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人传到中原的病毒,竟是汉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匈奴人传到中原的病毒,竟是汉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35 更新时间:2024/3/3 20:05:37

匈奴人,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兴起于内蒙古阴山山麓,在秦末汉初时逐渐强大起来,并控制了西域地区,甚至屡次进犯边境,叫嚣西汉,成了威胁西汉政权的最大隐患。俗话说“士可忍孰不可忍”!终于,到元光六年的时候,汉武帝刘彻发话了:“给我使劲打!打到他们跪着喊爸爸为止。”(敢惹我西汉,当我好欺负啊)

这场反击匈奴之战历时四十四年之久,耗尽了西汉举国的人力物力,最后终于把匈奴人赶到了漠北一带,部落也分裂成了五个。可是匈奴人那是口服心不服,咱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呗~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损招——下“蛊”给西汉,以此来降低他们的军队战斗力。这个“蛊”就是病毒。在当时医疗水平极低的条件下,这场延续三百年之久的瘟疫,杀伤力是绝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就这样,“瘟疫--饥荒--暴动--瘟疫”……国家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最后结果不出所料,在百姓的起义暴乱之中,一代王朝在历史长河中落下了帷幕。

01

一不小心干掉了汉朝名将霍去病

在谈起这场瘟疫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在北讨匈奴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可惜的是,在远征匈奴回来后霍去病却因病去世,没能像他的名字“去病”一样一生无病无灾,反而在二十四岁便英年早逝,可惜可叹。关于他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一向骁勇善战,身体康健的霍将军怎么会突然暴病而亡呢?

据史记载,匈奴人是最早使用瘟疫作为战争手段的群体,实际上他们也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野蛮和无知。《汉书·霍光传》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骠骑将军登临瀚海,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意思也就是说霍去病的军队不带粮草,基本上都是靠在沿途中夺来匈奴的牛马羊作为军队补给,所以霍去病吃了被污染的动物从而染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汉武帝晚年曾发布了《轮台诏》,反思己过,但是细读下来我又发现了关于匈奴传播病毒的重要信息:“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这里的“秦人”就是匈奴人对汉人的称谓,他们把马的前后脚捆住送给汉军,因为当时匈奴人已经落了下风一直被打着北上,汉军估计也没想那么多,以为这些战马是匈奴人送来的求和物品,便收下引入了中原地区。

诏中还曾记载了一个匈奴俘虏的话:“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缚马者,诅军事也。”他们把染病的牛羊堆积至河流的上流,致使大量的汉军成了这场“生化之战”的牺牲品,给中国历史也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悲痛记忆……

02

小小病毒竟将一个王朝击垮

万万没想到,汉武帝时候的这场天灾人祸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

匈奴人通过牲畜传播的瘟疫,在当时被称为“伤寒”——伤,就是在患者的身体上有斑瘀;寒,就是一直发烧感到体寒。

东汉末年,明确记载的全国性瘟疫就有十二次,并且呈现出周期性。曾经繁华的中原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家家有位尸之痛,哀鸿遍野,十室九空,一大半人的性命被这种瘟疫夺去……

《后汉书·献帝纪》载:“建安二十二年,是岁大疫。”我们后世所说的建安七子中就有四人死于这场瘟疫之中(他们是徐干陈琳刘桢应玚)。据史载,曹丕素来与建安七子交好,作为他们的好朋友,他在称帝后回忆起这段往事仍是悲痛万分:“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东汉名医张仲景也在《伤寒论》中说自建安元年开始,他的家族中死去的亲人里,有七成是死于伤寒,正是这样的打击,让张仲景决定潜心研究伤寒,才会有流传后世的医学巨作《伤寒杂病论》的出世。

据《太平御览·说疫气》记载,当时瘟疫横行,覆族而丧的事情时有发生,国家大乱,百姓也深受煎熬。中平元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准备起兵造反,但由于有人向朝廷告密,导致马元义在洛阳被车裂,近千教众被杀害。张角不得不把起义时间提前,一时间,东汉各地战火四起,许多百姓也纷纷加入了起义的队伍之中。虽然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耗尽了东汉的最后一点国力,气数将尽,最终也被曹魏所取而代之……

我们都知道,“生化”之灾是非常可怕的,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摧毁掉很多人的性命,而人类却束手无策,只能在绝望挣扎中等死。

03

聪明反被聪明误

俗话说,“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匈奴人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病毒最终会反噬到他们自己身上,百年间,部落里也曾爆发过多次大大小小的瘟疫。后来,随着他们的不断西迁,瘟疫逐渐传到了中、西亚,甚至是欧洲。

这些骑马的野蛮入侵者,给西方病毒带往北飞,带去的不仅仅是战争,还有瘟疫。公元5世纪,流行性的瘟疫肆虐整个欧洲,甚至到了没有足够的健康人去掩埋尸体的地步。

哥本哈根大学的艾斯克·威勒斯列夫表示:“在一些Huns(匈奴人)中,我们发现了基础形态的查士丁尼瘟疫”,他们也曾在一个匈奴人的尸体中发现了归列于鼠疫基因的鼠疫杆菌菌株的DNA。

匈奴人通过丝绸之路将病毒带往南亚北非,在与土耳其人的接触中传播,亦或是通过跳蚤传播(就好比后来的黑死病)。在研究时,达姆加德博士发现中国的史书上曾记载了匈奴人用马的尸体来进行生物战,他推测,这或许是鼠疫的滋生地,但是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证明。

但不论研究结果怎样,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匈奴人传播的病毒,很大程度上将两汉和罗马引向了崩溃的边缘。

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了病毒的威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上这些瘟疫的爆发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惨重的。现在,我们不仅要为明天祈祷,更要思考眼前的瘟疫。人类的食物何止百种,到底有没有向野味张口的必要呢?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南墨烟暖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离世3年后国家就亡了,若此人没有自杀,秦至少能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说到皇帝,大家肯定都听说过秦始皇这样一位皇帝,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皇帝,毕竟在中国古代皇帝中,他应该是第一个把整个华夏给统治起来,而且当时的历史情况可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毕竟当时的社会矛盾是很尖锐的而且整个国家也都是我们所想的大家用着同样的语言在当时的战国和春秋时期大家每个国家之间的隔阂是非常深

  • 曹操生性多疑,为何不杀这个“叛臣”,还给他封侯?因为他太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临死前留下的三个大将,曹操晚年有多残暴,曹操杀了吕伯奢给他封侯了么

    荀彧中举时才二十九岁,非常年轻,而此时他已经有了识人的能力,他的眼光十分敏锐,虽然人们都认为袁绍能成事,曹操必败,有才的人都去投奔袁绍,而只有荀彧看好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说袁绍“终不能成大事。”喜得曹操赶紧来迎,涕泪交替地感激上苍,说:“吾子房也。”子房就是张良,匡助刘邦成就大业的奇才,可见曹操对荀

  • 东吴原来有这么多令人称道的精英部队,为什么却毫无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吴最厉害部队,东吴志,东吴军队名单

    文:琴剑霜月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割据一方的豪强军阀往往都有一支乃至数支可以引以为傲的军队。在二世纪末的华夏舞台上,吕布麾下的高顺带着他的七百陷阵营纵横徐兖;公孙瓒领着白马义从在幽燕塞外闪电般驰骋;麹义率先登死士携强弩为袁绍开疆拓土……而最终他们又在曹操北方一统的光辉下渐渐黯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虎

  • 王莽死后,为何其头颅被历代皇帝当宝物,足足收藏了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王莽没称帝,他的名气跟周公差不多,他在后世应该是有牌位的,很有可能跟孔子放在一起。如果王莽没有称帝,他在民间的形象应该不亚于诸葛亮。王莽在某种程度而言,确实是当时的“圣人”,社会道德的典范。王莽还没有称帝之前,虽身在权倾朝野的王氏家族中,但王莽头脑清醒,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并不像大多数的王氏子弟

  • 古代的后妃贵人们,是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的?赵飞燕不堪受辱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守陵制度在起始于汉初,高祖驾崩后,妒妇吕后不仅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还将大批的未曾生育子嗣的后妃安排去守陵。汉武帝时期,由于他对美色的贪婪,后宫人数激增,这些美貌的女子很多在汉武帝驾崩后还十分年轻,但是都被派去陵园守陵,一时间宫中哭声不绝,十分凄惨。汉成帝驾崩后,皇后赵飞燕彻底失势,没过多久被派去守

  • 关羽身边有“四大奇才”,关羽却故意弃之不用,否则荆州不会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为何失荆州,关羽抽调大量的荆州守军增援樊城,曾仕强谈关羽守不住荆州

    刘备为人忠厚,善于结交人才,起义之初就拉拢了关张二人,此后东奔西走,虽然心有大志却无一立足之地,直到诸葛亮出山投入到刘备麾下,蜀汉势力才有了起色,当初刘备去请诸葛亮的时候,隆中对奠定了蜀汉后来几十年的发展蓝图,拿下荆州之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看似平庸的刘备。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向

  • 庞统临终前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又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庞统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受刘备重用,刘备看中诸葛亮还是庞统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名人物,他不仅在学识上渊博,在布阵点兵、奇门遁甲之术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才能。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前,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弟子,“水镜先生”司马徽精通兵法、奇门,道术,在他手下统共有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三名弟子。在三国时期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

  • 东汉名士为娶豪门女抛弃糟糠之妻,不料竟因前妻的一席话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抛妻弃子典型人物,抛弃糟糠之妻的历史名人,糟糠之妻的历史故事

    无论承认与否,人微言轻一直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可是在东汉却有这么一位社会底层的小女子,通过自己的一席话,得以名垂青史,并改写了数位大人物的人生走向。01话说东汉名士黄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显名一时。不巧,彼时有位相人界的大咖——郭泰,不爱做官,不爱财,却偏好品评臧否人物这

  • 没人脉没资金的刘备,招兵买马的第一桶金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什么时间招兵买马的,刘备创业全过程,刘备为什么能得人心能称霸一方

    无论是哪位大佬的发家史,都会涉及到这么一个问题。这就是第一桶金的来源。有人天生打得一手好牌,比如说袁术,直接继任,便能牧首一方。次一点的像曹操,家里不能说是有权有势,起码有两个闲钱,能让曹操去拉扯出一个队伍来。最惨的莫过于刘备这样,家境贫寒,得失成败,具是一己之功。和他祖宗刘邦的处境倒是有几分相似。

  • 曹操临终前的遗言,在场人都落泪,后人说:无愧是真男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临终遗言详细介绍,曹操遗言视频完整版,曹操临终遗言集锦

    比如以仁善著称的贤主刘备,他在临死前,不仅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白帝城托孤“,还留下一句千百年间诲人不倦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话,有多少人父母这句话教过自己的孩子,而且老师教育学生也总会说这句话。建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更是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统一天下的大计,他留下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