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官员送错三百两银子 八年后连升三级 官至总督

清朝官员送错三百两银子 八年后连升三级 官至总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08 更新时间:2024/4/14 13:10:41

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叫惠征,是一名文官,无法抵挡太平军攻势,只好逃跑到江苏镇江避难。但是,大敌当前,岂能一跑了之?清廷下令,将惠征革除职务。惠征在忧心忡忡之下,于当年7月8日,病故于镇江。

俗话说:“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惠征一死,身后事就显得格外萧条。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带着灵柩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北上。两姐妹整日以泪洗面。秋雨秋风中,凄凉无比。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们到了达清河县(今江苏省淮阴)地界时,清河县令却派人上船来,送上300两银子奠仪。

清朝时期,一品大员的年俸,也只有180两银子。因此300两银子极为厚重,让两姐妹感激涕零。

这位清河县令与惠征是故友至交吗?并不是。实际上,他是送错了奠仪。

原来,这位清河县令叫吴棠。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生于1813年。吴棠17岁就考中举人,但由于家庭贫穷,“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他在36岁时参加大挑,以大挑一等的成绩授任淮安府桃源县令。1851年,调任清河县令。

吴棠当天的确有一份奠仪要送,所送的对象是湖南道员刘某。由于刘某的丧船与惠征的丧船摆在一起,他们的身份都是道员,吴棠所派遣的仆役搞混了,结果送到惠征的丧船上。惠征两个女儿收了300两银子后,投贴致谢,吴棠才晓得送错了奠仪。

300两银子不是小数目,吴棠狠狠地骂了仆役一顿。不过,他在幕僚的提醒下,干脆假戏真做。第二日,他首先封了300两银子,送到刘某的丧船上;随即亲自来到惠征的丧船,进行祭拜。

这一番举动,再次感动了两姐妹。等吴棠走后,她们互相提醒:“千万要记住咱们的恩人,他日若能富贵,一定报答这个贤良的人!”

这位姐姐,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慈禧太后。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垂帘听政,掌握大权。这时候,慈禧太后开始想着要报吴棠的恩了。

此前,吴棠因守城有功,已经晋升为徐海道员,为正四品。慈禧太后下令,将吴棠连升三级,升迁为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同时署理漕运总督。吴棠还享受一个特权,他在保举地方官时,不必知会两江总督及江苏巡抚。这就意味着,吴棠拥有独立的人事权。

圣旨中这样写:“着吴棠于属员中,拣择妥员,无论道、府、州、县,出具切结考语,奏请补放,不必拘定资格,总以民情爱戴,才能胜任为要。亦不必循例会同督抚题请,以期迅速。倘所保之员,不能得力,朕惟吴棠是问。”这完全是仿照当年雍正皇帝给宠臣年羹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人朱批的写法。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倘所保之员,不能得力,朕惟吴棠是问”,严厉中透着亲切,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了慈禧太后作为坚守的“后盾”,吴棠的官场之路格外顺畅。此后,他历任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四川总督、成都将军等职。

一个大挑举人出身的官员,能成为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谁能说与慈禧太后没有一点关系?

【参考资料:《清史稿》《崇陵传信录》《淮阴市志》等】

更多文章

  • 清朝曾经也是公认的列强,为何后来失去了这个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是一群在国际社会上,依托强大的国力,到处仗势欺人的存在。他们战争,他们搜刮,他们为了利益不顾别国苦难,到处制造纠纷,进而引发冲突,攫取利益。这样的存在,跟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貌似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奇就奇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无数列强都认可大清朝也是列强。(清朝后期疆域)为何会如何?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列强的

  • 明朝火器领先世界 为什么清朝不愿意继续发展火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使用火器为什么清朝不用火器,明朝的火器和清朝的火器,明朝火器和日本火器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明朝甚至还大胆地从欧洲引进、仿造先进的大炮,如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在明朝和清朝最初的战争中,明朝火器技术明显占优。在1626年打响的“宁远之战”一战中,努尔哈赤率13万精兵读渡过辽河,强攻宁远城。袁崇焕利用包括11门红夷大炮在内的12门大炮防守宁远城,让后金军队伤亡惨重,取得了

  • 同样从南京往北京打,为何朱元璋成功,洪秀全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朱元璋能成功而洪秀全失败,洪秀全对朱元璋的评价,洪秀全和朱元璋谁有钱

    1853年,在洪秀全的命令下,太平军名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领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开展北伐。尽管太平军一度达到天津附近,令京师震荡,但在清朝军队的围追堵截下,最终全军覆没,功亏一篑。朱元璋和洪秀全都定都于南京,都是从南京往北京打,为何朱元璋取得了成功,洪秀全以失败收场?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不

  • 太平军降将 左宗棠和李鸿章抢着用他 甲午海战兵败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趣的是,虽然身为一名别人看不起的降将,他却得到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位大人物的重视。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抢着要用他。他叫丁汝昌。丁汝昌是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生于1836年。1851年,庐江一带发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先后病故。1854年,太平军来到庐江。18岁的丁汝昌就参加了太平军,驻扎于安庆,成为程学启的

  • 在伦敦已经被捕的孙中山为何能逃脱满清的的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两广总督谭钟麟不敢怠慢。全面展开调查搜捕,满清廷驻香港外交官也将情况报告了两广总督谭钟麟,港英当局也向谭钟麟通报了这些人在香港采买军火的事。根据各个方面情报相互印证,说明此次策划严谨而周密,如果不是突发意外,这场广州起义是有可能成功的,自己的脑袋也许就为国捐躯了,但让谭钟麟深感意外的是“匪首”居然是

  • 大清灭亡一点也不怪!末代皇帝竟被太监把控,后家破人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末代太监孙连盛,大清灭亡的全过程,大清皇帝之死真相

    幼年的溥仪被召入宫,但刚刚继位不久,大清就倒台了。不过十岁的年纪本该像其他孩童一般玩耍嬉闹,但溥仪却被北洋政府软禁在紫禁城内。宫里数之不尽的太妃们每日只守着这一个孩童,无论溥仪做出什么事情都要在她们的监控之下。为此,这群太妃便调遣了许多宫女、太监来照顾并监视溥仪。当时的皇宫早已只是一纸空壳,没有人再

  • 汉朝是清朝的“禁服”,乾隆为什么却对汉服情有独钟?原因有两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乾隆为啥可以穿汉服,清朝乾隆时期汉服,汉朝女子汉服图片

    众所周知,清朝统一天下,正式立国后,清朝皇帝下了一道剃发易服令,想让所有汉族人变成满族的样子。结果受到了广大明朝遗民的抵制,硬生生制造出很多血案,但终还是被执行。面对架在脖子上的明晃晃的刀,民众只得脱去了汉服,穿上了清朝的服装。于是汉服变成了长袍马褂。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清朝竟然有一位皇帝做出“抚逆

  • 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史上采花大盗第一人,山东菏泽采花大盗视频,甘肃采花大盗纪实

    说起林则徐,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他主张禁烟,维护了清朝的尊严和利益,也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除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他还有一个超强的能力——破案。林则徐遇到的许多奇怪的案件,都被他一一解决了,如同包拯转世。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嘉庆

  • 他因贪污两次被判斩立决 又两次被乾隆宽恕 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批斩立决,乾隆贪污案件,乾隆惩罚贪官污吏

    1780年正月,春节刚过,30岁的户部侍郎和珅,与刑部侍郎喀宁阿等人远赴云南,办理一件官员贪污案。涉嫌贪污的官员叫李侍尧,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和珅等人办案的过程就不啰嗦了,总之,最终查明李侍尧贪污受贿属实,涉案金额还很巨大。计有各类金器5400余两、珍珠2000余颗、宝石140余块

  • 清朝官员将一块滩涂荒地租给英国人 如今成上海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末上海徐家汇,英国记载清朝的资料比中国还多吗,清朝后花园现状

    巴富尔来上海干什么呢?原来,在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里,明确规定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居住并派驻领事。1843年10月8日续订的《虎门条约》进一步解释: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不相欺侮,不加拘制。因此,巴富尔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