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其后也击溃刘备多次,不过都没能留下刘备,之后的刘备就投奔刘表处,又从刘表的儿子那里得到了荆州四郡有了最初安身立命之本。
荆州四郡,在古代中属于四战之地,这点隆中对上也有说明,刘备的荆州后,又收诸葛亮,恰恰在此时有一个人奉命去曹操处从事,但曹操却不肯起用而怀恨在心,而这个人可以说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打开了战略口,让隆中对有了实际操作的可行路线,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上叫张松。就是那个向刘备献出入川图的人。
曹操作为北方的霸主,可以说终其一生都没能攻克蜀地,而刘备虽有关羽,张飞和赵云等猛将,诸葛,庞统为谋划,可是没有张松的入川图,对于“难于上青天”的蜀地怕是也只能铩羽而归。
如果说曹操起先听手下谋臣的话除掉刘备,或者曹操能善待张松,可能就不会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争天下的过程其实侧面也是对于有用人才争夺的过程。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在当时孙权新立,可以说正在迫切的需要巩固整治上的关系,同时也因其地处长江以南,导致整个中原和北方的人才争夺其实是在刘备与曹操之间进行,曹操我们都知道其历史形象,在部分人看来属于缺点,那么刘备就逼着自己作为曹操的对立面,历史上记载刘备曾说过“操以急,我以缓;操以暴,我以仁;凡每每与之相反,隧能如愿也.”
曹操势大,也倒逼着稳固了内部问题后的孙权不得不和弱小的刘备合作来实现抗衡曹魏的目的。这样就给了刘备发展自身壮大自身的关系。
后期的曹操封王,逼死还算终于汉室的曹魏头号谋士荀彧,不仅激化了曹魏内部的一些矛盾,为曹丕称帝做足了准备,却也在无意中为刘备称帝,剥离皇叔这个称谓所带来的部分仁义道德中的不便之处创造了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