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想让诸葛亮继位?把他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读,才知野心有多大

刘备想让诸葛亮继位?把他4个儿子名字连起来读,才知野心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56 更新时间:2024/1/10 18:35:15

“有野心”在世人眼中是件令人羞愧的事,如果一个人被定性为“野心勃勃”,那他就一定面目可憎,如果一个人被冠以“狼子野心”,那他一定骂名在身。但是有野心真的那么不堪吗?并不,甚至还是一件大好事,既然是大好事,那即便是刘备,处于三国背景之下,其实野心也是非常大的。

当然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一个没有野心且宅心仁厚的人,他还要让位给诸葛亮呢,但事实上有野心和宅心仁厚并不冲突,前者是人的追求,后者是人的道义,而刘备就是把人的道义作为伐子来达到自己的野心,即是说刘备最擅长的就是用道德来伪饰自己的野心,使人觉得他干什么都是迫不得已,和曹操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

公元161年刘备出生,虽然他自诩是中山王后裔,但事实上家中贫苦不堪,以编织鞋子和席子为生,是最底层的劳动群体,所以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但也是一个早早就有了自尊,因此催生出野心的孩子,那时候在他的家中有棵一树,树冠亭亭如盖,非常华贵,刘备年纪小小就指着那树说:“我以后一定会坐上像这样的羽葆盖车!”

这像不像项羽指着秦始皇的大船说“彼可取而代之”?不是像,根本就是一模一样,而且刘备也得到了项羽叔父一样的,来自自己叔父刘子敬的一句:“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受灭门之灾!”可能很多小孩子不服气,被说了之后就非得证明自己一番,但刘备却在这里懂得了野心是要掩饰的,15岁时就已经喜怒不形于色。

与此同时他将自己的塑造成一个不喜欢读书,但是喜欢玩乐装扮的少年人,到处结交好友,对大家散播他的仁义,以至于不少豪杰都来投靠他资助他,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趁此机会加入大局,成为里面的沧海一粟,并且来了一场被广为传颂的“桃园三结义”,真正开了对好友表达仁义,来成全自己野心的道路。

等到了公元191年刘备以道德掩饰野心的策略完全奏效,当时是刘备和田楷一起对抗袁绍,刘备累迁为平原县县令,因为野心得到初步的满足,刘备没有那么多怨气了,他一边御敌,一边不忘施舍百姓,即“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因此很得民心,连刘平派人去刺杀他,最终刺客都因为他的礼遇而悄然离去。

不过再懂得掩饰,刘备巨大的野心也总是会有暴露的时候,公元198年刘备已投靠曹操,然后夺取了吕布军队的黄金,吕布自然要报复回去,刘备再次战败,妻子再次被掳,他再次去找曹操,然后两人联手俘虏了吕布,吕布想要曹操饶过一命,结果刘备非要他死,一句话说得曹操下定决心,吕布眼见没命,怒斥刘备:“是儿最叵信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刘备是最不可信的人,是最反复无常的小人,因为之前吕布曾经请求刘备帮他跟曹操说好话,毕竟吕布虽然确实俘虏过他的妻子好多次,但也都放了,而刘备自己也答应了他的请求,却不想临到头说“明公不见(吕)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这种话,所以他就此看穿刘备的真面目。

你要问他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其实只要把刘备给儿子取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明白了——公元208年刘备收养刘表的儿子,改名为“刘封”;公元207年甘夫人生下了刘备的第一个儿子,取名“刘禅”;不知道什么时候刘备又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刘永”;公元215年刘备快称帝之前,又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刘理”。

所以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封禅永理”,什么意思呢?要分开两个词“封禅(fēng shàn)”“永理”来看,“封禅”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祭祀大典,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永理”那就是表面意义了,即永远治理。所以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成为皇帝且永远是皇帝”,这可跟刘备辞不受位,还要给诸葛亮让位的表现,相差巨大。

不过凭着刘备积累的好名声,谁也没有怀疑过他是不是野心勃勃,屡屡有要“掉马”的危险,他也能有像“打雷闪电”这种自然力量帮他,以至于馆子里面的大家听见刘备打败仗了要哭,听见曹操打了败仗要拍手称快,这说明刘备“掩饰野心,道德立身”的成就已经点满,也正与那句“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多文章

  • 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除了徐庶之外没人看出点猫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赤壁曹操五大谋士,赤壁时曹操身边的谋士,火烧赤壁时曹操手下的谋士

    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 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另一方面便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导致。 曹操为人奸诈,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要让他上当受骗,用计的人必须是高层次的

  •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历史中只写了三国?被抹去的是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汉末年的三国是哪几国,四国鼎立,东汉为什么是四国鼎立

    前言我们都知道,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历史当中,诞生过许许多多的王朝。这些王朝更替,都遵循着一定的道理。回溯历史,我们印象最多的,还是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一说到三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想到的就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鼎立已经成为众多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就连我们熟悉的现代流行歌曲《曹操》当中,也有

  • 匈奴是否还有后代?中国的这5个常见姓氏,或许就是匈奴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后代5大姓氏,匈奴主要姓氏,匈奴的后代现在都在哪里

    前言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高原游牧民族,在我国历史发展中一直充当着骚扰中原地区的角色,其实匈奴部族的历史还是十分悠久的,这都能够从三皇五帝时期说了。从很多史料中都可以查到在尧舜禹时期,匈奴的名字称为獯粥,秦朝之前又改为猃狁,慢慢发展中原百姓又称他们为戎狄和夷狄。最开始的时候,匈奴主要的活动范围在黄河沿线

  • 诸葛亮离世后,刘禅下令彻查其家产,结果却让他勃然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哭了,诸葛亮死后刘禅说出七个字,诸葛亮死后刘禅怎么看他的家底

    前言要说中国历史之上最为勤劳能干、足智多谋并且非常忠心的相的话,相信大家肯定要提到诸葛亮这样一个人了。作为在三国时期蜀国内的头号智囊,诸葛亮不仅仅让蜀国发展的更加强盛,同时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没几个人能够比得过他。诸葛亮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被请出山以来,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的复兴事业,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

  • 为何诸葛亮派4个人在门前扫地?司马懿看懂了,也留住了一条小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给司马懿带来的暗示,诸葛亮最后快死的时候对付司马懿,司马懿对诸葛亮什么态度

    引言从古至今,对一个国家来说尤为重要的便是那些栋梁之才,在古代时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有勇有谋之人,他们可谓是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历史上就有很多比较出名的人物,不过要说到智商与谋略都远超常人的人物,就像是诸葛亮,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历史上诸葛亮是很有能力很有谋略的,而且他的智商甚至远超于他人,可能

  • 同样貌美的一对姐妹花,为何赵合德比赵飞燕受宠?前者心计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合德和赵飞燕谁最好,赵合德赵飞燕哪个更受宠,赵飞燕和赵合德谁更受欢迎

    除去这些正常途径改变命运的,也有人因为偶然机缘改变命运的,比如当初在公主府跳舞的卫子夫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一国之母,做过马奴的卫青也预料不到自己会成为大将军,有一日会威震匈奴。汉成帝时期的赵氏姐妹,同样也是在侯府中跳舞的歌女,可最后却成为了宠冠后宫的妃子。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虽然有着身份显赫的生母

  • 官渡之战其实并不关键,这才是袁氏集团覆灭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官渡之战的真实情况,官渡之战后袁绍真的败了吗,官渡之战是怎样发生的

    撰文:Hush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01.官渡之战后的整整7年,河北大地依然被笼罩在战火之中。而这一切就算是袁绍战胜了曹操也无法避免,反而会让战争进一步扩大,导致更多无辜百姓丧生,因为问题的根源——就在袁绍内部。按照袁绍作出的安排,即使他还在世,内乱爆发也是迟早的事。自董卓作乱,东汉朝廷名存实

  • 三国时中原四分五裂,匈奴为何不趁机南下?他们咋就如此消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时匈奴怎么不南下,三国时期的匈奴是在哪里,三国南匈奴势力

    匈奴虽是历朝历代的边境最大困扰,但匈奴的最大败绩那一定就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给他们的教训,自此“漠南无王庭“,但匈奴人并不记得教训,否则也不会有中原与匈奴数千年来从未彻底停止过的战火。每当他们发展势力后,等到中原王朝衰败之时便是他们的雄起之日,其中最为厉害的一次就是五胡之乱。趁着西晋

  • 千古之谜:秦始皇终生不立皇后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千古之谜秦始皇一生为何不立皇后,秦始皇没封皇后的原因

    龙凤呈祥,日月交辉。提到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能忽视的就是和他相配的皇后。皇后不仅是皇帝的妻子,也是宫廷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历史上,许多传奇的女性凭借自己的能力或姿色在这个岗位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代的皇帝均立后,唯一例外的便是秦始皇了。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后,作为他长子的公子扶苏又是谁生的呢?0

  • 匈奴人传到中原的病毒,竟是汉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最终消灭匈奴的人,匈奴人被汉朝打败后去哪里了,西汉时期的匈奴事件

    匈奴人,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兴起于内蒙古阴山山麓,在秦末汉初时逐渐强大起来,并控制了西域地区,甚至屡次进犯边境,叫嚣西汉,成了威胁西汉政权的最大隐患。俗话说“士可忍孰不可忍”!终于,到元光六年的时候,汉武帝刘彻发话了:“给我使劲打!打到他们跪着喊爸爸为止。”(敢惹我西汉,当我好欺负啊)这场反击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