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师不会告诉你,历史上的吴三桂,其实根本不想造反

老师不会告诉你,历史上的吴三桂,其实根本不想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194 更新时间:2024/1/9 18:12:16

比如,明朝灭亡时,他身为明朝臣子,本该挥师勤王,以报君仇。但是,他选择了投降李自成。而就在进京的半路上,他又突闻李自成在京城大肆剥削朝臣,甚至连自己家也遭到波及,小妾陈圆圆被强占,父亲也被打。从而“冲冠一怒为红颜”,回到了山海关。

注意,这里咋一看,似乎吴三桂是一个性情中人。但事实上,他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李自成对于自己家人的行为来看,他知道自己并没有被李自成所重视。如果吴三桂是重情重义之人,他会放任自己的父亲在京城而不顾?说不过去啊。

而后,面对李自成的讨伐大军,他又选择和清朝联合,并在帮助清朝击败李自成之后,沦为清朝的爪牙,为其征战天下,从山海关一直打到了云南。

如果说,攻打李自成是为了报“君父之仇”,那么后来攻打南明政权算是怎么一回事儿?

要知道朱家的独苗永历皇帝,都已经逃到缅甸了,吴三桂依然将其抓了回来,并且杀掉,以此来当作获取清朝信任的投名状。这算不算卖主求荣?

当然,吴三桂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获封平西王,开藩设府,坐拥云贵。当时吴三桂的权力和声势都达到了顶点,其在云贵地区享有绝对的控制权,俨然成了一方诸侯。这对于吴三桂来说,是最为理想的结局。

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对于清朝来说,打天下时,吴三桂是他们最好的帮手;但坐天下时,吴三桂却是他们最大的威胁。所以,他们要除掉这个威胁,也就是历史上常见的削藩。

清军入关之后,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清廷已经站稳了脚跟。三藩糜费国库但并不缴纳赋税,八旗高层非议甚多,削藩之声逐渐高涨。尤其是康熙认为,吴三桂早晚都会反,撤藩不撤藩都会反,不如先发制人。

上曰:“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遂命允三桂请移藩,并谕如当用满洲兵,仍俟三桂奏请遣发。

不过对于吴三桂来说,他是不愿意放弃云南的。当初吴三桂在云南裂土封王之后,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了明朝时期的沐家”,誓要在云南地区建立牢固而且长久的家族,成为云南地区的“土皇帝”。

在这种心态之下,吴三桂在云南地区“兢兢业业”的经营了十几年,十几年过后,吴三桂在云南的规划已经初具规模,积累了不小的家业。可就在这个时候,康熙皇帝突然下发了撤藩政令。对于吴三桂来说,曾经的他背负着叛国之名才得到一片藩地,后来自己又为清朝鞍前马后,在付出了这么多以后,清朝竟然要拿走自己打下来的基业,这未免有些欺负人。

吴三桂也明白,一旦自己藩王的身份不复存在,后代能否保有富贵就需要打一个问号。而且,万一自己孑然一身毫无兵权,身家性命的安全也是大问题。因为一旦失去了军队这赖以生存的根本,等待吴三桂的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康熙帝高兴了,赏吴三桂一个富贵善终;一旦不高兴了,恐怕整个吴氏家族都不复存在了……

所以对于吴三桂来说,削藩已经触犯了他的利益。对于一个利己主义者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选择了造反。

当然,这是在实力保证的前提下。吴三桂经营云贵多年,原本就实力不俗,再加上西北有自己心腹王辅臣支持,东南有尚可喜耿精忠两大藩王呼应,外海之上还有郑家可以沿海骚扰。这些势力结合起来,再加上“反清复明”这样一个站在民族大义制高点的口号,未尝不是没有推翻清朝的可能。

不过,吴三桂的目标并不是推翻清朝,他只是想通过战争来为自己增加谈判筹码,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吴三桂经营云贵十余年,起兵之初进展顺利,很快占领云、贵、川、湘等省份,加上广西的孙延龄、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先后相应,很快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然而,在饮马长江之后,吴三桂便早早的称了皇帝,并因为进攻一时受阻,便瞻前顾后,企图和清朝划江而治。

从这里其实就看得出来,吴三桂此人,胸无大志,贪图安逸。而他的自私行为,让当初那些追随于他的人心寒。他们可都是怀着驱除外族的一腔热血,结果做了这么多,换来的不过是吴三桂的欺骗。

于是,依附吴三桂的党羽个个离心离德,暗怀鬼胎,被清军逐一击败。声势浩大的三藩之乱,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很快被平定。

所以,总结来讲,吴三桂造反,就是在康熙皇帝削藩政策的逼迫之下,出于保护自己利益目的,而发动的一场战争,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换句话讲,吴三桂其实并不想反清,他只是想效仿明朝沐氏世代镇守云南,以起兵叛乱作为要挟康熙就范的筹码。然而,康熙却用一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把吴三桂从前朝贰臣打入三姓家奴的行列

更多文章

  • 外国人给慈禧画了2张肖像画,其中一张过于真实,至今才被公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最灵气的一张画,慈禧太后八十幅画,荷兰人画的慈禧画像

    1875年,同治帝病逝,慈禧为了稳固自己手中的权利,选择了自己的外甥载湉为新帝,同年,再度垂帘听政,早年的慈禧手段强硬,处事风格果决,以至于在宫中与朝堂上,没人敢反驳她,晚年,虽然慈禧依然专权,但在政事上,松懈了很多,转而迷恋起了西洋玩意,其实从乾隆晚期,就有不少洋人开始进入我国,并带来了不少货品交

  • 红楼梦:为什么说香菱长得像秦可卿,其实是作者暗示,有谁看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红楼梦中的香菱,红楼梦香菱秦可卿相貌,秦可卿香菱

    她本来是书香门第出身的千金小姐,父亲喜爱读书且家境殷实,是当地的豪门望族。可是却不料灾祸横生,在元宵佳节这天,她被下人霍起弄丢,从此落入拐子之手。那时候的她才不够三四岁,等到后面出场的时候,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从前的事全都不记得。她被拐子卖给冯渊,本来可以嫁个如意郎君,美满过此一生的,可是偏偏

  • 宋史为证:禁军出身的三位好汉林冲军衔最高,他有机会跟高俅一起征讨梁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林冲受高俅逼害上梁山的故事,80万禁军总教头的林冲,水浒传中林冲详细资料

    被梁山军俘虏后投降的双鞭呼延灼是汝宁郡都统制、双枪将董平是东平府兵马都监、没羽箭张清是东昌府守将、急先锋索超是大名府管军提辖使,他们都属于厢军将领。真正从八十万禁军出来的,也就是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金枪手徐宁三位,而这三人之中,以林冲军衔为最高。很多人都以为林冲就是民间聘请的武术教练,连军籍都没

  • 水浒中结局最好的人,识破宋江伪善真面目后装病离开,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的宋江真面目,李俊装病离开宋江,水浒传宋江最后是怎样死的

    同《三国演义》一样,故事背景诞生于朝代更替的,还有《水浒传》。当时是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继位,原本就出现衰象因而经济紧迫的王朝,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救,反而当权者直接简单粗暴地向农民增加赋税,宋江就此于1119年在梁山泊起义。施耐庵根据这一段史实,将108个好汉,以文学形式的作品呈现出来,为我们讲述了

  •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38岁壮年为何突然离世?其死亡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的朱瞻基几岁死的,历史上有朱瞻基这个皇帝吗,朱瞻基哪年当的皇帝

    更为奇葩的是,明朝还有一些离奇死亡的皇帝,其中朱棣的长孙朱瞻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文武双全的他,为什么会在38岁壮年的时刻突然离世?那么他的死亡真相又是什么呢?1399年的时候,这时的明朝还是朱元璋掌权,就在如此一个平平无奇的年份里,朱瞻基诞生了。据说在朱瞻基诞生这一天,他爷爷朱棣还做了一个梦,说是

  • 他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为保皇位毒死亲弟弟,最后却败在了酒杯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成吉思汗把皇位传给了谁,成吉思汗的皇位继承人是谁,成吉思汗与他的子孙建立的王朝

    对于蒙古印象,普遍共识男女老少均善饮。而且在饮酒之前,首先用右手无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对空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人,表达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但是由这个彪悍民族建立的元帝国,第二任大汗后来庙号太宗、谥号英文皇帝的窝阔台,特别爱杯中物,虽然喝酒前对空不知道弹了多少下,老天爷仍然没有保佑他,酗酒过度中风而死

  • 这五位好汉恨宋江入骨,明明身怀绝技,上梁山后却一次也不肯施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江最怕的三位好汉,梁山泊上宋江不敢重用的七个好汉,卢俊义不恨宋江吗

    你可以说宋大哥毫无本领,因为他在强者为尊的绿林道上,几乎完全不懂武功。哪怕是周通、王英这样的人,都能把宋大哥吊起来打。但是,宋大哥的御下知道,宋大哥的狠辣手腕,堪称一位雄才大略的枭雄。梁山好汉里面,几乎个个都是刺头,都是宰人不眨眼的狠角色。像母夜叉孙二娘、催命判官李立、锦毛虎燕顺、火眼狻猊邓飞都是把

  • 这位国家一级演员,他一个人演过两位古代的神探:狄仁杰和包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狄仁杰和包拯有什么不同,包拯的十大扮演者,包拯和狄仁杰是同一个人演的吗

    上世纪90年代台湾演员金超群主演的《包青天》系列电视剧,更是把包拯的神探形象进一步强化;金超群把包拯包青天演绎成了无人能超越的经典角色,而“包青天”也成了金超群一生的标签。今天茅山君要说的这位演员,和金超群一样,也是胖胖的,他也饰演过包拯包青天,只不过他出演的这部是偶像剧,播出后的口碑一般,没有什么

  • 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为何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临终警告朱元璋,朱元璋死前为什么没处理朱棣,朱元璋为何不直接传位于朱棣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朱元璋生前把帝位非常决绝的传给孙子朱允文,并且尽最大能力为孙儿除去一切障碍,即使亲生儿子也不行。特别是燕王朱棣,对帝位具有非常大的威胁力和震撼力,为此朱元璋没少做防范。朱棣十岁受封燕王,二十岁就藩北平,多次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

  • 宋朝起义这么多,为什么朝廷宁愿招安也不剿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招安制度,宋江不招安朝廷会推翻宋朝吗,宋朝历史上的招安

    撰文:琴剑霜月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说起宋朝,我们脑中大概会有这样几个印象:从《清明上河图》中反映出的汴梁繁华;从宋词射出的缕缕书卷气;以及从契丹南侵、靖康之耻中折射出的宋朝重文抑武政策所导致的军队羸弱——大宋富而不强,是我们给这个将近四百年王朝最普遍的定性。后世较少提及的,反而是历代大一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