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齐国原是东方大国,疆土在现在的山东中部和东部一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并富有鱼盐之利,在齐桓公时代(公元前685~前643年),又经过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整顿国政,成了春秋时期的一等大国。这时是齐景公统治的时代,也是大政治家晏婴活跃的时代,国家安定而强盛。孔子希望在齐国成就一番事业,是有现实根据的。然而事情不是那么顺利。
[var1]
孔子何以不留在鲁国而跑到齐国去呢?这固然由于齐国的局面好像大有可为,同时也由于鲁国发生了政变。原来鲁国有三家有势力的贵族,一是孟孙氏,就是孟懿子南宫敬叔他们那一家;二是叔孙氏:三是季孙氏,就是孔子年轻时穿了孝服赶去吃饭的那一家。这三家贵族原是鲁桓公的子孙,所以又称为“三桓”。三家之中,季氏势力最大,这时季氏的季平子专政,鲁君昭公很讨厌他。
[var1]
恰巧季平子和另一贵族郈昭伯因斗鸡发生纠纷,原来季家的鸡翅膀上加了芥末,为的是害对方的鸡的眼睛,但那家的鸡爪子上却带了锋利的金属,季平子见郈昭伯不肯退让,便强占了郈家的封地,那昭伯于是向鲁昭公诉冤,鲁昭公以此为借口,讨伐了季平子。季平子联合孟孙氏、叔孙氏,进行反击,鲁昭公失败了,鲁昭公逃到齐国。齐国把他安置在郓城(在现在山东郓城县东),郓城是齐国从鲁国夺去的地方。鲁昭公便在齐国住了下去。鲁国陷入混乱中。
[var1]
对于“三桓”的擅权,孔子本来是不满意的,现在鲁昭公也被“三桓”驱逐出国,他实在看不下去,便也离开鲁国,到齐国去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