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一首不为人注意的诗,精准预判了安史之乱和唐玄宗的下场

李白一首不为人注意的诗,精准预判了安史之乱和唐玄宗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4/1/10 5:07:56

李白早年也曾是一位热血青年,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怀着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想要用自己的才华为国立功,干一番保国安民的大事业。但由于李白的家庭出身问题,他的祖上曾经因罪被流放碎叶,作为罪人之后的他并不具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这就使得他的入仕之路分外坎坷。

李白为了赢得唐玄宗的注意,可谓费尽心思。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来到长安,拜见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但因为他当时名不见经传,并未引起玉真公主注意,因此这次求职经历无结果告终。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向唐玄宗献上自己的作品《明堂赋》,想凭借自己的文采博得皇帝青睐。但他当时只是身份卑微的一介草民,这篇作品是否送到皇帝手里都是个未知数。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再度满怀热忱向唐玄宗献上自己的作品《大猎赋》。和上次一样,李白这篇精心润色的作品好比泥牛入海无消息。很可能早已被唐玄宗扔到了废纸篓中。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结识了当时名满天下的名臣贺知章,经过贺知章的引荐,他才得以如愿以偿见到唐玄宗,被被授予翰林学士之职,而此时的李白已经40出头了。

李白虽然成功入职翰林院,但无情的现实再次把他的梦想打得粉碎。唐玄宗只是把他视为一个帮闲文人,只让他写些歌功颂德的毫无意义的应景之作,并不肯对他委以重任,使得李白依然郁郁不得志。

更让李白郁闷的是,他生性清高率直,对朝廷官吏场中的明争暗斗、趋炎附势等恶习很难适应,最终使得他与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关系恶化,在朝中无法立足,被迫在天宝三年辞职,就此结束了他与唐玄宗的一段交集。

李白的这次经历,虽然未能让他飞黄腾达,但却让他彻底认清了唐朝朝局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真面目。李白敏锐意识到,唐玄宗耽于逸乐不理朝政,放任高力士和李林甫安禄山等一帮奸佞小人为非作歹,必将引来大祸。

在此背景下,李白写出一首不为人注意的诗《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在这首诗中,李白由衷表示出对唐朝时局和前途的无限忧虑。他认为,唐玄宗不理朝政,放任李林甫、高力士、杨国忠等一帮狼子野心的奸佞小人窃据要津,手握大权,唐朝即将面临一场迫在眉睫的惊天大祸,而他却人微言轻无人在意,如果直言不讳还可能惹得皇帝发作雷霆之怒。

数年之后,李白的预判全部被证实。唐玄宗宠信的安禄山,撕下“忠心耿耿”的面纱,从一头驯顺的老鼠变身暴虐猛虎,发起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则失去了真龙天子的威严,像一条惊慌失措的野鱼一样亡命江湖,最终失去帝位,落得个凄凉下场。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唐玄宗如果早一点看到李白的这首诗,或许能让唐朝躲过一劫,可惜历史没有这么多如果。

参考资料:《旧唐书》《李太白集》

更多文章

  • 开元24年,唐玄宗为何要给儿子改名?这是一场人伦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开元盛世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唐玄宗改革影响,开元初期的唐玄宗

    撰文:梦貘貘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开元24年,即公元736年,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52岁,担任国家元首已有25个年头。二月份,为了勉励新任命的163名县令,唐玄宗亲自撰写了一篇告诫书,要求这批新上任的地方官,关心民众,争做良臣明吏,教化好民众,与百姓们一起改变固有的恶习,以维护政治的清明。当月,

  • 隋唐小说中的冷面寒枪俏罗成,真实历史上的原型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四个版本罗成之死,隋唐历史有罗成吗,隋唐后期罗成

    01罗成是隋唐英雄小说中的一员猛将,为第七条好汉。他是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罗成不但武艺高强,颜值更是爆表,是小说中的第一美男,因而有“冷面寒枪俏罗成”的说法。罗成在小说中骁勇善战,扬州夺魁,力擒五王等等情节,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惜的是,罗成最后被太子李建成陷害,死于刘黑闼部将苏定方之手。然而

  • 同为开创盛世的大唐帝王,李隆基和李世民的走向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隆基和李世民啥关系,李隆基和李世民谁先谁后,揭秘李世民和李隆基的异同

    01提到唐朝,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非常自豪的!大唐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它缔造的伟大盛世,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里。当然,唐朝盛世离不开两个关键性的帝王,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们开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痕迹。然而,当我们仔细的研究盛唐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两个

  • 杨贵妃被赐死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如何?他为何被软禁在甘露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隆基跟杨贵妃的关系,李隆基杨贵妃背景,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传说

    先说一下李隆基为什么要赐死杨贵妃潼关之战中,李隆基乱指挥,致使大军惨败,使已经苟延残喘的安史叛军有了翻盘的机会。李隆基为了逃命,不但把长安城丢了,而且还带着杨贵妃和满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这才惹怒了卫士们,闹出轰动一时的马嵬驿之变。此时,李隆基才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来换天下太平。所以李隆基晚年的不幸也是

  • 瓦岗好汉中他的名气很小,李世民却把三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交他守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收服瓦岗五虎,瓦岗36将,瓦岗三十六兄弟排名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兴修京杭大运河。这些举措虽然大方向不错,但因为操之过急,给军民百姓造成了难以忍受的沉重负担,最终引燃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在众多隋末农民起义军中,瓦岗寨义军一度占据龙头老大位置。瓦岗寨义军在两代首领翟让、李密带领下,立足中原战略要地,先

  • 李世民听信魏征的一句话,给唐朝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在魏征死后写给大臣的话,李世民被魏征气得怎么样了,李世民对魏征的真实态度

    唐朝大臣魏征,就是李世民这个特点的最佳见证人。魏征,生于公元580年,卒于公元643年。隋朝末年,魏征还在武阳郡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瓦岗寨起义爆发后,在一代枭雄李密带领下迅速发展壮大,魏征于是前往投奔瓦岗寨,成为瓦岗寨义军中的一名文职官员。武德二年,瓦岗寨起义失败,魏征又投奔到唐朝麾下。在唐朝开国

  •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是谁?李渊最小的儿子是怎样为人处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滕王阁的滕王指的是谁,李渊之子滕王是什么人,滕王阁滕王何许人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上面是滕王阁诗。作者是王勃。当然比滕王阁诗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是妇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阁,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满天下。

  • 诸葛亮死后,留下14卦,精准预测武则天夺权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遗留14个预言,诸葛亮和武则天是啥关系,武则天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

    相传诸葛亮在闲暇之余卜卦未来之事,并且写了一本名为《马前课》的预言书。课可以理解为卦,所以这本书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在马前面卜的卦,其实这也暗示了这是诸葛亮在出兵前为自己卜卦。《马前课》有14卦,正好对应古代十四个王朝,今天小编就从中挑选几卦来为大家讲解。首先“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 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办医院开会,指挥越军围点打援重创法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林虎军依靠构筑的工事,固守不出,蒋介石错判敌情,认为这是敌军后卫,蒋介石鼓励手下说:“敌人所修工事,只是为了掩护退却之用。”蒋介石挥军冒进,双方一触即发,一场恶战立即展开。林虎军人数众多,据守不出,待革命军锐气受挫后,全线出击,这支东征军不支,纷纷后退。蒋介石组织人马企图反击,结果敌人一个侧击,再次

  • 《孝庄秘史》多尔衮:男人痴情起来,比女人更“恋爱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多尔衮喜欢孝庄吗,孝庄秘史多尔衮被谁陷害,多尔衮和孝庄对白图片

    最近看了《孝庄秘史》,清宫剧,主要表现了孝庄文皇后和她生命中三个男人的生活,丈夫皇太极,初恋多尔衮,儿子福临不管过了多少年才看到这部剧的开头,我还是觉得多尔衮和大玉儿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有相同的背景,共同的话题和爱好。要是他们能在一起,一起骑马,一起在草原上奔跑,自由快乐地生活,不被王权,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