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令尹到郑国娶亲,郑国却把他们拒之门外:还是郑国有先见之明

楚国令尹到郑国娶亲,郑国却把他们拒之门外:还是郑国有先见之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0 更新时间:2024/1/26 12:28:57

就在公子围一行抵达郑国、准备进城时,被郑人挡住了—古时诸侯大夫出行都带有军队,郑人担心楚人借入城之机发难,搞不好顺手就将郑国灭了。郑国派行人子羽前去接待,让楚人在城外暂时安顿。

[var1]

于是楚人驻扎在城外,开始安排婚礼事宜,直至进入最后环节—亲迎。于礼,迎亲者应在女方祖庙内接新妇,楚人顺势提出全部人马入城。郑国执政大夫子产仍有疑虑,再派子羽前去婉拒。

婉拒不行,子羽便直揭楚人欲借婚姻之机侵犯郑国的图谋。伍举知道郑人早有准备,于是放弃计划,将装兵器的袋子放在城外,郑国这才同意他们入城以完成迎亲之礼。

公子围接上新妇后并没直接回国,而是转赴东郛(郑国属地)参加诸侯盟会。晋、楚、齐、等十个诸侯国的执政大夫齐聚东郛,重温五年前弭兵会盟的议题。

公子围在这次会上出尽风头。为防晋国领衔歃血仪式,他提出这次不歃血了,只把盟约副本(正本在上次盟会时埋入歃血坑中)拿来宣读一遍即可。晋国正卿赵武懒得纠缠,答应了他。

[var1]

除了力压晋国,公子围还在诸侯面前摆出十足的“楚派头”。他身着国君等级的服饰,配以国君等级的护卫,惹得各国大夫议论纷纷。楚大夫伯州犁见状赶紧出面辩解,“我家公子此行经过楚王批准,装备也都是楚王借的。”郑国外交官挥接过话头说:“只怕有借无还啊。”伯州犁被怼,心下恼怒,出言相讥:“你还是先担忧自家问题吧,少操别人的心。”此前郑国执政大夫伯有在内乱中被杀。

宋国大夫向戌老成持重,说:“大国颁布命令,小国恭敬执行,宋国明白这层道理,如此而已,不会管别人的闲事。”晋大夫乐王鲋则引用《诗经》名句来表明晋国的态度,“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说大家应谨慎处事,不宜公开讥评他国他人。

[var1]

至于公子围是否听到及在意各国大夫的议论,《左传》并没提及。不过,当年冬天,公子围准备再次出访郑国时,楚王郏敖突发疾病。公子围派伍举接替自己出访,自己则返回郢都,以探病为由进入王宫,将郏敖勒死,又杀了郏敖的两个儿子。郏敖的势力死的死、逃的逃,公子围顺利篡位,是为楚灵王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桃之夭夭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更多文章

  • 他在吴国进行了一场人事考核,结果掀起了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案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在吴国进行了一场人事考核,吴公敏于政,魏国公徐鹏举

    [var1]这一年,曹操、刘备都成了“过去时”,天下英雄谁敌手?可吴国外患虽然暂消,内忧却在加剧:北方恢复稳定,为孙氏立国提供了人才基础的“北士南流”也基本停止。放眼望去,朝堂上多半是吴会豪门的子弟,很多还是靠着爷爷、老子的势力滥竽充数。暨艳看到了这一点,他觉得身为国家人事部门的一把手,必须要做点什

  • 齐国曾称霸天下,打得秦国割地求和,为何后来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国最后怎么对待秦国,齐国打得过秦国吗,齐国为何最后会被秦国击败呢

    话说战国中期的齐国,国力绝对在秦国之上,经过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的经营,齐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如日中天。公元前301年,齐宣王病死,他的儿子田地即位,即齐湣王。当时,唯一能和齐国较量的只有秦国,所以齐湣王一即位,就揭开了两国争霸的时代。齐湣王刚刚即位,就挑起了与楚国之战的战争。[var1]齐将匡章率

  • 都是吴太伯后裔,为什么虞国是公爵,而吴国只是子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虞国和吴国什么关系,孙吴建立了吴国吗,孙吴为什么叫吴国

    在人们的印象中,公爵要比子爵高贵,因此身份地位必然悬殊。让人奇怪的是,周章作为吴国第五代君主,吴太伯之后,只封为“子”爵;而周章的弟弟虞仲,虞国的开创者,却被封为“公”爵。两人都是吴太伯之后,为什么身份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呢?[var1]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看周朝的爵位制。大多数人认为的公、侯、伯、

  • 秦国因商鞅变法成为强国,为何商鞅最后还会被处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惨死为什么无人替商鞅复仇,商鞅与商鞅,商鞅死后秦国是否还参与变法

    [var1]处死商鞅的嬴驷就是秦国第一位王——秦惠文王,他在位期间依旧支持新法,可见嬴驷并不反对商鞅变法的内容,那么他处死商鞅就仅仅只是针对商鞅个人了。当初秦国刚变法一年时,时为太子的嬴驷就触犯了新法,加上当时新法推行并不顺利,商鞅就想以嬴驷正典型。可嬴驷毕竟是秦国储君,不好用刑,只能由太子傅公子虔

  • 此人与苏秦师出鬼谷子,几句话让六国自相残杀,秦统一的最大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鬼谷子苏秦简介,鬼谷子和苏秦谁最厉害,鬼谷子弟子苏秦有何成就

    [var1][var1][var1]如果说苏秦是屌丝逆袭的代表,那么张仪就是典型的贵族中的天才。张仪是魏国人,但当他来到秦朝的时候,因为其贵族的身份,却受到了秦王的格外优待。而当年穷小子苏秦来的时候,秦王将他像垃圾一样踢了出去,两相对比之下,可见也的确是活该秦国有此一劫。说回张仪吧,张仪这个人虽是贵

  • 齐桓公最后饿死了,为什么他的专职厨师,却被后世奉为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桓公饿死的真相,齐桓公是饿死还是病死,齐桓公为什么被饿死

    [var1]易牙没有管仲治国的本事,但齐桓公也离不开他,为什么呢?原来易牙有烹饪的本事。在春秋时期,饮食都非常简陋,无非是把一些肉菜等倒入鼎中,像煮火锅一样煮熟便是食物了。但易牙懂得创新,他不管从调味还是烹饪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他总能创新菜谱,做出别人想都想不到的菜。说句实话,齐桓公觉得身边有这

  • 秦国统一六国是顺应当时的大势所趋,积累数百年终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能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凭借什么统一六国,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电视剧

    所以,秦国当时是携着滚滚大势而来,绝非人力所能抗拒!秦国当时到底是携着怎样的雄雄大势呢?秦国发迹西周时期,秦国开国之君秦非子因为养马养得好而得到了周孝王的赏识,于是获封秦地(甘肃天水一带),成为秦国的开国之君,号称秦嬴。这时秦国只是一个疆域不足五十里的附庸小地,秦非子也算不上是卿大夫,更称不上诸侯。

  • 生产力的发展使嫡长子继承制失去根基,故春秋战国多有违背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欧洲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缺点

    春秋战国时期,公子们通常要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才能继位,最终继位者往往不再是嫡长子,而是能力最出众者,庶子取代嫡长子继位诸侯王成为了当时普遍的现象,齐桓公、秦昭襄王、赵惠文王、楚武王等就是以庶代嫡的代表诸侯。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生与发展①商中期以前的混合继承制在夏朝,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标志着家天下的开

  • 清圣祖尊崇儒家,开博学鸿儒还拜谒孔子,并使朱熹学说在清初盛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和朱熹资料,宋代朱熹对孔子的评价,孔子的资料和朱熹的资料

    康熙帝名爱新觉罗·玄烨,生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崩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享年69岁,在位61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自从儒学产生以来,特别是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制定政策时,都不能也没有对儒学视而不见,重视文教,一直是历代王朝相沿不变的传统。清朝的统治

  • 宋仁宗时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随后其家族地位逐步上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后裔何时封为衍圣公,孔子后代从什么时候被封为衍圣公,孔子在宋朝的地位

    随着孔子和儒学地位的提高,孔子的后裔也备受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眷顾”和“优渥”,从某种意义上讲,统治者对孔子后裔的优礼乃是尊崇孔子的具体化。这样,孔子的嫡系后裔便成为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世家,以致于有“天下第一家”的称誉。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便命以孔子生前故居辟为祭祀孔子的庙宇,“岁时祭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