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他功勋无人能比,却是历史上罪名最多之人,死于太自信

年羹尧:他功勋无人能比,却是历史上罪名最多之人,死于太自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839 更新时间:2023/12/8 22:35:30

年羹:功勋无人敌,罪名他最多

从历史上看,要杀一个人肯定有列罪名,空穴来风也好,铁证如山也罢,总是要列那么几条以示其咎由自取。当初那大贪官和坤,所列罪状二十条,其中犯任何一条都属死有余辜之罪。但有一人的罪名那却是多得惊人,达九十二条,这便是大清名将年羹尧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清朝康雍年间名将。安徽怀远人,汉军镶黄旗,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等,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为大清边疆的稳定和疆域的开拓立下赫赫战功。雍正四年被削官夺爵,赐自尽。

年羹尧可不是简单的赳赳武夫,按说他应该是正宗的文官,他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后累迁至内阁学士。看看他那一笔好字,便知道他文采还真是了得。

但他却是靠武功发迹的,其战功卓著,在当朝定是无人能比肩,康熙帝时他就是平定西藏和新疆战事中立下大功,后来又有雍正的拥立之功,这个也非同小可。正是依此,他成了雍正朝重臣,加上后来又带兵平定青海,功勋地位就更加显赫了。

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但如此样的人,有清一朝是多多,何以独年羹尧有此幸运呢?这其中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关系,原来,年羹尧是雍正的门人。

这个词我们听的时候感觉也不是很陌生,但解释起来总觉得有些似是而非,它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春秋战国时期,如春申君等四公子手下的门客;也不是普通的奴才家人,它是清朝才特有的名词,其实就是包衣奴才。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历朝历代都没有门人这个词语,更无包衣一说。这是清朝特有制度下出现了一种身份。早在清民族建立之初,其实应该说是他们那部落形成之时,贵族按等级的不同,会分到数量不等的奴隶,这些奴隶就被称为包衣奴才。

首先它是属于贵族的私有财产。可以随便处理,而且包衣奴才是世袭的,整个家族的包衣奴才无论传几代,形式上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其子子孙孙都是主人的奴才。

此奴才非彼奴才,这时奴才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做家务活,而是可以去外地帮助主人看管财产,也可派到外地做官,但无论如何,效忠主人是必须的。而这年羹尧就是雍正的包衣奴才。也是最出色的一个奴才。

年羹尧对雍正还是很忠的,不然不会如此的卖命,而且,他作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一直没有丝毫谋反之意,对雍正充满着幻想。作为包衣,他一直跟在雍正后面混,他的妹妹还是雍正的侧福晋,以如此的君臣关系,相对来说是很稳固的。

但是,他太顺了,人一顺,功成名就后,这人如不能自律便会飘起来。随着他的战功越来越大,获得的荣誉和地位也越来越高,他开始居功自傲起来了,连公贵族见了他也要跪拜了。

他忘了他包衣奴才的身份了,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贵族,甚至所谓铁帽子王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但观念一以贯之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何况,这年羹尧做得也太过分了,他僭越的行为让雍正很是不爽。

仅这些面子上的作派当然不足以让雍正起杀心,但年羹尧不仅是手握重兵,威胁皇权,他擅作威福,手下之人只唯他之命是从,一次阅兵,皇上让大家吃西瓜,没人敢动,他一声令下才敢吃,连皇上的话都不好使了,难道他忘了明初之蓝玉是怎么被灭族之事不成。

他专权跋扈、结党营私、贪敛财富,仗着他同雍正的关系及拥立之功,毫无顾忌,甚至敢藐视皇权。但他对雍正一直是抱有幻想,认为不会把他怎么样,因为,他对雍正是忠心的,连降十八级他还是这样认为,甚至接到令他自裁的圣旨还迟迟不肯动手,总觉得雍正马上会收回成命的。

对于雍正杀年羹尧的起因,主流说法中一直强调是雍正矫诏夺位,年羹尧是参与者及帮助最大之人,而雍正除掉他是为了杀人灭口。我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

首先在时间上是时隔多年之后,要杀人灭口是等不了这样长时间的;再说了,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这个猫腻,年羹尧其实是并不知情的,因为他当时正在西北,肯定是无法参与矫诏夺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阻止或威慑当时在四川的皇十四子胤禵引兵东进上,肯定是起了大作用的,其中不排除有密诏的可能。

对年羹尧的所作所为,雍正还是一忍再忍的,并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一说,他多次劝告、警告年羹尧,甚至说出了“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一语,可这年羹尧还是一再触及雍正帝底线,如结党营私这样让皇帝不能容忍之事,这才招来杀身之祸。

所以,年羹尧之死虽然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他自己太“作”,他完全不懂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他致死都没有明白,他的死缘于三个字:太自信。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定都后,为了巩固天京的军事部署,都做了哪些重要安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利与弊,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军事措施

    洪秀全被迎入金陵之后,随即宣布这里成为太平天国的京城,并改名为天京。很多比较熟悉这段时间历史的朋友们是知道的,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两个月后,派出了北伐军和西征军,那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没有在攻下天京之后就趁大好形势进行北伐和西征,而是选择两个月后进行呢?小佛在看了相关的史料后得出一个结论:洪秀全领导

  • 洪秀全把儿子养成傻白甜,被俘后对清军言听计从,被处以极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洪秀全儿子死得有多惨,洪秀全儿子被俘后说的这段话,经典传奇太平天国洪秀全

    屡次名落孙山的洪秀全,却极为精通权术,十分擅长思想控制。早年间,洪秀全便一手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网罗了一批教众,从而与清廷决裂,打下了半壁江山。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开始沉迷于眼前的胜利,躲在天王府风流快活。为了稳住自己的权势,洪秀全绞尽脑汁地实行思想控制,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过。洪天贵福尚在

  • 洪秀全儿子被清兵活捉,说出了后宫的隐秘,慈禧下令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风光一时的起义运动中,洪秀全扮演着一位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自称天王,带领着众多信奉拜上帝教徒的人和许多处在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发动了起义,这场起义持续了数年的时间,一度将清军打的狼狈不堪,但是在不久之后,这支强大的队伍没落了,太平天国发起的运动也走向了失败的道路。虽说当清军攻破天京的时候,洪秀全已经

  • 甲午战争战败,李鸿章需要对甲午战争负责任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甲午中日战争当中北洋海军的失败,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海军粮饷短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鸿章任用其同乡和旧部。丁汝昌对于海军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的,北洋舰队的训练教育都仰仗英国总教习琅威理。但是李鸿章却处处的限制朗威里,可以说是自从朗威里离开之后,北洋舰队的风气便大幅度的下降了。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史以来讲究

  • 历史上权力最大的5位女人,冯太后慈禧上榜,第一位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冯太后历史照片,最年轻的太后冯太后,冯太后和慈禧谁厉害

    第二个要介绍的就是汉朝时期的邓太后了。对于她而言,有一些评价认为,她是历史当中最为优秀的一个女性的政治家之一,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她本是汉和帝的皇后,但是就在汉和帝去世之后,邓太后废黜长子,选立幼子,最终掌管东汉时期统治数十年之久。在这个时期当中,东汉社会是非常动荡不安的,但是由于邓太后的

  • 洪秀全一口气封了2700个王,为何唯独不允许老百姓姓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洪秀全封的王都有谁,洪秀全最后一次封了几个王,洪秀全为何要封王

    其实,太平天国运动还创造了一项历史记录:它是中国历朝历代中封王最多的一个政权。在太平天国运动晚期,洪秀全一口气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在太平天国运动晚期,太平军的总数量不过三四十万人。而太平天国的各种大小王就有2700多个,这就是说,平均每100多个士兵中就有一个王。那感觉,简直就是抬头见王、低头也

  • 此官职仅三品,康熙靠他扳倒鳌拜,雍正靠他抢皇位,但是无人敢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晚年为何会后悔擒下鳌拜,鳌拜现在的官职,康熙大帝如何智擒鳌拜

    在清朝入关以后,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和京城的安全,在顺治时期就建立了这个官职,是正二品的大官,他的官职这么高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负责的是整个京城的保卫工作,只不过清朝肯定不会把所有京师的军队都交给九门提督,当时康熙中后期的时候,太子想要联合九门提督造反就没有成功。其实九门提督负责的军队只是京师的一部分,

  • 此地差点让李鸿章送人,敌军占据12年才被收复,面积非常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鸿章在广东剿匪,李鸿章放弃了多少领土,李鸿章打下苏州有洋人帮助吗

    当时清政府面对这个问题持有两种态度,李鸿章等人目光短浅,认为新疆是一块不毛之地,人烟罕见不说,土地还十分贫瘠。李鸿章提议将此地拱手让出,以此离间西方列强,令他们大打出手,李鸿章认为现在最主要的事便是建设海防。左宗棠极力反驳,认为新疆资源其为丰富,瓜果累累、牛羊满地、牧马成堆,煤矿、金铁、玉石等物丰盛

  • 李鸿章亲手组建的企业,顽强活了一百三十年,还成了世界五百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鸿章亲手组建的企业,李鸿章现有的企业,李鸿章创建的世界500强公司

    李鸿章究竟是卖国贼还是一个有功于国的人,在这里我们不做讨论,他的功与过自有历史来见证,今天我们只聊李鸿章的一二事。晚清时期,西方世界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各种机械已经被运用于社会各领域,面对洋人的洋玩意,清政府虽然鄙夷不止,但私下里也不得不承认,这些让他们不爽的洋玩意,真的很好用,被西方列强狂扁的很多

  • 和珅死时留下一首诗,嘉庆没看懂,最终导致大清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死前与嘉庆谈话,和珅临终遗言六首诗,和珅临死前的三首诗

    据说和珅的家产相当于当时大清15年的收入,折合成人民币,那就是875亿,这笔钱抵得上两次的庚子赔款。乾隆虽然知道他贪,但是至死也没有向他动手。但是他刚死,嘉庆就出手了,结果和珅下狱,“嘉庆吃饱”了。在狱中,和珅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曾经的他是多么的不可一世,如今沦落到如此的地步,思前想后,伤感不已。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