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得尽权势,最后悲惨而死

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得尽权势,最后悲惨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1/17 2:16:41

太平公主一生并不太平,这要从她混乱的童年说起。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武则天一共生过两个女儿,如果史书没有冤枉她,第一个女儿是被她亲手掐死的。武则天对这个小女儿极尽宠爱,按照她自己的话,太平公主和她非常像。《旧唐书》之中对太平公主外貌的描写是“丰硕,方额广颐”。武则天说的不仅仅是太平公主的外貌,而是她热于权术,喜好参政的性格。

武家的人伦关系乱到令人咋舌,武则天的母亲和外孙贺兰敏之私通,武则天的姐姐和高宗私通,武三思和弟妹韦后私通,贺兰敏之成人之后玷污了太子妃杨氏,武则天自己也是男宠成群……太平公主从小耳濡目染,最可怕的是,太平公主刚刚8岁的时候,可能已经在外婆家被贺兰敏之玷污(《旧唐书·贺兰敏之传》),武则天对母亲和外孙私通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动到自己的女儿,她忍无可忍,就将贺兰敏之给弄死了。

在这样畸形的大环境之下,太平长大了。她和薛绍的婚姻并非因为她的一见钟情,而是源于吐蕃的和亲。武则天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前往吐蕃和亲,无奈之下遵从了李治的选择,将太平公主许配给了薛绍。

薛家是大家族,武则天刚开始看不上薛绍,原因是薛绍兄弟的妻子并非贵族。武则天这种想法是极为讽刺的,因武家本就是个地位地下的小族,武则天的父亲是个木材商而母亲杨氏根本不知来自何处,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武则天曾说杨氏是隋朝宗室的后代。无论武则天怎么挑三拣四,太平公主还是和薛绍成婚了,婚礼极度奢华,据说路上的宫灯多得烧焦了树,为了运送大量的嫁妆,把县衙的墙都给拆了。

薛绍和太平公主婚后7年生了四个孩子。这一年武则天纳了新宠冯小宝,逼得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薛绍不从,他本是大家族出身,觉得这是在侮辱门楣,薛家兄弟意图谋反,事情败露之后,薛绍被武则天关进牢里活活饿死。

太平公主失去了丈夫,她埋怨武则天,无论武则天给她多少赏赐她都不言谢。而一直对薛家不满的武则天正好乘机给太平公主找了武家子弟武攸暨,武攸暨是有妻室的,武则天就毒死了他的妻,逼两人结婚。太平公主和薛绍在一起的7年之中并没有豢养男宠,也不醉心于政治。但嫁给武攸暨之后,她彻底变了一个人。

太平公主一生参与过三次大政治事件,第一件就是替武则天解决了骄纵的男宠——假和尚薛怀义。薛怀义本并不姓薛,武则天为了让他冒充大族才强迫他姓薛的。太平公主当时杀薛怀义是什么心情?可能是想到当年武则天因为薛绍的清高自傲而痛下杀手,可能是想到丈夫在牢中活活饿死的凄凉,想到这肮脏的男人也配姓薛……太平公主让一群宫中夫人将薛怀义乱棍打死,尸体烧成灰,后混上泥烧成砖砌墙。

对薛怀义的残忍狠毒,实际上是太平公主的另一种报复。但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太平公主知道她的权势绝对不容侵犯,所以太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欢作乐,敛娶财富之上。

公园705年正月,太平公主第二次参加政变,这是著名的“五王政变”,五位异姓王联手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改“周”为“唐”。太平公主对于朝局的把控是很精明的,她看出了武则天的颓势,在此次政变之中才显示出了积极帮助的态度。二张死后,太平公主来到武则天的床前,劝说她写下了传位遗诏。

中宗李显即位之后,太平因功被大肆封赏。不久之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称帝,710年,联合女儿安乐公主杀死李显。

当时的太平公主因为情夫崔堤和上官婉儿闹翻,上官婉儿投靠了韦后。李显驾崩之后,傀儡皇帝李重茂登基,韦后垂帘听政。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发动政变,一举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并且以长辈的身份将李重茂赶下皇位,拥立李旦登基。太平公主为何这么做,因为她是李家人,武家媳妇,谁掌权都可以,外姓,张家、韦家,坚决不行。

李旦登基之后对太平公主更是感激,对她和她的儿子们大加封赏,太平公主权倾朝野。李旦非常依赖太平公主,但凡朝中大事都要和太平商量,朝中大臣大部门出自公主门下,公主府宛若一个小朝廷。

当年李隆基因为被太平公主选中诛杀韦后有功,李旦登基之后封他为太子,在朝中逐渐有了自己的党羽。太平公主那时候对权力已经极为依赖,她即便没有女王之心,也想要把控朝廷命脉。她清楚果敢英明的侄子李隆基早晚会成为自己的阻碍,所以三番五次提醒李旦将太子废除,甚至曾经想要下毒毒死李隆基。但李旦太过平庸,根本无法阻挡自己的儿子,最后因为忍受不了朝政的繁琐,直接将帝位禅让给了太子。

对于李隆基而言,太平公主当年“点将”有恩,她除了韦后,让李旦即位,才有了李隆基登基的这一天。但太平公主在朝中扎根太深,曾对李隆基动过杀念;她贪得无厌,在民间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她以金钱收买人心,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李隆基毕竟不是昏庸的帝王,他登基之后一定会肃清太平公主的势力。太平公主等不了李隆基先出手,打算起兵造反。长子薛崇简对太平公主的所作所为很是不安,劝她放弃计划,结果遭到太平公主的毒打。

岂料这个时候武攸暨突然去世,太平公主的出兵计划被耽搁。公元731年,李隆基先发制人,擒获了太平公主的家人和亲信。太平公主狼狈逃窜,躲入南山三天,求李隆基放她一条生路。李旦出面为太平求情,但李隆基杀意坚决,太平公主被赐死在公主府。她所有的家人之中,唯有薛崇简一脉活了下来。

太平公主因为武则天享尽荣华,得尽权势,却悲惨而死。试想如果武则天没有因为一己私欲杀死薛绍,太平公主是否会安享晚年?宣城公主的丈夫和薛绍一样因为触怒武则天被杀,宣城公主一直平静得活着,后来得到了李显、李旦和李隆基的善待。所以太平公主的悲剧一方面是武则天造成,一方面也是她的性格所致。

因为她和武则天太像了。

更多文章

  • 孙悟空被压500年,而王莽到唐太宗是600多年,时间为何对不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悟空历史真实事件,孙悟空为什么从小就武功高强,孙悟空被压了500年 为何不死

    传说妖界修行,每隔50年要经历一次雷劫,遭遇到天雷的轰击〈我们看聊斋志异,也有很多狐仙遭受天雷之劫,躲到人类阳维保护之下逃脱了劫难。然后为报这渡劫之恩,化作美女前来报恩,成就了很多佳话。就连包拯的故事也有包拯包拯曾经拯救狐仙受其三次报恩的情节〉这渡劫是每一个妖精修炼成仙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传说要度过九

  • 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整日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一生的夙愿是为了游山玩水吗,李白整天游山玩水哪来的钱,李白工作三年靠什么游山玩水

    李白一生中,有正式工作的时间只有区区两年,他的确没怎么工作过。唐朝入仕主要靠科举,李白因为家世复杂,无法参加科举,所以,通过正规渠道迈入仕途的这条路被彻底堵死。李白的前半生属于社会"三无人员",无固定居所、无固定职业、无个人积蓄,他虽然成家,却一直过着类似游侠的生活,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李白祖籍甘

  • 为什么大唐灭得了强大的突厥,却没能灭得了吐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能灭突厥为什么灭不了吐蕃,大唐开局炸飞突厥大军骑牛下江南,唐朝灭突厥是靠国力吗

    唐朝的强大不仅仅表现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还表现其发达的军事能力,有力的军事素质。像什么万邦来朝、四夷宾服的词汇,皆可将其运用在唐朝身上。在这个朝代中,强大的军事力量曾让不可一世的突厥帝国俯首称臣,只是以一句之力建设了一个在历史上唯一未修筑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正是这样的一个帝国,一些脑洞大开的小伙

  • 安禄山仅仅造反一年就死了,为什么平定“安史之乱”却用了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后怎么了,安禄山为什么挡不住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安史之乱有关系吗

    第一点,安禄山虽然被杀,但是起义军领导者未间断。安禄山发动叛乱的是时候,手下是掌控着唐朝三镇节度使的,这也是他敢于造反的资本,在造反之初安禄山确实是叛军的领导者,不过后面因为权力的争夺,安庆绪杀掉了安禄山,自己做上了皇帝宝座,整个“安史之乱”先后出现了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和史朝义四位皇帝,所以说尽管

  • 李渊的妃子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历史上好色的君主不少,好近亲之色的君主也大有人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以后就把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也就是自己的弟媳妇霸占了。到了儿子唐高宗的时候就更厉害了,李世民还没死,他就已经和其妃子武则天搞到一起去了。身后人更不必说,李隆基、武三思、太平公主有一个算一个,私生活十分混乱。为什么唐朝皇亲国戚是这

  • 淝水之战后,北方陷入分裂,为什么东晋没有一鼓作气收复北方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淝水决战,淝水在长江的南边还是北边,淝水之战东晋为啥会赢

    淝水之战后北方的形势淝水之战前夕,由氐族人建立的秦政权(史称“前秦”)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前秦君主苻坚开始准备南下灭掉东晋王朝,实现全国统一,但是遭到丞相王猛的反对;直到王猛去世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南下攻击东晋。公元383年,双方在淝水河畔发生了一场决定性

  • 司马炎统一三国以后,魏、蜀、吴三国的君主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炎统一三国后现状,司马炎是多少年统一三国的,司马炎个人资料

    三国中第一个倒霉的是蜀国。公元263年,魏将邓艾、钟会、诸葛绪三路伐蜀。邓艾出狄道进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出祁山断姜维退路,钟会率大军出斜谷、洛谷、子午谷直扑汉中。姜维不愧是诸葛亮的门徒,率蜀军佯动,巧妙引开诸葛绪,甩掉邓艾,抢在钟会之前回军剑阁,将10余万魏国大军阻在剑门关之外,丝毫不得前进一

  •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禁军都去哪了?消灭太子就夺权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的禁军哪去了,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活了多久,玄武门之变禁军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要是真的决心跟李世民斗到底,李世民是没有机会的。只不过,李世民利用系统BUG,成功夺权。禁军为李渊牢牢掌握唐高祖、唐太宗及唐高宗前期,宫廷、京师宿卫主要由南衙卫兵充任。作为大唐中央军的组织、指挥系统,南衙十六卫各自承担了部分皇城宿卫工作。十六卫的将军,分守其职,直接对天子负责。即便

  • 李世民的儿子中,为什么只有废太子李承乾采用了“承字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死后李承乾去哪了,李承乾被废后立了谁为太子,李世民为什么废了李承乾

    叔伯兄弟皆为“承字辈”史籍有明确记载,隐太子李建成共生六子——李承宗、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除长子李承宗于武德三年早殇之外,全部在“玄武门之变”时被二叔唐太宗诛杀!巢剌王李元吉共生五子——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全部在“玄武门之变”时被二大爷唐太宗诛杀!以上是武德九

  • 文人杨炯为什么想做“百夫长”?从他的诗歌中透露着其家国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炯诗歌成就,杨炯公示,杨炯最著名的十首诗

    默默无闻的原因其实也可以想得到,毕竟哪个孩子小时候不是因为一首“鹅鹅鹅”走向诗歌文学的殿堂呢?又有哪个孩子不是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再次领略到了该死的音韵之美?而杨炯呢?我们能得到什么呢?我们对于他,了解的确实太少了。他在一首《从军行》中,曾经表达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感叹,读书人主动投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