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半老徐娘的万贵妃凭什么能力压群芳,独享明宪宗专宠23年

半老徐娘的万贵妃凭什么能力压群芳,独享明宪宗专宠23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6 更新时间:2023/12/18 22:27:14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君王,他们有的因励精图治而名垂千古,有的因荒淫无道而遗臭万年。但有这么一位皇帝,让别人记住他的不是他在位期间的功绩,而是他与一位宫女的旷世绝恋。

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生于1447年12月9日,逝于1487年9月9日,终年41岁。作为一个帝国的掌控者,他本可以坐拥后宫佳丽无数,但他却一生只爱着一位女人。而那位女人却是一位比他大17岁的地位卑微的宫女。

01

非为上世情缘牵,便是今生月老线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听从亲信太监王振的蛊惑,决定带兵出征,却遭遇了“土木堡之变”。不仅大明精锐之师损失殆尽,连明英宗也成了鞑靼人的阶下之囚。为了防止鞑靼人以皇帝为筹码来逼迫大明称臣纳贡,朝中重臣决意推举英宗之弟——朱祁玉接任皇位。而英宗之母孙太后为了防止皇位旁落,也要求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显然,朱见深此时被立为皇太子,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前面等待他的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是不可见底的深渊。好在,这个时候,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出现了在他的面前,并且一直无怨无悔地陪伴着他度过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

万贞儿,孙太后的亲信宫女,值此皇位更迭之际,奉命照料年仅两岁的皇太子。而作为宫中的“老人”,此时已19岁的她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称呼自己为“姑姑”的小男孩儿,会在16年后成为自己的合法丈夫。

02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违礼法不负卿

景泰三年(1452年),预料中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被废除,改封沂王。从此,年仅五岁的朱见深将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的皇宫,离开自己熟悉的人,去向一个陌生的环境。

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离去,朱见深的心理仿佛被一块石头压得喘不过气。幸好,此时他口中的“万姑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离他而去,仍然坚定不移地陪伴在他的身边,让他不至于被所谓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伤得体无完肤。

日子又这样平静地过了五年,五年的时光使朱见深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儿变成一个满腹心事的少年,对“万姑姑”的一丝莫名的情愫也在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代宗病重,明英宗趁势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重新册立10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时隔五年,恍若隔世,终于又回到了那个自己熟悉的地方。但是,一直陪伴朱见深的“万姑姑”却要离他而去,重新回到孙太后的身边。从此,朱见深只有在去拜见太后的时候,才能够远远地看她一眼。

时间又这样过了五年,此时孙太后已经油尽灯枯,15岁的朱见深终于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不顾他人的看法,执意将一个32的老宫女接到自己的宫中,并暗中和她发生了关系。

天顺八年(1464年),距离明英宗重新夺得帝位已有八年了。或许是死于“土木堡之变”的二十万将士在召唤他,这位年仅37岁的帝王始终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从此,朱祁镇的时代已经过去,朱见深的时代即将来临。此时,朱见深已经成长为一个18岁的翩翩君子,万贞儿早已青春不在。但是,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没有丝毫动摇。

朱见深即位后,本想立即册封“万姑姑”为自己的皇后,从此两人长相厮守。但现实马上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他的决定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对,甚至于他的母亲也强烈反对他这个荒唐的决定。迫于无奈,他只好接受母亲的安排,册立一个吴姓女子为后,而只能把自己心爱的女人封为皇妃。

但是,那又如何呢?朱见深始终爱的还是自己的“万姑姑”啊,尽管“万姑姑”比自己大17岁,尽管“万姑姑”已红颜不再,但是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从来不需要。

既然给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应有的名分,那么朱见深能给的只有自己全部的宠爱。于是,万贞儿从此成了后宫的无冕之王,连皇后也得避其锋芒。

03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成化二年(1466年),距离朱见深登基也有两年了。得益于两年以来的独宠,万贞儿终于生下皇长子。于是,朱见深顺势册立万贞儿为皇贵妃,只等着将来册封他们的儿子为皇太子的时候,再名正言顺地册封万贞儿为皇后。

或许,美好的愿望总是不易于实现。成化三年,年仅1岁的皇长子不幸早夭。而此时,万贞儿也已经38岁,无法再生育。

有时候,人生总是会有一些缺憾存在的。就像是,万贞儿获得了帝王全部的宠爱,却无法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作为一个帝国的掌控者,21岁的朱见深膝下无子嗣,这一点确实很让朝中大臣担心。于是,雪片般的谏书飞向朱见深的案头。这些谏书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劝朱见深以天下为重,对后宫妃嫔“雨露均沾”,以便早日诞下皇子。对于这些谏书,朱见深一概置之不理,仍旧整日陪伴在他的万贵妃身边。

但是作为一个君王,朱见深无法忽视天下臣民的殷切期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为大明帝国后继无人而感到深深的忧虑。他是多么希望他和“万姑姑”的孩子将来能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啊,但是这已经不可能了。

平静的日子突然被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29岁的朱见深突然被告知自己有一个5岁大的儿子(后来的明孝宗)。此时万贵妃已经46岁了,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她现在只想着怎么好好地与她心爱的男人一起度过余生……。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的春天,58岁的万贞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失去了万贞儿的朱见深变得精神恍惚,身体每况日下。同年九月,朱见深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间,去另一个世界继续陪伴他最爱的女人。这一年,他才41岁。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1449年的初次相见,万贞儿从此对朱见深不离不弃,朱见深回报给万贞儿的也是他的一生。或许,这才是爱情应该有的模样吧......。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风雨连城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3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让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新冠病毒疫病的爆发,不禁让我想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前爆发的数次瘟疫。有人说,明朝灭亡很大原因是由于连年不断的瘟疫。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没有那些瘟疫,可能明朝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当时的明朝。01公元1642年,全国瘟

  • 皇储二十年,在位十个月,正值壮年的明仁宗为什么突然离奇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仁宗继位有波折吗,明仁宗为什么驾崩,明仁宗为什么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

    01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的明成祖朱棣在获悉鞑靼部阿鲁台将有掠边行动的情报后,毅然决定于四月亲自领军北征。自知不敌的阿鲁台决定避开明军锋芒,向大漠深处遁去。求战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耶?”怀着无限的失望,这位给后世留下诸多谈资的

  • 她是朱元璋一生唯一的皇后,曾舍命救下朱元璋,让朱元璋着迷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一共几个皇后,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为皇后留下哪些政治班底

    首先马氏是朱元璋的第一位妻子,正室原配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本就与众不同;其次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中,马氏是个难得一见的善读史书的女子。在当上皇后以后,为了借鉴宋朝的一些规矩,她还命人将他们的家法抄记下来,以便自己能够随时浏览和引以为鉴。其实马氏有文采这个优点在其他女子身上也是能找见得,让朱元璋对

  • 忽必烈的嫡子——太子真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忽必烈的嫡子有几个,元朝太子真金是谁,真金太子

    大蒙古国由成吉思汗铁木真(太祖)于1206年建立,传位给三子窝阔台(太宗),然后其子贵由(定宗)继位。之后窝阔台一系没再做皇帝,自蒙哥(宪宗)开始,皇位一直由托雷的子孙后裔继承。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以及孙子蒙哥、忽必烈(世祖)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面多有

  • 北宋为何不先灭大辽收幽云,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统一大辽,北宋赵匡胤攻辽失败,赵匡胤为何不攻打辽国

    众所周知,宋朝建立之初,在削平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势力时,一直采取的是宋太祖与赵普“雪夜定策”中所谋划的战略方针,即“必先取巴蜀,次及江南、广南……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祸之,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东都事略》卷二十三),也就是后世所概括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但从

  •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包拯是聪明还是奸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包拯后台是谁,包拯买肉问题,包拯是什么地方人士

    包拯天生愚笨,出生以后就浑身漆黑,虽然包拯的父亲老来得子,但对这个儿子,包拯的父亲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不久以后,包拯的父亲病逝,照顾包拯的重任也便落到了包拯的大哥大嫂身上。包拯的大哥大嫂是出了名的有良心,相对的,包拯的二哥二嫂又是出了名的黑心,包拯幸亏得到了嫂嫂的照顾才能够安然长大。有一天,包拯的大

  • 明朝灭亡后,还有一股强大力量,存在了200多年,被满清一举歼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灭亡后有多惨,明朝灭亡了几十万大军都去哪了,明朝灭亡的事件

    朱元璋带领的大批明军攻破元大都后,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势力仓皇逃亡,不做抵抗,没有帝王尊严,一路逃回了蒙古地盘,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明智举措,毕竟他们的故土仍旧还在,蒙古高原仍然是他们的家乡,中原领土只是丢失,日后还有可能夺回来,只要他们的蒙古帝国还没有真正灭亡。元惠宗脱

  • 南京曾发现“铁索悬棺”,多与“明朝这类人”有关,专家给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铁索悬棺之谜,南京明朝墓,中国古代四大悬棺之谜

    当时工人们正在挖地基,刚挖了1米左右就不断出现碎砖石,之后又坍塌出一个“大窟窿”;这是挖到了古墓,该消息被迅速上报,有关部门立即组织考古队,对该古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古墓距离地面仅1.5米左右,为砖石结构,大抵由封门墙、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组成;经勘察,这座古墓并未遭到破坏,保存状态相对良好,

  • 关于“幽云十六州”的冷知识,其实宋朝没有全丢,还是占了2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收回过幽云十六州吗,北宋末年收回幽云十六州了吗,宋朝为什么不放弃幽云十六州

    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由中原王朝掌握的,历朝历代均在此派有重兵驻守,直到后晋皇帝石敬瑭甘做辽朝的儿皇帝,为换取辽国的支持把这个地方给了契丹人,这下可把后来的中原王朝坑苦了,游牧势力不仅轻易跨过了这个防线,还因为吸收了农耕文明,提升了国力,后周皇帝柴荣北伐未成就病死,宋朝又不争气……一直到400多年后的

  • 因被污名化而遭埋没的名将王越,实为明朝文官领军的杰出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王越墓志铭,明朝王越的野史故事,王越生平

    大明朝开国时真称得上是君明臣贤,兵多将广然而随着仁宣以来的国策由外拓转向内治,明军的战斗力肉眼可见的出现了下滑。尤其是朱瞻基这个深受朱棣青睐的“好圣孙”,几乎将永乐时期的对外军事政策全盘推翻。在宣德年间,明朝在北方的军事力量不但大踏步的后退,而且兵备开始废弛,军屯几乎全部荒废,军队开始糜烂,边境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