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本人身上有很多旧军阀的毛病,包括地盘意识强烈、杀害民主人士等……在统治青海期间,马步芳一手执掌青海的军政大权,他也因此被称为“青海王”。总的来说,“青海王”马步芳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最终他在1949年逃到台湾,之后由台湾逃到国外,客死异国他乡。
不过,马步芳虽然充满争议,但是他的独生子马继援却与父亲不太一样,最起码马继援身上没有马步芳那样的旧式军阀毛病。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青海王”马步芳的独生子马继援的结局。
马继援出生于1921年,因为是马步芳的独生子,所以马步芳为了让这个儿子成才没少花功夫。在父亲的监督下,马继援学业出色,年纪轻轻就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正式军官。1933年,12岁的马继援成为上校参谋长,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马继援依靠自身的才能与父亲的提拔,逐步从一个上校晋升为高级军官。
1941年,20岁的马继援晋升为82军副军长,一年后,21岁的马继援晋升为军长。当时恰逢抗日战争时期,马继援带领82军与日军交锋,多次重创日军。相比父亲马步芳,马继援与他有明显不同,比如他不像父亲那样心狠手辣。
马步芳对军规看得很重,如果有人在作战期间表现出胆怯或者违反军令,马步芳会毫不留情地将这个人处死以正军规。而马继援却不同,他体恤士兵,在马继援的队伍中,最严重的处罚就是关禁闭。
马继援的士兵对军规没有恐惧之心,是以无意犯错误的人很多,这样的部队是没有爆发力与凝聚力的,因此在战斗力方面,马继援领导的“马家军”远远不及父亲马步芳的正规“马家军”。
不过,在面对日本人的时候,马继援的表现还是值得褒扬的。抗日战争时期,马继援在对日战场上多次重创日本人,他率领的“马家军”多次让日本人闻风而逃,大大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马继援率领的82军此时却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在解放战争中,马继援也没少做错事,杀害了很多爱国民主人士。1949年,国民党战败后,马继援与父亲马步芳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
到达台湾后的马继援颇受蒋介石重用,毕竟当时蒋介石还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需要马继援这样的青年将领。蒋介石任命马继援为“国民大会代表”、“中央委员会党务顾问”等职务。
而马继援的父亲马步芳怕蒋介石把战败的责任推给自己,特意经由台湾逃到国外。起初马步芳并没有带上马继援,也可能是蒋介石有意把马继援留在台湾当人质。在马步芳担任沙特“大使”后,蒋介石才放马继援离开台湾与马步芳团聚,之后马继援一直追随父亲生活在沙特。
晚年的马继援虽然一直生活在国外,但他对国内的形势一直非常关心。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时马继援更是一口气向灾区捐了五千美元。当时他已经没什么生活来源了,这笔钱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小数目,可他还是捐了出来。由此可见,晚年的马继援是真的知道悔改了,他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当年所犯下的错误了。2012年,马继援在无限乡愁中死在沙特,终年91岁。
参考资料:
《西北军阀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民国公子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