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忽必烈凭什么赢得最终的胜利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忽必烈凭什么赢得最终的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28 更新时间:2023/12/18 17:02:51

元宪宗九年二月,蒙哥汗起三路大军,攻伐南宋,志在统一南北。不想自己亲率的部队在四川钓鱼城遭到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而蒙哥本人竟命丧于此。此后,忽必烈接过兄长的大旗,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灭亡南宋,结束了南北分裂,开了蒙古人统治华夏的数十载历史。但事实上,忽必烈的上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蒙哥汗事先并未对汗位的继承作出安排,黄金家族各派之间展开了残酷的斗争。那么,忽必烈究竟是凭何脱颖而出,掌握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呢?

01

回顾忽必烈的前半生,我们会发现他竞争汗位的优势并不明显。

元定宗贵由汗去世后,历经一番角逐,蒙哥如愿以偿登上汗位。作为亲弟弟,忽必烈被兄长蒙哥委以经略漠南的重任。但忽必烈在攻城拔寨的同时,也将大量的能臣勇将聚集到自己身边,以至于中原只知有忽必烈,而不知有蒙哥,这逐渐引起了蒙哥的猜疑和不满。他以调查漠南财务问题为由,试图整一整忽必烈手下的能人,却收效甚微。即便如此,忽必烈的坐大也确实威胁到了许多漠北的蒙古王公,他们日后成为了忽必烈不可小觑的一支敌对力量。

想要扳倒忽必烈,自然不能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这些蒙古王公找到了自己的利益代言人——阿里不哥。作为拖雷的第七个儿子,他与忽必烈虽是同母所生,但人生经历和观点却颇为不同:忽必烈常年征战在外,阿里不哥则以监国的身份坐镇和林;忽必烈重用中原汉人,阿里不哥则极力反对汉化。加上根据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阿里不哥具有汗位的优先继承权,因此,不仅漠北王公,就连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也向阿里不哥递去了橄榄枝。相比之下,支持忽必烈的,只有远在西亚的伊尔汗国。

尽管如此,笑到最后的,依然是忽必烈。

02

忽必烈获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蒙哥去世的翌年,为了彰显自己地位的合法性,阿里不哥急不可耐地在和林称汗。北面是敌对的蒙古骑兵,南面是宋朝的关隘守军,面对着夹击的局面,忽必烈从容而迅速地展开应对之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诏立十路宣慰司,命其造战袄、裘衣、帽子各以万计,人马甲及铁装具万副;燕京、西京和北京三路宣抚司运米十万石,以备军需。亳州的张柔、济南张宏等七万户,率领部众立即北上……大量士兵、粮秣和军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忽必烈的大本营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西北)。

蒙哥发动全面战争时,将军队分为四部分:自己率一路自西向东由四川攻宋;忽必烈率一路从北向南由湖北攻宋;兀良合台率一路拿下了大理,随后由北向南攻宋;还有一部分由旭烈兀率领远征西亚。因此,阿里不哥监国的留守军队实际上非常少。那些支持他的漠北王公虽然人数众多,但都是些兵微将寡的小人物。察合台、钦察等汗国虽然表示声援,却也不可能从千万里外开动主力大军参战。可见,阿里不哥登上这个汗位,颇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意味。

03

个人能力方面,忽必烈也具有更大的优势。

阿里不哥居守漠北,看家护院,从未参与过真正的战斗,且为人优柔寡断,对于迫在眉睫的战事,也缺乏明确的计划。而忽必烈往年曾孤军深入,征服大理;此后又领军渡江攻打南宋的鄂州。峥嵘岁月,历练了他的军事才能,也让他收拢了诸如姚枢、刘秉忠这样的汉人儒士。在他们的筹谋运作下,忽必烈立即停止对南宋的攻略,撤兵北返;同时调兵遣将,并将未来的主战场放在漠北,如此不仅能摧毁阿里不哥的基地,又能减少战争对中原的破坏。一通猛如虎的操作,搞得阿里不哥眼花缭乱。

兄弟俩初战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为了鼓舞士气,忽必烈御驾亲征,并在漠北巴昔乞地区将敌军一举击溃。阿里不哥自知不是对手,急忙派去使者请求与兄长和解。忽必烈倒也宽容,率部回了开平。但双方心里都明白,这场战争不杀个你死我活,是不会结束的。

04

一个优秀的统帅,不仅要具有大局观,还须知人善任。纵然帐下良才济济却不能用,命运又怎会对他青眼相加呢?

除了在漠北和燕京作战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便是秦陇地区。如果阿里不哥能够占据秦陇,就可以将漠北和巴蜀连成一线,届时蒙哥汗遗留在四川的军队也能为己所用,对忽必烈构成多面包围。为了争取此处的控制权,阿里不哥派出了行尚书省官刘太平和霍怀鲁。此二人虽先一步抵达了京兆府(即长安所在的雍州),却因往年的胡作非为而甚是不得民心。忽必烈则派去了廉希宪等三名能吏,他们不仅熟悉秦、蜀两地的军政要务,在当地官员中也是威信甚高,各个都能独当一面。到了京兆后,他们果断出手,捕杀刘太平等人,闪电般接管了川蜀蒙古军团。忽必烈闻之盛赞其“古名将也,临机制变,不遗朕忧”。控制了秦陇,等于斩断了阿里不哥的右臂。

相比于用人眼光非常精准的忽必烈,阿里不哥的一番神操作却是自废武功。

阿鲁忽,察合台之孙,多年跟随阿里不哥,被视作心腹。战争开始后,他奉命去阿姆河以北的中亚地区征集粮草军需,并沿河布防,防止伊尔汗国发兵援助忽必烈。但阿里不哥未曾想到,阿鲁忽的真实目的,是借着此次汗位之争,扩张自己的地盘。在中亚征集了无数的军队、财富和粮食后,眼红的阿鲁忽囚禁了阿里不哥遣来押运的使者,吞并了这些财物,宣告了对主子的背叛。阿鲁忽的背叛瞬间点燃了阿里不哥的怒火,这不仅意味着自己西线的补给遭到切断,也大大打击了漠北汗庭的威望。他不顾与忽必烈剑拔弩张的态势,出兵攻打阿鲁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忽必烈当然不会放过这一良机,轻松地攻占了漠北汗庭和林。从这一刻起,胜利的天平已经不可避免地向忽必烈倾斜了。

中统三年冬,西征阿鲁忽的阿里不哥驻营伊犁河,气恼的他肆行杀掠,令当地残破不堪、饿殍载道,军心也涣散到了极点。阿里不哥无奈,只得向忽必烈请降。元初大儒郝经在评论这次汗位之争时曾言:“(阿里不哥)以次则幼,以事则逆,以众则寡,以地则偏,兵食不足,素无人望。”可见忽必烈表面上虽然两面受敌,实则却占尽天时地利,并最大限度地消解了敌人的优势,最终成功上位。

忽必烈兄弟之间的战争,实际上也是蒙古汉化派和守旧派之间的对决。战争虽落下帷幕,昔日疆域广袤的蒙古帝国却无可避免地走向分裂。钦察、窝阔台等不愿服从忽必烈统治的汗国纷纷独立,而在世祖的努力下,元王朝也开始了从马背帝国向中原政权的转化。只不过,兄弟宗室之间的阋墙流血仿佛一个黑暗的诅咒,在未来的岁月里一直缠绕在大都的宫殿之中。赤裸裸的阴谋和杀戮,将成为这个外族王朝独特的注解。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琴剑霜月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更多文章

  • 宫女要勒死嘉靖,真是因为一粒红铅丸吗?不,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宫女勒嘉靖脖子,嘉靖为啥被宫女刺杀,嘉靖真的差点被宫女勒死吗

    嘉靖九年之前,他奉玄修道,主要是因为他自幼身体虚弱,想祛病延年;嘉靖九年到嘉靖十八年,他痴迷这一套,主要是在此之前他生不出儿子,为的是祈求子嗣。因为常年清心静修,十年间,嘉靖的病痛渐去,体魄也渐渐壮硕起来,更让整个大明王朝欢欣鼓舞的是,自嘉靖十五年后,嘉靖迭生皇子,解决了事关江山社稷安稳的无后问题。

  • 导致大明崩盘的白银短缺,竟从宋朝开始就埋下了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银短缺导致明朝灭亡,明朝发现白银短缺了吗,大明帝国白银流向

    时下的热播剧《成化十四年》中,西厂提督汪植向宪宗提议由唐泛调查云和一案,而根据剧情的介绍,此案牵扯的官银关系着大明根基的稳固与否。在历史之上,明政府在中后期也是头疼于白银短缺,并有学者分析,明朝建国后出现的白银短缺,既有前朝宋、元的影响,也包含自身的原因,更是与明朝灭亡息息相关,是一个令明中后期帝王

  • 朱元璋为何要将沈万三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沈万三太有钱沈万三祖上世代经商,广辟田宅,先是买了很多土地,又收购了很多农家土地,积累了一定财富,以后又开始做珠宝生意,卖珠宝,开当铺,开银号,做海外贸易,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的家产折算成美元的话,有20000亿美元,可以买下当时的整个大明朝,民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

  • 李自成炮制一则谎言骗了世人几百年,硬把好皇帝崇祯黑成了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奇故事崇祯与李自成,崇祯对李自成的三个错误,崇祯为何不接受李自成

    明朝的灭亡的原因,涉及到诸多方面,但很多人习惯性地会把罪魁祸首指向明朝当家人崇祯帝,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才会导致亡国之祸。这种看法乍一看很有道理,但细细翻阅史书资料,会发现此种说法经不起推敲。从崇祯在位期间的表现来看,并不是他胡作非为把明朝搞垮,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在竭尽全力挽救明朝,只是

  • 朱元璋请他出山,他只说了九个字,成功助朱元璋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是怎样一步步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一生干过哪些大事,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称帝是哪一集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朱元璋写了这样一对御联来称赞他。而我朝太祖也是赞其为“九字国策定江山”。这个人就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升,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对于朱元璋建立明朝提供了很大的帮助。01助明开国说起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开国元老,很多人都会想到刘伯温。毕竟,刘伯温可是与大

  • 明朝郑旺妖言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武宗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郑旺妖言案,郑旺事件最新,郑旺彭文来图片

    01大明正德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深秋的京城已有了些许寒气,四处飘飞的枯黄落叶,更为巍峨的紫禁城增添了肃杀之感。可就在这天,原本与市井小民绝缘的宫城,却迎来了个特别的“客人”,他衣衫破旧,满脸落魄,却对着东安门的卫士趾高气扬地喧哗:“我是当今圣上的外公,圣上的生母是我女儿郑金莲!如今国母被幽禁多年,请圣

  • 对李唐有定策之功的太平公主,最后没争过侄子李隆基,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的公主中,太平公主是十分独特的一位,对她的历史评价很难把握。你说她是正面人物吧,可她有一段生活糜乱,并把持朝堂;你要否定她呢,她为李唐江山又立有奇功。总之,是个亦邪亦正的人物。太平公主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别看武则天对她的那些儿子

  • 陕西发现一墓志铭,揭开武则天当年的兽行,1300年前的传言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的皇帝史,有一位这么特殊的存在,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则天。她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重用寒门子弟,有才能的弟子可以破格录取。比如狄仁杰、张柬之、娄师德他们都是通过科举制被选拨出来。但对于浑水摸鱼,没有与其职位相符才华的人她也会罢免。所以当时的人才都愿意为武则天

  • 动不动就和亲的唐朝,究竟送出了多少位真公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哪个公主去和亲了,唐朝和亲有什么历史作用,唐朝两次重要的和亲

    和亲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比如说《左传》就有记载“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而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在唐朝更是达到鼎盛,成为一种安抚少数民族、调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常见办法,也是最优质的一种办法。唐朝初期,前凉张氏与慕容吐谷浑家族联姻,之后携手骚

  • 唐朝奇书《推背图》第十五象:一把扫帚泄露天机,香孩儿肃清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占卜和预言,现代人可能都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古人是深信不疑,若是预测出什么吉凶,定要寻觅破解之法。先秦时期,更是将祭祀、占卜当做头等大事,《礼记》中载有:国家大事,在祀与戎。行军打仗之前,也都会观测星象来预测吉凶,精绝古城遗址就出土了一块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