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

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08 更新时间:2024/2/3 13:03:26

[var1]

秦军攻赵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始终未能攻克赵都邯郸,而且还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被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击败,秦国损失巨大,一度使秦军兵锋受阻。即便在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大饥荒,秦军乘机再举大军进攻也没能一举攻灭赵国。

两军相持一年有余,最后还是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王翦才势如破竹攻克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秦灭赵之战”的经过。

引言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秦国旧都雍城蕲年宫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即将掌权亲政。当时长信侯嫪毐担心自己和太后赵姬的苟且之事东窗事发会被秦王诛杀,于是盗用秦王玉玺和太后玺调动士卒发动政变,史称“蕲年宫之变”。

不过嫪毐之事早已被秦王嬴政觉察,并已查明属实,为了防止嫪毐作乱,秦王事先在蕲年宫和咸阳宫布置了精兵,最终嫪毐大败,被处以极刑,并诛灭三族,一众党羽也皆获刑。由于此事牵连相邦吕不韦(嫪毐是由吕不韦献给太后),秦王借此事免去吕不韦的相职。

[var1]

至此,秦王嬴政铲除了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政治势力,掌握朝政大权。之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根据历代“远交近攻”的策略,最终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经过商议后,赵国成为秦国的第一个进攻目标。

秦灭赵之战

虽然秦国确定了进攻目标赵国,但由于没有恰当的出兵理由,于是用间谍挑起燕、赵两国战事,这不仅有了合理出兵理由,还能乘赵国国内空虚之机,和燕国形成夹攻之势,从而达到速胜目的。秦国便以“援燕抗赵”为借口,对赵国发起了进攻。

  • 秦灭赵之战前期(李牧未参战)
  • 《史记·赵世家》记载:“悼襄王九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攻邺,拔之。悼襄王卒,子幽缪王迁立。”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攻打燕国,夺取了貍阳城。在赵军还未返回赵境之际,秦王派将军王翦、桓齮、杨端率军攻打赵国邺城,为此拉开了秦灭赵之战。同年赵悼襄王去世,其子赵迁即位,即“赵幽缪王”。

    [var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

    王翦一开始并没能攻取邺地,而是攻取了其他九城,接着又进攻阏与(当年秦昭襄王就曾出兵攻打过阏与,结果被赵括的父亲赵奢击败,之后再次攻打阏与,依然未果,可见阏与并不容易拿下)和橑杨,还是没能攻下。

    于是王翦就将三支军队合并统领,然后下令遣返俸禄不满一斗以下的军吏,从十个人中选拨出两名精锐留在军中,因此留下来的士卒全都是军中精锐。之后王翦率领这支军队攻取了邺地、阏与、橑杨和安阳等地,之后这支军队由桓齮统领。以此可见王翦的军事才能和实战指挥能力确实不凡。

    [var1]

    公元前235年,文信侯吕不韦去世,前去致哀的官员,俸禄五百石以下者处以流放,六百石以上除了流放,还被剥夺爵位,为此牵连了很多官员,加上这一年秦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因此没有对外用兵。

    《史记》记载:“幽缪王二年,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公元前234年,秦王派桓齮率兵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赵将扈辄率军救援,结果扈辄兵败,秦军斩首赵军十万,之后桓齮乘胜追逐夺取武城和平阳,并斩杀了扈辄。之后赵国名将李牧出场。

  • 秦灭赵之战中期,李牧多次击退秦军
  • 桓齮率军从上党越过太行山继续东进,又攻占了赵国赤丽、宜安两座城邑,继而进攻赵国腹地邯郸,秦王嬴政还亲自前往黄河以南督阵。赵王迁为此急调在北方代地雁门郡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率军边军主力南下反击秦军,之后便发生了著名的“肥之战”(也称宜安之战)。

    [var1]

    肥之战

    《史记》记载:“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李牧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率军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此时秦军连战连胜,士气正盛,李牧认为赵军不易取胜,便采取固守避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多日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秦军长途跋涉,战事不利于一直拖延,便率秦军主力进攻肥下,意图使赵军脱离堡垒前往资源,从而在野战中将其击溃,但李牧并未中计,反而乘秦军兵力薄弱之际,一举攻占了秦军大营,俘获留守秦军和全部辎重。

    李牧判断桓齮必会率军回援,于是紧接着部署一部分兵力正面阻击桓齮,并将主力配置于两翼进行钳攻,这种战术类似于现代的“钳形攻势”,可以迫使敌军拉长战线,两面作战,从而避免“利剑攻势”带来的阻力和损伤。

    [var1]

    在李牧围魏救赵、釜底抽薪的一套组合拳下,号称野战天下无敌的秦军遭遇惨败,只有秦军主将桓齮率领部分军队撤退,李牧也凭借此战获封武安君。

    番吾之战

    不过秦国遭此大败后,并未放弃继续攻打赵国,于次年(公元前232年)再次出动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军队从邺地北上,意图渡漳水(河北石家庄市平山县南)袭扰赵都邯郸,另一路军队由太原,攻取狼孟,继而东进攻打赵国番吾要地(河北邯郸市临漳县西南)。

    《史记》记载:“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

    [var1]

    从以上地图来看,秦军这是准备南北夹击邯郸,如果进展顺利,赵国将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处境。

    不过李牧认为邯郸之南有漳水和赵长城作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进,便采取南守北攻,然后逐个击破的方针,命副将司马尚在邯郸之南据守长城防线,自己率主力北向反击秦军。之后李牧主力和另一路秦军在番吾附近相遇,为此两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在赵军猛攻之下,秦军再一次遭遇大败。

    之后李牧跟踪追击,将北路秦军驱逐出赵境,随后立即率兵回援邯郸,与副将司马尚部一起反击南路秦军,而漳河沿岸的秦军得知北路大军已经溃退,感觉难以获胜,两军稍微接触后便撤军退走。李牧再一次击退秦军,番吾之战以赵国获胜告终。

    秦王嬴政对“肥之战”和“番吾之战”惨败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赵军竟然还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感佩李牧的军事才能。但秦军受阻也让秦王感到困扰,为此不得不召集文武近臣商议攻赵的对策。最后商议的结果是战略上与赵军相持,等待赵军疲惫,然后一举战胜。

    [var1]

    由于攻赵受阻,秦国便两线作战,并将主攻方向改为韩国。

  • 秦灭赵之战后期,李牧遇害,王翦灭赵
  • 《史记》记载:“幽缪王六年,大饥。”

    公元前230年,当秦军攻灭邯郸时,赵国在这一年遇到了严重旱灾,发生了大饥荒,为此导致赵国人心浮动。秦国稳定韩地形势后,便立即转用兵力大举进攻赵国。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进攻赵国以来,这已经是秦国第五次攻打赵国。

    《史记》记载:“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乘赵国大饥之机,命王翦、杨端和率军从两个方向进攻赵国。王翦带领上郡的军队攻取赵国井陉,杨端和带领河内的军队包围赵都邯郸,和王翦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准备一举攻灭赵国。

    [var1]

    赵国方面还是由名将李牧和副将司马尚率军抵抗,在李牧避战不出,固筑坚守的方针下,秦军多次进攻未能取胜,为此两军形成相持之势。由于赵国有名将李牧坐镇,秦军对峙一年多后还是无法攻破邯郸城。

    王翦采用反间计除掉赵将李牧

    王翦知道赵国有李牧坐镇,秦军就无法在战场上速胜,便建议秦王再行反间故计除掉李牧(之前长平之战,秦国曾用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换掉老将廉颇)

    《史记》记载:“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

    于是秦国送重金给赵王宠臣郭开,让他实行反间计,在赵国散布谣言说李牧和司马尚意图勾结秦军反叛。赵王迁听闻这些谣言也不加调查证实,当即便委派宗室之人赵葱和将军颜聚取代主将李牧和副将司马尚。

    [var1]

    李牧为了国家社稷和赵国军民并没有接受命令,率军继续和秦军抗衡,赵王便暗中派人设伏杀害了李牧,司马尚虽然没有遇害,但也被废弃不用。

    李牧遇害后,赵国军心涣散,部队解体。这是因为李牧治军有方,爱护部属,因此深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在赵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李牧一死,赵国军民就像失去了主心骨。

    《史记》记载:“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李牧一死,王翦便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国主将赵葱。公元前228年,王翦率军攻破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和副将颜聚,秦国将找地设置为邯郸郡,赵国亡。

    [var1]

    结语:

    赵国是战国后期在实力上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强国,不仅有数十万精锐军队,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比如赵武灵王、赵奢、廉颇、李牧、司马尚、庞煖等,其中李牧最为著名。但自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国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即便有千百个李牧,赵国最后也难逃灭亡。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孟尝君是君子?不存在的,因被嘲笑身材瘦小,他竟然杀光一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尝君简介,孟尝君率领六国联军,孟尝君与茌平的渊源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相国,孟尝君田文因好客、仁义而闻名于天下,门下曾豢养过三千食客,天下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对他倾心敬慕。然而,孟尝君本质上却是个欺世盗名、大奸大恶之徒,行事乖张狠戾,做出过恁多凶残无耻之事,其中最令后人诟病的,便是因一句玩笑话,屠灭赵国一城百姓的生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

    • 长平之战本是秦国和韩国争地之战,那么,赵国是怎么被卷进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

      这场战争中赵国错误的估算了战场形势,坚持正面进攻的路线,最终在秦国的挑拨离间下让赵括代替廉颇,变防守为主动进攻,最终酿成大祸,此战过后赵国元气大损,秦国统一之路再无阻拦,同样长平之战是古代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争。赵国原本是战国七雄之一,完成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国力大增,军事实力远超其

    • 孔子后人在抗战中做了何事?保存了中华文脉,堪称功德无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抗战时期的孔子后人,孔子资料,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在建立“伪满洲国”后,觊觎华北,打算照着葫芦画瓢对中国华北地区实行奴化政策。为此,日本人瞧中了孔子的招牌。1935年,日本对身在曲阜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发出邀请,希望他能赴日本参加孔庙落成仪式。彼时,日本人的势力已经从东北延伸到华北腹地,他们以为靠武力威胁就能

    • 秦国最终能笑到最后,全因一批不怕死的战士,并且得益于这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张禄,秦国军队霸气场面,魏武卒vs秦国锐士

      军制出现了之后,军法也就随之而来了。军法是也就是军队中的刑法,《周礼》中记载,有甲兵之事,一定要有相关的机构来执行军法。其实,早在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对军法的记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中,讲的是大禹的儿子启,在创建夏朝时,曾经对手下人说:“在战场上拼命的,绝对会得到奖赏,但若是不拼命,那只有死路

    • 战国七雄外第八强国,雄踞河南800年,因太嚣张被齐楚魏联手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秦齐楚魏赵燕韩,被统称为“战国七雄”,它们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几乎构成了当时中国的全部历史。其实,在“七雄”之外还存在着两个实力相当雄厚的国家,其中,中山国被称为“第九强国”,而宋国则被称为“第八强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宋国的兴衰史。宋国的始祖,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

    • 燕国本想在长平之战后从赵国大捞一笔,没想到最后悲剧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爆发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围歼战,这场战役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长平之战的直接后果是秦国在大一统之路上最强大的对手实力大大削弱,统一中国的进程也极大加快了。这对其他六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然而,在赵国40万降军被坑杀之后,燕国干了一件非

    • 这个名将曾让白起不敢与之决战,被称“千年不遇”,差点亡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十大名将排名白起,秦国名将白起为谁所杀,秦国白起的四大战役

      每当时代处于混乱时,就会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大将,虽然他们被同时代“四大名将”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荣耀,匡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带领齐国士兵四处征战。匡章的出现离不开齐威王的扶持,公元前323年,秦国越过魏国向齐国进攻,秦国经过缜密的部署,首先派出一支部队佯攻阳晋,此地地势险恶,秦军出击的

    • 宠妃在酒宴上被人轻薄,楚庄王装作不知道,最终靠非礼者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庄王的三女儿,夏姬和楚庄王吻戏,楚庄王围宋

      在君臣关系甚严的古代,莫要说调戏、凌辱帝王的后妃,就连直视她们,都可能为自己招致灾殃。然而在春秋时期,却发生过一起小臣轻薄楚庄王后妃的事件,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楚庄王却假装不知道此事,从而放过非礼者。若干年后,非礼者感恩图报,最终竟帮助楚庄王成就霸业,可谓传奇至极。这件事,还要从楚庄王平定斗越椒叛乱

    • 古代代价最大的火灾:烧毁了刘邦斩蛇的剑,王莽的头颅,孔子的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王莽,古代中国历史上取火方式,中国古代历史大火

      火灾,这是防不胜防的灾情之一,它破坏力惊人。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更加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翻阅古代史书,即便是防卫森严的皇宫,火灾也屡见不鲜。一千六百多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火,除了烧毁了天文数字的库存,而且还导致一个王朝不久后便灭亡了。由于这场火灾破坏力太大了,以至于后人称这场火灾是史上最为昂贵的火灾,

    • 鬼谷子的师傅是谁?通神的他和孔子比起来,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鬼谷子和孔子的师傅,鬼谷子弟子和孔子弟子对比,鬼谷子的弟子谁厉害

      [var1]这个被封印了两千多年的名字,他的生平轶事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了。鬼谷子原名叫王诩,号玄嶶子。鬼谷子的传奇来自于无师自通,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鬼谷子的那一身本领是谁传授的。不得不说,春秋战国果然出人才,鬼谷子通过学习当时各个学派的精髓,可谓是通天彻地,其占卜算命、布阵行军、修神求道无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