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90%皇帝根本没有男宠

西汉90%皇帝根本没有男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10 更新时间:2024/2/21 17:10:28

撰文:军事帅哥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当今社会充斥着很多耽美文学、同性电影,这对人们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很多历史网文开口就说“西汉皇帝90%有‘男宠’”,“西汉皇帝性取向如何如何”,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的史料给他们的观点作为证据支撑。事实上,这些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们就根据《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以汉武大帝为例,批驳历史网文中“西汉皇帝90%有‘男宠’”的错误观点。

#01.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汉武大帝身边有两个关系很要好的朋友,一个是韩嫣,一个是李延年。注意,我在这里的用词是他们是汉武大帝的朋友,是关系很要好的朋友,因为他们二人并非刘彻的“男宠”。

先说说韩嫣,我们先来看看《史记》中有关韩嫣的记载:

嫣者,弓高侯孽孙也。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於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江都王入朝,有诏得从入猎上林中。天子车驾跸道未行,而先使嫣乘副车,从数十百骑,骛驰视兽。江都王望见,以为天子,辟从者,伏谒道傍。嫣驱不见。既过,江都王怒,为皇太后泣曰:“请得归国入宿卫,比韩嫣。”太后由此嗛嫣。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而案道侯韩说,其弟也,亦佞幸。

这段话说的是刘彻身边的宠臣,韩嫣和李延年。这里面有几句话让人们误解——“嫣与上学书相爱”,说的是刘彻当胶东王的时候,韩嫣就做刘彻的伴读,两人关系好。“相爱”一词并不是指我们现代汉语中的“爱情”,只是两人友爱,关系好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韩嫣和汉武大帝的关系是一对好发小,好朋友,与龙阳之好根本扯不上边。至于“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那完全是刘彻当上太子后,韩嫣和刘彻的友谊进一步加深而已。

最可疑的句子是“嫣常与上卧起”,乍眼一看,似乎是汉武大帝有断袖之癖的“铁证”。事实上,韩嫣到底如何“与上卧起”,是睡一张床,一块睡,一块起,还是不睡一张床,但两人作息时间相同,司马迁并没有记载。如果是后者,那韩嫣此时的角色就是汉武帝身边的“机要秘书”,他必须时刻照顾皇帝的起居生活,所以“与上卧起”,即为和汉武帝作息时间相同。

如果是前者,那也不能代表汉武帝有断袖之癖。宋朝之前,没有程朱理学的影响和束缚,人们之间的交往本身就不拘小节,大大咧咧,刘备关羽张飞就经常睡一张床,那只能证明他们关系很铁。汉武帝和韩嫣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便“与上卧起”的真相是同睡一张床,那也不能证明韩嫣是汉武帝的男宠。

#02.

而且,韩嫣和汉武帝只是朋友的关系,还有以下证据可供证明:

第一,李当户事件,李当户是李广的长子,不太受汉武帝重视。有一次,李当户看韩嫣不顺眼,居然出手打韩嫣,但汉武帝并没有处罚李当户,还称赞李当户勇敢。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韩嫣是汉武帝男宠,和汉武帝之间有暧昧的关系,汉武帝为何不处罚李当户呢?这就证明,韩嫣只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普通大臣而已。

第二,王太后处死韩嫣。汉武帝母亲王太后处死韩嫣,其理由是“韩嫣和宫女有不正当关系”。由此可见,韩嫣也是个普普通通异性恋。他是喜欢女人的,才会到永巷里和宫女有不正当关系。至于汉武帝本人,后宫美人一堆,卫子夫、李夫人、王夫人、钩弋夫人······汉武帝底下儿子6个,女儿6个,子女众多,也足够体现出汉武帝并非有断袖之癖。

还有,王太后处死韩嫣,汉武帝只是求了个情,希望老妈别这么做,但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阻挠母亲的行为。按照汉武帝强势的性格,如果王太后处死的韩嫣是汉武帝的“不正当关系对象”,汉武帝怎么不会有强势行动,进一步阻止王太后呢?大家试想,如果那时候某人欺负卫子夫,或李夫人,汉武帝又会是什么反应?还不拼命了?

说完了韩嫣,我们再说李延年。今天的历史网文说“李延年和汉武帝有不正当关系”。可能吗?李延年把他妹妹李夫人送入宫中嫁给了汉武帝呀,这是“不正当关系”吗?今天会有“不正当关系”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不正当关系对象”的事情吗?况且,刘彻和李夫人生育有一个儿子,昌邑王刘胥,汉武帝还写了辞赋《悼李夫人赋》来体现出他对李夫人的怀念之情。而且,在李夫人死后,汉武帝还将她安葬在离自己封土不远的茂陵陵园。

#03.

那李延年和汉武帝的关系到底如何呢?其实,他不过是相当于老板重用的有才员工而已,李延年是西汉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很有才,很懂音乐调子。西汉时期兴乐府诗,李延年就因为这一特长而被汉武帝重用。注意,汉武帝只是重用李延年,和李延年是关系很好的朋友而已。至于李延年和汉武帝“与上卧起”这事情,前面已经提到,同席而卧也不过只能证明李延年和汉武帝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如果能对李延年“与上卧起”做另类解读,那刘关张同睡一张床岂不也该做另类解读?因此用今天的社会现象解读历史,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还有一点能证明汉武帝是异性取向,李夫人去世,汉武帝写了《悼李夫人赋》,可韩嫣和李延年死后,汉武帝可没写《悼韩嫣赋》《悼李延年赋》,可见,后者两人也就是武帝身边的普通大臣而已,汉武帝和地球上大多数男人一样,真心真意的爱女人,也只爱女人。

至于卫青和霍去病和汉武帝之间也是所谓的“不正当关系”,那更是无稽之谈了。这二位大将军只是单纯的凭借战功和卫子夫皇后的关系备受汉武帝重用。只不过,司马迁本人因“腐刑”和同情李广而憎恨汉武帝,进而把卫青霍去病写入《佞臣传》,这是《史记》的不客观之处。说卫青霍去病有那些不正当的事情,更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英雄卫青霍去病的变相造谣。

写到这里,我们就很清楚了。汉武帝身边所谓的“男宠”只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判断,并没有这回事。汉武帝是异性恋,是喜欢女性的男子,一首《悼李夫人赋》就能看出他对女性的真心之爱,至于韩嫣和李延年之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长得帅会说话而被老板重用”,和汉武帝有龙阳之好没有任何关系。这也就能解释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中“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的真实含义。

汉武帝是异性恋,刘邦、刘盈、刘恒、刘、刘弗陵、刘病已刘奭这些皇帝也都是异性恋,也许汉成帝和汉哀帝会有断袖之癖的可能,注意,也仅仅是可能而已,无法确定100%是真的。所以,西汉皇帝大部分都是异性恋,受耽美文学和随时代发展逐渐更新的性取向观念影响的“西汉皇帝90%有男宠”的观点可以休矣了。我们决不允许某些别有用心的历史作者无中生有的造谣我们心中的英雄——刘邦、刘彻、卫青、霍去病等,污蔑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大一统的强汉帝国。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何能驾驭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韩信、张良不能自立门户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最后为什么要杀张良韩信,刘邦韩信张良漫画图片,张良为什么能驾驭刘邦

    人要想成大事,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野心;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刘邦之所以能驾驭韩信、张良、萧何这样的人,至少在野心和智慧两方面,他们肯定是不如刘邦的。刘邦虽然文不能书,武不能战,聪明比不过张良,勇敢不如韩信,但他有城府啊!他狡猾啊!他能在该大方的时候大方,在该断舍离的时候比谁都狠心,该装糊涂的时

  • 三国初期的他原来才是真正的狠角,为什么最终却未能成就三国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最狠的人排名,三国初期被低估的将领,三国历史上最狠的武将

    0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刘表在后人的心中往往是这样的形象:一位慈祥老者,满脸的皱纹间永远堆砌着宽容又有些虚弱的微笑;一派谦谦君子的儒士风范,全无彼时枭雄身上普遍笼罩的杀伐刚决。而无论同时代还是后世的评价,也都一边倒地树立着他失败者的形象:郭嘉曰,“表,座谈客耳”;徐庶曰,“表善善不能用,恶恶而不能

  • 刘邦比诸葛亮聪明吗?为何刘邦出兵陈仓成功,诸葛亮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将这件事讲清楚,那就要说到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了,当初项羽攻入咸阳后,屠杀秦氏贵族,火烧阿房宫,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分封群臣,此时项羽已经开始忌惮刘邦,生怕他的发展会超过自己,于是将刘邦分封到巴蜀汉中一带为汉王,刘邦自然也看出了项羽的压制之意,蜀地大多为崇山峻岭的地形,但当时的确是项羽在各国中的声

  • 项羽死后,抢到“碎肉”的五人个个封侯,有一个后人直接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用兵给后人的启发,项羽最后被谁给逼死了,项羽的六次败仗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就此结束,可项羽虽死,却有许多人因他而得已封官得赏,后来更是有一家人传承千年,这一家便是杨氏族人,杨家初代族人在汉朝之时,就已经是出将入相,千百年来杨氏一族发展昌盛,后来更是诞生了杨坚其人,杨坚的出世结束了从西晋末年一直分裂数百年的局面,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中

  • 三国最伟大武将是谁?他的功绩至今让中国受益《三国演义》却没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里最厉害的武将排名,三国最有功绩的十大武将,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是哪一个

    曹操手下文武人才的储备厚度无与伦比,他也因此成为三国时代最为成功一方,坐拥中原腹心之地。刘备和孙权属下人才厚度虽然不及曹魏,但也称得上人才济济,各有千秋,刘备因此得以割据益州建立蜀国,孙权因此得以割据江东建立吴国。因此可以说,三国争霸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又是人才之战。要论及谁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武将

  • 诸葛亮的千古一策《隆中对》,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隆中对》作为战略规划的“千古名对”,一直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诸葛亮“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可见其功力之深厚,的确不是盖的。在古往今来的一片赞誉声中,《隆中对》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时至今日,不断有学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或排斥、或贬低、或抨击,以此来证明其“事后诸葛亮”的功力,《隆中对》遇到了不小

  • 三国尽归司马家,庞大的人脉网络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河东司马家算强大吗,三国司马王朝,三国司马一族怎么样

    01在民间百姓的眼中,多把刘备、诸葛亮的蜀汉政治集团视为三国历史的正面阵营,而三国真正的赢家却是司马家。很现实,因为诸葛亮编制的是梦想,司马懿编制的是网络。首先,汉末河内司马家已经是当世名门,曾做过京兆尹的司马防共生了八个儿子,各有其才,并称为“司马八达”,其中又以老大司马朗(兖州刺史)、老二司马懿

  • 三国唯一的完人,文韬武略都很精通,现国外有其三十万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有多少文臣武将,三国其实正史很厉害的人物,三国六大文武全才

    例如曹操这个人太过于武断,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就会吃亏。孙权则是不够果断,行事过于犹豫。对于刘备来说,他就是为人过于仁慈,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有时心肠软也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他不论在文采还是武功上都很优秀。这个人就是卢植。卢植地位出身不错,家中是书香世家。当初

  • 诸葛亮留下的一首诗,1800多年没人能弄清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最霸气的一首诗,诸葛亮最终14字诗,诸葛亮的五句诗句

    魏蜀吴三国的君主,都把招揽人才视为治国平天下的第一要务,各国都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才干之士。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同时代的其他人才相比,诸葛亮有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多才多艺。如果说这世上真的有“全才”的话,那么诸葛亮应该算一个。关于诸葛亮的用兵如神、治国有方,各位读者想必早已了然于胸,毋

  •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攻城掠地,百战百胜,这就是项羽输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那么厉害为什么输项羽很多次,韩信是怎么赢项羽的,韩信带兵比项羽厉害吗

    有人曾言:古之为将者,需经文纬武,智勇双全,知人善任,察天时、明地利、顺人和,通书史,晓兵法,精器械!而将又分:大将、儒将、才将、战将,其中堪称大将者,有韩信、冯异、王猛、贺若弼、李靖、郭子仪、曹彬、徐达等!韩信何人也?后世为何奉他: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等诸多头衔!一生大小百余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