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3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让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3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让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68 更新时间:2024/1/25 11:33:04

由于新冠病毒疫病的爆发,不禁让我想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前爆发的数次瘟疫。

有人说,明朝灭亡很大原因是由于连年不断的瘟疫。

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没有那些瘟疫,可能明朝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当时的明朝。

01

公元1642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

据《吴江县志》记载“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医家当时用一般治疗外感病的方法,或用治疗伤寒的方法治疗,或妄用峻攻祛邪之剂,然而这样普通的方法并不能奏效,无效还没有变通,结果是什么?

枉死者甚多。

但这锅当时医者可不能背,因为最先有治瘟方法的是“医圣张仲景”,而他的《伤寒杂病论》经过几千年的验证,那是绝对的权威。

如果没有像李贽那样“离经叛道”的勇气,谁又敢打破千年的思想禁锢,反对权威?所以瘟疫迅速传播,没有达到有效的控制。

由于无法控制疫病,使得瘟疫蔓延全国,百姓遭此劫难,凡染上者,无一幸免。加上连年征战,流民四起,明朝举国陷入混乱恐惧之中。

当时明朝总督孙传庭在柿园战役兵败后,在陕西积蓄兵马、发展生产、锻造兵器,军队经过不断的巩固、发展,实力显著增长。

但瘟疫横行,已蔓延至陕西。孙传庭的部队也未能幸免,将士们染病甚多。

陕西当地医者以张仲景的伤寒之法治瘟,偏偏明末瘟疫又进化了,伤寒之法无法阻挡瘟疫对空气的占领,明军将士吸入空气中漂浮的病毒,成批的倒下。

而此时远在北京紫禁城里夜不能寐、忧心国事的崇祯皇帝捶胸顿足,叹息不已。

由于前线战事吃紧,闯军来势汹汹,崇祯皇帝不断催促孙传庭出关迎敌,兵部侍郎张凤翔“进言孙传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将,皇上只有此一付家当,不可轻动”。

孙传庭的部队是大明朝最后一支能够力挽狂澜的军队了,所以孙传庭不想要仓促出战,想要积蓄力量,克服瘟疫的袭扰,作万全的战争准备。

从今天来看,如果孙传庭能够不受瘟疫的袭扰,皇帝能够给他充分的时间准备,那么孙传庭绝不至于兵败战死,明朝也不会迅速灭亡。

孙传庭兵败战死的锅要给崇祯皇帝背,而实际上明王朝迅速灭亡的锅“很大程度上”也应该由崇祯皇帝背。

崇祯皇帝不听取大臣建议,执意要孙传庭出关。最终在朝廷的催逼下,孙传庭无奈草率出关。

带着疫病,带着不足的粮草,带着生了锈的火铳、长枪短剑出关迎敌。

02

战争开始的同时,瘟疫也发生着,并迅速传播。

1643年夏秋间,北京发生腺鼠疫。

由于医者思想没有进步,使得医疗技术不能进化,那么病毒进化了,怎么办呢?一旦沾染,只有无奈的等死了。

1643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自八月至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史料记载:“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同年八月,孙传庭亲率白广恩、高杰等部10万人出师潼关,同时与左良玉、总兵陈永福、秦翼明约定,左良玉西上,陈永福与秦翼明分别将河南与四川兵互为犄角夹攻李自成。

官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抱着“不破闯军终不还”的决心,势必要取得胜利,衣锦还乡。

官军八月上旬占领洛阳,九月八日攻战汝州,民军督尉四天王李养纯投降。九月十四日,孙传庭部队和民军主力在郏县展开战争。

战争结果:民军战败逃跑,逃啊逃,官军紧追不舍,轻松愉快追啊追,最终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杀,李自成也差点被捉。一些民兵甚至萌发了逃跑、投降的想法。

民军这么惨,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就在官军轻松愉快的追击李自成的民兵部队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酣畅淋漓地下了整整七天。

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官军的粮车难以行走,使李自成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粮草在后方的泥泞中挣扎着,不能及时供应前方部队。

孙传庭这个最高将领只能无奈的下令,自己率领一部份军队回师取粮,命令河南总兵陈永福留守营地。

孙传庭不知道,正是这一命令使得战争的局势被彻底扭转,胜利的天平倾向了李自成那一边。

孙传庭前脚走,后方的陈永福部便骚动了起来。史料记载陈永福“斩之不能止”,连砍头都无法控制部队,可见将士们的饥饿。

李自成一看,这不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嘛!于是乘机发动了返攻,官军由于瘟疫、大雨、饥饿、恐慌等一系列因素全线溃败逃亡。

刚刚民军逃啊逃,官军追呀追的形势转变成官军逃啊逃,民军轻松愉快的追啊追。

官军逃到河南南阳得到喘息,将士们想这样跑不是等死吗?于是与李自成部展开大战。激烈鏖战后,最终官军由于无法抵抗李自成部的精锐骑兵而溃败。

自古以来,对于打仗,我想最愉快的就是胜利的一方追击溃败的一方。而溃败的那方,就像小绵羊一样待人宰割。

孙传庭在河南郏县兵败,然后开始跑路。而明军毫无疑问就是那个待宰的小绵羊。

于是李自成率领他的民兵不停的追,不停的杀掉落单的小绵羊,一日内竟追杀四百里地。可能是李自成跑累了吧,于是率领军队班师。

这追杀的四百里,闯军肆意处理跑路落单的明军。据统计明军战死四万余人,损失了大量兵器辎重。

1643年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关,用十万民兵围攻孙传庭,孙传庭慌忙向渭南撤退,孙传庭的将士一看形势不妙,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纷纷倒戈。

兵败如山倒,孙传庭孤立无援,无力抵抗,最终战死,时年51岁。

《明史》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这样的评价,是对孙传庭最高的认可,国家因你的力量而存亡,但也包括着对孙传庭战死和明亡的无奈。

03

明末最后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结束了,明朝的一柱擎天,能够力挽狂澜的将军孙传庭兵败战死。

孙传庭本能够取得胜利,但由于瘟疫困扰、大雨袭扰以致粮草供应不足、统治者(崇祯皇帝)决策错误等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兵败。

战争虽然结束,但瘟疫仍然横行肆虐着中华大地。

1644年春天,由1643年夏秋间发生的腺鼠疫转化为肺鼠疫。

北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大约为40%,甚至更多,十室九空。北京郊区的疫情也很严重,一些染病的村庄甚至无一人存活。

天津督理军务骆养性说,“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同年秋天,鼠疫南传至潞安府(今山西等地),史料记载:“病者先于腋下股间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药饵。虽亲友不敢问吊,有阖门死绝无人收葬者”。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千疮百孔的明朝大厦倾倒。

04

明朝末年,由于崇祯皇帝志大才疏,导致内部出现李自成起义,在外遭受皇太极的八旗大军入侵,朝廷上下政治腐败、文官贪财,武将怕死、土地兼并剧烈、税收混乱。

偏偏从崇祯继任皇位以来,明王朝进入小冰河时期,瘟疫、旱灾、蝗灾等天灾不断。

有人说,明亡的很大原因是因为瘟疫,但瘟疫的爆发只是使得明亡的时间向前推进了一步。

皇帝、起义大军、外敌、文官、武将、制度、政治、天灾等哪一项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而这些因素的变动全都发生在大明朝身上,那么大明朝还有什么办法延续呢?只能骂骂咧咧的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了…

但其实,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符合历史规律,明朝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封建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很多人觉得明亡的可惜,但作为一个腐朽黑暗的封建王朝,它的覆灭并不可惜,这一点,其他朝代亦是。明朝国祚276年,各方面的制度都已经腐朽,这个帝国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了,改朝换代在所难免。

有些人扼腕叹息覆灭明的是清,清颁布“剃发令”、摧毁中华文化、对汉族采取压迫政策。也有人幻想着如果不是清朝统治中国,那么中国就不会有屈辱的近代史,今日之中国或许是世界发达强国,或许中国人不会遭受那么多的苦难。

其实,我们不应该痛恨于过去,沉浸于过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应该正视过去的历史,奋勇直追,千年的领先不会因一朝的衰败而一蹶不振,我们终将回到属于我们的位置。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行胜于说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储二十年,在位十个月,正值壮年的明仁宗为什么突然离奇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仁宗继位有波折吗,明仁宗为什么驾崩,明仁宗为什么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

    01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的明成祖朱棣在获悉鞑靼部阿鲁台将有掠边行动的情报后,毅然决定于四月亲自领军北征。自知不敌的阿鲁台决定避开明军锋芒,向大漠深处遁去。求战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耶?”怀着无限的失望,这位给后世留下诸多谈资的

  • 她是朱元璋一生唯一的皇后,曾舍命救下朱元璋,让朱元璋着迷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一共几个皇后,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为皇后留下哪些政治班底

    首先马氏是朱元璋的第一位妻子,正室原配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本就与众不同;其次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中,马氏是个难得一见的善读史书的女子。在当上皇后以后,为了借鉴宋朝的一些规矩,她还命人将他们的家法抄记下来,以便自己能够随时浏览和引以为鉴。其实马氏有文采这个优点在其他女子身上也是能找见得,让朱元璋对

  • 忽必烈的嫡子——太子真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忽必烈的嫡子有几个,元朝太子真金是谁,真金太子

    大蒙古国由成吉思汗铁木真(太祖)于1206年建立,传位给三子窝阔台(太宗),然后其子贵由(定宗)继位。之后窝阔台一系没再做皇帝,自蒙哥(宪宗)开始,皇位一直由托雷的子孙后裔继承。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以及孙子蒙哥、忽必烈(世祖)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里面多有

  • 北宋为何不先灭大辽收幽云,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匡胤统一大辽,北宋赵匡胤攻辽失败,赵匡胤为何不攻打辽国

    众所周知,宋朝建立之初,在削平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势力时,一直采取的是宋太祖与赵普“雪夜定策”中所谋划的战略方针,即“必先取巴蜀,次及江南、广南……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祸之,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屏翰,俟我富实,则取之”(《东都事略》卷二十三),也就是后世所概括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但从

  • “包拯买猪肉”是什么原理?包拯是聪明还是奸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包拯后台是谁,包拯买肉问题,包拯是什么地方人士

    包拯天生愚笨,出生以后就浑身漆黑,虽然包拯的父亲老来得子,但对这个儿子,包拯的父亲却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不久以后,包拯的父亲病逝,照顾包拯的重任也便落到了包拯的大哥大嫂身上。包拯的大哥大嫂是出了名的有良心,相对的,包拯的二哥二嫂又是出了名的黑心,包拯幸亏得到了嫂嫂的照顾才能够安然长大。有一天,包拯的大

  • 明朝灭亡后,还有一股强大力量,存在了200多年,被满清一举歼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灭亡后有多惨,明朝灭亡了几十万大军都去哪了,明朝灭亡的事件

    朱元璋带领的大批明军攻破元大都后,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势力仓皇逃亡,不做抵抗,没有帝王尊严,一路逃回了蒙古地盘,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明智举措,毕竟他们的故土仍旧还在,蒙古高原仍然是他们的家乡,中原领土只是丢失,日后还有可能夺回来,只要他们的蒙古帝国还没有真正灭亡。元惠宗脱

  • 南京曾发现“铁索悬棺”,多与“明朝这类人”有关,专家给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铁索悬棺之谜,南京明朝墓,中国古代四大悬棺之谜

    当时工人们正在挖地基,刚挖了1米左右就不断出现碎砖石,之后又坍塌出一个“大窟窿”;这是挖到了古墓,该消息被迅速上报,有关部门立即组织考古队,对该古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古墓距离地面仅1.5米左右,为砖石结构,大抵由封门墙、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组成;经勘察,这座古墓并未遭到破坏,保存状态相对良好,

  • 关于“幽云十六州”的冷知识,其实宋朝没有全丢,还是占了2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收回过幽云十六州吗,北宋末年收回幽云十六州了吗,宋朝为什么不放弃幽云十六州

    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由中原王朝掌握的,历朝历代均在此派有重兵驻守,直到后晋皇帝石敬瑭甘做辽朝的儿皇帝,为换取辽国的支持把这个地方给了契丹人,这下可把后来的中原王朝坑苦了,游牧势力不仅轻易跨过了这个防线,还因为吸收了农耕文明,提升了国力,后周皇帝柴荣北伐未成就病死,宋朝又不争气……一直到400多年后的

  • 因被污名化而遭埋没的名将王越,实为明朝文官领军的杰出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王越墓志铭,明朝王越的野史故事,王越生平

    大明朝开国时真称得上是君明臣贤,兵多将广然而随着仁宣以来的国策由外拓转向内治,明军的战斗力肉眼可见的出现了下滑。尤其是朱瞻基这个深受朱棣青睐的“好圣孙”,几乎将永乐时期的对外军事政策全盘推翻。在宣德年间,明朝在北方的军事力量不但大踏步的后退,而且兵备开始废弛,军屯几乎全部荒废,军队开始糜烂,边境几乎

  • 宋朝时期才出现的铁锅,在此之前的两千年,古人是如何做饭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有铁锅了吗,宋朝的铁锅是怎么做的,宋朝时期的铁锅制作工艺

    从远古时期的人类第一次吃熟食之前,人类一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没有器具,没有调味品,当他们学会用火烤食生食时,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人类文明的一大步,进入旧石器时代,通过打磨石器作为用具,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发明了陶制饮食器,用此来制作和盛饭食物。等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冶炼技术发展到高水平后,但制作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