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射杀李建成后,李世民为何突然隐身?原来去做了这一大事!

射杀李建成后,李世民为何突然隐身?原来去做了这一大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35 更新时间:2023/12/19 4:11:38

《资治通鉴》: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世民跪而吮(李渊)上乳,号恸久之!

从射杀李建成坠马到“跪而吮上乳”,中间还发生了很多事,比如李建成李元吉部下2000余人复仇攻打皇宫等,史书上不见李世民的记载,难道这一期间李世民真的是在养伤?原来,李世民去做了这一件更大的大事!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之后,部下冯立、薛万彻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随即就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

一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说明打的时间长、很激烈,以至流矢都打到内殿了。

时间如此长的激烈战争中,李世民还在史书没有说明的地方养伤,的确说不过去。作为李世民人生中最重大的选择,这时就是拖着病体,也要站出来鼓舞士气才对。而且,李世民南征北战,区区坠马就让他无法动弹了?

因此,应该是史书故意隐去了李世民的踪迹。那么,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单纯的只杀死李建成,而是为了皇位。

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爆发,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当时萧瑀陈叔达对李渊说,“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就是让李渊交出军政大权,所谓“无复事矣”,就不会再生事端了,其实是威胁李渊,不交权李世民可能会弑君。

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 ,正式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八月初九,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从李渊态度来看,如果不是李世民武力威胁,何至于如此迅速的交权?

可见,玄武门之变的最终目标,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整场政变就有两个战场:一是诛杀李建成,二是囚禁李渊,逼其退位!所以,李世民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囚禁或控制李渊!毕竟,如果李渊大权依旧在握,那么完全可能处死李世民,反正李渊还有其他儿子。

那么,李世民真的囚禁了李渊?尽管史书没有记载这一丑闻,但透过一些奇诡细节,却能看到李世民的隐身,不是在养伤,而是处理李渊问题。

回顾整个玄武门之变,李渊行迹非常可疑:无论是李世民李建成的冲突,还是冯立、薛万彻等率2000人攻打皇宫,为何李渊却毫不知情的优哉游哉的“泛舟海池”?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李建成部下攻打皇宫时,李渊还在“泛舟海池”。这时,李世民派遣尉迟敬德入宫护卫时,李渊方才大惊,知道了“有人叛乱”。皇宫人员众多,外面打的叮叮咚咚,难道无一人听到、无一人向李渊汇报?(这里虽然提到李世民,但却没有说李世民在何处,依然是隐身)

唯一的解释:李渊“泛舟海池”是虚构出来的历史,或者李渊被囚禁在海池的船上,却被说成了“泛舟海池”。

然而,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等11人入宫,如此稀少的兵力,突然诛杀李建成可以,但如何囚禁护卫众多的李渊?

原因很简单,李世民率领“素所蓄养的八百勇士”,入宫控制了李渊。由于玄武门守将常何早已被李世民收买(出土的常何墓志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李世民完全能够调兵入宫。

《旧唐书·文德皇后长孙氏传》: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新唐书·文德长孙皇后传》:及帝授甲宫中,后亲慰勉,士皆感奋。

显然,李世民带领秦王府精锐入宫了。由于秦王府精锐入宫,这也解释了李建成部下攻打秦王府时,秦王府留守部下为何会“将士大惧”了,因为留守的是老弱病残,主力跟随李世民办大事去了。至于带长孙皇后入宫,很可能是政变爆发之后,李世民需要她安慰李渊嫔妃。

这些细节再一次证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最终目标非常明确,根本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早已精心谋划,连安慰宫内嫔妃的人都找好了。

综上,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完成第一阶段任务之后,立即率军控制李渊和重臣,清除顽固分子,长孙皇后安抚嫔妃。至于囚禁李渊和重臣的地点,可能就在海池,因为四面环水,比较利于防守,所以史书说李渊“泛舟海池”,或许未必不对,只是不是李渊心甘情愿的泛舟海池。

在出土的敦煌文书上,学者整理出一本书,即唐初民间话本《唐太宗入冥记》,书中记载了一句话,地府判官崔府君问李世民,“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在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可见,李世民囚禁李渊之事早已民间流传,只是如此丑闻,被李世民掩盖了下去。所以体现在史书上,就出现了李世民突然隐身,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才再度出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别再给韩剧骗了!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其实是一场罕见的大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剧李世民,韩剧李世民打高句丽,李世民征高句丽是哪一年

    那么,纵横东亚打的突厥、薜延陀、回纥等悍敌俯首称臣的李世民,在攻打高句丽时真的翻船了吗?其实,之所以流传李世民失败而归,不是李世民真的打了败仗,而是李世民要求太高,没能达成目标罢了。众所周知,高句丽是一个硬骨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导致国内乱起,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等人吸取教训,一直

  • 唐朝如何对待外国人,与我们想的大不一样,读来令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对外国人的政策,唐朝为啥有那么多外国人,唐朝灭亡后外国人去哪了

    加入唐朝官员系统的外族人,自然属于唐朝自己人了,但到唐朝经商、定居的外国人,唐朝如何管理对待他们呢?我们可能想到的是无非是“优待”、“鄙视”或“正常对待”,但实际上与我们想的大不一样,读来令人汗颜脸红,因为唐朝有“耍流氓”的一面。李世民的虚荣心中国历代帝王之中,无论是汉武帝,还是隋炀帝,以及后来的历

  • 唐朝修建的大明宫,被誉为“千宫之宫”,网友:为何不叫大唐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大明宫还在西安吗,唐朝大明宫为什么不在长安城中心,历史上真实的大明宫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叫《大明宫词》,当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一开始以为讲的是明朝的事,后来才知道,人家讲的是唐朝的事情。这就有意思了,为何唐朝的这座宫殿叫做大明宫,而不叫大唐宫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呢?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国家保留下来最大的宫殿是故宫,这也是全世界三大宫殿群之一,整个故宫

  • 古印度眼里的唐朝,一个微不足道的蛮族国度,令人难以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时的印度,古印度与唐朝友好交往的重大事件,唐朝时期的印度是怎样的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唐僧玄奘启程西天取经,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远赴印度,历尽艰难险阻,于631年(贞观5年)到达目的地,此后游学印度各地,前后一共十七年,学遍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并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古印度,最后于645年回国。在印度的时候,唐僧认识了很多印度人,那么他们眼里的唐朝是什

  • 为啥武则天墓前的61个石像,全都没有头?答案被两个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陵墓61个无头石像,武则天墓前的石像图片,武则天墓里有石像吗

    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关注她的功绩,反倒是对于她的私生活格外的感兴趣,并且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话本,不过这些都有些过于偶像剧了,不过就国产剧的套路,管你什么女强人,反正最后你都是要谈恋爱的。而关于武则天的真实一些事情,反倒是没什么知道。大家都知道,关于古代的人物,除了从各种史书上获取信息,再来

  • 遭到三个超级大国入侵,却依旧屹立不倒的阿富汗,曾被唐朝打败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阿富汗被唐朝征服了吗,哪些帝国征服过阿富汗,唐朝为何能控制阿富汗100多年

    在世界历史当中,如果有哪个国家能够抵挡着住世界超级大国的轮番进攻而依旧不倒,甚至还能够存活的话,阿富汗必然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位于中亚地区的内陆国家,其经济发展并不是十分的发达,然而却因为其极具战略性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了世界超级大国争相抢夺的对象,然而无论是日不落帝国英国还是超级大国苏联,甚至是当下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身后事是如何处理的?陵墓碑文说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玄武门之变为何无人保护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后代,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何会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时期曹植的这首《七步诗》,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谈论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必备经典语录。毕竟,古代帝王家,兄弟之间不但有血缘关系,还有皇位竞争关系。柳亚子在《题战史》中写过一句话:“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是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

  • 唐朝70吨重的黄河铁牛被捞出后,为何露天摆放不保护?专家: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黄河铁牛,黄河铁牛出土后为什么不保护,黄河大铁牛发现全过程

    艺术,是一个国家甚至民族最高贵的灵魂。中华民族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不论是唐朝的古诗,宋朝的辞赋,元朝的曲还有明清的小说,他们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峰。而彰显中华文化的,除了文学,还有艺术的真实写照。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青花瓷,彩瓷,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瓷器精美

  • 西晋灭亡,东吴为什么没有趁机复国,反而要去帮司马睿建东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睿南渡东晋,西晋灭亡的原因及教训,司马睿如何建立东晋的

    “宫门柱,且莫朽,吴当复,在三十年后”。这首童谣预言:吴亡三十年后,当复兴。历史的轨迹似乎朝着这些预言的方向发展。吴灭仅10来年,从291年起,晋王朝就开始陷入连续内乱,八王之乱,使晋的统治力大减。因此,江东一带“窃发乱者相继”,“吴当复”的日子,似乎已经临近。所以,307年,司马睿南迁到建邺时,一

  • 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得尽权势,最后悲惨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则天女儿的真正死因,武则天悲惨的一生,经典传奇武则天的女儿

    太平公主一生并不太平,这要从她混乱的童年说起。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武则天一共生过两个女儿,如果史书没有冤枉她,第一个女儿是被她亲手掐死的。武则天对这个小女儿极尽宠爱,按照她自己的话,太平公主和她非常像。《旧唐书》之中对太平公主外貌的描写是“丰硕,方额广颐”。武则天说的不仅仅是太平公主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