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北伐:一场寄托唐宋臣民数百年心结的复土之战

朱元璋北伐:一场寄托唐宋臣民数百年心结的复土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4/2/2 20:53:19

1271年,忽必烈定都燕京,改国号为“大元”,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就此诞生。不过,元朝在入主中原之后却是分等级治理各族人,蒙古族为统治者的情况下,汉人会是怎样的地位可想而知。

在元朝建立之前,中原王朝大多都是汉族政权统治,汉文化早已深入人心,而蒙古文化根基尚浅,中原人的接受程度不高,并且汉人人数在此也占绝对优势。

因此,在许多汉人眼中,蒙古人其实就是侵略他们领土的外来者,对于元朝统治者,他们心中一直都有着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出现毫不意外,这不仅是朝代的更替,更是寄托这汉民族百年心结的复土大业。

而在元明更替的这段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恐怕就是朱元璋北伐了,北伐过后,元朝统治被推翻,中原大地的统治权又回到了汉民族手中。另外,这场北伐战争还使得明朝成为历史上少见的由南向北统一的政权,可以说是拉开了历史的一个新篇章。

元朝内忧外患,朱元璋崛起

元朝末年,国内农民起义四起,但这个时候,元朝统治阶级不仅不重视镇压起义、稳定民心,其内部还在争权夺利、不思进取。与此同时,朱元璋占领长江一方长达十数年,期间先后消灭了包括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在内的劲敌,成功控制住了长江以南最为重要的地区。

1367年,当时尚且还是吴王的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出兵,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开始向北征伐,同时还颁布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檄文,以期号召北方军民一起加入反元大军。

彼时元朝北方政权因为大将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等人正在进行激烈党争,导致朝中势力混乱不堪,给朱元璋进军北方提供了大好时机。

稳打稳进,步步为营

在朱元璋政权成功控制住江南地区之后,其麾下不少官员将领都有些过于自信,认为如今江南平定、朝中混乱,朝廷已经不足为惧。

只要乘胜追击、直捣黄龙,中原大地不日便是囊中之物。不过朱元璋并不赞同这样乐观的想法,并多方面分析贸然进攻极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多年努力怕是功亏一篑。最后,朱元璋提出了分三步北伐的战略: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1)第一步,先攻取山东、河南地区:

先攻取山东,意在撤除元朝屏障;而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素有“中州”、“中原”之称,攻下河南可使得大都羽翼被断、孤立无援,具有极大战略意义。其实想要攻占河南原本并不容易,河南王王保保并不是好对付的角色。

可能大家没有听说过王保保的名字,其实在著名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他也有出场。众人皆知《倚天屠龙记》是历史背景定在元朝,女主角赵敏更是明朝郡主,而王保保在书中其实就是赵敏的哥哥。

与书中“酱油”人设的王保保不同,历史上真实的王保保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大将。在大都被攻占,皇帝等人仓皇逃回蒙古地区之后,他一度还以一己之力保元朝剩下的国土无,就连朱元璋也一心想招降王保保,几度招降不得颇为遗憾,还曾这样评价他:

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不过恰好当时王保保因为前有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后又受到元帝的猜忌一时间大权旁落,兵权四分五裂,已经完全没有了抵挡朱元璋大军之力。再加上朱元璋师出有名,檄文获得了不少当地汉人的支持,河南没费什么功夫就成功拿下了。

(2)第二步,攻取潼关:

山东、河北已经被拿下,北伐大军开始逼近潼关,驻守潼关的李思齐等人闻风丧胆,潼关成为明军的囊中之物。此后不过两月,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河北、山东等地,使得大都再无抵抗力。

(3)第三步,攻占大都:

在朱元璋等人的严密规划下,明军终于开始了北伐的最后一步——进兵元都。彼时明军已经直逼大都城下,元帝见大势已去,只得仓皇弃城而去,于1368年闰七月二十八日带着皇子、后妃逃往上都开平。

八月二日,大都被徐达率军攻占,徐达亲上齐化门楼,杀元朝重臣数人,并擒获六名皇子。北伐之后,大势已定,元朝再难卷土重来。

此时距离靖康之耻两百多年,距离元朝定都不到百年,中原大地又落回了汉人手中,昔年无数汉将诗人所渴望的“北定中原”终于在朱元璋手中实现了,汉民族的百年心结也终于得以开解。

八度北伐残元,后朱棣又五次北伐

在北伐灭元之后,朱元璋又于1370年至1396年间连续八次北伐残元,虽然中间有过几次失利,但绝大多数战役还是大获全胜。

不过,在八次北伐之后,残元势力依旧没有被消灭殆尽,毕竟元朝在蒙古根基深厚难以被取代,而且由于地理和后方补给等原因,明军也很难完全战胜蒙古大军。

继朱元璋之后,明成祖朱棣也曾五次北伐,不过结果也差强人意,蒙古始终是明朝的心腹大患。不过蒙古的实力大家也有目共睹,大元曾经征服亚欧大陆的剽悍战力,直到清朝以后,清皇室还是不断与蒙古联姻以保持友好关系。

评价不一,但仍成历史奇功

历史上包括现在的人们对朱元璋此人还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建立明朝,兴复汉民族,立下了历史奇功,但亦有人觉得他过于残暴,为政不仁。

但就他在北伐灭元之战中的表现来说,宠辱不惊,清醒并有自知之明,不为已得成就而自负,反而步步为营,谨慎下好每一步棋,这样的人的确堪当大任,之后荣登大宝也不足为奇。

北伐战争的战线还是历史上难得的一次由南向北统一走向,能成就这种奇功,朱元璋也算是历史上少见的奇人,而明朝能够打败元朝,北定中原与朱元璋的领导分割不开。

应是融入,不是改变

有很多人会疑惑,元朝占领中原时曾经何等强悍,为何不过百年,就重新被汉民族赶回蒙古?其实也不难理解,打江山和守江山本就是两回事。

汉族千年来驻扎中原大地,文化、习惯浸透此处,元朝固然兵强马壮、势不可挡,但是很难真正在中原扎根。再加上元朝尚武,不够重视文官,对民族还有等级划分,因此不易守江山。

反观清朝,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清朝就更加重视汉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包括满人本身在进入中原之后也开始学习汉文化。

最受人诟病的“剃头”本质上也是为了民族更好地融合起来。历史上数个例子证明,少数民族政权想要在中原地区长久拥有立足之地就必须融入中原文化,而不是妄图大幅改变中原文化。

结语:

所以说,难以融入中原文化的元朝可以用武力一时征服中原地区,但是一旦战事停止,国家稳定之后,缺陷就会暴露无遗,元朝的覆灭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北伐战争并非是偶然,应该是必然,中原大地也注定不会长久受元朝统治。

更多文章

  • 如果朱高炽死在朱棣前面,那继位的是朱瞻基还是朱高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高炽病重朱棣隐瞒朱瞻基,朱棣朱高炽朱瞻基高光时刻,朱高炽朱棣朱瞻基人物关系

    朱高炽身体一直不好,朱棣必深知其身体状况,必早做打算,接受朱高炽早逝一事。朱瞻基于永乐九年(1411年)被立为皇太孙,确立朱瞻基大明第三代君主地位。朱棣很重视朱瞻基教育,希望朱瞻基是全面人才,亲自挑选状元胡广传授其儒家经典文学,又多次将孙子带去北征,学习行军打仗。时常带他下乡劳作,体会民间疾苦,希望

  • 宋太宗赵光义-饱受争议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宋太宗赵光义杀兄夺位之谜,宋太宗赵光义完整视频

    金匮之盟,斩草除根历史上对于赵光义兄长赵匡胤的死一直没有定论,那一晚赵光义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在官家的宫中,又为何会无故在宫中留宿,“烛影斧声”是否是赵匡胤死的关键……然而过去已经是过去了。赵匡胤死后,他的三弟赵光义凭着金匮之盟(赵匡胤死后位传于其弟)登上了帝位,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既然赵光义能

  • 历史上真实的胡善祥,作为明朝第一废后,真的是她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皇后胡善祥,明朝胡善祥葬在何处,明代第一废后胡善祥

    胡善祥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出生于1402年,山东济宁人,她出身并不显赫,是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胡善祥从小举止端庄,在众人心中一直以贤德闻名。永乐十五年,皇太孙朱瞻基已经十九岁,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经过数年挑选,永乐帝朱棣的心里有了合适的人选,将原籍济宁的锦衣卫百户胡荣的第三女胡善祥为皇太孙

  • 此女是个40岁的奴隶,又不漂亮,成吉思汗为何一定要娶她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守信和知恩图报,是很难得的,守信虽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但世上谎言太多,能做到问心无愧的太少。成吉思汗娶女奴隶为妻一事,就是在完成他当年的承诺,他在成为元朝的建立者后,仍然记得自己当年答应的事情,成吉思汗能够成为一朝建立者,一部分离不开其人品。成吉思汗原名为铁木真,铁木真娶40岁的女奴隶,是因为当年他

  • 为了解决子孙后代的生活问题,朱元璋都做了哪些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和子孙后代对话,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佳姐说历史朱元璋

    成为皇帝以后的朱元璋,因为出身卑微,小时候过够了苦日子,他的潜意识里可能有一种对自己的补偿心理,但是转移到了子孙身上,所以对于子孙就特别的照顾。他即位以后就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来照顾这些宗室子弟。下面就来给大家说一下。首先,分封藩王,享有军事大权朱元璋曾大肆分封藩王,把自己的24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全部分

  • 明代六大奸臣之一:25岁中进士,把持国政15年,死后却无棺木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六大奸臣,明代最有才华的奸臣,明史记载的六大奸臣

    比如严嵩,是明代人人喊打的权奸,可他也曾是一个满腹才学的人。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考中进士。那是什么指引着他看到了得宠的希望,从此踏上了奸臣之路?严嵩自小便学习优异,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多得的“储相”后备员——庶吉士。他入朝为官时,正值朱厚照当政,这位皇帝被身边的宦官带坏了性子,是出了名的

  • 他是南明唯一敢御驾亲征上前线的皇帝,却始终得不到郑成功的拥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顺治亲征郑成功,郑成功见南明皇帝,郑成功是南明的将领吗

    众所周知,明朝的都城北京被攻破以后,明朝正式灭亡。但是,逃过清军屠杀的明朝宗室与官员在南方,又重新建立起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南明主要势力有四系王,分别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鲁王监国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键与绍武帝朱聿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等。然而其中一位皇帝,有勇有谋,算得上是南明唯一一个敢御驾亲征上

  • 崇祯言“文臣个个可杀”,又言“诸臣误我”,此长命阁老嫌疑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崇祯年间有哪些文臣,崇祯朝所有文臣,崇祯皇帝为什么说文臣皆可杀

    本可以是中兴之主的崇祯帝奈何最后却成了亡国之君,让人唏嘘不已。其中原因,与崇祯帝奸忠不分、用人多疑、偏听偏信密切相关,错用了十几年的城府极深、貌忠实奸的"温阁老"更是明朝灭亡的助推剂。温阁老"是温体仁,26岁的他在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50岁时,成为礼部侍郎。六年之后,升任礼部尚书。老谋深

  • 汉人为何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帮助满清镇压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平天国对满清的影响,太平天国对汉人的政策,太平天国和满清是什么关系

    你可以说对于传统的破坏,就是对于儒家体系的宣战。但是你在各处烧杀抢掠,看到有财产的人就剥夺他的财产,而且也并没有分给周边的没有土地和流氓无产者,全都成为太平天国领导人私有财产,然后将这些财产放入圣库,所谓公平分配真正的公平吗?洪秀全多少台大轿抬着他,多少女人。太平天国的京城和皇宫,比故宫都豪华奢侈

  • 民国:成都人刘师亮,大白天打灯笼闯省政府,因一句话,青史留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楚汉争霸》等电视剧中,各路英雄豪杰在乱世之中,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能够位列王侯将相,前赴后继的提刀杀戮。而那些在沙场上,杀戮他人的本事特别大的人,后世往往赞其“英雄”,备受后人前仆后继的追捧。能够温酒斩华雄的关羽,这不就直接被各行各业封神。 图注:关羽的武财神像 追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