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脚踩两只船,将李渊父子耍得团团转,骗了唐太宗几十年

他脚踩两只船,将李渊父子耍得团团转,骗了唐太宗几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703 更新时间:2024/1/31 7:20:34

撰文:乔西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隋开皇十年(590),江南叛乱,内史令杨素奉命镇压。这一天,杨素突然召见行军记室封德彝,想要询问他对局势的看法。封德彝接到消息,急匆匆赶来,结果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丢了小命,还好被及时救了上来。虽然在鬼门关走了一回,但封德彝非常镇定,换了件衣服就又去见杨素。

杨素对封德彝很满意,战争局势在他的分析下变得异常清晰。等到封德彝走后,杨素才从下人口中知道了封德彝失足落水的事情。这让他大为震惊,因为封德彝压根没提这件事,就好像从未发生一样。他赶紧又叫来封德彝,问他为什么不和自己说这事。封德彝淡定从容,缓缓说道:“这是私事,与公事无关,就没有向大人汇报。”

饶是杨素纵横官场多年,也禁不住赞叹,这个封德彝不简单啊。在后来的相处中,这个想法在杨素的脑海中被反复证实,为了拉拢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他甚至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了他。不仅如此,杨素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封德彝的赞美。有一次,他拉着自己的椅子信心十足地说道:“将来我这个位子,肯定是他封德彝的。”

开皇十三年(593),杨素奉旨营建仁寿宫。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不顾工人的身体,催促他们日夜赶工,如果有累死的,就把他们的尸体直接推入土坑,然后再用土填成平地,继续施工。等到工程结束,隋文帝前来视察,看着面前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仁寿宫,他勃然大怒道:“杨素耗尽财力物力,把宫殿修成这样,分明是让我与天下百姓结怨。”这话让杨素听了去,他吓得六神无主,自己弄巧成拙,惹得皇上不高兴,不知这下该如何是好?

然而封德彝却连连安慰他,说道:“您不必担心,等皇后看完了,一切自然迎刃而解。”果不其然,等到第二天独孤皇后看完宫殿,马上就称赞杨素,说他干得不错。杨素知道后啧啧称奇,忙问封德彝是如何得知皇后的想法的。封德彝说道:“皇上节俭,他看到宫殿奢侈华丽必然生气,但他很听皇后的话。而皇后是个女人,女人都喜欢华丽的东西,她看了宫殿肯定高兴,她一高兴,皇上自然就高兴了。”杨素听后哈哈大笑,说你小子揣摩心思的本事,我是远远赶不上啊。

两年后,在杨素的举荐下,封德彝被提拔为内史舍人。按理说,有杨素这座巨大的靠山,封德彝已经不用忧心前途问题,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杨素可不像封德彝是个小年轻,杨素死了怎么办?他封德彝还能倚靠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封德彝反复考量,最后给自己找了一棵新的大树。此人便是内史侍郎虞世基。那时虞世基颇受炀帝重用,封德彝紧紧跟在虞世基身后,为他出谋划策。他再一次发挥揣摩人心的本领,看出皇帝好大喜功,讨厌批评和坏消息,便劝虞世基报喜不报忧,甚至扣押那些皇帝一定不爱看的奏章。这样一来,虞世基越来越受重用,而大隋的局面却一天比一天坏。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虞世基被叛军杀死。封德彝则侥幸逃过一劫,宇文化及也知道他有些本事,就让他当面去数算隋炀帝的过错。炀帝见了封德彝,叹道:“你好歹也是士人,现在怎么干起了这种事。”被炀帝这么一说,封德彝也有点羞愧,红着脸就跑了。不过虽然觉得有点不光彩,但封德彝的身体还是很诚实,他毫不犹豫地投靠了宇文化及,做了他的内史令。但很快,封德彝就意识到宇文化及这个人难成大事,跟着他恐怕将来要大祸临头。为了保命,封德彝找了个借口,说要和宇文士及到济北去运粮,实际上则是躲在一边,观察形势,再做决定。

唐武德二年(619),宇文化及兵败身死。封德彝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投靠大唐。不过唐高祖李渊不太待见他,他觉得封德彝是隋朝旧臣,专干谄媚奉承的勾当,便把他痛骂了一顿,准备将他赶回老家。封德彝见大事不妙,赶紧想办法,为了向李渊证明自己,他献上好几条策略,李渊看后大喜,这才意识到封德彝是个人才,于是就留下了他,让他当内史舍人,不久后又升任内史侍郎。次年,封德彝跟随秦王李世民讨伐洛阳王世充。王世充占据洛阳已久,与唐军僵持不下,李渊见战事没有进展,就动了退兵的心思。

李世民可不想退兵,他让封德彝回朝,面见李渊,劝他打消退兵的念头。封德彝帮李渊分析局势,说道:“王世充地盘虽大,但各地互相牵制,不听号令,真正听他命令的也就洛阳一个地方。如今他已经计穷力竭,灭亡已是旦夕之间,现在退兵等于给了他喘息之机,等他缓过这口气,再想消灭他可就难了。”封德彝说的头头是道,唐高祖听的连连点头,退兵一事就此作罢。李世民没了后顾之忧,一鼓作气,直接攻下了洛阳。

大军班师回朝,李渊很高兴,他对侍从说道:“朕当初决定讨伐王世充,群臣都反对,只有秦王和封德彝表示同意。现在洛阳平定,我看当年张华劝说晋武帝伐吴也比不过这次东征啊。”封德彝因功受赏,被封为平原县公,又兼任天策府司马。此后,封德彝仕途顺风顺水,步步高升,等到武德八年(625),他已经成为了密国公,当上了中书令。就在封德彝官运亨通的这些年,朝廷内部却不是十分太平,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矛盾已经几乎公开化,二人势必要为皇位而争得你死我活。

朝中的大臣都纷纷站队,在这两人中寻找自己支持的对象。而封德彝呢,大部分人包括李世民自己都认为他是秦王党,毕竟他当过天策府司马,而这天策府,那就是李世民的官署。但封德彝这个老狐狸,他才不肯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谁知道你李世民将来能不能成功。为了保险,封德彝决定脚踩两只船,两面讨好,将来不管是谁当皇帝,他封德彝永远是朝廷重臣。

于是,封德彝就开始了他一系列的华丽表演。

见李渊的时候,他对李渊说:“秦王本领高强,又对国家有大功,肯定不甘心久居于人下,如果陛下不打算立秦王为太子,就该早做打算,以免将来发生变故。”

见李建成的时候,他对李建成说:“想要夺取天下,亲情就该放在一边。当年汉高祖的父亲被项羽捉了去,他也不为所动。只有拿出这种态度,先下手为强,才能成大事。”

而在李世民身边,他又献计献策,尽心辅佐,让李世民对他格外倚重,把他当成自己人。

封德彝就这样巧妙地周旋在父子三人中间,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中左右摇摆,把他们耍得团团转,让他们都以为封德彝是自己的强力支持者。

武德九年(626),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杀死,又逼迫李渊退位,做了皇帝。一切都尘埃落定,李世民论功行赏,封德彝颇得他的信任,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第二年,即贞观元年,封德彝在尚书省突然发病,唐太宗非常重视,亲自去探病,还特意让人用御辇将他送回家中。不久之后,封德彝病逝,这一年,他刚好六十岁。唐太宗非常悲痛,下令辍朝三日,追赠封德彝为司空,赐给他“明”的谥号。

一直到封德彝死后的第十七年,才有人站出来揭发他当年首鼠两端,在太子与秦王之间反复横跳的行为。唐太宗知道自己被骗后,非常生气,他让群臣讨论此事。民部尚书唐俭站出来,说封德彝生前大受皇恩,罪行却在死后才被揭发,生前的官职不能剥夺,那就把他死后的追赠都收回吧。唐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修改了封德彝的谥号,将原来寓意良好的“明”改成了恶谥“缪”。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封德彝这个人呢?

封德彝此人,极其擅长政治投机。早些年搏得杨素欢心,因而能年纪轻轻就在官场上崭露头角。杨素死后,他又转投虞世基,虞世基死后又转投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死后又转投李唐。在李唐,他本来与秦王李世民关系甚密,但多年的政治经验却让他不愿意冒风险,把宝都押在一个人身上。为了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两方讨好,可怜李渊父子三人,都是人精,却被封德彝耍得团团转。由此可见,封德彝伪装的本事不可小觑,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真相早晚会被揭开,尽管晚了整整十七年。

对于封德彝这个人,如果说他毫无本领,那是违心之言。但他是个首鼠两端,人品低劣,为人不齿的“骑墙派”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生前靠着揣摩人心的手段处处钻营,所有的行为都以升官发财为出发点,最终飞黄腾达,位极人臣。但想要面面俱到,还想留一个好名声,那就是痴心妄想了。这样的人,历史自然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推荐阅读:

唐高宗最器重的太子李弘,真的是被武则天毒死的吗

史上第一奸臣与皇帝的对话,句句在理,现在对每个人都适用

他是大唐第一战神,从苦拔海一战成名,结局却如此窝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司马睿:从东晋创始人到没有营业执照的舔狗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睿如何建立东晋的,东晋司马睿的历史,司马睿为什么能建立东晋

    2017曾经热播的《军师联盟》让观众重新认识了司马一族,但是司马一族有个bug就是后代全部能力不足,比方说不好女色司马炎,西晋大厨司马衷,一个个都刷新下限。但东晋有这么一个皇帝,皇位得的十分偶然,但过得十分憋屈,因为没有“营业执照”而且被人“控股”。一、绯闻缠身历史的真相很少有人喜欢探索,但是历史的

  •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状元,高中不久大清亡了,那他在民国是什么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清状元名单,大清最后一个状元是哪里人,历史上大清十大状元

    引言其实,无论处于哪个时期,人们都希望通过读书来为自己谋一个好出路,这样也能让自己和家人在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要说在古代时期,人们想要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就只有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成功考取功名才能走上仕途,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也是唯一的途径。要说科举制度的实行,让哭喊学子们有了出人

  •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延续多久?和尚留下14个字,直到溥仪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顺治皇帝最后下场,顺治皇帝是否当过和尚,清朝顺治皇帝为什么出家当和尚

    前言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曾出现了众多帝王,后世也给予了他们不同的评价,不知在这众多位帝王中哪一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不管是哪一位,都没有人敢去挑战皇帝的权威。另外,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束缚,很是封建迷信,相信那些因果轮回、又或者是有想长生不老的想法,这些都能够体现出来。就算建立清朝的少

  • 北洋军阀孙传芳50岁被刺杀,死后留下7个孩子,他们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山东军阀孙传芳,民国孙传芳之死,孙传芳是什么地方的军阀

    孙传芳1885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他幼年家贫,只能寄人篱下。不过即使这样也阻碍不了孙传芳读书的热情,年少时孙传芳曾到日本留学,系统地学习了日本的军事化管理。也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孙传芳认识了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并与冈村宁次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孙传芳虽然与冈村宁次关系很深,但是他却是一个有民族气

  • 乾隆娶大臣的女儿,此女由奴才当上贵妃,死后却连累家族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把一位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将女儿嫁给大臣,乾隆四大蒙古妃子

    高斌在雍正的有意培养下官路亨通,一路坐到河道总督的位置,负责治水(治水在封建王朝是件大事,需要才能出色的人)。因为能力出色,所以雍正有意拉拢高斌为自己效力,让自己的儿子弘历娶了当朝大臣高斌的女儿高氏,高氏因为出身不好,本来只是弘历的侍妾(也就是伺候人的奴才),雍正为了安高斌的心,授意自己的儿子弘历将

  • 谁才是甲午战争中的罪魁祸首?北洋舰队已尽力,陆军才是胜负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洋舰队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为什么会败,甲午北洋舰队为什么败了

    而在这三个阶段中,最让人无法接受是1894年败给日本的甲午战争,其中原因有很多,其中最让人义愤难平的就是北洋舰队败给日本联合舰队。在很多人看来,清王朝花费巨资打造的北洋舰队整体实力远胜于日本联合舰队,结果却败了,败得那么猝不及防,这实在是让人愤怒,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通过深入了解后,又有些释然

  • 康熙执政61年,假朱三太子造反70多次,真太子被抓后康熙:诛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太子二次被废后康熙训话,康熙两次废太子事件,康熙如何处理朱三太子

    引言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大家了解最多的应该就是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距离现在比较近的一个朝代,更何况这个朝代还一度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除此之外,这个时期里还出现了很多比较有名的人物,有很多故事,但不管怎样,时代是会一直发展的,这个朝代最终还是走向了衰亡。要说在康熙执政期间,曾发

  •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后裔在一小山村生活,至今仍保留着祖先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后人,爱新觉罗清朝第一姓,清朝爱新觉罗家族最厉害的人

    引言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同时还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说到古代封建社会,曾历经了上千年之久,在这期间里更是诞生了众多朝代,众多统治者以及贤能之士多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的是,这众多朝代都没能逃过灭亡的命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外乎两个原因:内忧、外患。而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晚清时期可

  • 清朝富商少爷染上怪病,请名医就诊,名医进屋说道,快去拿马桶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名医谢吉康,清朝四大名医治病,清朝名医全部名单

    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朝代,这个朝代的存在,使得中国忍受了将近百年的屈辱历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朝时期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同样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诸多有名的人物,譬如在中医领域当中,就曾出现过堪比扁鹊的名医叶天士,虽然清朝是距离当下最为接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医生

  • 年羹尧被雍正赐死以后,为何其妹待遇不同?还能和皇帝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后悔赐死年羹尧吗,年羹尧是自己作死还是雍正害死的,雍正把年羹尧杀了吗

    前言雍正皇帝这样自己58岁的时候就离世了,而皇帝的葬礼肯定是相当讲究的,不仅仅拥有着非常严格的步骤以及操作规范,同时随着雍正皇帝陪葬的各种宝物也算的上是数量巨大。而埋葬雍正皇帝的陵墓就是泰陵的地宫了,而他也获得了世宪宗皇帝的谥号。与雍正一起长眠于这个陵墓当中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些珠宝陪葬品罢了,还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