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飞地过多使其攻秦时常有后顾之忧,魏惠王迁都后战略重心东移

魏国飞地过多使其攻秦时常有后顾之忧,魏惠王迁都后战略重心东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6 更新时间:2024/2/22 14:41:46

魏国的战略

众所周知,魏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糟糕。当年三家分晋时,赵国瓜分了晋国北部,韩国瓜分了晋国南部,魏国则瓜分了晋国中部。既然是中部,那就意味着魏国存在被赵国和韩国两面夹击的风险。

并且,魏国在主体地盘外,还有五六块地盘很小的飞地。这些飞地孤悬本土之外,被其它诸侯国包围,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文侯很明智,他知道如果魏国不联合赵、韩,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于是,魏国便与赵、韩达成协议:赵国向北和东北方向发展;韩国向南面发展,打郑国;魏国则向西发展,打秦国;韩赵魏三国遂结成联盟,各自扩张,而魏国则西边的老牌诸侯国秦国对上了。

意图灭秦

三晋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后,魏文侯便以李悝为相,锐意改革。

数年后,魏国经过李悝变法,经济实力渐渐起飞,超过了秦、楚等老牌诸侯国,也超过了赵国(魏国变法前,赵国是“三晋”当中实力最强的)。

[var1]

魏武卒

有了经济基础做支撑,名将吴起开始训练著名的魏武卒(以物质刺激军队战斗力,所以必须要先有经济基础)。

当数十万魏武卒训练成军后,魏国的综合实力大涨。灭秦已非痴人说梦,而是实实在在可行的策略。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周威烈王七年(前419年),魏军正式向秦国发动攻击,几万战斗力骁勇的魏武卒撕破秦军防线,攻取了秦国在黄河西岸的一部分领土。并在新攻陷的土地上修城筑堡,准备下一步的攻势。

六年后,魏军的准备工作完成就绪,开始向河西腹地进攻。魏军一路所向披靡,在今陕西华县西南附近大败秦军主力。

第二年,魏军再次进攻,又在今天陕西韩城附近再破秦军。随后,魏国采取驱其民而占其地的策略,将新占领的地盘慢慢消化,打算重复之前的攻秦策略——慢慢蚕食。

面对如此清晰理智的策略,秦国上下顿时慌了神。因为魏国这种软刀子割肉的策略,明摆了就是冲着灭秦而来的。如果魏国只是想抢一把了就走,根本没必要这么谨慎。

[var1]

魏国的飞地示意图

不过,秦国毕竟也是老牌诸侯国,其国内也是有人才的。秦国的公卿意识到魏国的灭秦企图后,急忙拉拢齐、楚两国,请求他们攻打魏国在东边的一块飞地。

在秦国的公卿们看来,只要齐楚出兵,魏国主力必然会东调,这样一来魏军在西线的攻势就必然会停止了。

然而,当时雄才大略的魏文侯根本不理会秦国的小伎俩,任由齐楚攻击他的飞地,坚定支持吴起进攻,终于使得魏军占领了西河之地,并在关中腹地站住了脚跟。

占领西河之地后,魏国保持原定策略,没有进一步进攻,而是加强在西河的统治,施行一系列仁政,稳固其在西河的统治。

[var1]

魏文侯

魏文侯为了进一步打击秦国,还亲自拜孔子的徒孙,同时也是当时的大儒子夏为师,并将子夏请来西河,建立了西河学派。企图以文化为攻击利器,挖秦国的墙角,瓦解秦国人的抵抗信念。当时也确实有很多秦国人被魏国的文化攻势所吸引,纷纷到河西地区求学。秦国的人才外流现象加剧。

这个时候的秦国是真的怕了!因为像秦国这种老牌国家,根基深厚,通常不怕别国跟它来硬的;但是别国跟他来软的,借用各种手段瓦解分化它的内部,它就怕了。

三晋联盟的瓦解

然而,也是天不灭秦人。魏文侯在确定灭秦大计后没多久,他就病死了。他的儿子魏武侯继位。魏武侯这个人,其实也是个贤明之主,但他有两点不如他的父亲,就是大局观和政治度量不如魏文侯。

魏文侯时期,魏国和赵国、韩国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赵国跟中山国交战时,顶不住中山国的攻击时,是魏文侯派兵救的;韩国和郑国交战时,战况不利,也是魏文侯派兵去帮忙的。

虽说魏文侯也不是白帮人家,每次帮忙也要收点回报,但大体来说,赵国和韩国对魏国还是很感激的。

但是魏武侯继位后,情况变了。由于魏武侯不愿意放弃一些飞地,对东面领土显得有点小家子气,导致武侯时期,魏国的主攻方向转到了东面,给了秦国喘息之机。并且由于魏国东征西讨,魏国国力也在一点一点的消耗中被损耗得很厉害。

[var1]

吴起

当时跟魏国结仇的国家不止秦国。楚国、齐国也都跟魏国结了死仇。楚国为了报复,就联系秦国、齐国攻击魏国后方,魏武侯为了斩断西线的隐患,就把注意力重新转到秦国身上,派吴起重新带兵攻打秦国腹地。

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年),面对气势汹汹的魏军,秦国调集大约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河西重镇阴晋。结果,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在此战当中大败50万秦军,将秦国打崩溃了。而吴起也凭借此次胜利,声望达到了顶点。

应该说,如果这时候魏军能乘胜追击,秦国就危险了。但当时魏国的朝堂派系林立,诸多贵族眼红吴起,纷纷污蔑他,尤其是宰相公孙痤担心吴起会取代自己,在魏武侯面前屡次诬陷吴起,使得魏武侯也开始怀疑吴起的忠诚度。

吴起没办法了,只能叛逃楚国。而魏国这次攻秦之战,灭秦的大好时机,也就因此而停了下来(吴起是平民官僚派,像公叔痤这种贵族派一向排挤他。不过公叔痤也是识人之人,他排挤吴起只是出于派系斗争,不代表他的才能不足)。

吴起出逃楚国后,魏国把攻击重点转移到了楚国和赵国身上。出于对秦国的忌惮,魏武侯将身为人质的秦国公子连送回秦国,并立为秦国国君,这就是后来跟魏国死磕的秦献公。由于秦献公是魏武侯主动送出的,秦献公便答应魏武侯,在他世之时,秦国不会攻击魏国。因此魏武侯也就没有再主动攻击秦国,而是专心对付楚国和赵国。

[var1]

魏国疆域图

后来,魏国连续与赵国和楚国结仇,虽取得了一些战绩,但三晋联盟却因此而瓦解了。魏国在大战略方面,输得干干净净。而秦国在秦献公的带领下,进行了一些政治改革。国力有所提升。

周烈王六年(前370年),魏武侯病死,比他更没大局观的魏惠王继位。

魏国的衰落

魏惠王这个人,西瓜想吃,芝麻也要捡。结果西瓜没吃到,芝麻也没捡到。他干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把国都从安邑(山西夏县)迁到了大梁(河南开封)。迁都之后,魏国的战略重心便毫无疑问的转到了东面。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由于卫国是魏国的小弟,所以魏国派兵救卫,在南梁大败赵军,并趁机围困赵都邯郸。赵国遣使求救于齐、楚两国。齐王遂派田忌孙膑领兵去救赵国。

魏国见齐军杀来,惠王便不停地抽调河西魏军到东部。结果,东线惨败不说,河西也被秦军占了一大块土地。就连魏国的旧都安邑也被秦军攻陷。

事后,魏军虽然及时与齐、赵、楚讲和,抽调大军杀回河西,并驱逐秦军,又收复了河西之地。但是苦逼的魏军被魏惠王如此低劣的大局观所拖累,劳师远征,损耗严重。最精锐的魏武卒也损失了十多万人。魏国的国力也被损耗得差不多了。

[var1]

河西之战示意图

再之后,秦国卷土重来,在第五次河西之战中大败魏军。魏国丢掉了河西的所有地盘。魏国在此之后,已无灭秦的可能。

魏国经过魏文侯的改革之后,国力上确实称得上是一流,打败当时的秦国,甚至灭亡秦国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魏国先天不足,它的领土在先天上就有劣势——零碎领土太多。

战国时代是一个存在国际秩序的时代,一个国家想灭另一个国家,除了要有实力以外,还要处理好国际关系。

魏灭秦,最大的阻力并不在秦,而在于楚齐等其它诸侯国的干涉。魏国在其领土先天就很零碎的前提下,灭秦就意味着必须要舍弃它在东部的领土。待全力灭秦之后,变成一个横跨关中和河东的西部国家。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向东慢慢蚕食。

如若不然,什么好处都想自己独吞,其它诸侯国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在其它诸侯国看来,魏国如果吞下秦国一块土地,就要放弃一块土地,这叫交换。不能啥好处都让魏国吞了。所以说,魏灭秦并非不可能实现,但是代价太大了。不管是魏文侯还是魏武侯,都没有这个魄力。在当时的人看来,关中平原的价值没有大到让他们抛弃关东的土地。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赵国在团结中取得了邯郸之战和对匈奴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长平赵国骑兵优势

    在提起长平之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秦国和赵国,而忘了是谁引起的这场战争,原本和赵国是没有多少关系的,是秦国和韩国的争端,秦国将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隔离,成为孤地。冯亭不肯将上党郡交给秦国,于是来了一个祸水东引,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动心了,在他看来,发百万大军打一年还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邑来

  • 长平之战九年后燕国攻打赵国却在鄗代之战中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战败后赵国反应,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长平赵国骑兵优势

    背景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邯郸城内无人不戴孝。但是赵国没有向秦国妥协,为了应对秦国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攻打邯郸),赵国整军备战,动员所有人力参军,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昭襄王以赵国拒绝割地为借口,发兵五十万攻赵,邯郸之战爆发。此战打了一年,秦军死伤惨重,赵军也死伤惨重

  • 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真实关系,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儿子,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var1] 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孙子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

  • 秦始皇早年生活如何?嬴政虽贵为秦国公子,但幼年却过得极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嬴政的真实经历,秦始皇嬴政手抄报,大秦帝国之秦始皇嬴政

    这首古风诗中,简单的几句诗词尽显秦始皇之霸气,但傲睨一世的秦始皇在早年却有一段屈辱、不堪的经历,也是这段经历对秦始皇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var1] 秦始皇嬴政即位秦王亲政后,积极推行统一战略,秦始皇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攻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 始皇只

  • 战国七雄代表名将分别是谁?白起、乐毅上榜,最强的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十大名将吴起,白起和乐毅谁强,战国乐毅简介

    在大变革的战国年代有不少出色的武将,七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大将,从武将们立下的战功和他们自身的才干来看,哪七位武将能够脱颖而出呢?成为自己国家武将的第一名。[var1] 韩国第一名将暴鸢 韩国是七国人口最少,也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因为人口不多,所以韩国的武将也没有几个参与的战争自然也没几场,在那少的可怜

  • 秦国最屈辱的一场战役:50万秦军被5万魏军击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灭亡时80万虎狼之师去了哪,秦国最悲惨的战役,秦国败后10万大军去了哪里

    [var1] 在商鞅变法之前,也即战国初期,秦国则是战国七雄中相对弱小的诸侯国。比如秦国的河西之地,就被旁边的魏国占据了。为了夺回被魏国占据的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展开了多次较量。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秦国胜少败多。于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见河西难下,下令举全国之力调集超过50万秦军

  • 秦国能够变法图强,为何其余六国宁可天天挨打割地,也不推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为何变法成功,秦国的变法有多彻底,孙膑评价秦国变法

    西周时期,秦国还依然处于游牧阶段;春秋时期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获得与众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此后百余年,秦国君臣与占据关中地区的戎狄部族浴血厮杀,好歹在函谷关以西有了一块儿立足之地。尤其是秦穆公时期,拓地千里,灭国二十,使秦国获得了“春秋五霸”的显赫地位,称霸西戎。 [var1] 秦国嬴氏王

  • 秦国的一位名将:辅佐四位秦王,战功接近白起、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将军王翦辅佐了几代秦王,白起王翦,王翦怎么评价白起

    [var1] 对于战国七雄来说,最终是秦国一统天下,消灭了其他六个诸侯国。而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自然离不开众多名将的努力。其中,就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名将,无疑为秦灭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就白起来说,重创了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而就王翦来说,则在战国末期横扫六国,攻下了大片的疆域。不过

  • 秦国独霸西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周天子的空头支票成就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打西戎,秦国兼并西戎过程,秦国平西戎是哪一年

    [var1] 都说“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实际上秦国也是没办法。秦国的祖先叫伯益,是大禹治水时期的人物,是皋陶的儿子,舜帝的女婿,因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出身很高。伯益的儿子叫大廉,后代一直在商朝为官,也算官宦子弟。到了商朝末年,大廉的后代飞廉和长子恶来支持殷纣王被周武王所

  • 秦国最早的两位丞相:一个是甘罗的祖父,一个是秦国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十二岁丞相甘罗为何英年早逝,甘罗之死真相,甘罗12岁当丞相

    [var1]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段奕宏饰演的秦国丞相吕不韦,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吕不韦来说,一开始担任的是丞相一职,后来则晋升到更胜一筹的相邦。当然,在古代历史上,丞相相对于相邦,前者无疑得到了两千多年的沿用。对于丞相这一官职,正是始于秦国的秦武王时期。在秦武王在位之前,秦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