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尝君是君子?不存在的,因被嘲笑身材瘦小,他竟然杀光一县百姓

孟尝君是君子?不存在的,因被嘲笑身材瘦小,他竟然杀光一县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68 更新时间:2024/2/18 15:43:37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齐国的相国,孟尝君因好客、仁义而闻名于天下,门下曾豢养过三千食客,天下士人无论贤与不肖都对他倾心敬慕。然而,孟尝君本质上却是个欺世盗名、大奸大恶之徒,行事乖张狠戾,做出过恁多凶残无耻之事,其中最令后人诟病的,便是因一句玩笑话,屠灭赵国一城百姓的生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事,要从孟尝君入秦谈起。

[var1]

孟尝君西行入秦,被拜为相国

公元前299年,齐湣派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襄王因为敬慕孟尝君的名声,便将他留在朝中,并任命他为相国。大约过了一年时间,臣僚中有人向秦王进谗言,说孟尝君虽然贤明能干,但他却是齐王的近亲,如果让他继续担任相国,恐怕他私心里会为齐国算计,图谋危害秦国。昭襄王觉得很有道理,便将孟尝君罢相、软禁,就等着寻个借口将杀死。

孟尝君忧心如焚,此时便有门客主动献策,自己化装成狗潜入秦宫,以盗取秦王非常珍爱的宝物-狐白裘,然后用它来贿赂秦王的宠姬,以便说服秦王将孟尝君释放。孟尝君获释后赶紧向东方逃离,结果在函谷关前被阻拦下来。此时又有一个门客站出来为了解困,通过学鸡叫的方法,骗取守关的秦兵开关放行,由此孟尝君才侥幸躲过一劫。以上便是典故“鸡鸣狗盗”的出处。

[var1]

秦昭襄王想处死孟尝君,却被对方逃脱

且说孟尝君向东逃至赵国后,便想顺路去拜访一下跟他齐名的赵国国相、平原君赵胜。后者听闻孟尝君到访,赶紧派人将他接到府中,用贵宾的规格来款待他。会面结束后,平原君又派人将孟尝君礼送至边境。因为孟尝君是个名满天下的大人物,所以赵国边境某县的百姓听闻他来拜访,便纷纷走上街头,想目睹一下他的尊荣,场面之热闹,达到万人空巷的程度。

在赵国百姓想象中,孟尝君必定是个高大威猛的形象,唯此才配称得上英雄豪杰。然而等到他们见到孟尝君的尊容时,竟全都傻了眼,原来孟尝君不过是个矮小瘦弱之人,跟“英雄豪杰”形象差的太远。赵国百姓先是错愕不已,随即便发出一片讥笑的声音:“原以为薛公(孟尝君封地在薛城,故又称薛公)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不过是个瘦小的男人,真是令人大失所望。”

[var1]

平原君邀请孟尝君做客,后者却杀光一县百姓

孟尝君听闻百姓对他公然嘲讽,内心遭受一万点暴击,不禁勃然大怒。虽然身处外国,但孟尝君为报复那些嘲讽他的百姓,竟然指挥门客对他们大开杀戒。百姓手无寸铁,哪里抵挡得住这帮身怀利器的暴徒,结果没多久,这个县的百姓便被屠杀殆尽,没有几个活口留下。看着满城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场面,受挫的孟尝君总算是平复暴怒的情绪,随即大摇大摆地回到齐国。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见《史记·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五·孟尝君列传》。

[var1]

孟尝君回国后,一度被拜为相国

孟尝君回国后被齐湣王拜为相国,随着名望的进一步提高,其专权跋扈的作风更盛,最终竟达到天下只知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的地步。齐湣王感到孟尝君的威胁,便将他驱逐到魏国。孟尝君跑到魏国后,为报复齐湣王,竟然纠结秦魏燕赵等国连兵攻齐,迫使齐湣王逃难至莒城并死在那里,而齐国也差一点亡国。

齐襄王即位后,孟尝君回到封地薛城,在诸侯国之间持中立地位,不从属于任何国家,形同独立。襄王畏惧孟尝君的威望,起初对他非常客气,但等到孟尝君一死,便立刻联合魏国攻灭薛城,并将孟尝君的后代全部斩杀。

[var1]

孟尝君死后,齐襄王联合魏国攻灭薛城

后齐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闵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引文同上。

孟尝君因泄私愤,竟然将一城百姓全部杀死,又勾引外国入侵齐国,让母国差点灭亡。此等不忠不义之徒,死后能落得家族被屠灭的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

史料来源:《史记》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本是秦国和韩国争地之战,那么,赵国是怎么被卷进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

    这场战争中赵国错误的估算了战场形势,坚持正面进攻的路线,最终在秦国的挑拨离间下让赵括代替廉颇,变防守为主动进攻,最终酿成大祸,此战过后赵国元气大损,秦国统一之路再无阻拦,同样长平之战是古代军事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争。赵国原本是战国七雄之一,完成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国力大增,军事实力远超其

  • 孔子后人在抗战中做了何事?保存了中华文脉,堪称功德无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抗战时期的孔子后人,孔子资料,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在建立“伪满洲国”后,觊觎华北,打算照着葫芦画瓢对中国华北地区实行奴化政策。为此,日本人瞧中了孔子的招牌。1935年,日本对身在曲阜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发出邀请,希望他能赴日本参加孔庙落成仪式。彼时,日本人的势力已经从东北延伸到华北腹地,他们以为靠武力威胁就能

  • 秦国最终能笑到最后,全因一批不怕死的战士,并且得益于这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张禄,秦国军队霸气场面,魏武卒vs秦国锐士

    军制出现了之后,军法也就随之而来了。军法是也就是军队中的刑法,《周礼》中记载,有甲兵之事,一定要有相关的机构来执行军法。其实,早在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对军法的记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中,讲的是大禹的儿子启,在创建夏朝时,曾经对手下人说:“在战场上拼命的,绝对会得到奖赏,但若是不拼命,那只有死路

  • 战国七雄外第八强国,雄踞河南800年,因太嚣张被齐楚魏联手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秦齐楚魏赵燕韩,被统称为“战国七雄”,它们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几乎构成了当时中国的全部历史。其实,在“七雄”之外还存在着两个实力相当雄厚的国家,其中,中山国被称为“第九强国”,而宋国则被称为“第八强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宋国的兴衰史。宋国的始祖,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

  • 燕国本想在长平之战后从赵国大捞一笔,没想到最后悲剧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第二次收回长平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爆发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围歼战,这场战役以赵国的惨败而告终。长平之战的直接后果是秦国在大一统之路上最强大的对手实力大大削弱,统一中国的进程也极大加快了。这对其他六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然而,在赵国40万降军被坑杀之后,燕国干了一件非

  • 这个名将曾让白起不敢与之决战,被称“千年不遇”,差点亡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十大名将排名白起,秦国名将白起为谁所杀,秦国白起的四大战役

    每当时代处于混乱时,就会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的大将,虽然他们被同时代“四大名将”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也有属于自己的荣耀,匡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带领齐国士兵四处征战。匡章的出现离不开齐威王的扶持,公元前323年,秦国越过魏国向齐国进攻,秦国经过缜密的部署,首先派出一支部队佯攻阳晋,此地地势险恶,秦军出击的

  • 宠妃在酒宴上被人轻薄,楚庄王装作不知道,最终靠非礼者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庄王的三女儿,夏姬和楚庄王吻戏,楚庄王围宋

    在君臣关系甚严的古代,莫要说调戏、凌辱帝王的后妃,就连直视她们,都可能为自己招致灾殃。然而在春秋时期,却发生过一起小臣轻薄楚庄王后妃的事件,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楚庄王却假装不知道此事,从而放过非礼者。若干年后,非礼者感恩图报,最终竟帮助楚庄王成就霸业,可谓传奇至极。这件事,还要从楚庄王平定斗越椒叛乱

  • 古代代价最大的火灾:烧毁了刘邦斩蛇的剑,王莽的头颅,孔子的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王莽,古代中国历史上取火方式,中国古代历史大火

    火灾,这是防不胜防的灾情之一,它破坏力惊人。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更加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翻阅古代史书,即便是防卫森严的皇宫,火灾也屡见不鲜。一千六百多年前,发生了一场大火,除了烧毁了天文数字的库存,而且还导致一个王朝不久后便灭亡了。由于这场火灾破坏力太大了,以至于后人称这场火灾是史上最为昂贵的火灾,

  • 鬼谷子的师傅是谁?通神的他和孔子比起来,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鬼谷子和孔子的师傅,鬼谷子弟子和孔子弟子对比,鬼谷子的弟子谁厉害

    [var1]这个被封印了两千多年的名字,他的生平轶事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了。鬼谷子原名叫王诩,号玄嶶子。鬼谷子的传奇来自于无师自通,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鬼谷子的那一身本领是谁传授的。不得不说,春秋战国果然出人才,鬼谷子通过学习当时各个学派的精髓,可谓是通天彻地,其占卜算命、布阵行军、修神求道无人能比。

  • 由夫妻间“船闹”引发的荒唐战争,巩固齐桓公霸主地位,压服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桓公怎么压服楚国,齐桓公42集完整版,齐桓公与外甥女

    按照常理来分析,战争本该是一件很严肃、很残酷的事情,毕竟要有很多人为之流血牺牲。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总是有战争的发动者,因为某些荒唐的理由,把它搞成“闹剧”,其中,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发动的伐蔡击楚战役,其起因看上去便显得很荒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齐桓公姜小白即位后,任用前政敌管仲为相,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