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此为国为民的君主为何会被冠上“暴君”的称号?这其实跟他的性格有关,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的时候,骁勇善战、慎谋能断、仁慈宽厚,这让众人对他心悦诚服,愿为他所用。
但是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却显露出自己残酷霸道的一面,将当年跟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都杀得不剩几个。
有人说是朱元璋出身卑贱,自卑心作怪,有人说他是在为接班人扫除障碍,众说纷纭,但是他残忍嗜杀却无法反驳。
“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这是清代史学家赵翼对朱元璋的评价,虽然有些偏激,但也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
不过有一点非常令人疑惑,朱元璋登基后,大封三十四位明朝开国元老,有的封国公有的封为候爵,但是不久这些人就被朱元璋杀死了,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四人是因病身亡,否则也不会有好下场,连刘伯温也难逃毒手。但是有四个人却逃过一劫,朱元璋为什么不敢杀他们?
01信国公汤和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洪武二十八年,因病去世,当时已经七十岁。
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两人是发小,从小一起放牛,他的一封信让朱元璋走上造反之路,当时朱元璋投军,汤和还是他的上司,但是却对朱元璋恭恭敬敬。
汤和为人谨慎,这是他能活下来的原因之一,识时务的判断能力和处事方法,让他看起来与世无争。
他很少炫耀自己的功劳,元朝灭亡,汤和第一个主动交出兵权,后来边境战乱,汤和受命戍守山东沿海,确保了边境安全。
但他却并不邀功,把朱元璋的赏赐都交给故乡,他的处事方式,让朱元璋对他打消了戒心。
02西平侯沐英
因为马皇后和朱标去世,沐英接连伤心过度,年仅四十八岁就病死了,这让朱元璋倍感痛惜,追封其黔宁王。
沐英从小出身贫苦,颠沛流离,八岁就被起义军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跟朱元璋南征北战,十八岁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担当军事要职,洪武九年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功被封为西平侯。
朱元璋不杀他的原因也很简单,沐英非常受宠爱,并且对国家忠心耿耿,很有军事才能。
03武定侯郭英
郭英是郭兴的弟弟,朱元璋称他为“郭四”,他身经百战,洪武时期被封为武定侯,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
《三世家典》记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
郭英的同胞姐妹是朱元璋的宠妃宁妃,据说,郭英为官时从未出过错,朱元璋特别宠爱他。他是一个聪明人,深谙为官之道,他谨小慎微,对朱元璋“卑躬屈膝”,也因此没有受到忌惮,归根结底,就是懂得“揣摩君心”。
04长兴侯耿炳文
他早年承袭父职,屡立战功,被封长兴侯。在朱棣即位后,遭到弹劾畏罪自杀,也有人说是在战争中牺牲,总之他平安度过了朱元璋时期。
他没被杀,第一是因为他善于防守,城池固若金汤,抵挡了张士诚的攻击。第二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朱元璋觉得他是个忠诚的人,遵守为臣之道。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上位后残害功臣是暴君所为,但我们要根据当时历史背景来考虑人物的行为,朱元璋到底是对是错,其实无法真正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