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林则徐,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他在虎门当众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他主张禁烟,维护了清朝的尊严和利益,也被后人称为“民族英雄”。除了这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他还有一个超强的能力——破案。林则徐遇到的许多奇怪的案件,都被他一一解决了,如同包拯转世。白天做官,晚上做成为采花大盗,林则徐一眼将他识破。
嘉庆年间,发生了一件扑朔迷离的盗窃案,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讨论这件事。龙溪县的很多富商家中的金银珠宝频频失窃,仅仅几天时间,就发生了几十起盗窃案。这样的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百姓的家境比不上这些富商的家境,但也担心盗贼突然到访。一时间,龙溪县里的所有百姓都担惊受怕。
龙溪县的夜晚静谧得可怕,每家每户到了黑夜都紧闭门窗,不敢发出一点声响。因为盗贼成功盗窃了几次财物之后,又没人能抓住他,也就变得越来越猖狂。百姓担心自己本来就不富裕的家里也遭受盗贼的毒手,所以只要太阳下山,就把家中的门窗紧闭,祈祷盗贼不会对自己的家下手。
越来越多的人家中都被盗贼洗劫一空,还有一些女子被盗贼玷污,他们希望官府能尽快把这个可恶的盗贼抓捕入狱,解决他们日夜担忧的问题。但这个盗贼的身手敏捷,还有神秘的武器,一般人都难以靠近他,更不要说抓住他。如果继续放任盗贼为所欲为,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影响,捉拿盗贼一事成了龙溪县的重中之重。
于是富商郭太史就将此事告知巡抚张师诚,希望他能为大家抓住盗贼。张师诚即刻展开调查,同时还询问了被盗人家的细节。但几天过去,都没有一点进展。因为盗贼非常严谨,没有在被盗的人家留下蛛丝马迹,所有收集有用的信息难上加难。案件在调查期间,盗贼依旧没有收敛,一如既往的作案,让张师诚非常头疼。
正当张师诚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想到了林则徐。平时遇到的一些千奇百怪的案件,张师诚就会同林则徐分析,而林则徐都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给了张师诚调查的方向。这一次的案件,他依旧找到了林则徐。听到张师诚的诉说,林则徐毫不犹豫地接手此案。
林则徐首先了解案件的原委,再仔细查看张师诚提供的线索与重要细节,他找出其中的一丝端倪。林则徐认为,这个盗贼三番五次地作案,即使官府已经严查此事,派兵把守也能在作案后全身而退,还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说明他是一个心思细、武功高的人,同时也表明他的身份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
林则徐猜想,那个“采花贼”不会是平民百姓,而是府衙的人。首先,重兵把守的龙溪县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可是依旧没有盗贼的消息,说明盗贼对官府的部署了如指掌。其次,龙溪县并非地大物博,会武功的人基本上都在府衙工作。最后,盗贼偷盗的大多数都是富商,而且直奔存放钱财的地方,所以盗贼和这些富商有所接触。
林则徐把他的猜想告诉了张师诚,张师诚觉得林则徐的分析不无道理。可是盗贼如果真的是府衙里面的人,那么抓捕的难度就增加了。因为盗贼很有可能了解到所有内部消息,他就会提前做好准备。林则徐也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他采取暗中调查的方式。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每次讨论案件时,都表现出一副没有任何头绪的样子。
实际上,林则徐派遣了童顺和钟文两位值得信任的武功高手,潜伏在富商家中。一天夜晚,童顺在暗中巡抚的途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的人。此人十分谨慎,走的地方都比较偏僻,无法看清楚相貌,但从身形来看,是一个练武之人。他一路跟着这个身穿黑衣的人,来到了龙溪县大户人家贾府的门口。
只见黑衣人拿出一块黑布把脸蒙上,只露出一双眼睛,翻进贾府。童顺不敢上前,担心自己让贼人发现,只好躲在一处隐蔽的地方等待时机。而后那个盗贼就从贾府的高墙翻了下来,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看样子收获不小。趁着盗贼没有注意到童顺这边,童顺拿着大砍刀就冲着盗贼砍去。
盗贼的身手敏捷,躲过了童顺的进攻,两人就这样扭打起来。几个回合下来,童顺的体力渐渐下降,盗贼趁此机会使用轻功逃走。童顺眼看着盗贼消失在自己眼前,赶紧回到县衙把此事告诉林则徐。林则徐即刻带人前往府衙内,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童顺在前往府衙内的路上,一直在回忆两人打斗的画面。
童顺总感觉盗贼的剑法十分熟悉,似乎自己在哪见过,可是又想不起来。到了府衙内的几人像平常一样讨论案件,如同刚刚听到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知县苏希东接见了他们,听到童顺的汇报,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知府李栋。李栋向他们走来,表面上十分冷静,但头上的伤疤让在场的所有人心头一震。
童顺见到李栋头上的新伤疤,就知道昨晚和他交手的盗贼便是眼前的知府李栋。而他看见李栋的相貌时,也终于清楚为什么感觉昨晚盗贼的身手十分熟悉。他们两人交过手,李栋在东海上做着杀人抢货的海盗,围剿海盗时李栋侥幸逃过,没想到成了知府,依旧没能改掉海盗的习惯。最终,采花贼李栋被抓进大牢。
龙溪县的百姓都没有想到,如此嚣张的盗贼竟然是他们的知府李栋,更没有人想到他曾是作恶多端的海盗。采花贼李栋终于伏法,龙溪县又恢复往日的安宁,百姓到了夜晚也不再担惊受怕。多亏林则徐大胆的猜想,才有机会抓住盗贼,不愧被称为“破案奇才”。
参考资料: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