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卤城之战是司马懿斩俘万计还是诸葛亮获甲3000?历史细节或可说明

卤城之战是司马懿斩俘万计还是诸葛亮获甲3000?历史细节或可说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123 更新时间:2024/1/8 21:23:33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发生在蜀汉建兴九年,曹魏太和五年,即231年,和第二次和第三次不同,第二次诸葛亮北伐只不过是策应东吴攻势而已,第三次也是和郭淮打了小规模战争,而第四次北伐,可以说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后,再次获得较好的时机,只是最终这次北伐被蜀汉内部问题所拖累了。

这一次北伐,蜀汉抓住了是陇右地区遭遇了旱灾,加之诸葛亮可能探知了曹真病重的消息,这里要说的是,历史上的曹真是说不一定是什么名将,但是绝没有演义中那么棒槌,他也是在多年间遏制蜀汉北上的。

《三国志.后主传》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

诸葛亮率大军北上,再度攻打陇右地区,围攻祁山堡,祁山堡坐落在西汉水北岸,在甘肃礼县东20余里,四周地形险要,只有从西南方向可以进入此城,魏国在此设立要塞,就是要遏制蜀汉大军的北上。

所以说蜀军围攻祁山堡并未一举拿下,而是久攻不克,诸葛亮留下部队继续围困祁山堡,继续率军北上,进军卤城(今甘肃天水市与礼县之间),后攻打上珪,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市。

此时对于蜀汉有两件有利的事情,一件就是曹真病重,无法掌控西线抵抗蜀军全局,曹叡重用司马懿,令其成为西线魏军主帅。在时间上,诸葛亮掌握了一定的窗口期,因为魏军在司马懿没有上任前,能做的只能是固守,这给了蜀军从容调度的时机。

《晋书.宣帝纪》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

这两处记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率部攻打上珪,并且割了上珪的麦子时,司马懿率领主力部队并未抵达上珪战场,蜀魏两军主力是在上珪以东遭遇的,但是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役。

可以说蜀军割了上珪的麦子对于卤城之战是很有利的,因为当时陇右之地之前遭受干旱,早已没有了足够支撑两支大军作战的粮食,一切都需要靠后方运送。此战两军在后勤方面都是处于同样困境的,也可以说谁打赢了后勤之战,谁也就占据了局势主动。

卤城之战本来打出优势的蜀军就是在后勤上发生问题,被迫撤军的,上珪之麦对于蜀军能够和魏军对峙奠定了基础。

再看一下司马懿所率的魏军,历史记载中,前线魏军有两个保障后勤的办法。

《三国志.郭淮传》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

《三国志.明帝纪》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一个说是魏军粮草得到了少数部落的支持,一个说是曹叡之前不准毁坏上珪的麦子,之后司马懿击退蜀军,利用上珪之麦保障了口粮,得以和诸葛亮对峙。

可以说这两件事应该是都发生了,郭淮在西北的确有影响力,要来些粮食也不是难事,而且之前说了,在上珪,魏蜀双方是遭遇战,蜀军也必然不能将上珪的麦子全部割完,司马懿率军赶到后,也获得了一些。

综合来看,诸葛亮此次北伐选择的时间,给蜀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就是曹真病重,曹魏换帅,这给了蜀军相对从容进军的机会,并且实现了收割上珪的麦子,在前线完成了就地补充的,有利局面。

而且诸葛亮快速推进,避免了魏军向上珪方向增兵,遏制蜀军割麦,那样的话,司马懿只要坚守不战,蜀军就因为后勤补给问题就只能撤军了。

再来说说此次北伐,诸葛亮选择时机对蜀汉有利的另一件事,也及时轲比能响应诸葛亮。

《汉晋春秋》亮围祁山,招鲜卑轲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

有意思的是,在诸葛亮这次北伐的时候,轲比能还到幽州给曹魏贡献了良马,看样子轲比能也是去打探虚实去了。

只是就历史过程来看,轲比能的响应与否对蜀汉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更没有对西线的战局有任何影响。

《三国志.牵招传》会亮时在祁山,果遣使连结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帝乃诏招,使从便宜讨之。

面对轲比能响应诸葛亮北伐,曹魏也远远没有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曹叡派遣牵招就将其逼退了,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轲比能和蜀汉也没有什么交情,出兵响应一下,分散一下曹魏的兵力就可以了,真让轲比能为了蜀汉和曹魏发动大规模战争,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诸葛亮这次北伐的盟友,能够给予其的帮助不多,而孙吴在这段时间没有什么足以牵制曹魏的军事行动,也算是诸葛亮此次失利的一个外因了。

上珪遭遇未战之后,诸葛亮率部退守卤城,此后,诸葛亮是兵行险招的,引诱司马懿出战,并完成了一次反击的胜利。

《晋书.宣帝纪》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关于卤城之战的过程,《晋书》记载相对简单,就是说司马懿率部攻破了蜀军营寨,斩俘万人,诸葛亮灰溜溜地逃跑了,但是具体的过程是没有记载的。

个人认为《晋书》还是存在美化司马懿的情况的,因为哪怕是成书于西晋时期的《三国志》也没有记载此次司马懿大胜的局面,只是记载了,曹叡以诸葛亮撤军,给西线将领予以封赏,丝毫没有提及斩俘万计的事情,所以说,我倾向于《三国志》中对于此战的描述。

当时司马懿领兵由上珪南下,抵达卤城,和诸葛亮对峙,但是司马懿坚守营寨不出,这一点倒是和演义中有点像,也就是坚守不战,等待蜀军粮草耗尽就可以了,不得不说这种打法,对于曹魏来说也就是多消耗些粮草,对大局是有利的,毕竟蜀汉面对的局势是,不在北伐中重创曹魏的生力军,就无法取得实际的进展,更不要说要兴复汉室了,所以当时诸葛亮是玩了一把冒险游戏的。

《三国志.王平传》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三国志.诸葛亮传》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之前诸葛亮是留有部队继续围困祁山堡的,应该就是让王平留守,当司马懿闭守不战之时,而且存在张郃率部支援祁山堡的可能,所以诸葛亮借势,让王平放弃围攻祁山堡,转而向卤城集结,并在卤城南面建立营寨固守。

此时的局势是,魏军突然完成了对蜀军的合围,且切断了蜀军的粮道,那么此时对于魏军来说,只要持续围困就可以,等到蜀军粮草耗尽,再行进攻,但诸葛亮既然冒险行此计划,应该是对于局势有准确预判的,也就是魏军的粮草不足以打持续的围困战。

那么面对大好局势的魏军将领,自然是想一战歼灭蜀军的,司马懿再也摁不住众将了,在卤城南北两线,双方爆发了大战。

当时张郃率部围攻蜀军由王平驻守的南围,只是没有攻克,这也能从侧面说明司马懿击败诸葛亮是假,毕竟若北面蜀军主力被击溃,张郃没有攻不破南围的道理,逃难的蜀军都可以把南围的蜀军冲垮了吧。

在北线的正面战场,诸葛亮集结了蜀军精锐,魏延、高翔、吴班等率部奋战,击溃了魏军,至于获甲首三千级,指的也就是魏军的精锐士兵了,个人认为指的不是“甲首”三千,甲首指的就是低级军官了,要是魏军被斩首了3000余低级军官,那士兵会有多少?那就是歼灭战了,所以要把甲和首两个字分开理解。

此战中司马懿是一直想要保持稳中求胜局面的,所以在进攻失利后,没有继续和诸葛亮交手,直接撤军,蜀军乘势追击,这也是符合张郃最终结局的。

《三国志.张郃传》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略阳大概就是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如果不是蜀军趁卤城取胜之机北上,张郃哪里能从略阳出击追击后撤的蜀军呢?要是司马懿直接在卤城击溃了诸葛亮,也就谈不上张郃在卤城以北的木门道遇袭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陈寿在记录张郃战死的时候,还是有些美化司马懿的,记载里称是“诏”,意思是曹叡下旨让张郃追击,《魏略》里记载的是,司马懿有意逼张郃去追击的,这是一反之前司马懿闭守不战常态的。

而且这段记载明显有问题,曹叡在洛阳啊,若是前线消息传达到洛阳,曹叡在找大臣们商议,之后下令张郃出击,等诏令到了张郃手里,蜀军早就退却了,还追击个啥啊?这种追击的命令只能是前线的统帅下达最后时效性,怎么也是司马懿的活。

同时还有一件事可以印证卤城之战,诸葛亮并未战败,那就是此战后,蜀军撤军后,李严被贬了。

《三国志.李严传》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

注意此时李严已经改名李平了,简单来说就是,诸葛亮此次北伐之时,李严负责后勤补给,但是因为天气原因,无法保障前线军粮运输,所以李严派人把诸葛亮骗回来,之后却对诸葛亮说,军粮充足,你怎么撤军了?

之后诸葛亮在刘禅面前扒出了李严很多黑历史,都有信件等证据保留,最终李严被贬,有人说这是蜀汉内部权力斗争,是诸葛亮在战败后铲除巩固地位的做法,但是若诸葛亮在前线战败,李严不正好可以以此打压诸葛亮吗?这么大的败仗谁能瞒得住,而且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是请求自贬的,个人认为当时诸葛亮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在大败的情况下,强行逼迫刘禅贬了李严。

关于这段历史记载,还有一处一点就是,此战之后,曹魏一方是有奖赏记载的,而蜀汉这一方面没有谁因为此战而得到封赏,具体原因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但是王平坚守南围是历史记载的,蜀军埋伏射杀了张郃也是蜀魏双方都承认的,也没人得到封赏,就证明蜀军是打败了吗?

总的来说卤城之战,是诸葛亮抓住陇右遭受天灾之际,想要大举北伐重现第一次北伐的影响,意欲夺取陇右之地,作为东进关中的基地,前期割了部分上珪的麦子充当军粮,后又在卤城战场上击败魏军,当趁胜北上之时,被李严骗回,随之而来的就是此次北伐战果付之东流了,当然卤城之战,魏军伤亡具体如何,没有明确记载,可能是魏军并未遭受重创吧,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所以后来的局势发展也没有偏向蜀汉一方。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王平传》《三国志.李严传》《三国志.明帝纪》《三国志.牵招传》《三国志.张郃传》《三国志.郭淮传》《晋书.宣帝纪》《汉晋春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凶残至极却放过了刘邦的大老婆,难道是良心发现?错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简介有几个老婆,刘邦的哪个女人死得最惨,刘邦最深爱的女人

    吕后为人心狠手毒,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她为了泄私愤,竟将刘邦心爱的妃子戚夫人挖眼、斩断手足后放到罐子里,变成了人彘!这惨绝人寰的做法和手段,让吕后也成为历史上最恶毒的女人。按理说,吕后这样一位狠毒的女人,因为嫉妒戚夫人受宠,还有戚夫人的孩子差点成了自己孩子继位的绊脚石,就如此凶残的报复人家。刘邦没有起

  • 三国背后真实的张飞:不止是五虎上将之一,更因好“色”而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张飞简历,正史中的三国张飞,三国的张飞真实实力

    张飞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估计就是性格暴躁、行为粗鲁、嫉恶如仇了!《三国演义》中,刘备三请诸葛亮时,看到诸葛亮还在睡觉,竟然要去屋后放火,打算把诸葛亮烧出来。刘备新野大败而逃,张飞单枪匹马,三声喝断当阳桥,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句话,让多少人热血澎湃,大呼看着听着过瘾

  •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还政,且入宫面圣带士兵百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哭了,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北伐成功会取代刘禅吗

    在《晋书·桓温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这句话虽然讲的是东晋权臣桓温,但也间接表明一个事,诸葛亮曾经带着百名士兵入朝,带着武器面见皇帝。这是什么道理?入宫见圣上如何能携带利器,又怎么可以带士兵?作为世人眼中的忠臣,诸葛亮为何有这样不敬天子,甚至是威胁天子的举动呢?而且

  • 手办大佬秦始皇的大礼包:兵马俑上的秦代甲胄彩蛋,注意到了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兵马俑限量版手办,秦始皇的手办视频,兵马俑甲胄

    编者按:现代人研究古代盔甲,最苦逼的事莫过于一件,那就是,没有实物。在古代,盔甲是个金贵东西,有多金贵呢,比如乱世里你有一千号人,能有个二百人有盔甲穿,那就是一等一的强军了。这么金贵的东西,大家自然也就尽可能的利用到极致,缴获敌人的盔甲改改就能自己用,自己用完传给儿子,等闲不舍得丢掉,实在破败的不能

  • 匕首、铅筑、铁锥,要刺杀秦始皇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被刺杀几次,秦始皇遇到的4次刺杀事件,刺杀秦始皇的剑是什么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27年。战国末年,秦国灭赵后,大军直逼燕国南界。兵临城下,燕国太子丹慌了神,便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嬴政只是秦王,还不是秦始皇。第二次是高渐离砸秦。荆轲刺秦的哀歌并没有结束。秦始皇统一

  • 秦始皇不是唯一焚书的帝王,此人书读得多藏得更多,却被付之一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有没有焚书和坑儒,秦始皇焚书视频讲解,秦始皇为什么坚持焚书

    刘邦是不折不扣的流氓,其后人对待文化却不太流氓。汉室对书还是很尊重的,西汉国家图书馆在200年间经营藏书已达13000卷,可惜王莽篡位引发大火,全被烧了。东汉继续整理书籍,刚有起色,董卓进城又给烧了。晋朝再收集整理,永嘉之祸,仍是烧了。这三次烧书是被战火殃及,秦始皇则是主观想烧。到南朝,又一次出现了

  • 三国第一推理破案高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隐藏的十大高手,三国第一破案高手排名,三国史料来推理武将的实力排名

    封建社会的地方长官主要职责有两项:征调赋役和断案。战争年代以军事为优先,这种行政性的事务往往会被军事性的行为所遮盖,所以人们看到的多是军事家们的谋略和战绩,而断案这类智慧和才能往往会被忽略。但三国诸侯大多都是有意谋取天下之人,所以,他们在重用军事将领的同时,也从来不忽视行政人才的使用,这就是很多非军

  • 三国时期,蜀汉至少有三次夺得天下的机会,可惜都被这三人破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蜀汉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三国时期蜀汉真的很弱吗,蜀汉要如何才能得天下

    三国时期,魏蜀吴分立天下,其中曹魏实力最强,东吴其次,最差的则是蜀汉,所以说,从表面上来看,曹魏是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而最终也确实是曹魏灭亡了蜀汉,曹魏的继任者西晋灭亡了东吴,统一了天下!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曹魏,难道蜀汉和东吴就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吗?事实上,三国时期的东吴,是绝对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

  • 安徽省一个市,人口超480万,名字是汉武帝所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安徽人口排名,安徽最近30年人口数量,安徽各市人口演变史

    一首先,六安市隶属于安徽省。在地理位置上,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东邻省会合肥市;南接安庆地区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地区隔河相望。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全市总面积15451平方公里。六

  • 宋朝人也熬夜?你不知道的是,宋朝人民夜生活比我们还丰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真实生活,宋朝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宋朝人民的生活场景

    近期大型宋朝古装剧《梦华录》的热播,仿佛将宋朝时代的风土人情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剧中赵盼儿前往东京寻人,抵达宋朝首都东京时,刚好是深夜,入眼皆是繁华的橘黄灯光,华丽的人影绰绰,从酒楼高阁望去,形形色色的商贩摆成了各式各样的“小摊”。有眼尖的观众发现了:这大晚上怎么都在外面“逛街”,古人不睡觉也熬