸿章,李鸿章签辛丑条约的真实故事

    一九零一年,当李鸿章在“议和大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就遭到了举国怒骂,说他是彻头彻尾的误国者。遭到这么多人的唾骂,应该是无法做到每天都安稳入睡的,如果他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身体,他肯定是无法支撑下去的。并且对于怎样调养身体他是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的,他觉得,养生的重要性并不是在于能够让自己多么的长

  • 清朝在位最久的太后,无子无宠却备受康熙帝优待,年近八十才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和孝庄太后谁先死的,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康熙太后霸气视频

    从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开始,到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止,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上,一共有11位女性被尊立为皇太后,其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其中有一位最“长命”的太后很容易被人忽略。此人,便是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阿拉坦琪琪格(以下简称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出身蒙古族,是科尔沁

  • 慈禧爱拍照众人皆知,可为何都是全身照而不是半身?原因让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18岁真实长相,慈禧拍照背景,慈禧晚年拍照姿势

    如今各种自拍软件流行,没有不懂拍照技术的人,都能拍摄优秀的照片。如果把拍照技术推迟到一百多年前,那时可是一种新事物,全中国见到的人没有几个,他们都是权贵阶层。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法国人为清朝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拍摄了一张照片,此时距离摄像术发明刚刚过去五年。与其他清室贵族不同,耆英思想比较开放,

  • 皇帝是满族,臣民却主要是汉族,清朝的官方语言是满语还是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满语,满族还会说满语吗,清朝皇帝一般说满语吗

    实际上,清朝的语言政策并非在满语和汉语之间的二者择一,而是逐渐在变化的。 一、早期的满文官语 建立了清朝的满族人并非横空出世的民族,他们是女真人的后代。早在辽、宋、夏、金时期,女真人就曾经仿照中原的汉文创造了女真文。后来蒙古人入侵,女真人被元朝所统治,所以被迫使用蒙古语作为通用的语言。 明朝时,努

  • 实拍慈禧奢华陵墓:不是帝王陵却胜似帝王陵,图6暴露慈禧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陵照片,慈禧陵墓的简介,慈禧陵墓到底有多奢华

    重修时,慈禧太后要求工匠们将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前后历时13年,直到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告竣。图:慈禧陵墓入口处可以说,慈禧太后的陵墓是清朝所有皇后陵墓中,最为奢华的一座,甚至可以与皇帝陵墓向媲美。相比了其他皇后陵,慈禧太后陵墓修建了明楼和碑楼

  • 张勋复辟溥仪论功行赏,康有为嫌官太小,满清遗老:谁让你没辫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有为与张勋复辟,康有为,张勋复辟与溥仪的冲突

    1917年6月,辫帅张勋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矛盾,以“调停”的名义率领5000“辫子军”于6月14日进京。入京师后,张勋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发表通电召集满清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7月1日,阴历五月十三日,溥仪被抬了出来。起初,溥仪还一脸疑惑,直到陈宝琛大呼:“请皇上务必答应张勋,

  • 康熙一生最宠爱的皇子,临死前还交代雍正:一定要好好对待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考验雍正,雍正康熙电视剧,康熙临终雍正乾隆对话

    对于年幼无知的胤礽,能看出他的什么本事可以在未来担此大任呢?在册立诏书上,康熙这样写道:“日表英奇,天资粹美。”从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康熙对胤礽的喜爱,也可以说成是溺爱。康熙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合理的,他在选拔继承人的事情上并没有严肃对待,一点都没有选拔的意味,可以说成是:将这重要的位置赏赐给了胤礽。

  • 慈禧最忌惮的王爷,没有架子却嫉恶如仇,常为百姓请命被称为贤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最怕的王爷是谁,慈禧最忌惮的人,慈禧时期最厉害的王爷

    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作为实际上统治中国将近50年的女强人,慈禧太后尽管手握生杀予夺大权、飞扬跋扈,以至于朝廷内外人心惟危,但她本人却也有忌惮的对象,虽然每每恨得牙根痒,却对此人毫无办法。这个让慈禧太后无比忌惮的人物,便是惇勤亲王奕誴。那么,奕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慈禧太后为何畏惧他?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