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4/2/11 1:44:25

说起林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他主张禁烟,维护了清朝的尊严和利益,也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除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他还有一个超强的能力——破案。林则徐遇到的许多奇怪的案件,都被他一一解决了,如同包拯转世。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嘉庆年间,发生了一件扑朔迷离的盗窃案,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龙溪县的很多富商家中的金银珠宝频频失窃,仅仅几天时间,就发生了几十起盗窃案。这样的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百姓的家境比不上这些富商的家境,但也担心盗贼突然到访。一时间,龙溪县里的所有百姓都担惊受怕。

龙溪县的夜晚静谧得可怕,每家每户到了黑夜都紧闭门窗,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因为盗贼成功盗窃了几次财物之后,又没人能抓住他,也就变得越来越猖狂。百姓担心自己本来就不富裕的家里也遭受盗贼的毒手,所以只要太阳下山,就把家中的门窗紧闭,祈祷盗贼不会对自己的家下手。

越来越多的人家中都被盗贼洗劫一空,还有一些女子被盗贼玷污,他们希望官府能尽快把这个可恶的盗贼抓捕入狱,解决他们日夜担忧的问题。但这个盗贼的身手敏捷,还有神秘的武器,一般人都难以靠近他,更不要说抓住他。如果继续放任盗贼为所欲为,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影响,捉拿盗贼一事成了龙溪县的重中之重。

于是富商郭太史就将此事告知巡抚张师诚,希望他能为大家抓住盗贼。张师诚即刻展开调查,同时还询问了被盗人家的细节。但几天过去,都没有一点进展。因为盗贼非常严谨,没有在被盗的人家留下蛛丝马迹,所有收集有用的信息难上加难。案件在调查期间,盗贼依旧没有收敛,一如既往的作案,让张师诚非常头疼。

正当张师诚不知如是好的时候,他想到了林则徐。平时遇到的一些千奇百怪的案件,张师诚就会同林则徐分析,而林则徐都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给了张师诚调查的方。这一次的案件,他依旧找到了林则徐。听到张师诚的诉说,林则徐毫不犹豫地接手此案。

林则徐首先了解案件的原委,再仔细查看张师诚提供的线索与重要细节,他找出其中的一丝端倪。林则徐认为,这个盗贼三番五次地作案,即使官府已经严查此事,派兵把守也能在作案后全身而退,还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说明他是一个心思细、武功高的人,同时也表明他的身份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

林则徐猜想,那个“采花贼”不会是平民百姓,而是府衙的人。首先,重兵把守的龙溪县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可是依旧没有盗贼的消息,说明盗贼对官府的部署了如指掌。其次,龙溪县并非地大物博,会武功的人基本上都在府衙工作。最后,盗贼偷盗的大多数都是富商,而且直奔存放钱财的地方,所以盗贼和这些富商有所接触。

林则徐把他的猜想告诉了张师诚,张师诚觉得林则徐的分析不无道理。可是盗贼如果真的是府衙里面的人,那么抓捕的难度就增加了。因为盗贼很有可能了解到所有内部消息,他就会提前做好准备。林则徐也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他采取暗中调查的方式。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每次讨论案件时,都表现出一副没有任何头绪的样子。

实际上,林则徐派遣了童顺和钟两位值得信任的武功高手,潜伏在富商家中。一天夜晚,童顺在暗中巡抚的途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的人。此人十分谨慎,走的地方都比较偏僻,无法看清楚相貌,但从身形来看,是一个练武之人。他一路跟着这个身穿黑衣的人,来到了龙溪县大户人家贾府的门口。

只见黑衣人拿出一块黑布把脸蒙上,只露出一双眼睛,翻进贾府。童顺不敢上前,担心自己让贼人发现,只好躲在一处隐蔽的地方等待时机。而后那个盗贼就从贾府的高墙翻了下来,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看样子收获不小。趁着盗贼没有注意到童顺这边,童顺拿着大砍刀就冲着盗贼砍去。

盗贼的身手敏捷,躲过了童顺的进攻,两人就这样扭打起来。几个回合下来,童顺的体力渐渐下降,盗贼趁此机会使用轻功逃走。童顺眼看着盗贼消失在自己眼前,赶紧回到县衙把此事告诉林则徐。林则徐即刻带人前往府衙内,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童顺在前往府衙内的路上,一直在回忆两人打斗的画面。

童顺总感觉盗贼的剑法十分熟悉,似乎自己在哪见过,可是又想不起来。到了府衙内的几人像平常一样讨论案件,如同刚刚听到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知县苏希东接见了他们,听到童顺的汇报,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知府栋。李栋向他们走来,表面上十分静,但头上的伤疤让在场的所有人心头一震。

童顺见到李栋头上的新伤疤,就知道昨晚和他交手的盗贼便是眼前的知府李栋。而他看见李栋的相貌时,也终于清楚为什么感觉昨晚盗贼的身手十分熟悉。他们两人交过手,李栋在东海上做着杀人抢货的海盗,围剿海盗时李栋侥幸逃过,没想到成了知府,依旧没能改掉海盗的习惯。最终,采花贼李栋被抓进大牢。

龙溪县的百姓都没有想到,如此嚣张的盗贼竟然是他们的知府李栋,更没有人想到他曾是作恶多端的海盗。采花贼李栋终于伏法,龙溪县又恢复往日的安宁,百姓到了夜晚也不再担惊受怕。多亏林则徐大胆的猜想,才有机会抓住盗贼,不愧被称为“破案奇才”。

参考资料: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更多文章

  • 他因贪污两次被判斩立决 又两次被乾隆宽恕 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批斩立决,乾隆贪污案件,乾隆惩罚贪官污吏

    1780年正月,春节刚过,30岁的户部侍郎和珅,与刑部侍郎喀宁阿等人远赴云南,办理一件官员贪污案。涉嫌贪污的官员叫李侍尧,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云贵总督。和珅等人办案的过程就不啰嗦了,总之,最终查明李侍尧贪污受贿属实,涉案金额还很巨大。计有各类金器5400余两、珍珠2000余颗、宝石140余块

  • 清朝官员将一块滩涂荒地租给英国人 如今成上海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末上海徐家汇,英国记载清朝的资料比中国还多吗,清朝后花园现状

    巴富尔来上海干什么呢?原来,在1842年8月29日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里,明确规定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居住并派驻领事。1843年10月8日续订的《虎门条约》进一步解释: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不相欺侮,不加拘制。因此,巴富尔便来

  • 此人挥金如土 杀人如麻 曾国藩却赞叹:此名将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国藩手下十大名将,与曾国藩有矛盾的名将,杀人如麻的十大名将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水路要津,是拱卫天京(今南京)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对于太平天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曾国藩进攻安庆,直接威胁到天京的安全。因此,双方在这里展开了为期一年多的激烈攻防战。当时,镇守安庆的是叶芸来。他本是英王陈玉成部下,当陈玉成率部赴天京进攻江南大营时,他奉命留守安庆。叶

  • 和珅死后,有两个女人当即为他做一决定,连皇帝都没料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墉夜审和珅和皇帝,和珅死后他的女人下落,和珅死后有人继承他的衣钵吗

    和珅虽然中饱私囊可憎可恶,但是,实际上将赈灾的问题勉强解决掉了,纪大人所作所为虽然光明磊落,但是,实际上他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从这个片段倒是可以看出这位大贪官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比两袖清风的纪大人要丰富的多。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

  • 本是一块富饶之地,因为大清太软弱,最终,改名换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清富庶之地,白山黑水之间乃大清龙兴之地,大清是强大还是软弱

    那么,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岛屿呢?这块被抛弃的岛屿叫库页岛,面积约为7.6万平方公里,其形如鱼。那么,这块普通的岛屿为何被人们认为富饶呢?原因就在于这块岛屿拥有着大量的天然气、石油以及其他珍贵资源。最先确立库页岛归属的国家,是在中国的明朝时期,这样一来,此地确实是算得上是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那个时候

  • 李鸿章请留学生为他解释抛物线 那人忽然问他:你撒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李鸿章和讨厌李鸿章的人,差不多一样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李鸿章,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哪怕最讨厌李鸿章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不是一个僵化保守、固步自封的人。自幼就饱读诗书、从千军万马的科举考试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他,不管是做官还是做人,都没有一般读书人那样的“酸腐味”。事实

  • 有人把李鸿章称为东方俾斯麦 梁启超说:太荒唐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摇摇欲坠的清朝来说,在寒风中传来的这个消息,比冬天更冷:当年11月7日,暂居在北京贤良寺里的李鸿章因胃血管破裂,大口地吐血,终于不治身亡。享年79岁。还在陕西西安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闻讯,唏嘘不已,追加谥号为“文忠”——这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在李鸿章之前,仅有林则徐、周天爵、骆秉章、胡林翼等少数

  • 雍正临终前留下遗诏,子孙后代不得动他,乾隆一上任就把他给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传位遗诏,雍正是改了遗诏吗,雍正有没有可能改遗诏

    提要:封建帝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创造出来了天赋皇权这样的说法来欺瞒百姓。可是,有时候皇帝自己的做法便会影响到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比如说先帝和继位者施政方针相冲突,岂不是打了先帝的脸,让老百姓看皇权的笑话吗?所以,为了维护这样的皇权,继位者往往是不会推翻前人的做法,最多也就换个解释,很少有直接对着干的

  • 清朝官员个个头顶大宝石 雍正:全部换成玻璃珠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脖子上挂的珠子,雍正的珠子,清朝皇帝帽子上的宝石

    很简单,看他们的帽子——准确地说,是看帽子上面的珠子。这种珠子叫“顶戴”。清朝时期,朝廷以“顶戴”来区分官员级别的高低。一品官员,“顶戴”为红宝石;二品官员,“顶戴”为珊瑚;三品官员,“顶戴”为蓝宝石;四品官员,“顶戴”为青金石;五品官员,“顶戴”朝为水晶;六品官员,“顶戴”为砗磲;七品官员,“顶戴

  • 李鸿章为什么要把美若天仙的独女嫁给年过4旬张佩纶?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鸿章简历资料,李鸿章为什么将女儿嫁给张佩纶,李鸿章与张佩纶的关系

    当年,李鸿章将小女儿李菊耦"下嫁"给"落迫"的且已是四旬的老男人张佩纶,生下了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最后有了张爱玲的诞生。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要把美若天仙的女儿李菊藕下嫁给已过四旬且是丧偶续娶的张佩纶呢?张佩纶其实不是一般的人,他从小才华横溢,文采飞扬,23岁时就考上了进士。赴入仕途后,他做事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