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生不逢时|难挽颓废,文天祥拒绝忽必烈招降,却留下千古名句

生不逢时|难挽颓废,文天祥拒绝忽必烈招降,却留下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66 更新时间:2024/2/8 15:06:28

文天祥生长的时代是南宋王朝的颓败阶段,文天祥年纪轻轻就中了科举,成为了南宋的一个官员,据说文天祥是当时出了明代美男子,不仅身材高大,长相还特别好看;他第一次入仕科举的时候,当时是宋理宗执政,理宗这时候已经执政很多年了,对政务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看到文天祥的文章,就觉得十分的振奋精神

,也因此,宋理宗直接下令把文天祥列为进士第一名,文天祥也因此得到大宋皇帝的重用。

文天祥受皇帝重用,却受奸臣排挤

但这时候的大宋已经摇摇欲坠,元朝骑兵已经快灭完大金和西夏,如今调集重兵开始攻击大宋,边境的老百姓和守军都誓死抗击,更是很多百姓几天才吃一顿饭;文天祥看到此情此景,再看南宋京城内一片歌舞升华,心里十分不是滋味,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拯救颓败的大宋。

但是自己太过年轻,根本无法掌握朝权,如今的朝权都在一些奸臣手中;文天祥只能够竭尽全力让自己尽快的升迁到上官;在他的努力下,他开始从一个地方官慢慢的升为了刑部侍郎,不过因为文天祥看不惯奸臣贾似道,以及董宋臣的所作所为,直接上书控告他们,于是文天祥又被降为地方官。

文天祥知道如果贾似道还如此把控朝政,那么大宋将没有未来,但是没有办法,历经了十几年的政治生涯,贾似道就像一座大山一样让自己无法逾越;文天祥有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文天祥借勤王时机,解决贾似道

后来元军攻势越来越猛,朝廷无奈下令让地方带兵勤王,文天祥抓住了机会,他拉起万人的部队率军入京城,在军队的威慑下,文天祥终于解决了贾似道的威胁,也开始了他拯救大宋的艰难历程。

文天祥是一个读书人,但他明白南宋恰恰就是因为读书之风太过盛行,反而把武备之风给压下,这也导致了大宋无能战之人,文天祥为了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合格的统帅,自己亲自去军营和士兵们同吃同喝,并且主动向一些老将领们学习如何作战。

文天祥的这些举动,让很多爱国的将领十分感动,文天祥成为了大宋军方的代表人物,后来蒙古军打到了常州,文天祥就派人去阻击蒙古军,但南宋的将士没有强悍的战马,作战也不勇武,很快就被击败了。

文天祥与元军周旋

文天祥听到一个又一个败报,他并没有灰心,反而是重新整顿兵马和元军作战,而这也是文天祥第一次和元军正面交锋,他的兵马规模不占优势,兵员素质也不占优势,在东南地区陷入了苦战,文天祥明白元军这是想用最小的伤亡歼灭自己,自己失败也不能让这种事发生,文天祥直接带兵狠狠的给元军一次教训,元军也第一次出现了伤亡;文天祥占了便宜之后,直接带兵退出平江地区,往余杭一代退守。

文天祥通过与元军对战后,清晰地明白了敌我差距是极大的,靠南宋这些军队根本无法与元军对抗,文天祥开始组建新军,他的目标是就算无法击败元军,也至少让元军没办法击溃自己。

文天祥重视防守方面的建设,如今拯救大宋的最好办法就加强防守力量,而这时候的大宋不管是官员还是平民老百姓,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蒙古铁骑的强大实力,根本不是他们可以想象的,南宋军民们也第一次建立了全国性的统一战线。

进入权力中枢,带领宋军残余力量抵抗元军

此时,文天祥也真正地掌握了大宋的权力中枢,但这个时期大宋一堆烂摊子,文天祥根本没办法顾忌那么多,他明白只有现在抵抗住蒙古军队才是当务之急;江西地区成为了蒙古军队重点攻击的地区,文天祥带兵进入江西开始了抗元事业,不过这时候的江西地区多处的重点设防地区早就被元军给击败,文天祥进入江西后一直都是苦战,未曾有过真正击退元军的时候。

甚至有一次元军差点就抓到了文天祥,好在文天祥的部下对他十分忠心,甚至一个部下自称自己就是文天祥,当了文天祥的替身,文天祥才得以逃脱;文天祥抗元事业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他的妻子儿女还有父母都被元军抓取了,元军甚至拿他的亲属来要挟文天祥归降,文天祥含着泪拒绝了元军的要求,而继续带兵在江西抗击。

文天祥的军事战略在这时候也得到了优势,文天祥的部队在各地坚守让元军十分伤脑筋,元军部队一般都是以快速歼灭为主,但攻城不是他们的强项;文天祥依靠着防守战略,就让元军损失不小。

文天祥节节败退,最后被俘

不过对于整个南宋的颓败之势,不是靠一人之力就可以力挽狂澜,文天祥最终还是失败了,江西被元军大部分占领,文天祥无奈带着不到几千人的残兵退守到南岭一代,而到了这时候,军中一些贪生怕死之辈也开始出现,一些叛徒想投降,好在军中大多数忠义之士。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天注定要南宋灭亡,文天祥的军中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瘟疫,自己的儿子和老妈因为瘟疫都去世了,而军中也死伤不少,士气极为低下;看到这一幕,文天祥十分的失落,他登上城楼,看着万里江山,深感自己的无力。而这时候的南宋朝廷内又开始了朝政斗争,内部斗争,外部危机四伏,文天祥十分的疲累,但还得带兵继续作战。

我们看一看,文天祥的溃退路线,就知道他有多么不容易,最开始是在江西北部抗元,被击败后退到江西最南边,后来又退守到广东北部,又无奈退守到广东潮州一代,文天祥的军队是抗元的主力,从几万人打的就剩下几千人;但是在潮州潮阳一带,文天祥还是失败了。

这时候文天祥和部下们正在吃饭,吃的都是放了几天的馒头,众将领都灰头土脸;而吃着吃着,元军已经把他们给围住了,文天祥仓促带兵回击,在无法御敌的情况下,又匆忙地逃走,但是元军早就把这个地区围得水泄不通,大宋最后的主力就这样被歼灭了,而大宋最后的民族英雄也被元军给抓住了。文天祥看着漫山遍野的元军,无限的悲愤,就吞下“龙脑”打算殉国,不过元军看到后,直接给他催吐,文天祥无奈身陷敌营。

文天祥拒绝忽必烈招降,英勇殉国

南宋朝廷知道文天祥兵败之后,仓皇的往南逃窜,但当时的南宋早就失去了优势,再往南逃能逃哪里去?陆秀夫带着小皇帝无奈的跳海自尽,大宋彻底灭亡;元军将领对这个对手还是十分尊敬的,他令人解除文天祥身上的锁链,并下令给他摆上好吃好喝的。

文天祥誓死打算殉国,所以开始绝食;元军将领就派人经常给他灌一些米粥让他续命,但每次文天祥吃完后都催吐,这样文天祥还是没死;大元皇帝忽必烈对文天祥十分的敬重,十欣赏文天祥的才能,忽必烈就打算招降他。

忽必烈甚至亲自去看文天祥,希望他识时务,能够效力元军;但下定决心殉国的男人怎么可能就这样投降,文天祥依旧是态度不变。忽必烈就告诉他:“你们的陛下已经跳海自尽了,大宋灭亡了,事已如此,为何还要死节。”

文天祥这才知道如今大宋已经灭亡,各种苦楚和悲痛涌上心头,他跪倒在地祭拜逝去的宋帝,忽必烈以为在加把火,文天祥就会归降了;但是可惜文天祥这时候又下定决心随宋帝而去,忽必烈听完他的话,气的直接拂袖离开。

文天祥最后的日子是在监狱中度过,而曾经他在江西抗元时候,因为对百姓十分的好,有一个江西老婆婆专程来到燕京,在一个良心狱卒的帮助下,为文天祥做了最后一顿饭,这就是江西有名的三杯鸡,文天祥吃完这最后一顿饭,看着眼前这个狱卒,狱卒也是十分钦佩文天祥的骨气,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竭尽全力伺候好他。

而当行刑的那一天,无数的老百姓都出来为文天祥祭奠,文天祥就这样被处决了,他的尸体被严令不能收尸,后来还是他的妻子在晚上偷偷把丈夫的尸首给带回去,宋朝最后的英雄也正式落幕。

结尾

文天祥一辈子都在为拯救大宋而努力,但他大半生的时间都用来和奸臣斗争,到最后十几年的时光,却耽误在抗元旅途中,他始终没有时间来解决大宋存在的各种弊端,并不是他没能力,而是他完全没有那个时间和机会,这是一个英雄生不逢时的悲壮。

然而,就算一死也不愿意愧对大宋,这是一个名士的风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千古名句,也是文天祥对祖国最后的呐喊,也是南宋时代书生的悲壮的爱国情怀。

更多文章

  • 同为平民出身,刘邦和朱元璋相比,谁开创王朝的难度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和朱元璋谁厉害,刘邦与朱元璋哪个统一难度大,刘邦和朱元璋是同一个地方人

    首先来看下当时两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秦朝时期,六国刚刚统一,当时秦朝的军队很强大,尽管秦始皇做了很多错事,可是当时秦国一统,始皇帝的天威已经烙在了天下人的心里,因此当时整个大秦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暴动。而且刘邦起义的时候,当时并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范本,陈胜吴广起义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还以失败而

  • 古人为何独爱瓷枕?以宋代为例,透过“硬枕头”看宋人的求仕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代瓷枕造型分类,宋代瓷枕值多少钱,宋代磁州窑三彩瓷枕

    宋代绿釉瓷枕与现代的高床软枕完全不同,古人的枕头多是硬的,而瓷枕是中国古代枕头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材质。瓷枕,在宋代最为流行,不仅各种造型变得丰富起来,而且装饰艺术和手法也变得先进起来,所以,宋代可谓是瓷枕发展的繁荣时期。那为何宋人独爱瓷枕?其实瓷枕在宋代的流行,也与宋人普遍的求仕观念有着一定的关系。

  • 古代商家是如何打广告的?从《清明上河图》里看古代广告“招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招牌广告,中国古代广告的历史,中国古代广告文字描述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珍品,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为后世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其无法或缺的珍贵材料。在《清明上河图》中张择端更向世人展现了十二世纪北宋王朝的社会风俗及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以及画家在无意间重现宋王朝下商家多种多样的广告

  • 2005年,湖北发现1男7女合葬墓,墓主人是朱元璋第24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湖北钟祥朱元璋墓,南京挖出朱元璋女儿墓,安徽五河朱元璋墓

    但是,就在大家期待的时候,一缕缕白烟从一个大门缝隙中冒了出来。一时间,大家都以为是毒气,瞬间都紧张了起来,考古学家为了不让意外发生,只好暂时终止行动,等待白烟散尽。图1这一幕发生在湖北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不得不说,这座墓室在过去经历了很多,曾有很多盗墓人为了获得一笔不菲的钱财,将这个墓室盗过九

  • 朱元璋击败蒙古军后,以礼相待蒙古女子,背后有着这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打蒙古时的将领,朱元璋与蒙古大军,朱元璋对蒙古贵族的处理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统治者,必须能够对于形势进行比较精准的判定,然后才能够依据这种判定进行适合的决策,而从明成祖的做法来看,他本人就是具备着这样的思想,因此在一些事情的分析上面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推测,就在战胜蒙古军队对待女性的态度而言,其中包含着几点原因,首先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出的就是为了建立良好关系,虽

  • 明代皇帝多早亡探析:值得现代人反思的长寿尝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早亡”一说我们以朱棣之后的朱高炽和朱瞻基为例子来说。朱高炽出生于1378年,死于1425年,也就是说朱高炽活了47年,但是最后只当了一年皇帝,因为其即位的时间非常短,因此给了我们一种错觉是朱高炽属于那种早亡的皇帝。但是不要忽略,朱高炽是在年近50的时候才去世的。朱瞻基出生于1398年,死于14

  • 城隍庙里的一幅画,令朱元璋觉得好笑,刘伯温却告诉他其中的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跟刘伯温一起逛夫子庙,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的意思,朱元璋与刘伯温谈骄兵悍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首先要对功臣加以封赏。和前王朝的许多皇帝一样,他担心他的大臣会功高盖主,动摇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有件事困扰了朱元璋三年。此外,刘伯温为朱元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大家都担心刘伯温的处境。正当大家都以为朱元璋要过河拆桥、杀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巧妙地用一幅画解决了危机,活了下来。当刘

  •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这三位便足以反驳其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高晓松谈明朝三大朝代,高晓松讲明朝是哪一期,高晓松关于明朝的话

    明朝的名相——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位为明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臣,虽然他的结局并不好,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为明朝做出的奉献。张居正幼时就十分喜爱读书,而且成绩优异,周围的人都以张居正为榜样。在成年之后,张居正便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那时他才二十几岁。优秀的人不论做什么都是优秀的,官场上的生活张居正也是如鱼得水

  • 她是一代贤后 丈夫千古第一仁君 临死挽救苏轼 保护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与苏轼三个故事,苏轼王安石资料,苏轼赠王安石诗四首

    在北宋时期,也发过一次宫廷卫士叛乱事件。这次挺身而出的是一位皇后,她挽救了千古第一仁君,自己也成了一代贤后。这位第一仁君就是宋仁宗,一代贤后曹皇后。我们先来了解下被称为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42年。他在位期间,也曾励精图治,改革弊政。他推行范仲淹、富弼、韩琦的“庆历新

  • 大臣穿破衣服也不换,朱元璋都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准许刘伯温告老还乡,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杀胡惟庸

    古代的政治家在打天下的时候,都声称自己很爱才,"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恨不得把天下英才尽收囊中。而且招降纳叛,不计前嫌,即使是对方阵营里的反骨仔也要收入麾下。但是这些统治者并不是真正爱才,他们的礼贤下士是装出来的,只是为了利用他们。一旦取得天下,达到目的,他们的狰狞嘴脸就暴露无遗,过客拆桥,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