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强?宋朝皇室也没人敢惹

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到底有多强?宋朝皇室也没人敢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35 更新时间:2024/3/15 1:04:58

刚正不阿、斩尽奸佞的包拯

包拯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论是在民间传说还是各类文学小说和电视剧中,包拯一直都被塑造成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青天”形象。在各种各样的故事和文化形式里,包拯坐堂的开封府里都有着三把御赐的铡刀,这三把铡刀就是包拯用来惩治奸佞的武器。

第一把是龙头铡,龙头铡是一把钝刀,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这把铡刀肯定是与龙子龙孙有关的,龙头铡就是专门用来处置皇亲国戚。之所以是一把钝刀,目的就是为了让知法犯法的贵族慢慢死去,让他们忍受极大的痛苦,视为对他们的惩罚。

第二把是虎头铡,虎不同于龙,但是也有一定的权利,因此专门用虎头铡来惩治贪官污吏,用来杀一儆百,平复百姓心中怨气。

第三把狗头铡,狗头铡级别最低,是用来处置民间犯人的。随着等级的递减,铡刀也越来越锋利。

有了这三把铡刀,包拯就相当于有了“尚方特权”,大到皇子皇孙,小到平民百姓,包拯都可以依法惩治他们,可以先斩后奏,龙头铡就象征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三件法宝,包拯才敢屡次抗旨不遵,斩尽天下奸佞。

包拯在开封府用龙头铡铡了当朝驸马陈世美,太师之子庞昱,包括自己的侄子包勉。包拯不畏皇权、不惧怕官威,不徇私枉法,甚至可以大义灭亲,刚正不阿的包拯看似无懈可击。但是,在电视剧《包青天》里,却有一个人,连包拯都不能将他绳之以法,这个人就是柴文意。

犯下滔天大罪却大有来头的柴文意

首先我们看看柴文意究竟犯了什么罪,在电视剧中的他生性残暴不仁并且无法无天。先是因为个人恩怨杀害了镇守边关的一员大将杨家声,然后又接连谋害了数条人命,他犯下这些滔天大罪后,不仅没有丝毫悔改,甚至还企图逼死自己的父亲。

就是这样一个十恶不赦之徒落到了包拯手里,包拯审判完了他的罪行之后,却不敢按照法律将以龙铡刀处以死刑,只能无奈之下将其当庭释放。

那么这个柴文意到底是什么背景,连不畏强权的包拯都不敢铡。《包青天》给柴文意设定的身份是柴王爷的嫡长子,也就是未来的小王爷。这个身份可以说是大有来头。根据探究,历史上的柴王爷,指的是五代的后周世宗柴荣,这可是一位被历代史家所称赞的“一代英主”。

柴荣胸有大志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成名,后来他继承了义父郭威的后周帝位,并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柴荣连败后蜀、南唐两国,又北伐辽国,开疆扩土没有战败过一次。

柴荣本来是最有希望终结这五代乱世的人,但是他却壮志未酬,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就英年早逝了。之后他麾下的部将发动了一场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这个坐收渔翁之利的人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继承了柴荣的力量发动了兵变,最终才统一了全国,因此赵匡胤本人也对柴荣抱有一定的愧疚。他为了得到一个好名声,因此并没有处置柴绍的幼子柴宗训,反而将他封为“郑王”,并赐予其“丹书铁券”。后来宋太祖在太庙立下的第一条祖训,就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而还有一条则是“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诛之”。

《包青天》中的柴王爷,原型就是柴宗训郑王的后代。他不仅拥有免死的丹书铁券,而且还有宋朝太庙祖训,这就是他的两道护身符,因此即使他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并没有人能治他得罪,包括宋朝皇帝。

包拯审判完柴文意之后,得知此人罪恶滔天,自然是想要处斩他,但是就在在包拯要铡柴文意时,庞太师送来了丹书铁券,并且告诫包拯,铡了柴文意,不仅包拯要被诛九族,而且还要逼得皇上背上不遵祖训的骂名,被扣上宋室不肖子孙的名头。

封建时代的律法说到底是皇家的律法,包拯作为人臣自然不敢以下犯上,因此只能迫于无奈将柴文意释放。不过电视剧中柴文意还是为他的罪行付出了代价,在柴文意安然无恙地走出开封府之后,包拯内心十分痛恨于是跪地拜天,祈求上天秉持公理正义,惩治奸恶。

没想到的是上天接受了包拯的要求,降下了滚滚天雷,将刚刚依靠那两道护身符和祖宗庇佑侥幸逃脱包拯铡刀的柴文意劈死在开封府外,他最终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更多文章

  • 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的超人辛弃疾,文武双全,真的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宋第一猛人辛弃疾,辛弃疾谈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简介动画视频

    随后,他押解着张安国,快马加鞭,一路上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这不是写小说,这是写在正史里的,可信度极高。这应该是个武林高手吧。五十人啊,在人家万人大营里冲个来回。这个消息,于南宋官场而言,无疑是于无声处起惊雷,时人评价“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他以为,他年少成名,必能得到皇帝赏识,金戈铁马,收

  • 朱元璋发明一系统,让15万贪官束手无策,如今你的工资单上都有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最顶级的能力,朱元璋时期大臣的工资,朱元璋的十大兵器

    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惩治贪官污吏,可谓绞尽脑汁。朱元璋创立了一系列的严刑峻法,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惨无人道的酷刑,杀了很多贪官。不过,惩治贪官最有效的,却是他发明的一套不杀人、不见血、不碰一根毫毛的系统——大写数字。明朝以前人们记帐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

  • 明朝最后一个能打的将军,险些团灭李自成,却被自己人坑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明朝历史上的李自成,明朝最后抗击李自成的是啥

    由于魏忠贤把持朝政,孙传庭不屑与其为伍,便请假回家,久居不出。直到魏忠贤死后七年,孙传庭才重新出山,不久便被越级提拔为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九千岁魏忠贤此时的西北已经被起义军折腾的奄奄一息,陕西籍的官员要求朝廷赶紧把不能办事的巡抚换了,而新科巡抚就是孙传庭。孙传庭一到任就立刻整军备战,很快就剿灭

  • 元朝到底是禁不禁菜刀元灭究竟是因为宽纵还是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统治残暴事件,元朝历史上的残暴,元朝十户共一把菜刀

    元朝建立之前和之初的蒙古铁骑,自然凶悍,也不乏屠戮敌国人民之实,等坐稳了南宋江山之后,在对人民的管理方面,不但不以严苛闻名,反以宽松著称。只要在不造反的前提下,交上赋税,别的不爱管,不爱搞大型基建项目,不需要征发戍边人员,官员数量很少,也缺乏判案积极性,连文字狱都懒得折腾,误打误撞地应和了小政府大社

  • 连包拯都不敢铡的柴文意,背景究竟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包青天不敢铡柴文意,包拯套路柴文意,包拯杀柴文意是哪一集

    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这么一个描写,那就是包拯获得了皇帝赐下的三头铡,分别为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可以不用过问皇帝就直接斩杀奸佞,龙头铡专斩王公贵族、虎头铡针对贪官污吏、狗头铡则用来对付市井恶霸。如果你有幸去到开封游历,还能在应天府遗址中看到这三头铡的模型。只不过铁面无私的包拯也并非一直顺风顺水,他

  • 元朝的皇帝,为何寿命都很短?看看他们的这通折腾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18帝寿命一览表,蒙古承认元朝皇帝吗,元朝历届皇帝列表

    这种漠不关心反而让民间的百姓有了宽松的活动空间,经济十分的发达商业也十分繁荣。可就是统治时间太短,只有97年,去掉第一位皇帝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在位的24年和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在位的36年,剩余的3年时间里,元朝换了9个皇帝,平均也就是四年换一个,朝政更迭频繁,在位的皇帝也都非常的短命,追其原因,不外乎

  •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的藩王有哪些,明朝全部藩王列表,明朝各地藩王实力

    《大明风华》不仅是一部丑小鸭成功逆袭为白天鹅的爱情剧,也是一部明朝宗室同室操戈的叛乱剧,从最开始的朱棣以清君侧名义发动的靖难之役,夺走了自己亲侄子的皇位,到朱棣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三番两次勾结在一起的谋逆举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明朝宗室有哪些叛乱呢?我们从《大明风华》这部影视剧中就可以看出,为了皇

  • 为什么朱元璋明知朱棣有谋反之心 却始终未将他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想到过朱棣会谋反吗,朱元璋为何死前不把朱棣杀掉,朱元璋想过自己死后朱棣必造反吗

    其实在朱元璋生前,就清醒的认识到朱棣有不臣之心,于是在洪武三十一年间颁布圣旨:“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马,堤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里行。”朱元璋命令晋王挑选大批将士在燕王封地附近部署防御,以防止朱棣篡位。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朱元璋是不可能传皇位与朱棣的。那么,朱元璋为什么看不上

  • 生不逢时|难挽颓废,文天祥拒绝忽必烈招降,却留下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天祥十大经典语录,文天祥金句,文天祥经典名言

    文天祥生长的时代是南宋王朝的颓败阶段,文天祥年纪轻轻就中了科举,成为了南宋的一个官员,据说文天祥是当时出了明代美男子,不仅身材高大,长相还特别好看;他第一次入仕科举的时候,当时是宋理宗执政,理宗这时候已经执政很多年了,对政务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看到文天祥的文章,就觉得十分的振奋精神,也因此,宋理宗直

  • 同为平民出身,刘邦和朱元璋相比,谁开创王朝的难度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和朱元璋谁厉害,刘邦与朱元璋哪个统一难度大,刘邦和朱元璋是同一个地方人

    首先来看下当时两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秦朝时期,六国刚刚统一,当时秦朝的军队很强大,尽管秦始皇做了很多错事,可是当时秦国一统,始皇帝的天威已经烙在了天下人的心里,因此当时整个大秦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暴动。而且刘邦起义的时候,当时并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范本,陈胜吴广起义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还以失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