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生性多疑,为何不杀这个“叛臣”,还给他封侯?因为他太重要

曹操生性多疑,为何不杀这个“叛臣”,还给他封侯?因为他太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91 更新时间:2024/1/26 7:50:57

荀彧中举时才二十九岁,非常年轻,而此时他已经有了识人的能力,他的眼光十分敏锐,虽然人们都认为袁绍能成事,曹操必败,有才的人都去投奔袁绍,而只有荀彧看好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说袁绍“终不能成大事。”喜得曹操赶紧来迎,涕泪交替地感激上苍,说:“吾子房也。”子房就是张良,匡助刘邦成就大业的奇才,可见曹操对荀彧的爱才程度。

从初平二年到建安十七年这二十年里,荀彧一直是曹操帐下重要的谋臣,也是首席谋臣,因为他的“王佐之才”,曹操才得以壮大实力,厉兵秣马,一举统一北方。

在汉魏更迭之际,门阀世族的政治取向,对政局产生的影响不容低估,一个高门名士的加入,可以形成名士效应,让各个门阀世族都将宝押注在一个军阀身上。

荀彧的加入给曹操带来巨大的人气效应,他重塑了曹操的形象,在此之前曹操几乎困顿,因为他杀了世族出身的张让,导致下属倒戈,“兖州诸诚皆应布”,迎回吕布。

荀彧的加入为曹操带来了世族的人气,也是在此刻曹操反思了自己政治上草率的行为,对世族名士重新尊敬起来,荀彧积极向曹操举荐人才,他举荐的还都是能够济世的大才,荀攸、华歆、王朗、荀悦……后来为相的竟然多达十数人,这些金字塔顶端的世族对曹操力量的壮大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纵观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荀彧的地位特别重要,他举荐的都是一流谋士,这些人相继成名,又形成了魏晋新的门阀贵族系统,反过来对曹操的政权的稳固也有很大的好处。

有人说,荀彧心怀“汉柞”,所以没发挥他全部的才能辅佐曹操,其实荀彧在最初是很尽心竭力的,而且妙计频出,屡立奇谋。

荀彧有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让曹操迎取天子,这让曹操最先赢得了政治优势。尽管曹操不情愿,但荀彧知道世族门阀的传统关键是多么根深蒂固,他指出——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为累,明矣。……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

说是“从民望”,其实是“从世族望”,荀彧就是要让曹操占领道德制高点,让很多骑墙观望的英雄豪杰都放心地来投奔曹操。

当时上流社会的门阀世族,因为世代簪缨,很注重读书和做人的道德的,也爱惜自己的才名,曹操只要迎回汉献帝,以宰辅的身份打理朝政就有了“名分”,而追随他的士人也免去了失节之忧,自然会趋之若鹜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平生最重要的决定之一,也是当时的政治正确,从此曹操一生南征北战有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借口

即使刘备刘皇叔,自称皇室宗亲,也不得不心虚。曹操一举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而且维护汉室正统,让大家下巴都惊掉了,都以为曹“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当时的名流诸如,袁术之谋士张承,吕布之谋士袁涣公孙度之谋士凉茂,都大力推荐曹操的美德。

而荆襄、关陇、河北的名士也纷纷投靠曹操,一时间许都门庭若市,名士贤士都来投奔,而袁绍之流则被视为篡逆谋逆,结局大家都不看好,何况曹操现在是皇帝的代言人了,无论从政治道德上,还是实际人才拥有数量上,都远超袁绍,他的成功已经是众望所归、势在必得了。

荀彧的第二个贡献是为曹操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基地,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大本营”,作为战争供给之需,他向曹操进言道:“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在荀彧的主张吓,曹操先是大力屯田,巩固在山东的统治,后来进攻河南扩大地盘,荀彧是功不可没的。

荀彧第三个贡献是让曹操在战机上永远比别人快一步,因为荀彧的预见性高人一筹,每次决战之际荀彧都给曹操制定出进攻的先后顺序,让曹操有了克敌制胜的先机。

荀彧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曹操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三国志》)

简单的说,荀彧在建安二年就预感到曹操与袁绍必有一战,当时曹操不仅有北面世族拥护的高门名士之后袁绍这个劲敌,还有刘表、张绣在南面环伺,关中的马超等也不可小觑,曹操腹背受敌,一旦曹操与袁绍早晚有一战,曹操忧患重重,所欲荀彧让曹操先搞定吕布,再图关中,挨个分化力量,最终才能全力对付袁绍。

曹操后来说荀彧“天下之定,彧之功也”。所有溢美之词,但也不乏肺腑之赞,荀彧果真是有“王佐之才”。

荀彧对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曹魏取得天下立下首功,那为何曹操后来对他有所嫌弃,而他又差点当了叛臣呢?

这要从荀彧的生长背景说起,他毕竟是簪缨世家出身的人,累世硕儒,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很严重的,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他们不遵循道德规范,那么他们生命所赖以生存的信仰就没了,所以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荀彧开始以为,曹操只要听他的话,哪怕一直让汉献帝当傀儡,他也不至于名声有污点,但他后来看见曹操统一北方后,野心不断增长,荀彧很忧虑。建安十七年,谄媚曹操的臣子劝说曹操晋爵国公,加九锡,敏锐的荀彧一下子就嗅到曹操的政治野心。如果曹操加封为魏公,汉室被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情,荀彧气愤极了,他内心深处的梦想和信仰依然是匡扶汉室,眼看理想破灭,他竟然忧愤而死。

于是有人说,曹操送了一个空盒子给他,他预见到曹操觊觎神器之心已定,结果自杀而死。历史的结局是否如此呢?

其实荀彧的理想和诸葛亮是一致的,他选择了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希望他能够匡扶汉室,统一中国,是因为当时国家四分五裂,非得有一个厉害的军阀出来搞定局面,然后把江山交还给汉室。荀彧一生“乃心王室”,所以有人说,他在曹魏,心怀“汉柞”,对曹操心不诚,也没有发挥自己全部的才能,其实这也并不公允。

不管怎样,荀彧都是一个忠臣,他不应该被形容成一个“叛臣”,他作为人臣对曹操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作为世族高门的弟子,他一生心系汉室,言行为世人的典范,而最可贵的是,他一生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曾背叛过,名利不能诱惑之。

清代学者赵翼对此评论他说:“其劝操迎天子之论,可知欲藉操臣汉之本怀,且是时操亦遽未有觊觎神器之心。及权势已极,董昭等欲加以上公九锡,则非复人臣之事,明知操之已怀僭妄而终不肯附和,姑以名义折之,卒见忌操,而饮药以殉,其为刘之心亦可共其白于天下矣!”

参考资料:

【《后汉书·荀彧传》、《荀彧的政治命运》】

更多文章

  • 东吴原来有这么多令人称道的精英部队,为什么却毫无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吴最厉害部队,东吴志,东吴军队名单

    文:琴剑霜月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割据一方的豪强军阀往往都有一支乃至数支可以引以为傲的军队。在二世纪末的华夏舞台上,吕布麾下的高顺带着他的七百陷阵营纵横徐兖;公孙瓒领着白马义从在幽燕塞外闪电般驰骋;麹义率先登死士携强弩为袁绍开疆拓土……而最终他们又在曹操北方一统的光辉下渐渐黯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虎

  • 王莽死后,为何其头颅被历代皇帝当宝物,足足收藏了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王莽没称帝,他的名气跟周公差不多,他在后世应该是有牌位的,很有可能跟孔子放在一起。如果王莽没有称帝,他在民间的形象应该不亚于诸葛亮。王莽在某种程度而言,确实是当时的“圣人”,社会道德的典范。王莽还没有称帝之前,虽身在权倾朝野的王氏家族中,但王莽头脑清醒,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并不像大多数的王氏子弟

  • 古代的后妃贵人们,是怎么伺候死去的皇帝的?赵飞燕不堪受辱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守陵制度在起始于汉初,高祖驾崩后,妒妇吕后不仅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还将大批的未曾生育子嗣的后妃安排去守陵。汉武帝时期,由于他对美色的贪婪,后宫人数激增,这些美貌的女子很多在汉武帝驾崩后还十分年轻,但是都被派去陵园守陵,一时间宫中哭声不绝,十分凄惨。汉成帝驾崩后,皇后赵飞燕彻底失势,没过多久被派去守

  • 关羽身边有“四大奇才”,关羽却故意弃之不用,否则荆州不会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为何失荆州,关羽抽调大量的荆州守军增援樊城,曾仕强谈关羽守不住荆州

    刘备为人忠厚,善于结交人才,起义之初就拉拢了关张二人,此后东奔西走,虽然心有大志却无一立足之地,直到诸葛亮出山投入到刘备麾下,蜀汉势力才有了起色,当初刘备去请诸葛亮的时候,隆中对奠定了蜀汉后来几十年的发展蓝图,拿下荆州之后,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看似平庸的刘备。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向

  • 庞统临终前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又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庞统为什么说刘备被诸葛亮骗了,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受刘备重用,刘备看中诸葛亮还是庞统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名人物,他不仅在学识上渊博,在布阵点兵、奇门遁甲之术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才能。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前,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弟子,“水镜先生”司马徽精通兵法、奇门,道术,在他手下统共有诸葛亮、庞统、徐庶这三名弟子。在三国时期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

  • 东汉名士为娶豪门女抛弃糟糠之妻,不料竟因前妻的一席话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抛妻弃子典型人物,抛弃糟糠之妻的历史名人,糟糠之妻的历史故事

    无论承认与否,人微言轻一直是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可是在东汉却有这么一位社会底层的小女子,通过自己的一席话,得以名垂青史,并改写了数位大人物的人生走向。01话说东汉名士黄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显名一时。不巧,彼时有位相人界的大咖——郭泰,不爱做官,不爱财,却偏好品评臧否人物这

  • 没人脉没资金的刘备,招兵买马的第一桶金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什么时间招兵买马的,刘备创业全过程,刘备为什么能得人心能称霸一方

    无论是哪位大佬的发家史,都会涉及到这么一个问题。这就是第一桶金的来源。有人天生打得一手好牌,比如说袁术,直接继任,便能牧首一方。次一点的像曹操,家里不能说是有权有势,起码有两个闲钱,能让曹操去拉扯出一个队伍来。最惨的莫过于刘备这样,家境贫寒,得失成败,具是一己之功。和他祖宗刘邦的处境倒是有几分相似。

  • 曹操临终前的遗言,在场人都落泪,后人说:无愧是真男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临终遗言详细介绍,曹操遗言视频完整版,曹操临终遗言集锦

    比如以仁善著称的贤主刘备,他在临死前,不仅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白帝城托孤“,还留下一句千百年间诲人不倦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话,有多少人父母这句话教过自己的孩子,而且老师教育学生也总会说这句话。建立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更是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统一天下的大计,他留下了著

  • 我国历史上仅有6位冠军侯,第一位是霍去病,其他5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霍去病最高军事成就,霍去病为什么被称为冠军侯,霍去病战功历史排名

    引言在上千年的封建历史上,曾出现了众多优秀人物又或是比较出名的忠臣良将,而他们则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说到最会打仗的人物,不知大家首先会想到谁?若是说到这西汉名将霍去病绝对排得上前列,要知道他可是少年成名,18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领兵打仗了,并且带800骑兵突

  • 农民地窖可存万斤红薯,经考古家7年蹲守研究,挖出西汉第一大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挖红薯窖挖出来的古墓,挖出大型西汉墓,工地发现西汉墓

    前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我们创造了非常璀璨的文明,也拥有了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殊文化。而在我们中国的历史过程当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时候中国处在大一统王朝所带来的繁荣昌盛当中,有的时候我们的华夏大地也会面临严重的战乱和动荡。不过再怎么来说,我们中国人民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坚韧不屈来挺过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