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27年雍正下了一道圣旨,导致传统武术从此衰落变成了花架子

1727年雍正下了一道圣旨,导致传统武术从此衰落变成了花架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59 更新时间:2024/1/15 12:22:56

雍正是清朝十二帝中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有着太多的谜团与令人困惑之处,民间流传着他的无数野史秘闻,是是非非真假难辨。其实这也不奇怪,这与雍正一生经历密切相关。雍正虽然只活了58岁,但他的人生却波澜起伏,峰回路转,充满了太多的戏剧性。

雍正登基之前,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几年的皇储争夺战。康熙未能妥善处理好皇位继承权问题,导致他的十几个皇子们,名为同胞骨肉,实际上彼此之间水火不容,尔我诈明争暗斗,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充斥着阴谋与肃杀之气。

雍正就在这样一种波谲云诡的气氛中登上皇位。登基之后,有关皇位争夺战的“后遗症”依然非强烈。在帝位之争中败北的八阿哥胤禩、十四弟胤禵等人,根本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依旧蠢蠢欲动,寻找机会与雍正一决高下,散布流言蜚语。

而雍正这一方阵营中,他所倚仗为爪牙心腹的年羹隆科多等人,在雍正无原则的扶持与提拔重用之下,也逐渐变得狐假虎威,出现了拉帮结派、朋比为奸的迹象,对雍正的皇权隐然之间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因此雍正登基之后,面临的形势非常不容乐观。为了巩固皇权,保住来之不易的帝位,雍正迫不得已之下,只得采取雷霆手段,对可能危及他统治的一切危险因素都予以毫不留情的清除。在此背景下,雍正五年十一月(1727年),雍正下达了一道著名的圣旨:“禁武令”。

雍正在圣旨中直言不讳地宣称,此后将“饬地方官,将拳棒一事严行禁止”,不准民间私下习武。理由是“闻来常有演习拳棒之人,自号教师,召诱徒众,蛊惑愚民,甚至以行教为名,勾结盗匪,扰累地方”,原来,雍正认为,习武之人往往喜欢呼朋引类,招收徒众,结交江湖人物和盗匪,容易演变成对抗朝廷的不安定因素,因此才会禁止民间习武。

雍正在圣旨中也没有搞一刀切,对那些习武之人,他也指明一条出路,如果有酷爱练武的“勇健之人”,可以“就武科考试”,参加朝廷举行的武举考试。雍正的这道圣旨,对传统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传统武术骤然衰落。

众所周知,传统武术自问世以来,一直有两大使命:一是强身健体的健身功能,二是防身自卫、击败敌人的实战效能。而为了达到一击制胜的最佳效果,传统武术界已经研发出很多狠辣凌厉、招招致命的实战招数,虽然不那么好看,但却具有绝佳的实战性能。

但雍正这道圣旨一出,立即扭转了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从“杀敌制胜”变成了应付武举考试。而朝廷举行的武举考试,都是些什么科目呢?清代武举考试,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是测验化课,考察考生对兵书战策的掌握程度。

而“外场”属于武术技能类,一般分为骑射、步射、举石锁、舞大刀四项。前两项考察骑术和箭术,而举石锁是考察考生的力量,舞大刀所用的刀也并非搏击所用的单刀、大刀,而是特制的长柄大刀,每把重达80斤到120斤,说白了也是考察考生力量,而不是刀术。

这些考试科目,涵盖的武术项目非常单调而狭隘,侧重于基本功和力量,器械中仅限于射箭。如此一来,其他种类繁多实战效能强大的拳脚功夫、兵器功夫,都被置于无用之地,练习的人甚至还可能招来牢狱之灾,导致逐渐失传。传统武术就这样被强制装入武举考试这样一个非常狭窄的发展途径之中,最终路子越走越窄,难以为继,祖先们千百年来磨练研发出的实战技能和绝招,几乎流失殆尽,传统武术骤然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参考史料:《清世宗实录》《中华传统武术发展简史》

更多文章

  • 他“不学无术”却将清廷玩弄于股掌,张之洞:论权术大清无人能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详述张之洞,张之洞的精明与城府,为人处世的张之洞

    袁世凯一不是皇亲贵族,二不是进士举人,仅凭一个汉人出身却能登上“王座”之位,绝对是实力派人物。但袁世凯发家之时却总被人称作不学无术之徒,这是因为在当时人们根深蒂固的想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身为汉人在当时不读书就意味着没有好的出路,属于社会“闲散人员”。而袁世凯恰恰对读书走科举之路没有天赋,连考两

  • 《红楼梦》中为什么那么多人叫“玉”,真相原来在这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红楼梦三个人三块玉,红楼梦玉的寓意,红楼梦中玉的象征意义

    撰文:风林秀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红楼梦》中有多少人名字中带“玉”字呢?最起码有宝玉、黛玉、妙玉。此外还有一个小红,原名林红玉。关键是,林红玉后来改了名字。而且,她之后的命运也鬼使神差般发生了改变。今天,本文就正式揭开这个“玉”字的秘密。同时郑重声明一下,本观点乃鱼羊史记独家原创观点,谢绝任何

  • 顺治有八个儿子,却让一个不得宠的庶子成为了新君,原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都说帝王家是最无情的,但顺治却是一个爱江山但更爱老婆的人,他一生虽然有过两个皇后,但却最爱董鄂妃,在董鄂妃去世以后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顺治虽然早逝却养育了众多孩子,包括8个儿子和6个女儿,为何在选储君的时候,一个不受宠的庶子(也就是后面继位的康熙)会入选呢,笔者将会在下文分析。

  • 哲哲不是皇太极的发妻,为什么是大清的第一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皇太极和哲哲的故事,哲哲和皇太极有孩子吗,皇太极的皇后哲哲是个什么样的人

    《清太宗实录》评价:“太祖以上(皇太极)为大贝勒,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理机务,多所赞画,统军征讨,辄侍太祖,偕行,运筹帷幄,奋武戎行,诛携服叛,所向奏功,诸贝勒皆不能及。又善抚亿众,体恤将卒,无论疏戚,一皆开诚布公以待之,自国中暨藩服,莫不钦仰。上凡遇劲敌,辄亲冒矢石,而太祖深加爱护,每谕勿前

  • 为捞钱盗慈禧墓,还敢“坑”老蒋40万大洋,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盗慈禧墓的下场,孙殿英盗慈禧墓是利用了下水道吗,当年盗慈禧墓时有机关吗

    孙殿英,1889年出生在永城县他的外祖母家里,孙因家境贫寒,很早就出去跑江湖。在江湖混世的过程中,他练就了一种圆滑处世的本领和一套精湛的赌博技能。孙殿英幼年家庭穷困,长大后对金钱有特殊爱好,他每到一地,,总是以捞钱为第一任务。但孙殿英捞钱而不攒钱。由于善于捞钱和撒钱,孙殿英团结了一大帮有江湖义气的朋

  • 曾国藩的湘军真的对江浙平民痛下杀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湘军制度,曾国藩对湘军的影响,曾国藩的湘军有何过人之处

    有人认为,湘军中许多人从军的目的就是“以命挣钱”,在朝廷拖欠军饷的情况下,对江浙地区老百姓痛下杀手,目的就是“抢钱,抢女人”。(湘军)湘军是一支独特的部队,是一支以宗族关系为基础,以曾国藩的巨大号召力建立起来的一支武装,有私人军队的性质。曾国藩就是湘军的灵魂。湘军内部是一种家长式的管理制度。在创建之

  • 曾国藩结婚时遭毁约,他慷慨救急,嫁自家女儿,竟选中了个好女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国藩择女婿的五个标准,曾国藩最后悔的女婿,曾国藩5个女婿4个看走眼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与胡林翼并称曾胡,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半个圣人。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是曾子的第七十世孙。虽然他们祖辈是务农为主,但是生活条件还可以。他的父亲叫曾麟书,养育了他们兄妹九人,曾国藩是家里的长子。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虽然勤奋好学,在

  • 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什么密旨?从而使乾隆稳坐江山63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帝横扫外界对他继位不正的传言,他用行动说明自己是干将,是皇位的最佳人选。雍正帝在位期间,进行了系列改革,大力整顿财政,并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可谓是功劳卓著,为“康乾盛世”的奠定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我说,“康乾盛世”应该叫“康雍乾盛世”才恰当。著名清史研究专家

  • 三国大将的后代隐居深山,在清朝重出江湖,差点干掉奸贼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三桂是奸贼吗,吴三桂是吴姓后代吗,吴三桂后代隐居贵州

    清朝和李闯王两个武装集团,在明朝灭亡后成为两个竞争对手,谁若占领山海关,谁就占得了战场先机和优势。关键时刻,吴三桂权衡再三,决定向宿敌清朝投降,直接导致清朝大军汹涌入关,定鼎河山。吴三桂也从此被视为叛国投敌的大奸贼,遗臭万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后,被加封为平西亲王,由于他是明朝宿将,对明朝国内情况极为熟

  • 曾国藩如果当皇帝,清朝会不会变成世界一流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国藩反了清朝还能成功吗,曾国藩对清朝灭亡的贡献,曾国藩为什么能在清朝权倾天下

    这次会面,也是曾国藩第一次与慈禧太后正式交流。曾国藩在日记中完整记述了他与慈禧的谈话内容,和他对慈禧的印象。传说中威风八面、神通广大的慈禧,与曾国藩的谈话显得淡而无味,不得要领,只是随便问了一些琐碎平常的例行公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汝在江南事都办完了?”“你一路来可安静”,“你出京多少年”“你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