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在团结中取得了邯郸之战和对匈奴的胜利

长平之战后赵国在团结中取得了邯郸之战和对匈奴的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4/1/18 20:49:02

在提起长平之战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秦国和赵国,而忘了是谁引起的这场战争,原本和赵国是没有多少关系的,是秦国和韩国的争端,秦国将韩国的上党郡与韩国本土隔离,成为孤地。冯亭不肯将上党郡交给秦国,于是来了一个祸水东引,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动心了,在他看来,发百万大军打一年还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邑来,现在白白得了十七座城邑,这样的好事如何能拒绝,所以即便是平阳君认为不妥,赵孝成王和平原君等人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上党郡,赵国派出廉颇去接管上党郡,并驻守长平。

冯亭和赵国的所作所为,让秦昭襄王大为恼火,于是发兵攻打赵国,长平之战由此展开。秦昭襄王派左庶长王龁攻打廉颇。廉颇是赵国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鲜有败绩,但是遇到强悍的秦军,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几乎是节节败退。

后来,廉颇不得不下令筑起壁垒,坚壁不出,打算拖死秦军。秦军毕竟是远距离作战,粮草供给上确实耗不起,这本是当时最得当的策略,但是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都不给廉颇继续坚壁不出的机会。

[var1]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自然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不想过多的消耗,于是派人到赵国去实行反间计,说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奢将军,如今赵奢不在了,那赵奢的儿子赵括同样可怕。而赵孝成王本就对廉颇又是打败仗又是畏缩不前很生气,这又听到秦军害怕让赵括出战,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廉颇不肯出战,那就换将,而廉颇也确实不肯出战,出战对赵军极为不利,只是赵孝成王显然没有给廉颇继续参战的机会,他直接将廉颇换了下来,换上了没怎么上过战场的赵括。而且还有一点对于赵军来说极为不利,那就是不仅赵军换了将,秦军也换了将,而且还是换上的白起

赵括出战之前研究了一些王龁的战术,但是对白起却是陌生的,而白起则针对赵括制定了战术。就这样,秦国最厉害的将军与赵国年轻气盛的将军在战场上相遇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战场不是,赵括虽然不惧怕出战,但是遇上不按套路出牌的白起,赵括也只有失败的份。而且败得极为惨厉,不仅自己死在了战场上,还有四十五万赵军失去了生命,这对于赵国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后期的赵国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强盛时期。当然长平之战中,秦军赢得也不轻松,少说也有约二十万大军失去了生命。

但是白起还是觉得应该继续乘胜追击,所以他决定兵分三路,王龁攻皮牢,司马梗定太原,而他自己则领兵攻打邯郸,争取在赵国和个诸侯国反应过来之前多攻下点地方来。不过很快就有人阻止了白起的动作,苏戴应赵国和韩国的请求到秦国去说服范雎阻止这场战事,范雎接着又劝说秦昭襄王先休整大军,再做打算。

[var1]

邯郸之战示意图

于是秦昭襄王将白起召回,等到长平之战结束快一年后,秦昭襄王才决定发兵攻打赵国。这很显然这个时机远没有当初的时机好,不过五大夫王陵还是领着大军去攻打邯郸了,接下来就爆发了邯郸保卫战,最终的结果就是,赵国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护住了邯郸,而秦国撤军而去。

那么,赵国刚损失了四十五万大军,如何还能抵挡得住这一次的进攻呢?说起来还诞生了一个典故和一个成语,即信陵君窃符救赵和毛遂自荐。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得知秦国发兵攻打邯郸后,赶紧寻找外援,他想到的外援就是魏国和楚国。平原君赵胜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夫,所以赵胜就给魏无忌写了信,让魏国出兵救赵。信陵君说服魏安僖王出兵救赵,魏安僖王让晋鄙领十万大军出发去救援邯郸。

魏国要救赵国,秦昭襄王自然不愿意,他威胁说魏国如果出兵,到时候打下邯郸来就接着攻打魏国,魏安僖王不愿意惹祸,所以让晋鄙在壁邺驻扎以作壁上观。平原君知道后很生气,责备了信陵君,最终信陵君在门客的建议下找如姬偷到了晋鄙的虎符,又领着大力士去说服晋鄙出兵,在晋鄙不肯的情况下,杀死了晋鄙。

然后信陵君领着十万魏军救援邯郸,另一边,楚国的春申君也领着十万大军救援邯郸。楚国原本是不想出兵的,但后来被赵国的毛遂说服。我们知道平原君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有很多门客的,所以在决定到楚国去说服楚王借兵的时候,平原君就召集自己的那些门客,看谁能胜任这项工作,有个叫毛遂的就自荐要去楚国。

[var1]

毛遂

最终就是这个毛遂成功说服了楚国出兵,然后春申君领着十万楚军北上救援邯郸。但是信陵君和春申君的速度都没有及得上秦国的速度,在楚魏大军还没有到达的时候,秦军就已经开始攻打邯郸了,邯郸岌岌可危,赵国国内兵力确实不足了。

邯郸已经在投降的边缘,平原君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办法阻止解邯郸之围,就在这个时候,李同建议平原君:“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

平原君吩咐下去,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由李同率领保卫邯郸。再加上邯郸被围的阴影笼罩着赵国人,邯郸城内的人早就自发组织起来。

在生死存亡之际,人们爆发出来的潜力是无穷的,靠着这些,赵军成功将秦军逼退了三十里。而魏楚大军又适时赶到,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只得撤退,邯郸之围遂解。秦昭襄王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当初派王陵攻打邯郸,出师不利之后又继续增兵,并且一次次下令让白起出战,但是白起分析了局势之后硬是不出战,最终秦军大败而归,损失的兵力最少也在十万以上。

不得不说,赵国还是很顽强的,在长平之战损失如此惨重的情况下,还能借着魏楚联军成功护住了邯郸,而且就在国内有如此大战的时候,赵孝成王并没有将边境兵力撤回,这也是赵国在边境取得对匈奴作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var1]

李牧

赵国名将李牧很早就在赵国边境代地雁门郡驻守,李牧在雁门郡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便宜行事,当地的税收不会上交赵国,而是都被李牧用在了军中,除去武器之外,就是军队的伙食,伙食是相当好的,每天都会宰牛来吃,但是李牧却不准士兵与匈奴正面对决。

他派出的侦察兵很多,每次一查到匈奴来犯,即命令大家坚壁不出,所以匈奴人每次都败兴而归,时间久了,匈奴人包括李牧的部下都觉得李牧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将军。这件事被赵孝成王知道后,将李牧召回换上了别的将军。

结果每次将军与匈奴作战,都损失很大,雁门郡的百姓也跟着遭殃,时间一久,找孝成王寻思这还不如李牧在的时候呢,于是又派李牧前去镇守,但是李牧却称病不去,最后在赵孝成王的再三要求下,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得到赵孝成王的许诺后,李牧到了雁门郡,然后继续从前的操作,士兵该吃吃,该喝喝,该训练训练,就是不准迎战匈奴,几年之后,李牧觉得机会到了,就开始制定自己的作战计划,首先就是选出一支兵力大约在二十万左右的作战队伍。“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等训练得差不多了,李牧又让当地的百姓放心放牧,百姓领着牛羊漫山遍野放牧,这让匈奴人看了很眼馋,然后一支匈奴人就来攻打雁门郡,这一次,李牧派出了一支队伍与匈奴作战,并且还要佯装不敌撤回,让匈奴俘虏了几千人。如是几次,匈奴人确定李牧不足为惧,于是匈奴首领领着十余万大军攻打雁门郡。

[var1]

李牧

而李牧早就在为匈奴大军设下了天罗地网,“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又乘胜追击,迫使匈奴人十余年不敢再犯赵国,这就是著名的赵破匈奴之战。

赵国能在长平之战后还能赢得这两次大战,靠的是赵国人民的团结,邯郸之围中,平原君出力最大,不仅请来援兵,还将自己府内的金银财宝和人力都捐了出来,人力物力财力,平原君全部都掏了出来,最终保住了邯郸,而与匈奴一战中,李牧筹划了数年,不仅训练了自己的士兵,也将匈奴兵养成了骄兵,所谓骄兵必败,正是这个道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九年后燕国攻打赵国却在鄗代之战中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战败后赵国反应,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长平赵国骑兵优势

    背景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邯郸城内无人不戴孝。但是赵国没有向秦国妥协,为了应对秦国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攻打邯郸),赵国整军备战,动员所有人力参军,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昭襄王以赵国拒绝割地为借口,发兵五十万攻赵,邯郸之战爆发。此战打了一年,秦军死伤惨重,赵军也死伤惨重

  • 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想知道真相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真实关系,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儿子,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var1] 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孙子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

  • 秦始皇早年生活如何?嬴政虽贵为秦国公子,但幼年却过得极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嬴政的真实经历,秦始皇嬴政手抄报,大秦帝国之秦始皇嬴政

    这首古风诗中,简单的几句诗词尽显秦始皇之霸气,但傲睨一世的秦始皇在早年却有一段屈辱、不堪的经历,也是这段经历对秦始皇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var1] 秦始皇嬴政即位秦王亲政后,积极推行统一战略,秦始皇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攻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 始皇只

  • 战国七雄代表名将分别是谁?白起、乐毅上榜,最强的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十大名将吴起,白起和乐毅谁强,战国乐毅简介

    在大变革的战国年代有不少出色的武将,七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大将,从武将们立下的战功和他们自身的才干来看,哪七位武将能够脱颖而出呢?成为自己国家武将的第一名。[var1] 韩国第一名将暴鸢 韩国是七国人口最少,也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因为人口不多,所以韩国的武将也没有几个参与的战争自然也没几场,在那少的可怜

  • 秦国最屈辱的一场战役:50万秦军被5万魏军击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灭亡时80万虎狼之师去了哪,秦国最悲惨的战役,秦国败后10万大军去了哪里

    [var1] 在商鞅变法之前,也即战国初期,秦国则是战国七雄中相对弱小的诸侯国。比如秦国的河西之地,就被旁边的魏国占据了。为了夺回被魏国占据的河西之战,秦国和魏国展开了多次较量。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秦国胜少败多。于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见河西难下,下令举全国之力调集超过50万秦军

  • 秦国能够变法图强,为何其余六国宁可天天挨打割地,也不推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为何变法成功,秦国的变法有多彻底,孙膑评价秦国变法

    西周时期,秦国还依然处于游牧阶段;春秋时期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获得与众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此后百余年,秦国君臣与占据关中地区的戎狄部族浴血厮杀,好歹在函谷关以西有了一块儿立足之地。尤其是秦穆公时期,拓地千里,灭国二十,使秦国获得了“春秋五霸”的显赫地位,称霸西戎。 [var1] 秦国嬴氏王

  • 秦国的一位名将:辅佐四位秦王,战功接近白起、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将军王翦辅佐了几代秦王,白起王翦,王翦怎么评价白起

    [var1] 对于战国七雄来说,最终是秦国一统天下,消灭了其他六个诸侯国。而秦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自然离不开众多名将的努力。其中,就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名将,无疑为秦灭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就白起来说,重创了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而就王翦来说,则在战国末期横扫六国,攻下了大片的疆域。不过

  • 秦国独霸西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周天子的空头支票成就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打西戎,秦国兼并西戎过程,秦国平西戎是哪一年

    [var1] 都说“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实际上秦国也是没办法。秦国的祖先叫伯益,是大禹治水时期的人物,是皋陶的儿子,舜帝的女婿,因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出身很高。伯益的儿子叫大廉,后代一直在商朝为官,也算官宦子弟。到了商朝末年,大廉的后代飞廉和长子恶来支持殷纣王被周武王所

  • 秦国最早的两位丞相:一个是甘罗的祖父,一个是秦国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十二岁丞相甘罗为何英年早逝,甘罗之死真相,甘罗12岁当丞相

    [var1]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段奕宏饰演的秦国丞相吕不韦,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吕不韦来说,一开始担任的是丞相一职,后来则晋升到更胜一筹的相邦。当然,在古代历史上,丞相相对于相邦,前者无疑得到了两千多年的沿用。对于丞相这一官职,正是始于秦国的秦武王时期。在秦武王在位之前,秦国和

  • 秦国曾定都在陈仓,陈仓为什么改名宝鸡?可能跟安史之乱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宝鸡陈仓天王镇未来发展规划,宝鸡陈仓虢镇,秦国历史简介

    [var1] 宝鸡市的历史不仅这些,宝鸡原名是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陈仓就是宝鸡,而秦朝最初被周平王分封为诸侯的时候,最初的首都也是在宝鸡境内,秦朝的分封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周孝王时期,周孝王是西周的第八位天子,秦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封为附庸国,注意这个时候的秦朝还不是诸侯,而到了平王东迁,秦襄公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