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300斤的皇族胖子,怎么被李自成煮成一锅肉汤?这汤至今还有名

一300斤的皇族胖子,怎么被李自成煮成一锅肉汤?这汤至今还有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25 更新时间:2024/2/23 6:51:34

烹刑就是指用锅烹人的刑法,古代称为"烹刑"古有"斧钺汤镬"之说,行刑之时,将受刑者的主要衣服脱掉,由刽子手或者是士兵将犯人推进或者扔进和人一般高的大锅中,然后再将锅下的柴火点燃,煮沸锅中的水,对犯人进行烹煮,犯人大多是死于烫伤或者重度烧伤,等他们死后,刑罚还未结束,一直煮到他们的骨肉分离后,这才停止。

在小说《封神榜》中曾写道,西周始祖西伯被囚于羑里时,西伯之子伯邑考遭到妲己的陷害,被纣王处以烹刑,放在大锅里"烹为羹",还将这碗羹赐给了西伯,西伯以为是动物的肉羹汤,他喝完后才知道这是自己儿子的肉。但这并不仅仅是发生在小说中,现实中也曾发生过,比如春秋时期,齐哀公继位十二年后,因为纪国国君谗言而被周夷王处以烹刑,还有易牙烹子、齐王烹郦食等历史典故,又比如抗战期间,日军会采用这种方式对待军人和百姓,甚至还有幼儿。

这样的刑罚在秦汉之时较为多用,商鞅变法之时,将烹刑定义为死刑的处死方式之一,如此烹刑成为正式刑罚,此后朝代一直没有禁止,但使用次数比较少了,到了隋朝,朝廷颁布正式刑罚只有绞、斩、凌迟等,但烹刑作为非正式的刑罚还一直被人使用,南宋时期,奸臣秦桧曾用此刑罚残害忠良,但具体残害过谁,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据说他烹人用的镬在清末之前一直保留在杭州古代藩属旧址东侧射堂庭院中,后来丢失了。烹人的大锅在古代被叫做鼎或镬,是用铜或铁铸成的。

明朝也有一位王爷受此烹刑,他更是被和几头鹿一同烹煮,做成了“福禄汤”,众人分着将他的肉汤吃了,这样的事在现代人看来,无疑是令人惊悚,恶心至极。这位王爷就是福王朱常洵,从他的封号也可以看出,他的父皇想必是想让儿子一生享福的,却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以这样的结局惨死。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子,他的生母是明神宗最宠爱的妃子,明神宗自然很喜欢这个儿子,还试图废长立幼,要将朱常洵立为太子,但幸得大臣的反对,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没有被废掉,后世称此事为“国本之争”,因为在这个事件上,皇帝和大臣僵持了十五年,是万历朝最激烈最复杂的政治斗争。

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洵被封为福王,按照惯例,亲王到了十六岁就应该离开京城前往封地了,但碍于皇帝和郑贵妃对儿子的疼爱,一直到万历四十二年,朱常洵这才前往洛阳封地。洛阳是块富庶之地,而且朝廷早已为福王建好了藩王府,万历皇帝生怕儿子过得不好,又赐了一大笔的财富和四万顷的田地,让他承保四川在内的好多盐茶经营,大婚之时,他的婚费高达三十万两,比之太子也丝毫不差,所以福王很快就积累了大批财富,在《明史·朱常洵传》所言的“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由此看来,此言不虚。

他在洛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整日花天酒地,对封地百姓不管不顾,甚至是剥削压迫百姓,朱常洵对于政治没有兴趣,他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顾着自己的享乐,到了内忧外患的崇祯朝,他还是对国家情势漠不关心,最终将自己吃成了一个三百多斤的胖子,导致民不聊生,洛阳的军士们也看不下去了。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的军队包围了洛阳城,百姓惶恐,军士劝福王打开粮仓赈济,但福王根本不顾他们的需求,士兵没有装备,就连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都不能保证,所以士兵早已对福王没有了效忠之心。正月十五一过,李自成率军发起进攻,福王自以为士兵能够抵挡得住农民军,但守军在坚守一天后就有了投递之心,傍晚时分,他们将统帅王胤昌绑在城头上,举旗投降,李自成趁机下令猛烈进攻,很快洛阳城就被攻陷了。

朱常洵被李自成的军队抓住后,早已没有了往日作威作福的傲气,他痛哭流涕地跪着求李自成放过他,李自成见状,斥责他"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还想出了一个主意,要将朱常洵活活煮了,此主意一出,无人反对,就连百姓都觉得是个好主意,兴高采烈地去围观。

李自成让人脱去了他的衣服,剃掉了他的毛发,还从他的园子里抓了几只鹿,将人和鹿一同煮了,为这道菜取名为“福禄宴”,福王在煮熟的过程中不断哀嚎,最终死亡,而他也是史上唯一遭受烹煮之刑罚的皇族了。

朱常洵被烹煮后做成了一锅肉汤,众人分食,他府中地金银珠宝也都被李自成搬走,搬了几天几夜后,这才搬完,由此可见福王这些年来剥削积攒了多少的财富,但这些财富他却一分都舍不得花在百姓和士兵身上,难怪他死后,没有人为之悲痛,他都是咎由自取的。不过碍于他是皇室成员,崇祯皇帝听到他被杀的消息,还是给了他极高待遇的丧葬,赐谥恭王。

更多文章

  • 一汉人将军,16岁上阵,拔下箭矢鲜血直流,忽必烈见了叫:大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忽必烈一生杀了几个人,忽必烈身边最厉害的汉臣,忽必烈手下十大悍将

    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有着极高的评价,将他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并称赞他他为人类远祖阿丹以来,到现在世上从未见过的拥有最广大土地,最多拥护者和最多财物珍宝的最强大的君主。换句话说,从元朝的面积来看,元朝的疆土是极其广阔的,忽必烈的确创建了一个极其发达的朝代并成功地将元朝带到了一个巅峰。在忽必烈

  • 明朝最美的皇后,从5000名美女中选秀产生,入宫23年,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明朝三大贤皇后,明朝最好的皇后是谁

    张嫣的小名叫做宝珠,她的长相就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哪怕是在人群之中,她的样貌也是闪闪发光的。那年想要入宫为妃的女子可有五千多个呢,但张嫣并没有被埋没,从5000名美女中选美诞生。史书是这样形容她的美貌的,说她:“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翻译过来就是张皇后如同出水的

  • 朱元璋女儿墓被发现,墓中居然还住着活人,睡觉就睡在公主棺材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女儿墓中的活人,发掘朱元璋女儿墓,发现朱元璋女儿墓有人居住37年

    引言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时,众多王朝不断交替,先祖们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财富。由于古代的陪葬制度很盛行,所以很多的达官显贵都会在墓中放大量的陪葬品。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这众多文物被埋在了地底,但这些文物也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很有价值。庆幸的是,有很多文物都被专家所发现挖掘,并

  •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蒙古女人的?使用了一个“高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是被朱元璋消灭的吗,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怎么做

    宋朝末年国力衰弱,很多外族势力趁机兴起,1206年草原上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铁木真统一蒙古全境,建立起大蒙古国之后开始向外扩张,先后灭了辽国、西夏、金朝等,一度向西进发打进欧洲腹地,只不过在大汗蒙哥死后,众人争夺权位,导致蒙古分裂。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0年之后迁都燕京,改国号为大都

  • 包拯出一对联,一书生说:我能对上,包拯听后说: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对联霸气,用50个字评价包拯,包拯被认为最不通情理的案例

    宋仁宗天圣五年,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但因为父母年迈,包拯为了照顾父母,辞去官职,等到父母相继去世后,直到守丧期满,包拯还是不舍离去,经过同乡父老的劝说,包拯这才赴京听选,此次做官距离他上次被授任已经过了十年。凭借包拯的才能和品性,不管在哪里任职,都是历职有绩

  • 朱元璋为逃命躲到寡妇家,临走时寡妇担心怀孕,最后他是怎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临终被囚禁,马皇后背着朱元璋逃命,朱元璋死后还要他的女人陪葬吗

    引言在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曾一度出现近百位帝王,在那时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面对他的命令没有人敢违抗,否则下场很凄惨。其实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知名人物以及发生了很多事件,而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比较出名的人和事,实际上还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听过。说到朱元璋,相信大家十分熟

  • 宋高宗一生中干得一件大好事:赵构如何给宋太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62年农历6月,南宋首都临安城的皇宫。当朝皇帝宋高宗以“倦勤”为理由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他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宋孝宗赵昚。至此,宋高宗完成了他一生中干的唯一一件大好事——给宋太祖“平反”。从宋朝皇位的继承顺序上看,赵构退位赵昚登基标志着宋朝皇位从太宗一脉正式还回太祖一脉,赵匡胤的后代

  • 半老徐娘的万贵妃凭什么能力压群芳,独享明宪宗专宠2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宪宗的万贵妃是谁,为什么明宪宗那么喜欢万贵妃,明宪宗万贵妃图片大全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君王,他们有的因励精图治而名垂千古,有的因荒淫无道而遗臭万年。但有这么一位皇帝,让别人记住他的不是他在位期间的功绩,而是他与一位宫女的旷世绝恋。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生于1447年12月9日,逝于1487年9月9日,终年41岁。作为一个帝国的掌控者,他本可以坐拥后宫佳丽无数

  • 3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让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新冠病毒疫病的爆发,不禁让我想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前爆发的数次瘟疫。有人说,明朝灭亡很大原因是由于连年不断的瘟疫。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没有那些瘟疫,可能明朝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当时的明朝。01公元1642年,全国瘟

  • 皇储二十年,在位十个月,正值壮年的明仁宗为什么突然离奇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仁宗继位有波折吗,明仁宗为什么驾崩,明仁宗为什么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

    01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的明成祖朱棣在获悉鞑靼部阿鲁台将有掠边行动的情报后,毅然决定于四月亲自领军北征。自知不敌的阿鲁台决定避开明军锋芒,向大漠深处遁去。求战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耶?”怀着无限的失望,这位给后世留下诸多谈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