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这位蜀汉后期的大臣就是陈祗。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陈祗(?―258年9月23日),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三国时期蜀国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就陈祗的外祖父许靖来说,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汉中王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许靖为司徒,位列三公。作为蜀汉大臣许靖的外孙,陈祗在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大将军、尚书令费祎的赏识。对此,费祎破格让他接替董允担任内侍。而这,促使陈祗可以进入到蜀汉皇宫中,进而获得刘禅的重用。
二
公元246年,侍中董允去世,陈祗接替他担任侍中。对于蜀汉丞相诸葛亮来说,在临终前安排了姜维、费祎、董允这三个接班人。其中,董允是最后去世的。对于董允和陈祗担任的侍中这一官职,在两汉时期,侍中是辅佐皇帝的,相当于皇帝身边的顾问。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侍中因为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可以说是事实上的宰相了。不过,对于担任侍中的陈祗,不仅没有像董允一样排斥宦官黄皓,反而和黄皓交好,也即形成互为表里的关系。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正是陈祗的放松,促使黄皓得以干预到蜀汉的朝政。
三
公元251年,后主刘禅让陈祗以侍中兼守尚书令,并加为镇军将军。由此,在蜀汉朝廷,陈祗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大将军姜维,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在蜀汉后期,姜维多次率军北伐中原,对此,蜀汉内部形成了激烈地讨论。一方面,延熙二十年(257年),中散大夫谯周见大将军姜维多次对魏国用兵,并损害到了蜀汉的国力,所以反对姜维北伐。另一方面,就陈祗来说,则明确支持姜维北伐中原。正是因为陈祗这位大臣的支持,姜维北伐得以进行下去。不过,陈祗的去世,让姜维的处境变得艰难起来。
四
最后,景耀元年(258年)9月23日,陈祗去世,蜀汉后主刘禅悲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下诏追谥陈祗为“忠侯”,这无疑是非常高的荣誉了。而在尚书令、侍中陈祗去世后,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正是因为黄皓的排挤和打压,姜维只能退驻沓中。而在得知曹魏准备大军集结进攻蜀汉时,姜维提醒后主刘禅做好准备,却因为黄皓的从中作梗,导致蜀汉没有做好足够的防备。总的来说,对于陈祗这位蜀汉后期的大臣,虽然支持姜维北伐中原,却因为生前没有清除掉黄皓,而且和黄皓互为表里,所以饱受争议。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