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康熙帝究竟何时下定决心,立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

雍正王朝:康熙帝究竟何时下定决心,立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965 更新时间:2023/12/18 2:59:23

那么,根据影视剧中的演绎,康熙皇帝究竟何时下定决心,将皇四子胤禛确定为皇位继承人呢?

首先,在太子胤礽第一次因花钱买命、宫闱丑事、被陷害兵变等原因被废黜太子之位之前,皇四子胤禛并未真正进入康熙皇帝选择皇储的选项之中,最多只是对胤禛用心办事、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态度和做法比较赞赏和认同。有这样一个宁做“孤臣”的儿子,康熙皇帝最多是为大清王朝庆幸,为太子庆幸,但他距离皇位还很遥远。

在八大山庄,皇十四子胤禵临摹太子笔迹调来军队,以嫁祸太子兵变篡权,一举扳倒了太子。在张廷玉的提醒下,暴怒之余的康熙皇帝觉察到了事情的复杂性,而他并未立即查找嫁祸主谋,只是将皇十三子胤祥圈禁,将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晋封为亲王爵位。这说明,在胤礽被废的同时,皇四子胤禛已经进入了康熙皇帝的视线,已经被列入了皇储人选的队列之中。而皇十三子胤祥这一次的被圈禁,并不是康熙皇帝出于磨炼和压制胤祥的目的,仅仅是因为胤礽的牵连。

但此时,康熙皇帝将行宫戍卫和御前禁军的掌控权交给了皇长子和皇三子,这说明康熙皇帝对胤禛并没有完全信任,更没有真正将胤禛当成皇储对待,毕竟太子刚刚被废,当时还属太子一党的胤禛不被信任和属意,也是有情可原。所以,当时的胤禛还只是属于康熙皇帝考察对象的一员。

胤礽被废以后,康熙皇帝逐渐弄清楚了胤礽所犯过错的原因,其中大部分是被人陷害和魇镇,康熙皇帝动摇了,他决定复立太子。注意,在他做出复立太子决定之前,先将皇十三子胤祥从禁所中放了出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太子一党的势力,此举和胤禛并无多大关系。此时皇八子胤禩的举动,我们暂且不作讨论,但康熙皇帝对于推荐新太子人选中,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坚定推举胤礽复立太子的做法很是欣慰和高兴,这也只是说明康熙皇帝对胤禛的看法有了一个本质的提高,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但还是没真正认定胤禛的皇储地位。

紧接着,“百官行述”事件爆发,当时皇长子胤褆已经被圈禁,但皇三子和皇八子等人仍在,但康熙皇帝一封密函将皇宫守卫和京城防务全部交给了皇四子胤禛,这说明皇帝对胤禛的信任和仰赖程度较之前发生了本质变化,他对胤禛的戒心已经全部消除。

南巡归来的康熙皇帝再次将胤礽的太子之位废黜,同时,将牵扯其中的皇十三子胤祥再次圈禁,按照康熙皇帝临终前的说法,这是给胤禛在铺设继位道路,此举为了帮助胤禛培养和磨炼一位帮手。但小编认为,皇帝当时并没有下定决心将皇位传给胤禛,要不然也不会将皇十四子胤禵安排在兵部这样一个险要部门,留给胤禛一个巨大的后患。

然后就是对于大将军王的选择问题,康熙皇帝作为大清王朝的帝王,当时他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皇位的传承,而是大清疆域的稳定和完整,所以他会刨除一切多余考虑,只会从单纯的军事层面考虑大将军王的人选。所以,有学者认为,康熙皇帝选择胤禵为大将军王就是有意将皇位传给胤禵的说法,小编并不认可。

选择大将军王的问题不关乎皇位传承,但推举大将军王的人选,则绝对能够看出来皇子们的真心,毕竟在皇子心中都会认为,当时谁能当上这个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王基本就能说明皇储位置的归属。

“八爷党”在这件事上的考虑完全违背 了康熙皇帝的初衷,但胤禛推举胤禵的做法让康熙皇帝看到了一个真正为朝廷考虑,心中装着大清王朝而不是自己的皇位,和自己站在同一高度考虑战乱问题的后世皇帝最佳人选。在确定胤禵为大将军王的同时,康熙皇帝也确定了后来大清王朝的皇位继承人,那就是皇四子胤禛。

更多文章

  • 马谡临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心如死灰,蜀中大将个个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谡临死前说的话,诸葛亮怎么评价马谡的,谁临死前告诉诸葛亮马谡不得重用

    公元228年,诸葛亮得知魏将曹休败走,魏军退守东南,关中正是空虚,所以想要趁虚而入,一举北伐。于是在安稳南部的势力之后,诸葛亮发动了生平的第一次北伐。曹睿不可能想到,诸葛亮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北伐。在选人的会议上,诸葛亮力排众议,一意孤行让马谡去守街亭,一众大将虽有怨言,但是军令难违。马谡自认为谋略过人

  • 项羽并非不肯过江东,而是不能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应该过江东还是不过江东,怎么看待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不肯过江东小故事

    所谓“王不过霸”,楚霸王项羽是人们心中的盖世英雄,他的英姿飒爽,他的力拔山河,他的驰骋沙场,他的争霸天下,都是万世瞻仰的丰碑,而他最后的乌江自刎、英雄气短也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被刘邦军队追赶,逃至乌江,乌江亭长对项羽说:“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劝

  •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怎么得名的?他算是楚汉时期的军事天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楚汉那个乱世当中,出了两个军事天才,一个是韩信,一个是项羽,这两个人都是领兵如神,作战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猛。表现出来的风格也是有所差异,相比之下,很多人还是觉得韩信要更高明一些,韩信一生可以说是用过了许多伟大的战术,让后人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韩信一生用过最厉害,也是最狠的一个战术。这

  • 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真造反能否取得天下?其实答案很明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韩信是功高震主还是确有反心,韩信真的反叛过吗

    刘邦以布衣的身份起家,建立起大汉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为保刘氏江山永固,为子孙后代的皇权继承扫除障碍,决定诛杀那些蠢蠢欲动者。而韩信,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牺牲品。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在后世有着“兵仙”之称。人们不禁要问,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他真的造反,到底能不能得到江山呢?其实只要稍加分析,答案就显而

  • 盘点三国时期三位小人物,名气不大,搞出的事情一个比一个轰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中最厉害的小人物,盘点三国十大卑鄙小人,三国最著名小人物

    第一位:刘安说起刘安大家肯定十分陌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个刘安是刘备的什么亲戚呢,其实两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这个刘安是刘备的铁杆粉丝,刘备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扬言要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很多百姓都被刘备的这番豪言壮语给蒙住了,刘安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徐州被吕布占据,刘备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之

  •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三国时期周瑜的那些个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外事不问周瑜内事不问张昭,张昭连夜见周瑜,周瑜与张昭什么关系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生猝年限为公元175到210年,身上的标签很多,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军事家、水军都督,头衔不少,实力也确实挺强。周瑜算是出生就喊着金汤匙的孩子,世家大族的后人,当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带着家人依据到安徽寿县,当时孙坚的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孙家在江淮一带算是名门大家很有名气

  • 南征北战少有打输,斗智斗勇败给士族,三国时期曹操的慢慢称帝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于曹操打仗的故事,曹操兵败最惨的一次,正史中曹操起兵的故事

    到了后期,曹操在当时的朝中就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面,距离坐上那把龙椅只差一步,确切的说,就差把那层窗户纸挑破了。那么问题来了,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曹操都已经大权在握了,为什么就没有让自己称帝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曹操的生猝年限是从公元155年-公元220年,死的时候六十六岁

  • 典韦为何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他的成名战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里的典韦有多厉害,典韦在三国中有多猛,典韦在三国时期到底有多猛

    典韦为何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第一这并非一个官方排名,既然能够流传下来,也足见很多人对这个排名还是比较认可的。但很多时候,这些武将并非真的一对一的打过,而是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以及个人战绩,综合排名的一个结果。第二典韦并非带兵打仗的武将,而是曹操的保镖。但他力大无穷,那么,既然是保镖,自然是有一定的

  • 他是能跟赵云打平的猛将,还差点杀了张辽,最后却被关羽三刀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辽打得过赵云吗,张辽与赵云武功谁强,张辽和赵云的综合能力

    赵云跟许褚打过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也曾三十回合打败张郃,吓得张郃落荒而逃。剩下的战绩,赵云基本上都是秒杀,像高览、鞠义这样的名将,也都被赵云一枪挑了。长坂坡上,赵云一人斩杀了曹将五十余员,一枪刺伤曹洪。曹洪武艺可不低,曾经五十回合打平马超。即便赵云如此凶悍,有位猛将,却六十回合打平了赵云。他就是

  • 得知诸葛亮一天吃三四升米,为何司马懿直接断定:他活不长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预测诸葛亮活不久,司马懿观察诸葛亮寿命,诸葛亮和司马懿斗阵视频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司马懿在小范围战役上或许斗不过诸葛亮,但从大局观来看,他丝毫不输孔明。简单而言,司马懿懂得顺势而为,靠着“大势”将诸葛亮给打败了。两人战斗之时,还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司马懿从诸葛亮的“食物”上便猜测到诸葛亮命不久矣,最后硬生生拖死了他。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