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汉人将军,16岁上阵,拔下箭矢鲜血直流,忽必烈见了叫:大哥

一汉人将军,16岁上阵,拔下箭矢鲜血直流,忽必烈见了叫:大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250 更新时间:2024/2/19 2:52:47

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有着极高的评价,将他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并称赞他他为人类远祖阿丹以来,到现在世上从未见过的拥有最广大土地,最多拥护者和最多财物珍宝的最强大的君主。

换句话说,从元朝的面积来看,元朝的疆土是极其广阔的,忽必烈的确创建了一个极其发达的朝代并成功地将元朝带到了一个巅峰。

在忽必烈统治期间,比起其他的朝代,元朝的疆域最为广阔,即使是国力也并不弱,比铁木真领导的时期的国力更加强大。这些都使忽必烈统治的蒙古国有了称帝的资本。在元朝的历史上,仅有两位皇帝重视汉文化。

一为忽必烈,二是元仁宗,元仁宗不仅尊崇汉文化,还尊崇儒术,这都是忽必烈带给他的巨大影响。蒙古皇帝向来排斥汉人,他们看不起汉人,更看不起汉文化。而忽必烈则是个例外,在他统治期间,大力推崇汉文化和儒术,并打算在统治中融入汉文化和儒术,不仅如此,他还用有才的汉人将军,对汉人毫无偏见和排斥。

据说在他的麾下,有一位汉人将军,极其有才,忽必烈不仅对他十分尊重,还和他关系极为要好,更是尊称他为“大哥”。

而今天我们讲的就是一位这位有才并且极受忽必烈的宠爱的汉人将军,叫做董文炳。董文炳将门出身,他的父亲董俊曾经是位大将军,战功赫赫。早些年的时候,董俊担任蒙军右副元帅,灭金战争中屡屡立下奇功,而后来在与金朝的决战中,不幸牺牲,他的去世十分令人痛惋。在董俊战死沙场的时候,董文炳年仅十六岁,却已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少年老成的董文炳在兵法上的造诣和理解已不输于他的父亲。

1235年,董文炳被任命为藁城令,虽然董文炳没有什么高深的资历,但是他却很善于听取旁人意见,将藁城管理的井井有条,将下属管理得十分好,恩威并施,人们都很信服他,两人因为藁城认识。

1253年,忽必烈两人带领着军队来大理征讨,尽管路途辛劳,但他和手下都没有抱怨,因此,忽必烈对其十分满意。从此以后,忽必烈将董文炳及他的手下带到身边,在忽必烈打天下期间,董文炳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忽必烈的信任与嘉奖,慢慢地成为了忽必烈的心腹。

在元朝成立以后,准备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卫队,而对于卫队队长的人选,忽必烈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人选,将有着保护御驾功能的卫队交给了董文炳,并对其他前来应征卫队队长的将使说,只有董文炳才能胜任这个职位。在此之后,私下见面时,忽必烈都会对他叫他一声“大哥”,如亲兄弟般相待。

1262年,汉将李璮造反,忽必烈命董文炳前去平定叛乱,果不其然,不负忽必烈的信任,董文炳顺利地镇压了此次平反。因此汉将李璮造反的原因,忽必烈对世侯都充满了怀疑和芥蒂,便下达了一系列政策来削弱权势极大的世侯,各个世侯都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削弱,唯有董氏没有受到削弱。

这样,董氏隐隐约约拥有了极大的权势,并成为朝廷上地位最高,权势最盛的汉侯家族。之后,董文炳为了元朝的发展去扩大疆土,南北征战,打下了大量地盘。一次战争中,在宋军的漫天箭矢中,一支飞箭直勾勾贯穿了董文炳的左臂并插入他左肋,鲜血直流。而他满不在乎地拔出箭矢,将其扔给左右随从并继续气势昂扬地去前线督战。

1277年忽必烈授董文炳以重任,派他去大都主持事务,并给他其极大的权力,大都的事务无论大小,都由董文炳过目并审核。董文炳说,君王把大任交给他,是对他的信任,而不是养虎为患,要不徇私枉法,如果不这样,就会陷入危险之中,这样就辜负了君王对自己的信任。来到大都后,董文君十分有自知之明,不贪赃枉法,也未干涉政务,反而是努力用自己的实力来平衡朝堂局面,制衡其他权臣,来保持政局的平稳。

1278年,董文炳逝世于家中,享年61岁。董文炳生前有两个儿子,长子在与宋军对决的时候身中数枪,马革裹尸。二儿子董士选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分外受忽必烈赏识,在朝廷上身居要职。

1294年,忽必烈的孙子铁穆耳登基,按照忽必烈对董文炳的称呼,便也叫董士选一声二哥。按照辈分上来说,铁穆耳应叫董士选一声二叔,可能是因为此时的铁穆耳登基已经贵为天子,便乱了辈分。之后,铁穆耳打算亲自上战场,董士选劝阻他不要这样做,铁穆耳不听,因此在战场上吃了亏,回朝后痛惋没有听他的建议。

此后,铁穆耳更加重视董士选。除了董文博董士选,其他董氏亦在元朝中任职,董氏可以称作元朝中最受器重的家族。忽必烈放下偏见,大胆用有才之人,而人才亦忠心耿耿,心中有数,这也是史书上一个人们为之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人看了这个故事,为两人之间之间的友谊和愿意无条件相信自己的臣子亦是兄弟的君王以及心中有把秤的的忠臣深有所思并赞叹不已。

参考资料:

【《元史》卷四至卷十七】

更多文章

  • 明朝最美的皇后,从5000名美女中选秀产生,入宫23年,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后,明朝三大贤皇后,明朝最好的皇后是谁

    张嫣的小名叫做宝珠,她的长相就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哪怕是在人群之中,她的样貌也是闪闪发光的。那年想要入宫为妃的女子可有五千多个呢,但张嫣并没有被埋没,从5000名美女中选美诞生。史书是这样形容她的美貌的,说她:“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翻译过来就是张皇后如同出水的

  • 朱元璋女儿墓被发现,墓中居然还住着活人,睡觉就睡在公主棺材上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女儿墓中的活人,发掘朱元璋女儿墓,发现朱元璋女儿墓有人居住37年

    引言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时,众多王朝不断交替,先祖们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财富。由于古代的陪葬制度很盛行,所以很多的达官显贵都会在墓中放大量的陪葬品。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这众多文物被埋在了地底,但这些文物也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很有价值。庆幸的是,有很多文物都被专家所发现挖掘,并

  •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蒙古女人的?使用了一个“高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是被朱元璋消灭的吗,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怎么做

    宋朝末年国力衰弱,很多外族势力趁机兴起,1206年草原上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铁木真统一蒙古全境,建立起大蒙古国之后开始向外扩张,先后灭了辽国、西夏、金朝等,一度向西进发打进欧洲腹地,只不过在大汗蒙哥死后,众人争夺权位,导致蒙古分裂。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0年之后迁都燕京,改国号为大都

  • 包拯出一对联,一书生说:我能对上,包拯听后说: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对联霸气,用50个字评价包拯,包拯被认为最不通情理的案例

    宋仁宗天圣五年,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但因为父母年迈,包拯为了照顾父母,辞去官职,等到父母相继去世后,直到守丧期满,包拯还是不舍离去,经过同乡父老的劝说,包拯这才赴京听选,此次做官距离他上次被授任已经过了十年。凭借包拯的才能和品性,不管在哪里任职,都是历职有绩

  • 朱元璋为逃命躲到寡妇家,临走时寡妇担心怀孕,最后他是怎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临终被囚禁,马皇后背着朱元璋逃命,朱元璋死后还要他的女人陪葬吗

    引言在上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曾一度出现近百位帝王,在那时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面对他的命令没有人敢违抗,否则下场很凄惨。其实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知名人物以及发生了很多事件,而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比较出名的人和事,实际上还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听过。说到朱元璋,相信大家十分熟

  • 宋高宗一生中干得一件大好事:赵构如何给宋太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62年农历6月,南宋首都临安城的皇宫。当朝皇帝宋高宗以“倦勤”为理由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他的养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宋孝宗赵昚。至此,宋高宗完成了他一生中干的唯一一件大好事——给宋太祖“平反”。从宋朝皇位的继承顺序上看,赵构退位赵昚登基标志着宋朝皇位从太宗一脉正式还回太祖一脉,赵匡胤的后代

  • 半老徐娘的万贵妃凭什么能力压群芳,独享明宪宗专宠2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宪宗的万贵妃是谁,为什么明宪宗那么喜欢万贵妃,明宪宗万贵妃图片大全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君王,他们有的因励精图治而名垂千古,有的因荒淫无道而遗臭万年。但有这么一位皇帝,让别人记住他的不是他在位期间的功绩,而是他与一位宫女的旷世绝恋。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生于1447年12月9日,逝于1487年9月9日,终年41岁。作为一个帝国的掌控者,他本可以坐拥后宫佳丽无数

  • 300多年前的这场瘟疫,让人口数量直线下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新冠病毒疫病的爆发,不禁让我想到,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前爆发的数次瘟疫。有人说,明朝灭亡很大原因是由于连年不断的瘟疫。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没有那些瘟疫,可能明朝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让我们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当时的明朝。01公元1642年,全国瘟

  • 皇储二十年,在位十个月,正值壮年的明仁宗为什么突然离奇驾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仁宗继位有波折吗,明仁宗为什么驾崩,明仁宗为什么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

    01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六十五岁的明成祖朱棣在获悉鞑靼部阿鲁台将有掠边行动的情报后,毅然决定于四月亲自领军北征。自知不敌的阿鲁台决定避开明军锋芒,向大漠深处遁去。求战不成的朱棣感慨道:“且今孽虏所有无几,茫茫广漠之地,譬如求一粟于沧海,可必得耶?”怀着无限的失望,这位给后世留下诸多谈资的

  • 她是朱元璋一生唯一的皇后,曾舍命救下朱元璋,让朱元璋着迷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一共几个皇后,唯一一个让朱元璋落泪的女人,朱元璋为皇后留下哪些政治班底

    首先马氏是朱元璋的第一位妻子,正室原配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本就与众不同;其次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中,马氏是个难得一见的善读史书的女子。在当上皇后以后,为了借鉴宋朝的一些规矩,她还命人将他们的家法抄记下来,以便自己能够随时浏览和引以为鉴。其实马氏有文采这个优点在其他女子身上也是能找见得,让朱元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