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楚鄢郢之战,白起率领7万秦军,为何能击败号称带甲百万的楚国

秦楚鄢郢之战,白起率领7万秦军,为何能击败号称带甲百万的楚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66 更新时间:2024/1/27 15:56:00

[var1]

鄢郢之战示意图

[var1]

屈原投江

被楚顷襄王流放在汨罗江的屈原,在听闻郢都被攻占之后,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对于儒家思想的华夏民族来说,为了表彰屈原的忠节,所以将“端午节”视为屈原的纪念日。不过,在纪念屈原的同时,又让人有很多的疑问。此时,号称占地五千里,带甲百万的楚国,为何连自己的都城都难以守卫?虽然,秦军号称虎狼之师,统军大将也是号称“战神”的白起,但是他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就是秦军的兵力不占优势,白起所统辖的军队不过7万左右,面对的楚军都以十万计。比如,在固守鄢城的楚国军民就达到了30余万。其次,白起此次出征是从公元前279年开始的,征战时间长达1年,在如此漫长的征战中很可能会陷入师老兵疲的境地。再次,白起的军队长期驻军于楚国境内,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粮食补给、兵员补充都非常困难。最后,就是在攻击鄢城之时,由于楚国军民坚壁清野,秦军还长期顿兵于坚城之下。可以说,白起和他的秦军犯了各种各样所谓的兵家大忌。

[var1]

[var1]

如果按照一些“常规剧本”往下发展,白起的大军如果不是全军覆没,就已经是万幸。结果,白起率领秦军一路扫荡楚军,最终完成了攻占郢都的壮举,并烧毁楚国的宗庙,以及楚国先王的陵墓,将楚国大半国土收入秦国囊中。为何会出现这种大逆转的情况呢?或许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白起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这场长达1年多的鄢郢之战中,白起将秦军行进中经过的桥梁全部毁坏,将所搭乘的船只全部焚烧,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彻底将这支虎狼之师的斗志点燃,使得秦军免除了“师老无功”的隐患。然后,一路从丰饶的汉水流域进行掠夺,抢夺大量粮草作为军需补给,一举解除了秦军补给的问题。最后,在攻击鄢城之时,利用水攻的方式攻占了这座城防坚固的城池。此战,不仅让楚国军民彻底胆寒,而且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为之后一路扫荡并攻占郢都奠定基础。

[var1]

秦军是一支由自耕农组成“虎狼之师”

[var1]

水淹鄢城

其次,两国的兵源不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彻底废除了所谓的“井田制”,出现了大量的自耕农。同时,在秦国奉行奖励耕战的措施,使得秦国上下“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依靠自耕农组成的秦军,成为了战国时代锐不可当的“虎狼之师”。反观楚国,虽然曾有吴起变法,但是没有彻底动摇楚国的土地制度。在战国之时,楚国大量土地是属于楚王的王田和贵族的食邑,仅有少部分属于自耕农。所以,大量民众还是依附于王公贵族的农奴或隶农。试想以农奴或隶农组成的楚军,如何能够战胜以自耕农组成的秦军。

再次,就是此次白起发动的攻楚之战并非是简单的一场战役,而是一个完整的战略。在白起率军汉水长驱直入时之前,秦国的另一位大将司马错早已向秦王提出了攻楚的战略,“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而苏秦在游说楚王之时,也曾提出“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所以,当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军水陆并进,一举袭破了黔中郡之后,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包围。由于黔中郡紧邻着楚国郢都,可以说楚都郢城的西部门户大开,随时处于被秦军攻击的境地。到了白起发动的鄢郢之战时,不过是攻楚战略的继续。

[var1]

[var1]

最后,就是楚国的兵力分散。在司马错夺取了黔中郡之后,为了解决这一来自上游的巨大威胁。所以,楚国制定了一项宏大的反制计划,进军云贵高原,从南方,居高临下,威胁秦国的四川盆地,从背后牵制秦国。所以,楚国一面派大军与秦国反复争夺黔中郡,而且在公元前279年还“遣庄蹻将军士二万人入牂牁”,开始了对云贵高原的征服行动。庄蹻虽然先后征服了夜郎王国(位于今贵州省)、滇王国(位于今云南省),但是由于楚国无法真正的控制黔中郡。所以,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还使得庄蹻无力回援楚国。试想,如果这些征战黔中的楚国将士和庄蹻的二万大军还在楚国,能否多抵挡白起一阵呢?

当然,历史是不相信假设的,但是当复盘曾经的战争之时,就会发现秦楚之战的结局是早已注定的。而鄢郢之战,不过是压垮屈原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更多文章

  • 《重耳传奇》公子会盟来了,王龙华饰演的重耳代表晋国压力好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龙华重耳传奇剧照,重耳传奇齐国公子会盟谁赢了,重耳电视剧主演王龙华

    [var1]本来以为“开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最近看《重耳传奇》才知道原来在春秋时期咱们就有了这个传统。昨晚看《重耳传奇》最新的剧情里,齐国邀请各国公子共聚一堂,即将举办诸公子会盟,让诸国公子们聚在一起较量六艺,以艺会盟,以扬国威。[var1][var1]这个会盟邀约一发出,便在诸侯国之间掀起了一

  • 被册封为皇后的清朝女子没有寝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册封皇后的仪式,清朝册封皇后有封号吗,皇后寝宫知乎

    在古代后宫当中的女人,在他们进入后宫的那一天,也就没有了自由,很多事情身不由己的可能就会被卷入明争暗斗之中,甚至有些女人在丢掉姓名的时候都不知道原因。有一位女子,还没进入后宫当中,就被封为了皇后。道光皇帝给自己的儿子主婚,皇帝之所以对四阿哥的婚事这么看重,是因为他想把皇位传给四阿哥,在皇帝看来,他儿

  • 嘉庆面对乾隆留下的众多妃子,最终是如何对待的?答案被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嘉庆处理乾隆的妃子,嘉庆和乾隆是什么关系,乾隆是怎么评价嘉庆的

    请输入图片描述公元1795年,乾隆禅位给嘉庆,自己当上了太上皇,当然,实权还是牢牢掌控在乾隆手里的,也就是说嘉庆这个时候只有名分,没有权利。公元1799年,乾隆驾崩,嘉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此后嘉庆开始独掌大权,做起了真正的皇帝。在乾隆的皇帝生涯中,美女如云,还多次下江南寻花问柳,乾隆光有名有姓的后妃

  • 准噶尔有多强,竟耗费了清朝三代帝王的心血历时七十年才被平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平定准噶尔最大的功臣,清朝平定准噶尔版图,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评价

    首先要了解一下准噶尔部的背景。历代中原王朝的威胁都在于北方游牧民族,元清两代除外,元朝是因为自己就是游牧民族取得的天下,北方是自己的大本营,清朝则是因为最初实力不足,需要联合蒙古对抗明朝,北方也就不成威胁。当初明朝并没有灭亡元朝,只是把元朝统治者赶出了中原,在明朝前期北元还企图南下重振雄风,但是被明

  • 他是清朝的一位亲王,妻子被兄长夺走,不得已羞愤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多尔衮在多尔衮掌握大权之后,他带领八旗子弟逐鹿中原,定都北京。可以说大清朝的基业都是由睿亲王多尔衮打下来的。由此可见亲王对于清朝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就是这样,在清朝中有一位亲王的妻子被兄长夺走,自己不得已被逼羞愤自尽。原先说到亲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谁敢动亲王的老婆?不想活了?真的有人动了亲王的老

  • 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街上拉黄包车登上头条,溥仪看后勃然大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最后一位王爷拉黄包车,清朝末年的铁帽子王都去哪了,王爷拉黄包车

    很多的贵族们为了持续自己过往的生活,走上了变卖文物的道路,晏森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封建社会的时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爵位可以世袭,所以很多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即便一辈子什么都不敢也可以衣食无忧,如果清朝没有灭亡的话,晏森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14岁的时候晏森就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王位,是清朝的最后一位铁帽子

  • 乾隆出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纪晓岚听到一声鸟叫,立刻对出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和纪晓岚对联大全,康熙和纪晓岚对的对子,乾隆与纪晓岚以141岁为题对联

    据说纪晓岚当年娶亲时,就遭遇了一道难题,差点连老婆都娶不到了,相传纪晓岚家里人小时候给他定下娃娃亲,然而纪晓岚当婚之年纪,上门提亲时女方却不依不饶,听说纪晓岚很有才华,决心考他一考,要他对出一副对联才肯下嫁。女方提出的上联是: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纪晓岚一听立马反应过来,他对出

  • 百年前孙中山曾提出4个预言,至今实现了3个,最后一个即将实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最伟大的开路先锋,他推翻了压在民众头上有着千年历史的封建王朝,革命的果实不久就被袁世凯骗取了,袁世凯上台以后,匆忙的想企图恢复旧制。但是,此时民主共和思想却早已深入民心。孙中山先生在以前写的三本书合成一部《建国方略》。这部书中孙中山先生以自己走遍全国实地勘察地形地貌,结

  • 清朝一女子,和公子私定终身,以为遇到真爱,却成了薄命红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凄惨爱情故事,清朝时代女子的永恒爱情故事,红颜多薄命的女子

    此时的王怯秋刚满十六岁,正是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她的一头乌发如瀑似云,一双杏核眼,含情脉脉,加之婀娜窈窕,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芳名早已远播。南京城内,期望一亲芳泽的公子王孙,多如过江之鲫。在王怯秋众多的仰慕者之中,有一个纨绔子弟名叫李芩,李芩是有钱人家的公子,此人外貌英俊,却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公子光顾

  • 秦、汉、隋、大元、大明、大清等等,这些国号都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商周秦汉唐的国号,历代国号大全,秦汉国号怎么确定

    从由来上看,大体有地名、爵位、谶语典故、姓氏、继承沿用等等,当然这些出处有时候也不是单一的,有可能交叉重叠,甚至细究起来,国号的由来本身还有由来。图1 秦国战车一、起源最让人意外的国号——秦“秦”这个国号来源于先祖非子的封地——秦地(今甘肃天水一带),这个非子的官职是“弼马温”。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