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真造反能否取得天下?其实答案很明确

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真造反能否取得天下?其实答案很明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61 更新时间:2024/1/19 15:57:19

刘邦以布衣的身份起家,建立起大汉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为保刘氏江山永固,为子孙后代的皇权继承扫除障碍,决定诛杀那些蠢蠢欲动者。而韩信,也成了其中的一个牺牲品。

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在后世有着“兵仙”之称。人们不禁要问,韩信到底有没有反心?如果他真的造反,到底能不能得到江山呢?其实只要稍加分析,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韩信出身贫寒,他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年轻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因而有了“乞食漂母”的典故。被屠夫羞辱从胯下钻过去,便有了著名的“胯下之辱”。

秦末乱世之中,人人自危,他却在危险中看到了机遇,他如雄鹰一样敏锐的目光在乱世中寻找机会。

项梁渡过淮河北上的时候,身无分文的韩信便去投奔于他。可惜项伯并没有发现他的才能,韩信只能在其帐下做一名无名小卒。

项梁兵败被杀之后,又归附于项羽,在项羽的帐下依然不被赏识,只能做一名地位低下的郎中。他屡次寻找机会接近项羽并向他贡献良策,无奈人微言轻,项羽根本不予采纳。

项羽的骄傲自大令韩信倍感失望,当他看到刘邦被项羽流放到巴蜀的不毛之地之后,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转而逃离项羽归顺了刘邦。

然而,投了刘邦之后的韩信,仍然没有崭露头角的机会,只能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有一次因犯了法,要被问斩,幸被夏侯婴发现他的言行举止有异于常人,将他报告给刘邦。

刘邦这才封他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粮仓。刚开始时,韩信也是诚诚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令刘邦注意到他。然而在刘邦看来,这韩信除了管理粮仓还有点儿本领之外,并没有觉得他还有什么特殊才能。

其实,当韩信正在找好老板、好工作的时候,刘邦也正在找好员工——当时刘邦也是在心急如焚的寻找能挑大梁,能使汉军走出困境之人。因为这巴蜀之地的生活实在是太艰难了,已经有十多个将领受不了这苦,都陆陆续续地逃跑了。

此时的韩信觉得在刘邦帐下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早已心灰意冷,于是也寻个机会逃跑了。

但是,此时有一个人把韩信追了回来,这个人就是萧何

估计这个萧何也是暗中观察了这韩信很长一段时间了,要不然也不可能发现他是一个军事天才而演绎出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奇佳话。

回顾韩信的才华被发掘的过程,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只要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历史上就不会有韩信这个人出现了。

所以当刘邦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时,他至少对两个人是心存感激的,一是引荐他的萧何,二是任用他的刘邦。而且,从韩信回报漂母的“赠食之恩”的事情可以看出,他是懂得感恩的人,这也是后来他功成名就之后,有人劝他谋反之时,却最终没有反的原因。

所以,最初的韩信是没有反心的,如果韩信要反,那也是被逼反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真要反,能否取得天下呢?

其实,刘邦经过长久的宣传策略,已经拥有了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当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之后,刘邦所谓的真命天子、天下共主的光辉形象已然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的战乱,人民好不容易盼来了久违的和平,早就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日子,那些久经战火摧残的百姓,是不可能再追随韩信造反的了。

还有,刘邦对于韩信这样的功臣,早就有戒备之心,对他也是做足了文章,当天下安定的时候,刘邦马上将韩信的旧部将领要么解甲归田,要么转为文职,使得韩信始终是孤家寡人一个。

垓下之战后,刘邦更是急不可捺地直接闯进韩信的兵营,还没等韩信及手下人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刘邦拿起桌案上的虎符就跑了,遇上这么一个耍流氓的老板,也真是醉了。

刘邦夺帅印的事干的可不是头一次,早在“成皋之战”时,项羽在成皋围住刘邦,刘邦大败,与夏侯婴一起逃出了成皋,而此时的韩信就驻扎在距离刘邦不远的修武,却按兵不动,这让刘邦非常恼怒,于是他就自称是皇帝的使者,跑到韩信的帐中,也是拿起帅印就跑了。(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史记·高祖本纪》)

从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夺取帅印的情况来看,韩信根本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韩信的兵直接就是刘邦的兵,刘邦可以来去自如,这也从侧面说明,韩信对刘邦根本没有反心。

如果韩信有心造反的话,早就应该培植了大量的党羽,是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夺走帅印的。

韩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战前,他会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将敌我双方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才打,所以能做到每战必克。

所以,从韩信对刘邦毫无防备的情况来看,韩信从来都没有反刘邦之心,也根本没有作造反的准备。

同时也说明,如果刘邦在这种情况下逼得韩信造反而打一场亳无准备的战争时,韩信也是注定会失败的。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时期三位小人物,名气不大,搞出的事情一个比一个轰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中最厉害的小人物,盘点三国十大卑鄙小人,三国最著名小人物

    第一位:刘安说起刘安大家肯定十分陌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个刘安是刘备的什么亲戚呢,其实两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这个刘安是刘备的铁杆粉丝,刘备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扬言要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很多百姓都被刘备的这番豪言壮语给蒙住了,刘安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徐州被吕布占据,刘备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之

  •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三国时期周瑜的那些个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外事不问周瑜内事不问张昭,张昭连夜见周瑜,周瑜与张昭什么关系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生猝年限为公元175到210年,身上的标签很多,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军事家、水军都督,头衔不少,实力也确实挺强。周瑜算是出生就喊着金汤匙的孩子,世家大族的后人,当时孙坚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带着家人依据到安徽寿县,当时孙坚的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孙家在江淮一带算是名门大家很有名气

  • 南征北战少有打输,斗智斗勇败给士族,三国时期曹操的慢慢称帝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于曹操打仗的故事,曹操兵败最惨的一次,正史中曹操起兵的故事

    到了后期,曹操在当时的朝中就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场面,距离坐上那把龙椅只差一步,确切的说,就差把那层窗户纸挑破了。那么问题来了,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曹操都已经大权在握了,为什么就没有让自己称帝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曹操的生猝年限是从公元155年-公元220年,死的时候六十六岁

  • 典韦为何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他的成名战役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里的典韦有多厉害,典韦在三国中有多猛,典韦在三国时期到底有多猛

    典韦为何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第一这并非一个官方排名,既然能够流传下来,也足见很多人对这个排名还是比较认可的。但很多时候,这些武将并非真的一对一的打过,而是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以及个人战绩,综合排名的一个结果。第二典韦并非带兵打仗的武将,而是曹操的保镖。但他力大无穷,那么,既然是保镖,自然是有一定的

  • 他是能跟赵云打平的猛将,还差点杀了张辽,最后却被关羽三刀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辽打得过赵云吗,张辽与赵云武功谁强,张辽和赵云的综合能力

    赵云跟许褚打过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也曾三十回合打败张郃,吓得张郃落荒而逃。剩下的战绩,赵云基本上都是秒杀,像高览、鞠义这样的名将,也都被赵云一枪挑了。长坂坡上,赵云一人斩杀了曹将五十余员,一枪刺伤曹洪。曹洪武艺可不低,曾经五十回合打平马超。即便赵云如此凶悍,有位猛将,却六十回合打平了赵云。他就是

  • 得知诸葛亮一天吃三四升米,为何司马懿直接断定:他活不长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预测诸葛亮活不久,司马懿观察诸葛亮寿命,诸葛亮和司马懿斗阵视频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司马懿在小范围战役上或许斗不过诸葛亮,但从大局观来看,他丝毫不输孔明。简单而言,司马懿懂得顺势而为,靠着“大势”将诸葛亮给打败了。两人战斗之时,还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司马懿从诸葛亮的“食物”上便猜测到诸葛亮命不久矣,最后硬生生拖死了他。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

  • 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但是你知道它的后半句是什么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草船借箭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草船借箭诸葛亮的下一句,草船借箭诸葛亮和谁一起去曹营

    船身上的草人密密麻麻扎满了弓箭,天明时分诸葛亮优哉游哉地返航,令军士们高呼谢曹丞相送箭。一时间,曹操气的暴跳如雷,损失超过十万支弓箭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就是有名的草船借箭之事,只不过,草船借箭只是前半句,但却鲜有人知晓。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草船借箭前的角逐在《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的前

  • 朝鲜版李世民,朱棣的好朋友,刘亚仁登顶视帝的史诗剧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朝鲜太宗李芳远的称王之路堪称朝鲜版李世民上位史,同样经历了有着朝鲜版玄武门之变的“戊寅靖社”(又称第一次王子叛乱),与之不同的是,李芳远直到赢得了第二次王子叛乱,才真正荣登大宝,开启自己的政治宏图。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基于朝鲜开国到李芳远称王这段历史改编的韩剧《六龙飞天》,豆瓣9.1

  • 宋朝一尼姑伺候皇帝洗澡,皇帝当晚临幸了她,然后生下一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一尼姑阴阳双体祸害一百多人,宋朝皇帝娶尼姑,宋朝哪位皇帝是尼姑生的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而封建时代的核心就是皇帝,可以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正因为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让很多人争先恐后的争当皇帝,甚至不惜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由此可见皇权竞争是多么残酷。万般无奈李宸妃做了尼姑当然推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说,单说能够因此享受后宫佳丽三千人,而且还可以天下女子自己优

  • 明朝灭亡后,清朝为何能够击败大顺和南明,进而一统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怎么把明朝灭亡的,明朝灭亡后的南明,明朝被清朝打败的原因

    公元1644年,延续了276年的明王朝,轰然倒塌,天下格局随之发生巨变。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占据京师及麾下的军队更是锐不可当,大有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开创新朝的架势。与此同时,明成祖迁都北京时,被保留下来的南京小朝廷得以扶正,在江南延续了明朝的统治。按照常理来说,接下来要发生的就应该是大顺军发起南征,以摧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